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583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献综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但对于各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由于各企业性质的不同从而使资产减值会计运用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金融企业,关于资产减值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的研究。

同时从发展的角度看,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金融企业的全面推广实施势在必行,这有利于真实反映我国金融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利于减轻不良资产给我国金融企业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本论文拟在系统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金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现状,找出金融企业在资产减值会计运用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二)相关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作为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并且可以预期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

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根据以上定义,当企业某项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影响,不能再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时,则不能再作为资产项目继续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例如预计不能收回的贷款、无法收回投资成本的投资等,而应当在其失去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能力的时候,确认为一项损失。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对资产减值是这样描述的:

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如果是这样,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本准则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将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

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从而阐明了资产减值的定义即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三)综述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金融企业的资产减值问题,包括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我国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从国内外进行资产减值发展及现状分析比较。

另外收集及查阅了国内主要的期刊文献,如:

《财会通讯》、《财会研究》、《会计之友》、《财会月刊》以及查阅相关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四)研究主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通过对我国金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历史描述及现状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所面临的问题,即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难度大,可操作性差,金融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等,进一步指出对此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性。

同时从国内外进行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现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问题的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及对策。

二、主体部分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的盈利能力失去了其在工业时代所具有的稳定性,所以会计也必须及时反映这种盈利能力的变化。

近些年来,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更好的规范了其实务界的行为并且有效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而金融企业的资产是金融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规模和成果。

其信息质量的高低还会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金融企业信息的有效利用及决策。

为了规范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资产的信息质量,财政部在新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这对消除企业资产中的“泡沫”和“水分”,从而解决企业虚盈实亏、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这一做法是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第36号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21号准则公告都对资产减值作出了规定,随着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日渐融合,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协调已成必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1)资产减值的早期思想

资产减值的早期会计思想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三世纪后,随着商业的迅速发展,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空前繁荣起来,商品、货币交换,信贷业务的增加促使会计迅速发展起来,诞生了沿用至今的借贷复式簿记。

在当时的会计实务领域,人们已采用成本法和成本市价孰低法来计价存货。

文献《数学大全》(1494年帕乔利)中曾提出不得高估存货的思想,证明了当时实务中已经存在按照低于成本的市价估价存货的做法[5]。

根据文献,第一个提及资产过时、毁损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法国JacquesSaary于1675年明确提出了成本市价孰低法,将之用于存货的陈旧、过时和毁损,并于1712年提出了他对可变现净值的理解[6]。

19世纪,在德国资产减值的会计思想还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为了对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投机,1884年的德国公司法还要求公司公布它的利润和提交列有资产按成本和市价孰低法计价的资产负债表”。

(2)美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虽然资产减值会计思想最初在欧洲大陆形成,但是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只是稳健原则在会计上的应用。

随着二战的结束,经济重心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军人,同时也成为世界会计的先行者,投资者和银行等债权人要求企业编制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资产减值会计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在SFASNO.121发布之前,美国先后对存货减值、短期投资减值、长期投资减值、或有会计事项作出了规范,但均分散在不同的准则中,并且对持有和使用的资产的减值问题未予规范,这样的漏洞成为许多美国企业自行计提减值或注销来操纵企业盈余的众矢之的。

为了增强企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抑制企业盈余操纵的行为,AICPA的会计准则执行委员会ACSEC要求FASB对资产减值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1980年,ACSEC首次向FASB递交了一份名为“对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回收的长期资产的核算”的问题报告,首次对永久性标准提出了质疑。

1995年发布了SFASNO.121,准则针对长期资产、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以及相关的商誉等项目区分不同的资产类型进行规范:

对于持有或将继续使用的资产,当有关事项或变化的环境预示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无法收回时,企业应当估计资产使用和最终处理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如果这个未折现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小于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资产减值;

对于待处置的资产,应以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销售成本的差额中价值较低的一方确认。

但是由于其没有提供如何具体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实际指导,也没有涉及处于处置状态下企业分布的会计处理,针对这种情况,FASB于2001年发布SFASNO.144,要求企业对所有通过出售处置的长期资产均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计量。

