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25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静电跨接最新版Word格式.docx

四、《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9.3.1对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接地措施。

9.3.2在聚烯烃树脂处理系统、输送系统和料仓区应设置静电接地系统,不得出现不接地的孤立导体。

9.3.5汽车罐车、铁路罐车和装卸栈台应设静电专用接地线。

五、《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15.2.17气体和液体燃料管道应有静电接地装置。

六、《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

3.7.10对于设置在防爆区内的地上或管沟敷设的干式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七、《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

7.0.7当系统管道设置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时,管道网金属件应设防静电接地。

八、《油品装载系统油气回收设施设计规范》(GB50759-2012)

9.1.1油气回收设施内油品管道、设备、机壳应设置静电接地装置。

九、《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50159-2013)

17.0.5煤气管道应设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十、《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

6.4.2输送易燃介质的管道。

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设施。

9.5.3洁净室的净化空调系统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11.4.3医药洁净室(区)的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十一、《印染工厂设计规范》(GB50426-2016)

8.4.6用于有爆炸危险房间的通风系统,应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措施。

十二、《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6.4.10收集和过滤粉料的设备,应采用导静电的容器及滤料并予以接地。

十三、《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技术规范》(CECS312:

2012)

6.0.5凡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系统,应做防静电接地。

十四、《加氢站技术规范》(GB50516-2010)

10.3.4加氢机和加氢机邻近处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

十五、《化学工业污水处理与回用设计规范》(GB50684-2011)

5.3.10隔油池(罐)的机电设备应采取防爆措施,并应设防静电接地设施。

十六、《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944-2013)

3.0.2新建工程项目,应在土建施工时预设防静电接地装置。

十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6.0.6经过有爆炸危险及变电、配电室等场所的管网、壳体等金属件应设防静电接地。

十八、《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0001-2009)

第八十条对法兰跨接防静电有如下规定:

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应当测量各连接接头间的电阻值和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值。

十九、当值超过《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2006)或者设计文件的规定时,应当设置跨接导线(在法兰或者螺纹接头间)和接地引线。

从该条可以看出,法兰是否需要跨接导线,需要测量法兰之间电阻值,当阻值超过规定时,需要跨接。

二十、《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4部分制作与安装》(GB/T20801.4-2006)

第10.12.1条规定:

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各段间应导电良好。

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大于0.03Ω时,应设导线跨接。

二一、《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第7.13.1条规定:

设计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当每对法兰或其他接头间电阻值超过0.03欧时,应设导线跨接,可以看出,工业管道金属法兰是否跨接,需要测量法兰间电阻值。

当法兰间电阻值超过0.03Ω时,应设导线跨接。

二、静电跨接应该怎么做?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程》(HGJ28-90)目前编号变更为HG/T20675-1990。

该规程第2.7.5条规定: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一般情况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

在腐蚀条件下,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的接触面,在安装前去锈和除油污,以及在安装时加防松螺帽等。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对第2.7.5条的解释如下:

从不少单位的实践经验来看,用金属螺栓相连的金属法兰之间,单是螺栓相连,已具有足够的静电导通性。

在有腐蚀条件下的安装要求,为的是确保导通性。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第14.2.14条规定:

输油(油气)管道的法兰连接处应跨接。

当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第10.3.3条规定: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第6.12.2条规定:

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值超过100Ω时,应设两处接地引线。

接地引线宜采用焊接形式。

 

安装图以CD90B4-88作为参考

三、静电(ESD)到底是什么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的意思是“静电释放”。

ESD是20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静电防护等的学科。

因此,国际上习惯将用于静电防护的器材统称为ESD。

静电的产生

静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多种,如接触、摩擦、电器间感应等。

静电的特点是长时间积聚、高电压、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

人体自身的动作或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静电在多个领域造成严重危害。

摩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常常造成电子电器产品运行不稳定,甚至损坏。

生产过程中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为静电泄露、耗散、中和、增湿,屏蔽与接地。

人体静电防护系统主要有防静电手腕带、脚腕带、脚跟带、工作服、鞋袜、帽、手套或指套等组成,具有静电泄放,中和与屏蔽等功能。

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

静电的危害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

平时可能体会不到,人走过化纤的地毯静电大约是35000伏,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7000伏,对于一些敏感仪器来讲,这个电压可能会是致命的危害。

静电学主要研究静电应用技术,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生物效应等。

更主要的是静电防护技术,如电子工业、石油工业、兵器工业、纺织工业、橡胶工业以及宇航与军事领域的静电危害,寻求减少静电造成的损失。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静电放电的电磁场效应如电磁干扰(EMI)及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电阻率很高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的制品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生产过程的高速化,1967年7月29日,美国Forrestal航空母舰上发生严重事故,一架A4飞机上的导弹突然点火,造成了7200万美元的损失,并造成人员损伤134人,调查结果显示导弹屏蔽接头不合格,静电引起了点火。

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英国三艘20万吨超级油轮洗舱时产生的静电引起相继发生爆炸。

行业的困扰

ESD(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造成的破坏和损伤有突发性损伤和潜在性损伤两种。

所谓突发性损伤,指的是器件被严重损坏,功能丧失。

这种损伤通常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中能够发现,因此给工厂带来的主要是返工维修的成本。

