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84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7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docx

某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1

 

某银行

ⅩⅩ-ⅩⅩ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序言

1.1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基本实现既定目标

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5年(以下简称“前一规划期”)发展规划,在总结前八年发展轨迹并基于对发展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根据全面推进二次创业的基本思想,坚持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和再造为主线,以创新和科技为动力,以规范和稳健为保障,以效益和质量为目的,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取率先与国际通行准则接轨,力争在综合竞争力方面成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头羊。

前一规划期,借助金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股东及董事会的支持和广大员工的努力,某银行公司治理基本规范,盈利水平、竞争能力、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体制、队伍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改善。

基本实现了既定发展目标,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2顺应改革发展大势,统一未来行动目标

ⅩⅩ—ⅩⅩ年(以下简称“规划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继续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本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基于对规划期国内经济金融改革开放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全球经济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的研判,以国际较好商业银行量化指标体系为参照,在对前一规划期发展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了某银行规划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了使命和责任,并根据某银行董事会战略意图而编制。

发展战略规划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实施措施和重要指标将是引导某银行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和操作指南,也是某银行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加快

2.1.1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

规划期内,我国经济将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约8-9%,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伴随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型,特别是能源资源紧缺加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回落、出口环境和房地产业震荡,我国产业结构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营销难度将随之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化也使商业银行的在制定业务拓展策略、风险管理策略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既需要调整传统信贷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又要开辟非信贷资产收益业务,提升客户综合收益率和公司金融业务资产收益率。

2.1.2国企改革和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

规划期内,国家将继续推动国有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鼓励和推动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重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围绕经济结构调整来完善金融服务,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这为商业银行调整客户群体、提供差别服务提供了机遇。

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交叉销售服务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可进一步提高资产收益率,但也要求商业银行具有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能力。

2.1.3扩大内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提高

扩大内需,逐年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是规划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商业银行围绕消费结构升级的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服务,围绕个人消费或投资创业的征信、信用卡、各类支付结算工具等基础金融服务,和围绕个人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固定收益债券、股票、基金、保险和养老金等形式的综合理财金融服务等个人银行业务的机遇和空间将越来越大。

2.2区域经济战略实施和区域金融布局调整

2.2.1区域经济差异化和银行区域发展战略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

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规划编制将启动,“省份经济”将向“区域经济”逐步转换。

长三角大都市圈综合经济区规划,上海国际经济、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ⅩⅩ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上海的经济金融辐射功能将不断增强。

天津滨海新区的大规模开发,将有效带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

国家出台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政策,将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区域经济不断发展意味更多的区域金融发展机会,促使商业银行各区域机构在统一战略目标和差异化发展策略前提下,针对区域经济特点,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寻找目标客户群,创新特色产品和业务,构建资产组合,发挥区域分行协同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

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要求商业银行以更审慎的态度确定网点布局和市场进入战略。

不同区域的不同金融生态环境将逐步替代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存贷款总量,成为商业银行机构发展和区域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

2.2.2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金融创新

规划期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将步入重要实施期,上海将基本建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体系、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中心等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体系。

上海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明显增强,并成为亚太地区比较重要的金融交易市场,金融机构积聚和辐射功能将进一步发挥。

央行设立上海总部以及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将使上海成为市场主体和产品创新的集聚地。

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金融创新和运行机制将逐步建立,市场结构和市场基础建设将不断优化,从而推动上海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成熟发展,上海金融高端产业链将发生巨大变化,为总行设在上海的某银行发展创新提供了机遇。

2.3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市场化步伐加快

2.3.1利率完全市场化

规划期内,金融市场将呈现更高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弹性,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利率形成机制改革将对商业银行产生直接影响。

为配合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提高国民经济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市场利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面临负债结构调整和利差收窄的挑战,相当部分金融产品的利润水平会发生变化,长期在利率管制下经营的商业银行必须具备更高的资金管理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

监管部门也将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开发更多的远期、期权和互换等风险转移和对冲工具,合理规避风险。

2.3.2汇率进一步市场化

规划期内,汇率机制改革将进一步加快。

汇率机制改革将使客户规避外汇风险驱动力增大,要求银行在资产管理、生产流通、交易支付、货币转换等领域提供更多外汇交易和衍生产品等避险和赢利工具,要求银行具有更加专业更加领先的人才结构和产品能力。