自此,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

(3)英国关于对资产减值的研究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8年7月颁布了第11号财务报告准则(FRS 

11)“固定资产及商誉的减值”,又于同年12月进行了修订。

由于英国会计准则允许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在历史成本外,可选用现值(重置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较低者)作为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所以其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其他国家的做法有所不同。

英国1985年公司法规定,只有永久性的资产价值的减才确认为减值,并记入损益或冲减该资产的重估价盈余(revaluation 

reserve)。

这种永久性的价值减少是由于资产本身或用资产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除了由资产经济利益的丧失所引起的减值(即永不可能恢复)外,确认的永久性减值损失,应先冲减该资产原有的重估价盈余,不够的部分才在当期确认为损失。

这种减值也可以看作是资产重估增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回。

同时对于资产减值确认基础,英国会计界又规定:

英国FRS11第27段认为[9],收益产生单位应通过将报告主体的全部收益尽可能划分成许多基本上独立的收益流的方式加以确定,主要的资产应当在各个收益产生单位之间进行系统合理的分配。

那么,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应该单独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进行估计,但是在不能合理地确定单项固定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该根据收益产出单元计算使用价值。

(4)国际会计准则机构对资产减值的研究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日益重要,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资本流通速度日益加大,这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在这种情况下,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国际规范成为必然。

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做出了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决定。

因为在此之前,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都散布于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具体的准则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影响会计核算的一致性。

另外,原规定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没有具体的规定。

例如,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该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而折现与否在计量结果有重大差异,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又如,原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和商誉的摊销期不得超过20年,但理事会于1996年3月决定重新考虑,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果对无形资产和商誉实施充分、可靠的减值测定,其摊销期是否可以超过20年。

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就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做出系统明确的规定。

1998年4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正式批准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mpairmentofAssets,IAS36),并于同年6月发布。

此项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完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2004年IASB修订了IASNO.36,变化主要发生在与商誉有关的减值测试部分。

2.国内研究现状

就我国而言,对资产减值的研究与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

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并规定:

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1、对于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的阐述

《新旧资产减值的比较研究》(徐军许仕芳,2008)认为新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阐述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方面的重要跨越和重大突破,比较认同新准则关于“资产组”的概念。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如应当基本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问题研究》(王仲兵,2007)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

他认为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是企业性质和资产计量基础。

企业性质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同时提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是资产的会计学概念向经济学概念转移。

把资产解释为经济资财。

2对于资产减值确认及计量的研究

《浅谈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李红,2006)认为资产减值的确认是会计处理程序和实现财务报告的第一个步骤,它对实现财务会计目标以及会计处理程序,方法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强调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主要有三种标准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

同时对于我国目前的计量标准做了一定概括,认为我国现行需要计提的减值准备的八项资产中,除了短期投资和存货分别采用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外,其余六项均采用可收回金额这一计量标准。

《新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南召凤,2010)认为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同时着重指出金融资产发生客观证据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债务人有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债务重组;

债务人违反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

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的考虑,对其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等。

《关于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问题探讨》(赵金玉,2008)主要从方式上说明资产减值的确认。

其认为新准则引入“资产组”的概念,要求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确定。

明确指出对资产组的确定核心是以该组现金流入是否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同时对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作了一番自己的见解。

其认为为了计量资产减值,需要一个衡量尺度。

有关资产减值计量的主要标准为:

现行成本,现行市价,销售净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等。

3关于金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研究

《浅析现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李迎春,2009)在《浅析现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问题》中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我国企业界普遍存在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着重指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利的手段,揭露了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准备”操纵盈余的方式主要包括:

一方面是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准备造成当年亏损,为来年利润增长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是往年先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调控盈余。

然后对资产真实性及会计信息的影响做了简单说明。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柯宝红,2006)主要从上市公司角度指出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明资产减值准备自身的不足即确认资产减值的时间及因素存在随意性和缺乏可操作性,资产减值的计量标准存在多重性以及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

其次以上市公司角度阐明资产减值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着重讲明资产减值准备也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逃避债务的手段之一。

《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晓薇,2010)通过她的观点指出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而专业判断的主观性必然影响减值准备计提的准确性。

