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84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docx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

阶段性测试题十二(必修二第五单元评估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入超增加至8.67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1929年经济危机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到1932年最严重,国内市场萎缩,所以为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向中国大量销售商品,B项从1931年开始、C项是从1927年到1937年、D项是在1946年,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项。

2.(2011·中山模拟)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美元上升到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A.人民资本主义,缓解社会矛盾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

C.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股市价格猛涨的现象,这种“牛市”已经不能反映生产的实际水平,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3.(2012·浙江五校)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说:

“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

”又说:

“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

”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答案] D

[解析] 材料认为如果没有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的解体,就不会发生十月革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并没有波及苏联,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可以推行。

即材料强调的是: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自身的缺点,就不会出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选择D项。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排除A、C两项;题目并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强大的信息,排除B项。

4.(2011·南昌一模)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为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答案] D

[解析] 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竞选当总统。

罗斯福在总统竞选演说中阐明了新政的思想。

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是在1933年,故D项不正确。

5.(2012·深圳)“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

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应为下面何者所言(  )

A.列宁        B.罗斯福

C.邓小平D.斯大林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某些农产品……超过……消费能力”可联系到罗斯福新政时农产品相对剩余;由“国际市场疲软”可联系到30年代经济大危机;所以符合材料的应是B项。

6.(2012·佛山)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大背景是经济危机,但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是“直接因素”,经济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实施,加强对经济干预,整顿金融业,D项与题意相符。

7.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

其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抑制贫富分化B.稳定金融秩序

C.保护私有财产D.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A

[解析] 本题关键词是“直接目的”,由累进税的征收依据是收入和财产的多寡可知,罗斯福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抑制贫富分化。

8.(2012·南京模拟)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由政府出资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工人提供劳动机会。

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受此影响,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政府发放紧急救济金,只是排队太难了!

B.“越来越多的人都有了工作,还是政府好!

C.“政府大兴土木,赋税负担比以前重多了!

D.“工人示威、农民骚动,社会越来越乱了!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以工代赈”的理解。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以工代赈”主要是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新政时期不可能使得人人都有工作,公共工程主要是政府投资。

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9.罗斯福说:

“小雇主们的贡献将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这说明(  )

A.罗斯福新政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

B.发展中小企业比发展大企业更为重要

C.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美国的失业问题

D.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关建

[答案] A

[解析] 罗斯福认为,“我们计划的成败取决于他们”,“他们”指小雇主们,即罗斯福新政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

10.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答案] A

[解析] 《紧急救济法令》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

11.(2012·延吉)“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

”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

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

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 B

[解析] 漫画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严格束缚,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为此,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规定了最高工时的标准,所以选B项。

12.(2012·常州)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

“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

(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d)由政府管理或支配的低价住房及清除贫民窟工程的兴建、重建、改建或修缮;(e)如总统认为合乎需要时,……建造海军舰只及其所需的航空器;建造飞机……”制定上述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应对高居不下的失业率

B.改善公共交通的状况

C.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D.适应扩军备战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由“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发展公用事业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B、C、D三项仅仅是反映了材料的某一方面,排除;答案A项。

13.(2012·淄博联考)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  )

①整顿财政金融    ②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减少耕地面积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项是为了稳定银行,吸收存款,不是鼓励消费,排除;②项是为了提高工价,保障工人工资收入,利于消费;③项中可减少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业收入,利于消费;④更应选。

14.(2012·武汉)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重大事件,有学者作出评论:

“无论被看作建设者还是破坏者,它都必须被看作那个时代绝对的创新。

”下列表述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全面修正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彻底放弃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判断这一重大事件是罗斯福新政,A项“全面修正”、C项“彻底放弃”,D项“减少”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C、D三项选B项。

15.(2012·苏北四市)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说:

“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如果此说能够成立,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答案] D

[解析] A项符合荷兰,B、C两项符合英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所以选D项。

16.(2012·宁波)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下列现象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D.民主制度遭破坏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弊端,罗斯福新政使得金融市场稳定下来,失业人口减少,民主制度得以保留,所以排除B、C、D三项选A项。

17.(2012·山东模拟)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政府总支出持续增高,反映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加大;A、C、D三项未在材料中反映,联系30年代后尤其是二战后西方各国都极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以选B项。

18.(2011·浙江联考)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

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②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④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④正确。

同时这一措施,促进更多人开办旅馆业,从而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9.(2012·耀华中学)“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1912-2007)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 A

[解析]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即其理论获得认可是在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经过一个黄金阶段后进入“滞涨”阶段,原来盛行的国家大力干预理论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选A项。

20.(2012·延吉)凯恩斯说:

“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一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即实施国家资本主义;一部分不在政府权限之内,即实施自由政策,B项“强制推行”、C项“反对实行”、D项“主张完全的”都不符合材料,排除选A项。

21.(2012·青岛)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

这表明里根总统(  )

A.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B.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C.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D.大力发展“新经济”

[答案] C

[解析] 由“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可知当时美国政府实施减少干预的措施,但减少并不意味着放弃国家干预而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所以选C项。

22.(2012·临沂)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答案] B

[解析] 无论是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其政策调整都需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故B项符合题意。

23.(2012·西安)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

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其他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

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

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科研地位的下降:

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福利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政府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情况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较大,故C项正确。

24.(2011·合肥)1759年,一位经济学家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出发点主要为了(  )

A.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B.缓和社会矛盾

C.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弊端

D.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 B

[解析] 分析材料,经济学家主张“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分流到大众手中”,否则会“威胁社会稳定”,据此经济学家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25.(2012·泰州)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

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答案] A

[解析] 战后—1973年是持续发展期(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C、D两项;1974年出现“滞胀”,1991年开始进入改革繁荣期,排除B项,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0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5分,共50分)

26.美国经济政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

1933年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

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

——《读书》2003年第3期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2分)

(2)材料二表明美国经济形成了什么新的发展模式?

根据材料概括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近期在财政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对材料中“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你是如何理解的?

(5分)

[答案] 

(1)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增发货币(美元贬值)。

(2)模式:

新经济。

特点: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较低。

(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理解:

经济全球化趋势;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或美元的中心地位。

27.(2011·江苏金坛)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

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

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

成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代

穷人数目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6%

1855年

85(万)

1856年

87(万)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1866年

130(万)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

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

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后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6倍多。

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89%,1838年上升为3.8%,1843年达到4%。

在兰开斯特郡1841年死亡的102025名工人中,有83216人不到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2.1岁。

这些人大部分因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

国民体质下降,在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

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

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3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2分)

(3)根据材料五,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5分)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3分)

[答案] 

(1)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形成。

(2)问题:

贫富悬殊,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3)措施:

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4)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8.(2012·哈尔滨六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人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

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享到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界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

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且推行了以“救济大量平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

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三 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岳麓版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在英国1949年~1950年,福利支出达到103亿英镑。

20世界60、70年代,随着物价上涨和福利支出的增多,财政赤字显著增大。

社会保障多了,人们对工作更挑剔了,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产品竞争力下降。

高福利带来高税收,导致资本、人才流失。

企业利润明显减少,以1976年的加工业为例,本国的税后利润仅为8.5%,比西欧、北美低7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部设总部和六个专门机构,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约有100万,每年的管理费用就高达16亿英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的社会问题有哪些消极影响?

(3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府解决材料采取的措施有何特点?

(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2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战后英国福利政策存在哪些弊端?

(3分)

[答案] 

(1)工人极端贫困;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阶级矛盾激化。

(2)特点:

以自愿为主。

(3)特点:

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社会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影响:

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有利于战后经济的发展。

(4)弊端:

机构臃肿,政府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