汇率机制改革也使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产品服务中产生的外汇风险更加显性化、日常化,提高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变得更加迫切。

2.3.3直接融资市场加速发展和创新

规划期内,国家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适度降低间接融资比例,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债券市场产品将不断丰富、市场将快速扩容;股票市场将更加规范、健康和稳定发展。

资产支持证券(ABS)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资产或权益支持的中期商业票据(ABCP),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市政项目债等融资工具将全面推行;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优质企业发行中、短期融资债将更为普遍;优秀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在股票市场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对国内企业并购案例将会大量涌现。

伴随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结构将面临转型,过度依赖公司贷款业务、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业务模式正日益受到挑战;中小企业将成为银行主要的服务和对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综合成本经营风险,减少对客户尤其是大客户存款的过度依赖,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财务顾问、融资安排、企业资产管理等高端金融领域业务机会将日益增多;资金运用和流动性管理渠道将逐渐增加,证券类投资收益将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流动性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和资本管理的有效渠道。

2.4综合经营逐步推进,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2.4.1金融业综合经营渐成趋势

规划期内,国家将鼓励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交叉类、延伸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商业银行必须提高经营非传统业务、非信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的能力。

2.4.2银行非资产业务领域拓宽

“集团控股、联合经营;独立法人、分业监管;财务并表、各负盈亏”的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将作为商业银行向综合经营转换的平台。

银行以规模、网络和人才优势,将作为金融综合经营的主导和重要载体,银行基金公司、银行保险公司、银行参与证券化市场、银行参与金融租赁、银行参与养老金管理、银行参与资产托管市场等各类股权投资和交叉、组合、延伸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将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旋律,成为未来银行开发新产品、开拓非信贷资产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的驱动力。

2.5银行利润来源将发生较大变化

2.5.1传统业务利润占比在中长期将有所下降,个人信贷业务将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规划期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大中型企业贷款和各类存款两项传统业务利润将继续以双位数快速增长;中长期看,随着公司存款量的下降和利率管制放松后导致的利润率下降,大中型企业贷款和个人借贷业务两方面的利润总额将基本持平。

个人信贷业务利润将达到全行业利润机会总额的16%,成为中国银行业得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2.5.2中间业务收入将较快发展

随着中间业务服务种类和收费水平管制的放松,中间业务将占到全行业利润机会总额的20%左右,其中个人中间业务和对公中间业务利润大约各占一半。

2.5.3小企业贷款将逐渐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限的放宽和今后银行信贷技能的提高,将推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而中小企业的成熟也带来银行信贷文化的提升。

规划期及之后,中小企业贷款利润占全行业利润机会总额的百分比将到两位数。

2.6市场全面对外开放,银行同业竞争加剧

2.6.1中资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

伴随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国有大银行已经有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进度,其在国内的竞争力将更加强劲。

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化步伐逐步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即将成立,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各类商业银行盈利增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异将逐步加大,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专业化的竞争能力、国际化的竞争视野,将成为决定银行业成败的分水岭。

规划期内,银行同业新一轮的竞争还将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表现在品牌形象、产品创新和优秀人才资源吸纳能力,也将逐步在中小企业业务、个人金融业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和其他有关新兴市场业务等领域展开,优秀商业银行将在某些领域具有领先和独特的优势。

2.6.2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全方位展开

规划期内,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更强势的竞争。

中资银行在传统客户占有、分支机构分布等方面的优势将逐步递减,外资银行在资本、品牌、人才、产品、技术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将逐步递增。

中外资银行在高端业务、优质客户、优秀人才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资银行面临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挑战。

2.6.3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逐渐加快

规划期将是我国资本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时期,资本交易项目将逐步实现基本可兑换,对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风险抵御形成双重挑战,给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市场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2.6.4“走出去”战略逐渐得以体现

国家制定的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的“走出去”战略,将带动国内企业市场拓展国际化、产品生产国际化和资本投资国际化,金融服务必然随之国际化,国内客户对商业银行在境内外金融市场提供资信调查、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贸易融资、兼并收购和海外上市等国际水准的金融产品与全方位的服务的要求将会增加。

2.7银行监管国际接轨,监管要求更趋严格

2.7.1资本约束不断加强,合规要求不断严格,会计准则更加严谨

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及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ⅩⅩ年后,所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持续超过8%,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建立风险识别、计量和报告程序,完善资产风险权重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资本充足率的持续管理机制。

