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86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docx

届高考政治必修3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3

第三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度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2、3、14(难)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4、5、14(难)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6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8(中)、10(中)、12(中)、13(中)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9(中)、10(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1、13(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

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书典籍的理解。

《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②说法正确。

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

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

2.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

徽州刻工充分运用传统的砖、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砚的雕刻技艺,精益求精地钻研刻印技术,把中国水印版画发展推向更高层次,使书籍插图逐步发展为中国版画艺术中的主要品种。

这说明徽文化(  )

①生命力强 ②源远流长 ③务实性强 ④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雕刻技艺容纳多种技艺,是徽文化中的一绝,说明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题意不符。

3.包括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

“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  )

①排他性 ②包容性 ③独特性 ④保守性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独特性。

“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包容性、独特性,②③正确且切题,①④均与材料及事实不符。

4.《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

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解析:

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儒道两家经典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出不同特点,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选A;B、C与题旨无关;D把中华文化等同于儒道文化,错误。

5.(2014运城模拟)《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

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也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

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D.具有独特性

解析:

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材料强调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也没有将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进行对比,A、C、D与材料无关。

6.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

千百年来,出于祈福消灾、寻根谒祖的妈祖信俗为百姓所崇拜而传承至今,尤其在台湾2300万同胞中,就有1700万信仰妈祖,很多人都把到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当作一生最大的心愿。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B.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

D.保护传统信仰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解析:

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题干中的“很多人都把到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当作一生最大的心愿”说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A、D没有体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C说法欠妥。

7.(2015秦皇岛模拟)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解析:

D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材料主要体现了团结统一的精神内涵,选D;A、C明显与题意不符;B中的“礼仪”与材料主旨不相符。

8.(2014广州二模)与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一致的是(  )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解析:

D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材料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C中的诗句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故B、C舍掉;A与题意无关,故选D。

9.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下列诗句属于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有(  )

①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指南方”“荐轩辕”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①②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③描述的是自然事物,④体现了要有坚强不屈的毅力,③④与爱国主义情怀无关。

10.下列与漫画《精忠报国》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不同的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④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解析:

B 漫画《精忠报国》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①③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相同,不符合题目要求;②④体现了自强不息精神,符合题意。

11.《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解析:

C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材料中先进人物的事迹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故选C。

A、B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而是其意义,排除。

D错,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12.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

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

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②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正确表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尚礼仪、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

(1)新山东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

(8分)

(2)结合材料回答,如何弘扬和培育新山东精神?

(15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

回答第

(1)问,要指出新山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具体内涵,并据此看到新山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2)问,可依据教材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结合新山东精神的内涵来回答。

答案:

(1)新山东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

(4分)新山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4分)

(2)①必须立足于山东省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践。

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新山东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3分)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3分)③必须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尚礼仪、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

(3分)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3分)⑤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3分)

14.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扬州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独领风骚、异彩纷呈。

某校高三

(1)班学生开展了“品尝扬州”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体味扬州文化】

世博“江苏周”闪亮扬州元素。

在上海世博会“江苏周”文化活动中,扬州雕版印刷、剪纸两项“世遗”以及漆器、清曲、杖头木偶、高邮民歌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向海内外精彩展示。

各个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现场表演绝活,让游客体验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淮扬文化,尽享扬州文化瑰宝的迷人魅力。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扬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3分)请说明其主要原因。

(6分)

【享受扬州文化】

文化是扬州的根,是扬州的魂,是扬州的脉,更是扬州的资源和品牌。

为此,扬州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以文化博览城建设为载体,强势推进“文化扬州”建设,带动了古城价值和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带动了文化企业集团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市民素质的提升,带动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带动了社会和谐。

(2)请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

(12分)

【宣传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建设的成就让同学们倍加自豪,大家决定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组织一次宣传活动。

(3)请你为他们的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并设计一个行动方案。

(8分)

解析:

通过对扬州文化的探究,考查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设问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特征,通过材料可归纳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个特征。

结合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说明原因。

(2)问,结合材料中文化产业、市民素质、民主和法制、社会和谐等关键信息点归纳出文化生活道理。

第(3)问,方案要切合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答案:

(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扬州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3分)

其主要原因在于:

①对传统文化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分)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扬州”建设,带动了城市品质和价值的提升,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扬州”建设带动了文化企业集团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分)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扬州”建设带动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带动了社会和谐。

(3分)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扬州”建设带动了市民素质的提升。

(3分)

(3)主题:

如“让扬州元素更加闪亮”;建“文化扬州”,展迷人魅力。

(4分)行动方案:

如举办一次“文化扬州”图片展,向市民宣传扬州的历史文化;发放问卷调查表,向市民征求建设“文化扬州”的建议,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切合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