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943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区级联考】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名句积累与运用

(1)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杜甫在《望岳》中既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也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心胸气魄,被后人誉为“绝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6)情系故土是游子们无法解开的心结,正如崔颢在《黄鹤楼》中写下的“______?

______”让人忧思不能自已。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建立不朽功勋的愿望,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8)一代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寄托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政治抱负,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表”是古代向帝王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作者_______________(人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恢弘志士之气

(2)陟罚臧否

(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4)遂许先帝以驱驰

4.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遗愿,临行前在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强调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5.诸葛亮为蜀汉的江山大业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第六段作者自叙身世志向,追述刘备三顾茅庐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6.请说说本文结尾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约刘廷式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

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廷式为婚。

后契阔①中数年,延式读书登科,归乡闾。

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

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

廷式坚不可曰:

“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卒与成婚。

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

延式尝坐小谴③,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④。

其后廷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苏子瞻爱其义,以文而美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阔:

高合,聚散,偏指高散.②瞽(gǔ);瞎,眼睛失明。

③坐小谴:

坐,因。

指因过错当小有贬谪。

④阔略;寬恕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敢姻士大夫

(2)卒与成婚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廷式坚不可曰:

“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9.刘廷式重约使我们想到了也有个人因无书而借书抄书,“不敢稍逾约”还书的经历,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及课文的题目。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春的童话

——居京琐记

从维熙

①我真不知道它有多么充沛的精力,在午夜三更时刻,冬天的蝈蝈在我的书房里,一口气吟唱了几百声。

那是春节午夜守岁时发生的,当北京的大钟报告狗年来临,鞭炮响成一片的时候,书斋里传出它吟唱新春的昂扬而欢快的歌声。

②说来像是一个童话:

初夏时我曾养过两只蝈蝈,到了冬至后的11月18日,两只蝈蝈像是有“虽非同时生,但愿同时死”的情约那般,一块静卧于蝈蝈笼子中,结束了它们的生命特征,像人走进天国之前身体都要衰老一样,先是哑然失声,后又掉了双腿,最后才蜷曲着身子在蝈蝈笼子中安息了。

不知为了什么,在那几天我曾有失去两个小小稚友的感觉。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两个来自乡野的小小歌手,不仅激发我返老还童般的乡恋之思,还给了我写作的灵感。

俄罗斯文学家巴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大意如下的话:

童年是作家的精神摇篮,它将像影子一样追随作家的一生。

因而我写作时,心态常有回到家乡故园之感。

③特别有意思的是,两只蝈蝈鸣秋之时,正逢我的孩子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之时,这两只小小歌手,给从大洋彼岸回国省亲的孩子们,带来过无限的新奇和惊喜。

我的两个孙儿围着蝈蝈笼子观望了很久,然后好奇地询问我:

“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叫得这么清脆?

”我反问他俩:

“难道美国没有这种虫儿?

它叫蝈蝈。

”他俩回答不知道,反正他俩在美国十多年了,没有在田野里看见过这种会唱歌的蝈蝈。

我看他俩爱不释手,便把两个蝈蝈笼子搬到了他俩睡觉的房间,在一片秋歌声中,我对两个孙儿讲述我经历过的童年:

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醉红了脸的高粱,杂草丛生的绿河滩……两个孙儿是从娃儿时代跟随父母去了美国的,他们对中国的黑土地知之甚少,因而它们的歌声,不仅是我们老少两代人的享受,还成了我们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

在一段时间内,两个娃儿成了蝈蝈的饲养员,把胡萝卜、南瓜、黄瓜、菜心……塞进细竹篾编成的笼子。

记得,在临别北京飞回美国去之前,还特意向两只蝈蝈告别,说什么要不是美国海关不让昆虫入境,一定把它们的歌声带回美利坚。

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因而在它们死后,为安葬它们,我颇费了一番心思:

既没有把它们扔进垃圾箱,也没有将其掷进窗外的草丛,而是将它们用花纸包好,埋进了书斋的橡皮树下,算是对两个乡野歌手的祭祀吧!