巴塞尔委员会《增强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银行合规和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将强化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合规将被持续地作为银行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业在公司治理、经营文化、内部控制、制约机制、组织架构、管理技术、披露要求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和明确。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C)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39号》(即IAS39)以及中国已出台的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将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和资产证券化等产生直接影响。

2.7.2全面监管、依法监管与监管创新互见

与金融全球化、金融业开放和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等发展趋势同步,国内银行业监管正逐步以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审视和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银行被要求应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持续的发展能力,清晰有效、职责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运作体系,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激励约束与考核机制,独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先进透明的管理信息系统、拥有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尽快转变经营方式,高度重视品牌与文化建设。

监管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确立了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关系,体现银行业全面入世的时代特征,支持中资银行在依法合规、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市场主体的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力度,实施鼓励性监管和正向激励。

这将有利于公司治理严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的银行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

三、能力优势和自身不足

3.1具有基本的治理架构,但公司治理机制需要继续完善

某银行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公司治理进行了相关设计和调整。

修订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明确了治理框架和职责。

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

引进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优化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人员结构。

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之间的决策边界和程序,保证了相互之间的独立、制衡和协调。

同时,还引进了花旗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不仅在财务管理、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等领域,推动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推动某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体制变革,而且在规范和优化某银行的公司治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与国际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相比,某银行对提高长期股东价值(经济增加值)的关注度尚显不够;对银行总体风险偏好和风险定位、内部控制体系及制衡机制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薪酬激励约束也显不足;在确保董事会成员称职、确保监事会监督权威、确保公司治理恰当的透明度、确保对与战略相匹配的经营行为的长效激励等方面,也与国际好银行存在一定的差距。

3.2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但资本实力不足压力越来越大

某银行资产规模增长稳定连续,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也已基本形成。

2005年,按总资产规模排名,某银行位居全球第170位。

同时在国内综合管理指标评价中位居同类银行前列。

某银行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但在资本实力方面,某银行与国际好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

某银行资产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风险资产业务扩张较快,资本耗费严重。

同时受制于有限的资本补充渠道,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在前一规划期已逼近监管资本所要求的底限,影响了业务发展,降低了银行抗风险能力。

3.3具有稳定的盈利增长,但盈利模式单一矛盾日益凸显

某银行盈利水平保持连续增长,资本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在国内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银行业务在国内同类银行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优势,并保持稳定和快速发展。

但与国际好银行相比,某银行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不够合理均衡,影响整体抗经济周期波动风险能力。

传统公司业务仍占主导,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占比较低;盈利主要依托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尤其是公司业务的利差收入;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支付结算型、服务增值型的稳定型客户占比偏低,企业财务顾问和资产管理等非利息收入类业务急需扩大;资金与市场方面的业务也不够活跃。

3.4具有较高的资产质量,但风险控制的持久力不容乐观

某银行的风险意识正不断加强和深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初步建立,具有浦发特点的风险文化初现瑞倪;不良资产比例不断下降,不良资产总额基本保持稳定,资产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在前列;已经逐步建立起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支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和较强责任意识的风险管理队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比较完整,初步形成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但某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较好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风险管理的数据支撑和系统支撑尚为健全,对各类风险未能完全做到及时、动态、集中化跟踪、预警和管理;国际银行业通行的量化管理技术和方法还没有得到深入有效的运用;风险资产的组合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组合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行业风险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5具有较优的管理平台,但组织管理水平提高任重道远

某银行以国际标杆积极推进各项变革,以公司、个人和资金三大事业部为核心的全新的矩阵式运作体系已经初具雏形,资金、财务、风险、人力资源等多个领域引入了国际标杆管理机制,正朝着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和集约化经营、强调专业化管理管理架构迈进。

同时,大力推进银行信息化建设战略,加大对银行运行技术系统建设的投入,构建了核心业务综合处理系统平台,并引进了sap等若干国际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正逐步攀上新的平台。

与国际较好商业银行相比,某银行在管理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与扁平化矩阵式组织体制相适应的机制、制度、流程尚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事业部对经营结果负责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强化,集约化、系统化处理的运营后台尚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的支撑作用亟需提升。