而潜在性损伤指的是器件部分被损,功能尚未丧失,且在生产过程的检测中不能发现,但在使用当中会使产品变得不稳定,时好时坏,因而对产品质量构成更大的危害。

这两种损伤中,潜在性失效占据了90%,突发性失效只占10%。

也就是说90%的静电损伤是没办法检测到,只有到了用户手里使用时才会发现。

手机出现的经常死机、自动关机、话音质量差、杂音大、信号时好时差、按键出错等问题有绝大多数与静电损伤相关。

也因为这一点,静电放电被认为是电子产品质量最大的潜在杀手,静电防护也成为电子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国内外品牌手机使用时稳定性的差异也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在静电防护及产品的防静电设计上的差异。

静电防护

为防止静电积累所引起的人身电击、火灾和爆炸、电子器件失效和损坏,以及对生产的不良影响而采取的防范措施。

其防范原则主要是抑制静电的产生,加速静电的泄漏,进行静电中和等。

人穿非导电鞋时,由于行走等活动会产生、积蓄电荷,并可达到千伏级的电位。

在毛毯上行走、脱衣等所产生最高电位可达2450伏。

此时人触及其他物体会产生火花放电并受到电击。

人体活动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

穿导电性鞋;

工作服和内衣裤不使用化纤面料;

穿混有导电性纤维或用防静电剂处理的防静电工作服;

工作地面作导电化处理等。

2、静电的产生

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调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

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②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

③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④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

⑤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

⑥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稠毡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

⑦大气的温度较高(22-4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13-24%时,极易产生静电。

⑧在同等条件下,轻质燃料油比润滑油易产生静电。

3、加油站发生静电火灾的几种情况

3.1卸油时易发生火灾

1)静电起火。

由于油管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不良、采用喷溅式卸油、卸油中油罐车无静电接地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会产生爆炸燃烧。

2)油气回收管路破裂密封垫破损,大量积聚油蒸气从管路卸油口喷出会产生静电爆炸燃烧。

3)卸油过程中,油罐漫溢。

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

油品溢出罐外后,与空气摩擦可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引发静电着火爆炸燃烧。

4)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致使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烧;

3.2量油时易发生火灾

油罐车到站后立即开盖量油。

这时由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静电极易放电;

油罐车送油到站后应静置稳油20min,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开盖量油,如果车到立即开盖量油,就会很容易引起静电起火。

如果油罐车未连接地线,在量油、抽取样品等操作时,未穿防静电衣服和使用防静电器皿,量油尺与钢质管口摩擦产生火花,也会点燃罐内油蒸气而造成静电起火。

2加油时易的发生火灾

3.3加油机引起的火灾

1)加油机安装不正确,加油机经过油品的流动摩擦带电,为了消除加油机上积聚的静电荷,规范要求加油机也要具备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阻值不大于4Ω。

加油机有良好的接地是导除静电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措施。

2)加油站设计与施工应作防静电及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当各自单独设置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这样能够将积聚在油罐表面上的大量静电荷泄入大地;

不能形成高电位,不会产生放电火花,因此就能避免爆炸着火事故的发生。

3.4加油时引起的火灾

1)加油时由于大量外泄的油蒸气在油箱口附近形成了一个爆炸危险区域,

顾客带静电接近油箱口、遇烟火、使用手机、铁钉鞋摩擦、金属碰撞、电气打火、发动机排气管喷火等都可能导致火灾。

2)直接向塑料桶加汽油或混装柴汽油,将导致产生的静电无法导出,积聚产生静电爆炸的危险。

3)职工穿着化纤服和绝缘胶鞋在现场作业,一方面,人体与衣服摩擦会产生静电,人体在穿脱衣服时也会产生静电。

另一方面,穿胶鞋的人在地面上走动后,人体的静电压高达5000~15000V,而人体的电容量,一般约为100~200PF,如果人体所带静电压为10000V,则放电时的能量就超过了5mJ,足以引燃可燃气体,造成静电放电起火。

3.5清洗汽油罐时易发生火灾

加油站油罐清洗作业时,由于没有彻底清除油蒸气和沉淀物,残余油气遇到静电、摩擦、电火花等都会导致火灾。

4、预防静电火灾的对策及措施

4.1、防止静电放电

①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

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

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应不少于二组。

②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

③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

④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

⑤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

⑥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⑦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放静电工作服除外)。

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4.2、接地装置的设置

①接地线

接地线必须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适当的截面积和足够的强度。

油罐、管线、装卸设备的接地线,常使用厚度不小于4mm、截面积不小于48mm2的扁钢;

油罐汽车和油轮可用直径不小于6mm的铜线或铝线;

橡胶管一般用直径3-4mm的多股铜线。

②接地极

接地极应使用直径50mm、长2.5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钢管,清除管子表面的铁锈和污物(不要作防腐处理),挖一个深约0.5m的坑,将接地极垂直打入坑底土中。

接地极应尽量埋在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接地极与接地线间的所有接点均应栓接或卡接,确保接触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