④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

我们居民楼上有一个喜欢饲养花鸟鱼虫的老者,他曾听到过我家里传出过蝈蝈鸣叫之声,在寒冬降临北国京城之际,给我送来两只穿越冬季的名贵的蝈蝈。

对比夏秋的蝈蝈来说,它们的体态虽然娇小一些,但鸣叫之声却不比夏秋的蝈蝈逊色。

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们都有躲避严寒的温暖之巢——那是用葫芦精制而成的,先把整个的葫芦锯掉其头,再在葫芦上部加上盖;上盖要用钻头钻七个通气的圆孔,当葫芦被磨成一个工艺品之后,便让蝈蝈住进这避寒的窝里来了。

老者让我十分感动,他不仅送来冬日的蝈蝈,连同精制的两个蝈蝈葫芦,也一块送给了我。

为了还情,我拿出几十元钱,塞给这位芳邻。

哪知他反而对我瞪起了眼睛:

⑤“你认为这点钱就够了?

你有空到潘家园虫鸟市场上去看看……”

⑥我知道冬天的虫鸟,价格十分昂贵,便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强塞进他的手里说:

“真是谢谢您老了,有空我一定去那里转转。

⑦他有点急了,把钱拍回到我的手心说:

“你太小瞧你的邻里了,我可不是虫鸟贩子,我送给你的目的,是想增加一点你的书斋雅趣,好能多给我们写出点讲真话的文章来!

⑧我还想说什么,老者扭过身去,走进了电梯间。

这一刻,我才明白了芳邻送我冬天蝈蝈的用意,全然在于增加我书斋内的乡野情致。

中国古语中有“食之木瓜,谢之桃李”之礼仪,为了答谢老者之情,我把一盆杜鹃树送给了赠我蝈蝈的芳邻。

——从此,这两个冬天的歌手。

便在我的书斋里与我为伍了。

今年的北国冬季,大风吼叫,寒气逼人,我把它们放在暖气旁边,生怕严寒夺去它们的生命;当骄阳钻出云层时,我不忘把那两个宝葫芦,移位到阳光之下,让它们分享阳光的温暖。

我得到的回报则是,在我击电脑键盘时,除了让我的心态重返到童年之外,它们的高昂的歌声,常常让我想起古代史书中“田横五百士”的悲壮故事,因而当我感受到精神疲惫时,它的歌声能让我忘却疲劳继续奋进。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

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⑨其中,让我最为动情的,是节日期间孩子们从大洋彼岸打来拜年电话的时候,蝈蝈鸣春之声穿插于鞭炮的轰鸣之间,我告诉孙儿:

“今年北京允许放鞭炮了,你听见了吗?

⑩他说:

“我听见了,还有一种声音是什么?

⑪我说:

“你猜猜。

⑫“爷爷,我听出来了。

”孙儿说,“好像……是……蝈蝈在叫。

⑬我说:

“今天你听到的,不是你们夏天在北京时听到的蝈蝈的歌声了,那是冬天的蝈蝈在唱歌!

⑭“中国冬天还有蝈蝈?

⑮“有。

⑯爷爷,让我好好听上几声。

⑰我把电话听筒,移到蝈蝈穴居的葫芦旁边,让孙儿尽情倾听来自中国北京的鸣春之声,孙子高声笑了起来“真好听,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⑱我告诉他,这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新春童话。

它孕育于中国的民俗文化,它的母体虽然在乡野,但经过老北京人精心培育,让它们在冬季成活,并让它们在冬季放开歌喉……

10.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蜷曲(_____)

(2)竹篾(_____)(3)祭祀(______)(4)惬意(______)

11.作者称自己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为“小小稚友”、“小小歌手”,这两个称呼表达了作者两种什么样的情感?

