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629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docx

中考语文初三10题型十诗歌阅读复习

题型十 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蒿笋③试春盘④。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

形容泡茶时上浮的白泡。

②午盏:

午茶。

③蓼(liǎo)茸蒿笋:

蓼茸,蓼菜嫩芽。

蒿,茼蒿。

笋,竹笋。

④春盘:

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词的上阕中,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景物中感受到初春的美丽图景。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

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

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修建超然台。

②壕:

护城河。

③咨嗟:

叹息声。

④故国:

故乡。

1.描绘上阕作者“上超然台”所见之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②。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释】①筇(qiónɡ):

此代指竹杖。

②塍(chénɡ):

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1.诗人以冷磷、________和________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诗人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描述“竹窗斜漏补衣灯”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行即兴[注]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1.本诗是一首即兴之作,通过描写草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幅春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 夜

张 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本诗一、二句用帘幕、________、________、灯四种意象,营造了一种________的气氛,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赏析“滴破思乡万里心”中“破”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 日

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阴阴:

草木阴阴。

②趁:

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绿阴照水、_______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请自选角度,赏析“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歌一、二两句中,“丹阳”交代了送别的________,“秋”字表面上写送别的________,实际上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寒鸦飞尽水悠悠”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注】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梅花:

这里指《梅花落》,属汉乐府曲,善述离情。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心情。

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客之新安①

陆 娟

津亭杨柳碧毵毵②,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注释】①新安:

郡名,治所在休宁(今属安徽)。

②毵(sān):

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

1.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流人,即流落江湖的艺人。

水调子,即《水调歌头》,属乐府商调曲,曲调哀切。

②分付:

交给,安排。

1.本诗首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___的气氛。

2.末句写客“泪痕深”,请简析其流泪的复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歌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中“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1.诗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释】①笤(tiáo)溪:

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②叶燮(xiè):

清代诗论家。

1.诗歌第一句是怎样表现“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三、四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写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诗歌一、二句表现海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歌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1.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赏析诗歌首句加点词“悠悠”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欹 湖

王 维

吹箫凌极浦①,日暮送夫君②。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③白云。

【注释】①凌:

这里指箫声远扬。

极浦:

远处的水边。

②夫君:

指作者的朋友。

③卷:

(白云)弥漫的样子。

1.本诗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诗人春日泛舟湖上,红花满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箫鼓悠扬……色彩艳丽、情趣盎然,富有诗情画意。

2.有人评价本诗“乱”字用得非常精巧,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峡口①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

这里指西陵峡口。

②去住:

去留。

这里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三、四句内容,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诗人淡淡几笔,就勾勒了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______________、婆娑的竹林、______________、悦耳的虫鸣,体现出夏夜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历代名家谈及本诗,皆以“追”字为妙,请简要赏析“追”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天平山中

杨 基

细雨茸茸湿楝【注】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楝(liàn):

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园(其一)①

李 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②越女③腮。

可怜日暮嫣香④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①作此诗时李贺二十余岁,正是年轻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

②小白长红:

指花有大有小,颜色有红有白。

③越女:

习惯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④嫣香:

娇艳芳香,指花。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中“________”一词是全诗“诗眼”,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二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①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②应未眠。

【注释】①属:

适逢。

②幽人:

此处指邱员外。

1.诗的首句点明季节是秋,时间是夜,“________”二字是诗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北陂【注】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释】陂(bēi):

池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润州听暮角①

李 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③斜去两三行。

【注释】①文宗时,诗人家居洛阳,曾被流放,此诗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

润州。

③海门:

大江入海口,形容很远很远的地方。

1.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抒情之作,请结合三、四句简单分析其借景抒情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②一灯明。

【注释】①促织:

蟋蟀。

挑促织:

捉蟋蟀。

②篱落:

篱笆。

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任选一个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该诗前两句写到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诗中“闲着中庭栀子花”一个“闲”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注】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河湟:

黄河和湟水合流地带,这里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地域。

1.诗歌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具体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句中的“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八、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①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②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

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②堑:

沟渠。

回塘:

弯曲的池塘。

滟(yàn)滟:

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两句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