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631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docx

重庆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会计电算化实现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

1981年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一词。

EDPA是会计电算化在国际上的通用名词。

一、会计电算化的演变与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起步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经历了(试点、发展、普及)三个阶段。

1979年开始起步,1983年会计电算化开始试点。

1988年商品化会计软件出现。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时间:

1958年。

【链接】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于美国。

(二)会计信息化的提出

1999年在深圳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会计信息化“一词。

(三)会计软件的发展

会计软件的发展:

专用会计软件、通用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产业化。

1988-1998年主要是核算型商品化会计软件,1998年后主要是管理型商品化会计软件。

2000年后,会计软件的功能得到迅速提升,逐步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处理、远程处理、在线实时监控、集团财务集中管理等功能。

会计软件产业化的突出标志:

开发设计规模化、生产工业化、售后服务专业化。

(四)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

1989年颁发《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1994年《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五)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

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方式:

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培训。

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A、会计电算化宏观规划

B、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

C、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D、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E、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

三、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含义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为会计管理、分析、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的人机交互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由人、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和数据文件)、计算机硬件、运行规程四个方面组成。

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

1、人员

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分为两类:

系统开发人员、系统使用人员。

系统开发人员包括:

分析员、设计员、编程员、测试员。

系统使用人员包括:

系统管理员、维护员、操作员、录入员、审核员、档案管理员、专职会计员、专职分析员。

2、计算机软硬件

(1)硬件

会计信息系统下的硬件结构:

单机结构、网络结构。

(2)软件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

操作系统、语言加工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分为:

通用和专用。

3、运行规程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

1、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同点:

目标相同、技术平台相同。

2、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区别

建立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核心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特点

1、数据输入代码化;

2、数据处理自动化;

3、数据存储电子化;

4、数据传递规范化;

5、内部控制程序化;

五、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准边了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推进了会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与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第二节会计软件基础

一、会计软件的概念

1、一套完整的会计软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程序、设计文档、说明书、数据文件。

2、会计软件是在分析手工会计的基本功能、基本流程、基本操作方法和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设计会计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然后在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或数据库语言将系统设计的逻辑模块编制成序,最终形成的。

二、会计软件的分类

1、会计软件按其适用范围分为:

通用和专用。

(1)我国通用会计软件是以商品化会计软件为主。

(2)开发专用会计软件的途径:

自行开发、委托开发。

2、会计软件按系统结构可分为:

单机版和网络版。

(1)单机版适用于:

业务和规模较小的单位。

缺点:

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2)网络版会计软件使用于:

多用户同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3)网络版会计软件下的系统结构常见有:

主机系统版、F/S版、C/S版、多层C/S版、B/S版。

3、会计软件按功能结构可分为:

部门级、企业级、集团级。

(1)部门级会计软件的缺点: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不能由系统自动传递数据,从而形成相互孤立的“信息孤岛”。

代表:

用友通、金碟KIS、小蜜蜂财务管理软件。

(2)企业级会计软件的特点:

将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

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ERP系统的一个模块或子系统。

代表:

用友UB、金碟K/3。

(3)集团企业级会计软件的特点:

具有双重性,既要满足单个企业的需要,也要满足集团整体的需要。

代表:

用友-NC、SAP、OracelApplication

三、会计软件的选购策略

配备会计软件的主要三种方式:

选购商品化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专用会计软件、选购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

配备会计软件最常见的方式是:

选购商品化会计软件。

(一)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的主要特点

1、通用性强

(1)横向通用

(2)纵向通用

通用性是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实际操作通用会计软件时,用户第一步是通过初始化设备完成通用软件到专用软件的转换。

2、安全可靠性高

(1)测试

(2)审批

(3)用户反馈

3、维护有保障

【链接】专用会计软件特点:

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维护工作量大。

(二)通用型会计软件的选购策略

1、了解会计软件功能是否满足本单位业务处理的要求。

2、会计软件是否具备安全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从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考虑。

安全性主要从措施的完备性、有效性、合理性、使用性考虑。

如:

进入系统的密码控制、输入数据时的各种校验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发生意外时的数据自动保护。