12.作者为安葬初夏养到冬至的两只蝈蝈颇费一番心思,因为“两只蝈蝈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如此之大”。

从文中可看出这两只蝈蝈给作者一家带来了哪些影响?

13.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下面这段话进行赏析。

让我最为惬意的时刻,是在窗外飘雪的日子,当天地与楼宇一片银白时,那蝈蝈的歌声,仿佛在演绎着一个雪国的梦境:

窗外白羽翩翩,书斋里它歌声绵长,让人感到活在一个洁白无瑕的天地之中,实在是另一种精神享受。

14.作为对老者的答谢,作者先是“拿出几十元钱”,之后又“掏出一张五十元现钞”,最后“回赠一盆杜鹃树”。

你认为其中哪一种做法更能体现“食之木瓜,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

这种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意义?

15.作者称邻家老者为“芳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芳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16.作者说“第二个童话,是由第一个童话引发出来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童话”的内容。

文章题为“新春的童话”,请简要说明文题的深层含义。

四、名著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却说刘岱知王忠被擒,坚守不出。

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

飞守了数日,见岱不出,心生一计:

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打了一顿,缚在营中,曰:

“待我今夜出兵时,将来祭旗!

”却暗使左右纵之去。

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

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虚扎空寨,伏兵在外。

是夜张飞却分兵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

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

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

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

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

余众皆降。

飞使人先报入徐州。

玄德闻之,谓云长日:

“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

”乃亲自出郭迎之。

飞曰:

“哥哥道我躁暴,今日如何?

”玄德日:

“不用言语相激,如何肯使机谋!

”飞大笑。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_______。

18.张飞以刚烈勇猛著称,鲁莽暴躁,缺乏智谋,面对刘岱的蜷缩不出,猛张飞也略施小计。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张飞是如何打败刘岱的?

19.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各种各样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分析选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张飞的勇猛的?

五、综合性学习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谈笑有鸿儒

(活动二:

互动之趣)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端午节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

甲:

艾叶清香扑鼻来。

乙:

粽子香甜惹人爱。

丙:

龙舟激越江上赛。

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

(100字左右)

六、作文

21.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

(1)题目:

那一次我真自豪

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①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

——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②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

——马海祥博客

③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

——《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建设者”、“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作文要求: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1)山岛竦峙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默写。

需要注意“竦峙”“窦”“雉”“说”“赢”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注意结合关键词作答,(5)题中的关键词是“积极进取的心胸气魄”;(6)中的关键词“情系故土”;(7)中的关键词“渴望杀敌报国,建立不朽功勋的愿望”;(8)中的关键词“忧国忧民”。

2.上书陈情言事诸葛亮

3.

(1)振奋的意思

(2)升(3)治(治理)(4)奔走效劳

4.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5.表明自己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的高远志趣:

表达对先帝刘备气度宽宏礼贤下士的高尚品德的赞赏和感恩之情:

同时概括与刘备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创业艰难,表达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强烈心愿:

也希望刘禅能完全理解自己上表出师的目的和意义,接受自己的建议,治理好朝政稳定后方。

6.围绕“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无限遗憾;回顾先帝三顾矛庐的知遇之恩而无限感激;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奋斗历程无限伤感;思量刘备白帝城托孤,报先帝而忠陛下而来尤感艰辛;对后主刘禅孱弱能微是否能够接受谏言图治忧心忡忡:

对自己能否北伐成功完成先帝遗愿的惶惴不安”回答。

【解析】

【分析】

2.此题考查的是文体知识。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据此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

这些重点实词的意义都是要识记的,必要时我们也可以结合翻译去理解字词的意义。

要注意的是“陟”的字形和意义“升”。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

文段①中“诚宜开张圣听”作者告诉后主要扩大圣明的听闻,广开言路;②段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赏罚严明;③④⑤段诸葛亮在向后主推荐了“宫中”和“营中”的贤臣之后,引用汉朝的例子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