《商业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周明,2006)以其独特是的视角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揭露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管理层为追求报表业绩,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是造成商业银行资产减值不足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当前税收政策局限了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积极性。

考虑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的环境,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会受到环境的局限。

《论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赞,2006)认为其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问题在于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由于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有较大的难度,《企业会计准则》只是对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同时对一些项目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比例也有较大的浮动空间,因此对众多企业来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难道较大成了他问题的研究之一。

4关于完善金融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轩庭,2009)在《资产减值》准备的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主要从资产减值损失不能转回、公允价值的估计、处置费用的估计和资产组的认定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的缺陷,并提相应的建议,认为为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必须加强对计提减值准备的监督。

《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著伟,2003)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充分体现,它可以使金融企业提供的资产信息及盈利水平更加客观、真实、公允。

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面临着计提比例和范围不确定、与税收制度相矛盾等问题。

因此,会计制度与税法应相互协调,以提高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预测和决策依据;

同时应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育完善价格体系。

同时以表格形式列出了不同资产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及账务处理方法。

《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李惠,2005)着重从税收方面特别是所得税来阐述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所得税的重大影响。

她着重指出抵债资产确认与减值准备对所得说的影响。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抵债资产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抵债资产计价标准和抵债资产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差异。

因此,她认为为了正确地体现税法与会计的目标,降低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就要对会计制度与税法进行适时的协调。

《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金的计提和影响》(仲凤香,2003)认为金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有用性得以提高,而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

面临着计提比例和范围不确定、与税牧政策矛盾等问题,因此,应注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育完善价格体系,同时会计制度制定部门与税法制定部门应多加沟通、相互协调,以提高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信息使用者据以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

《会计理论假设研究》(王凌,2008)以理论假设的形式来提出完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对策,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起点,通过提供资产价值信息,向现实的和潜在投资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而不是向所有者报告其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

然后进一步以谨慎性的应用来为风险观的提出拉开序幕,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完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从而促使其广泛应用。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及其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思考》(赵翔,2007)从国内外对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比较出发来提出完善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对策,他认为要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和新型业务的研究,一方面提高执行准则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强我国在国际金融会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他把会计问题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变成了政治问题,见解独到。

(三)文献评价

由此可见,从国内外会计界对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研究以及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必要性。

同时,从发展的角度看,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金融企业的全面推广实施势在必行,这有利于真实反映我国金融企业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有利于减轻不良资产给我国金融企业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的资本充足率,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整体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对加入WTO后国际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

三、总结部分

综上所述,国外对金融企业资产减值研究较早,具有一个较成熟的发展期。

而我国则相对较晚,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发展中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难度大,可操作性差,金融企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金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会使会计纳税调整工作出现困惑,制度规定及管理流程存在问题等。

近年来,我国通过在深入研究探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如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适应未来的情况,于2006年正式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重新定义和规范减值准备的相关问题,该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该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我国在完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王轩庭.《资产减值》准则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36):

24-25

[3]柯红宝.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4):

49-51

[4]金融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2

[5]胡著伟.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河南财政税务局高等专科学校院报2009,17(3):

23-24

[6]南召凤.新准则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10,(8):

90-91

[7]仲凤香.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金的计提和影响[N].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

(1):

84-85

[8]许军,许仕芳.新旧资产减值的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08,(26):

103-10

[9]徐娟.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研究[D].四川: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研究2007

[10]李红.浅谈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信息科技2006(4):

158-159

[11]李华.资产减值测试运用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6):

78-80

[12]袁国红.资产减值计量基础探讨[J].财会通讯2007,

(2):

56-58

[13]周明.商业银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现状,成因及对策[N].经济师报2006,(12):

245-246

[14]刘月余.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探析[N].济南金融报2006,(6):

50-53

[15]李惠.金融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5):

42-44

[16]李迎春.浅析现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内蒙古煤炭经济报2009,(5):

96-98

[17]赵金玉.关于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8(3):

89-90

[18]王晓薇.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报2010,(6):

14-15

[19]王凌.会计理论假设研究[D].浙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