3、会计软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主要是运行的硬件、软件.网络环境。

4、软件开发商的技术实力、商誉和售后服务体系。

5、软件操作的方便性。

6、系统开发文档的规范性。

四、会计软件的功能

(一)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

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也称为子系统,是指会计软件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功能的各个部分。

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1、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1)总帐模块

总帐模块是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

是以凭证为数据源,通过凭证录入和处理完成记帐和结帐,银行对帐、帐薄查询及打印输出,以及系统服务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2)工资模块

工资模块是以原始工资数据为基础。

工资模块自动生成的工资费用分配机制转帐凭证要传递数据总帐模块和成本核算模块。

(3)固定资产模块

固定资产模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

其生成机制凭证也要传递数据成本核算和总帐模块中。

(4)应收款核算模块

(5)应付款核算模块

应收款模块的日常处理财务模块处理相同。

向总帐模块传递数据。

(6)存货核算模块

对企业存货的收发进行核算。

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基础数据。

向成本核算、应付款、总帐模块传递数据。

(7)成本核算模块

成本模块向哪些模块传递数据:

总帐、工资、存货核算、报表。

(8)会计报表模块

主要是从总账模块中提取数据。

(9)财务分析模块

2、会计管理软件的功能模块

会计管理软件实现了购销存企业与财务一体化管理。

其功能结构:

财务系统、购销存系统、管理决策与报告系统三部分构成。

(1)财务系统

完成会计核算工作。

(2)购销存系统

(3)管理决策系统

管理决策与报告系统可以归纳为三个层级的功能:

经营监控层、报告与分析层、业务评价层。

3、会计核算软件与会计管理软件的联系

会计核算软件基于财务会计原理设计,目的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做帐,对外提供信息。

会计管理软件侧重对内提供信息。

二者形成“同源分流”关系。

(二)总帐模块与主要核算模块间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软件可分解为若干个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主要表现在:

控制联系(一个输出与另一个输出的关系)、数据传递联系(一个输出与另一个输出的关系)。

其中:

数据传递联系最为重要。

总帐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传递数据是以“机制记帐凭证”为中心。

(三)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

(1)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2)遵守共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3)遵守共同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4)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大体一致

2、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区别:

(1)核算工具不同

(2)信息截体不同

(3)记帐规则不完全相同

采用会计核算软件时,为了保证审记的追踪线索不致中断,规定凡是已经登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即使有错,只能采用会计核算软件提供的“冲销凭证”或“补充凭证”加以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会计软件下,不存在帐帐、帐证、帐表相互牵制与核对问题。

(4)帐务处理流程类型存在差别

手工帐下常见帐务处理流程:

记帐凭证、汇总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多拦式日记帐流程。

(5)内部控制方式不同

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方式:

组织制度控制、岗位制度控制、程序控制。

五、会计软件的运行平台

会计软件的运行平台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A、硬件B、系统软件C、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硬件

微机、PC专用服务器、小型机都可作为服务器。

小型机是高端系统的首选(如:

电子商务系统)。

目前电子商务系统中比较流行的搭配形式是:

将小型机作为数据库服务器,PC服务器日工WEB服务。

(二)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由网络(如:

IE、Navigator等浏览软件等)和操作。

操作系统分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终端机操作系统。

1、服务器操作系统

也称网络操作系统

随着分布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一般为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服务器等。

网络版会计软件的应用,是以网络会计的体系结构来购置网络服务器和选择网络操作系统。

微软的网络操作系统(Wndowsserver系列)一般是用中底挡服务器,高端服务器中同常采用LNIX、LINUX操作系统。

2、工作站操作系统(终端机)

3、WEB浏览器软件

基于B/S结构的会计软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WEB浏览器软件。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适合于大型企业应用,常见的有:

ORACLE、SQLSERVER、SYBASE、INFORMIX、DB2。

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

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容储性好。

缺点:

操作和维护难度较大,投资较大,对用户水平要求高。

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适合于数据处理不大的中小企业。

常见的有:

ACCESS、POXPRO。

(四)会计软件主流运行平台

会计软件网络的运行平台很大程序上是由会计软件的系统结构决定的。

目前网络版会计软件的体系结构:

P/S、C/S、多层C/S、B/S。

C/S结构是面向企业内部局域网信息共享交流的一种体系结构。

B/S结构面向企业外部信息收集、交流、共享的一种体系结构。

F/S适合于需分散处理、远程查询较少的大型单位。

C/S适合于查询要求较高、业务西药分布处理的大型单位。

B/S提供多平台支持,无缝接入INTRENET,实现全球信息交换共享,适应跨地区远程实时处理和监控的集团企业需要。

第三节会计信息化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是指单位工作的全面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和网络化。

会计信息化包括:

会计数据采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电子化、计算机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实时化,会计信息输出的无纸化。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强调会计数据处理的范围能力,会计信息化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增值性。

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从本质上讲是不同的。

三、ERP系统与会计信息化

ERP系统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界面贯穿于企业。

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

(二)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

ERP系统包括: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财务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全部集成到ERP系统中,是ERP系统的一个核心子系统。

具有管理控制和提供决策支持功能。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化

1、会计信息化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2、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组成内容。

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工作。

四、典型的ERP软件简介

全球典型:

德国SAP、甲骨文ORACEL、IBM、国内:

用友、金碟。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

第一节计算机一般知识

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诞生。

2、传统计算机经历了四个阶段:

电子管、晶体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特点有:

面向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二、计算机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是一种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

它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1、自动连续地高速运算,是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

2、运算速度快

3、运算精度高

4、具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5、通用性强

三、计算机的分类

从用户应用角度,分为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服务器(PC服务器、小型机)、终端计算机。

四、计算机的性能指示

1、计算机速度,主题或时钟频率,用来秒素运算速度,主频越高,计算机机性能越好。

2、字长:

用二进制位数表示,字长标志计算机的精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个人计算机以32位、64位为主,服务器字长在64位、128位以上,字长越长,精度越高。

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目前计算机是主要的应用领域,会计电算化是属于信息处理的应用领域。

2、科学计算:

是计算机最早应用的领域。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常用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有: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学校(CAI)。

5、计算机通信:

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想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通信应用领域的经典代表。

6、人工智能,最具有代表的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

第二节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如下图

控制器

中央处理器(CPE)

运算器、寄存器等

主机只读存储器(ROM)

主(内)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

硬件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系统辅助(外)存储器:

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微外部设备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型其他:

网络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声卡等。

计操作系统:

Windows.Unix.Linux等

机系统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统系统服务程序

软件

硬件

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包、会计核算软件等]

一、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又称“裸机”,既是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

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几乎没有用的。

微型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五部门组成,也称冯。

诺依曼体系结构。

(一)中央处理器(CPU)

中央处理器是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

1、运算器:

完成运算和逻辑判断。

2、控制器:

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完成控制功能/。

(二)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中央处理器不能直接访问外存的信息,外存的信息必须先调入内存才能被中央处理器处理,既中央处理器能直接访问内存的信息。

1、内存(主存储器)

一般只存放急需要处理的数据和正在执行的程序。

特点:

存储容量小、速度快、只能暂时保存。

内存的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只能读出,不能改写,断电后不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可写可读,断电后信息全部会丢失。

2、外存

特点:

容量大、价格底、速度较慢。

常见的有:

软盘、硬盘、光盘、U盘

实行会计电算化单位的会计资料一般存储在外存中。

(三)输入设备

成见的输入设备:

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输入器。

1、键盘

目前常见的标准键盘有:

104、105、108键。

键盘分为4个区:

打字区、功能区、编辑区、数字区。

换挡键SHIFT:

单独不起作用的。

控制键CTRL:

单独不起作用的。

CTRL+DEL

交换键ALT:

单独不起作用的。

大小写切换键:

CAPSLOCK

退格键BACKSPACE:

删除当前光标前面的字符。

跳格键TAB:

右移一个格,同时按下SHIFT和TAB,左移一个格。

插入键INSERT:

dddddd555555555ddeeed插入与改写转换键。

删除键DELETE:

删除当前光标后面的字符。

数字锁定键NUMLOCK:

2、鼠标

鼠标氛围:

机械式、光电式、机械式光电式三种。

(四)输出设备

1、显示器

台市微机的显示器常见有:

CRT阴极射线显示器、LCD液晶显示器。

显示器上的字符和图形是由一个个像素(PTXEL)组成的。

显示器的分辨率用列数与行数的乘积表示。

即:

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

完整的显示系统还应该配置“活配器”,目前常用的VGA标准的活配器。

1、打印机

打印机按工作方式分:

击打式打印机、非击打式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是属于击打式打印机,喷墨和激光打印机是拿击打或打印机。

针式打印机按打印机针头的数量分为9针和24针。

对于一个24*24点阵的汉字,用9针针式打印机需要反复3次才能完成。

而24针的打印机只需要一次可以完成。

针式打印机的特点:

噪音大、速度慢、价格较高、可以打印复印纸。

一、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包括程序和各种文档资料。

(一)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支撑服务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

其他软件都需要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运行。

操作系统统一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操作系统的功能分为:

内存管理、处理机(处理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常用的操作系统:

DOS、WINDIWS、UNIX、LINUX。

2、语言处理程序

语言处理程序是负责把程序设计语言填写的程序翻译成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目标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分为: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1)机器语言

计算机中的数据是用二进制表示的,即0、1代码。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可以直接运行,但程序容易出错。

不同的机器,指令的编码不同。

机器语言是面向机器的。

(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是由一组与机器语言指令一一对应的符号指令和简单语法组成的。

但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的一一对应关系,导致对硬件的依赖程序较高,这种翻译程序称为翻译程序。

(3)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和汇编度语言是面向机器的低级语言。

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语言是高级语言,高级语言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无关。

用任何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都要通过编译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后计算机才能执行,或者通过结实程序边结实边执行。

计算机软件一般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

该机语言的特点:

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

通用性好,可移植性好。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4、服务程序

也称工具软件,常见的工具软件的诊断程序(查储程序)、调试程序(DEBUG)、编辑程序。

(二)应用软件

一、微型计算机系统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几十年来,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没有变化。

即“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思想:

1、计算机包括五大体

2、计算机内部都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每条指令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

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在存储起的地址。

3、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969年美国研制的ARPAnct网络投入运行。

计算机网络连接方式(介质):

电缆、光纤、激波、无线和通讯卫星,网络中计算机是相互独立的。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分布处理。

1、资源共享

包括:

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共享。

2、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功能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3、分布处理

一个程序可以分布在几台计算机上并行处理。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1、广域网(WAN)

覆盖范围一般在100KM以上,也叫远程网,广域网一般采用无规则的网状形拓扑结构,速度慢、延迟大。

2、城域网(MAN)

覆盖范围一般在10---100KM。

3、局域网

(二)按使用范围分类

分为共用网和专用网。

三、因特网

(一)因特网

1、因特网的概念

因特网也称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连网络,广域网。

人们往往把WWW等同看作INTERNET,但实际上WWW并不等同于INTERNET,WWW仅仅是INTERNET所提供的服务的一部分。

2、INTERNET的发展

INTERNET前身是美国的ARPANEI网,1986年被NSFNEI取代。

(二)因特网协议—RCP/IP协议

(三)因特网的应用

1、万维网(WWW)也称WEB

2、电子邮件服务

3、文件传输服务

4、远程登录服务

5、网络论坛(新闻组、BBS)

(四)网址

INTERNET网址的表示方法:

1、IP网址

INTERNET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分配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用一个32位二进制表示,为了阅读方便,将其分为4级十进制数表示。

每个取值范围为0~255。

如:

172.17.1.4

IP地址结构:

网络部分(网络号)+机器部分(地址号)

IP地址分类及应用:

A类:

大型网络,第一个数字小于126

B类:

中型网络,第一个数字在128-191之间

C类:

校园网,第一个数字在192-223之间

2、域名

域名常见格式为:

主机名、用户名;2、级域名,1级域名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域名www.mof.gov.Cn

域名和IP地址存在对应关系,在访问网络时,即可以使用这台计算机的IP地址,也可以使用域名

3、网络文件地址

每一个网络文件都有文艺的地址,网络文件地址表示格式如下:

<协议>:

//<服务器类型>.<域名>/<目录>/<文件名>

如:

hap//

4、电子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地址的一般格式如下:

<用户名>@<电子邮件服务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