3.6具有较强的员工队伍,但高精尖专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某银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强调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初步拥有一支以职业银行家为主体的决策层、由资深银行从业人士组成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以及一支有朝气、有活力的员工队伍;具有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初步实现了薪酬与市场价位的接轨,人才竞争优势基本形成;致力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具有某银行特色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

但与业务发展需要相比,某银行高端金融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物相对稀缺,新兴业务领域人才储备不足,高绩效员工的培养机制不够系统和完善,职位评估体系未完全建立,绩效考核方式过于单一,薪酬分配与市场导向的接合度有待提高。

四、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主要目标

4.1指导思想

规划期,某银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按照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统领各项工作,深化银行机制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创新,构建完善的法人法理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快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转型,提高资产效益和投资回报,保持稳健良好的资产质量,塑造强大的企业品牌,全面提升某银行面对金融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

规划期末,力争财务表现和公司治理机制达到或接近于国际较好商业银行水平。

规划期,某银行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积极体现适应市场渐变的发展广度;既要维护现有市场目标和竞争能力,又要适应客户需求加快现有业务结构调整和创新;既要保持与以往大体相同的利润增长率,又要转型为协调均衡、并符合股东利益的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既要积极开辟银行发展的合理资本补充渠道,又要按照国际好银行标准强化资本管理;既要获得应变空间和有效发展,又要确保持续盈利和价值提升,并积聚变革能力、提高服务能级,明显提升某银行面对金融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为下一轮在更充分竞争市场上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2总体战略

规划期内,某银行要全面实施以“客户先导、业务均衡、创新驱动和综合经营”为核心的转型战略;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资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的持续稳步增长;要正确处理资本约束和业务发展、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银行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平衡关系;要不断提高资本约束下的业务转型能力、现代化银行管理技术和能力、运营模式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有价值服务的能力。

规划期内,要力争初步实现从国内较好商业银行向国际较好商业银行转型,从传统的、以履行中介职能为主的银行,向现代的、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银行转型。

4.2.1客户先导战略

牢固树立“客户导向”经营理念,从市场需求出发,立足银行长远发展,培育目标客户市场,提高交叉销售能力,关注客户服务深度,帮助客户发现和创造新的金融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对银行的持续贡献。

通过调整业务运营模式,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通过为客户提供差别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方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服务价值,获取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

4.2.2业务均衡战略

从直接效益、综合效益和边际效益等三个层面推进产品、客户、行业和区域结构调整,构建合理的业务组合。

在保持原有业务优势基础上,推进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市场业务合理组合的发展,重点发展价值增值型、稳定成长型、资本低耗型,以及服务收费型等业务,通过更加关注产品多元化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以及促使客户使用多元化产品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多元化效益型的业务增长方式。

4.2.3创新驱动战略

以需求推动创新,以创新创造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既要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创新取得比较优势,更要通过创新开辟新的服务产品和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曲线,开创新的以己为主导的市场空间。

要构建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文化和环境,以组织架构改革为契机,集成创新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为核心,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独特产品研发水平,建立高效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整合关键业务流程。

4.2.4综合经营战略

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以成为银行为主导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目标,通过资本纽带,逐步介入基金、保险、投资银行、信托、金融租赁、年金管理等非银行业务领域,实现以银行为核心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提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多渠道便利和综合性理财的能力,将某银行打造成为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金融企业。

4.3基本方针

4.3.1建立良好的公司价值管理,追求稳定持续的投资回报

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导公司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

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追求盈利稳步增长的同时,同步考虑对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的扣除,考虑对未来发展的投资。

要以稳定持续的投资回报为核心来实施公司价值管理,关注内部经营行为与投资者预期的匹配度,追求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要力争创造较好的财务表现,保持稳定持续的盈利状况,增强抗经济波动的能力,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提高外部评价等级,实现市值稳步增长。

要达到履行社会责任、加速银行成长、创新银行服务、提高银行信誉等其他多元化价值目标。

4.3.2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公司治理是指导、管理公司经营和事务所依赖的流程和架构。

要通过积极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公司治理的经验和要求,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以及专业化经营管理团队的作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努力建成国际较好上市银行治理架构,确保银行合规、稳健、持续、快速发展,使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化,努力成为值得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具有稳定高市值的蓝筹公司。

要改进传统单纯以账面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考核方式,积极运用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建立以风险调整后回报率为核心,以股东长期价值为衡量依据,以促进业务转型为考核目标的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