在这三点建议中第三点是最重要的。

据此理解作答。

5.此题考查的是文中的情节的作用。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最初生活在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志趣;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不辞劳苦,鞠躬尽瘁。

此次北伐,他对朝中十分的担心,所以想通过自述这些经历来感动后主,让其专心治理朝政。

据此作答即可。

6.此题属于半开放试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人物感情的把握。

在当时的背景下,诸葛亮带着复杂的感情写下了这份奏表,此时的诸葛亮心中的感情很复杂,有对先帝的感激和怀念,有对过去奋斗历程的感慨,有对后主的担心,还有对此次北伐的成功与否的忐忑。

据此做答即可。

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

(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

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7.

(1)婚姻(结婚、嫁)

(2)终于(最终)

8.刘廷式坚持不退婚说:

“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残疾就违背婚约呢?

"

9.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解析】

【分析】

7.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

“姻”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通婚;“卒与成婚”意思是最终与他成婚,“卒”是最终的意思。

8.此题考查的题文言句子的翻译。

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用法特殊的字词,在按照原句的顺序翻译过来之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语序即可。

此句中的“坚”意思是“坚持”,“不可”在这里意思是不退婚,“以”意思是因为,“岂”意思是难道,语序正常。

据此翻译即可。

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文中的刘廷式虽然作了官,但并没有失约,可见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我们在课内《送东阳马生序》的接触到的马生也是这样的一个人,面对家贫无书的困难,借书、抄书,还书“不敢稍逾约”。

译文:

朝廷命官刘廷式,本为农家子。

邻居家老翁很贫穷,有一女儿,与廷式约为婚姻。

后离别多年,廷式读书考中进士科,回乡里寻访邻家老人而老人已去世,其女儿也因病而双目失明,家中极为困苦饥荒。

廷式托人到邻家重申以前的婚约,而女子的家人以女子的疾病推辞,且以为靠佣耕为生的人家,也不敢与士大夫通婚姻。

廷式坚持不退婚说:

“因为先前与老人有约定,怎么能因为老人去世、女儿有疾病就违背婚约呢?

”最终还是与她成了婚。

婚后夫妻关系极为和睦,他妻子要搀扶着才能行走,生了几个孩子。

廷式曾因过错而当小有贬谪,监司本欲罢其官,因赞赏他的美德行事,遂宽免了他。

后来廷式管理江州太平宫而妻子去世,他哭得很哀伤。

苏子瞻(轼)欣赏他的行义,曾专门撰文给以表彰。

10.

(1)quán

(2)miè(3)sì(4)qiè

11.围绕“表达了作者视两只蝈蝈为朋友、伙伴的喜爱之情和因两只蟈蝈不幸死去而生的痛惜之情”回答即可。

12.

(1)它们的歌声激发了作者的乡恋之思带给作者写作灵感;

(2)是老少两代人的精神享受;(3)是祖孙之间沟通文化历史的媒介。

13.围绕“以白羽为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回答即可。

示例①:

这段话中飘飞的雪花被作者喻为洁白的羽毛,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雪花轻盈飞舞之美,表达了喜爱之情。

示例②:

这段话作者一直称蝈蝈的鸣叫声为“歌声”。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鸣叫声带给人的美好感觉,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14.第一问:

回赠一盆杜鹃树更能体现“食之木瓜。

谢之桃李"的传统礼仪。

第二问:

老者赠送的是书斋雅趣和乡土气息,回赠杜鹃树是回赠同样一份优雅的情致,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去除金钱气息的精神互惠。

情感交流。

15.“芳邻”的含义是品行美好的邻居,从老者赠送冬日的蝈蝈,带来乡野情趣而不求回报,可见其美好的品行。

16.两个童话的内容:

初夏时养的两只蝈蝈在生时带给一家人和睦欢乐,死时带给作者“但愿同时死"的诗意;芳邻馈赠的冬日蝈蝈让作者和家人共享乡土之情。

文题含义:

前后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