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43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一)道路填石顺序

(二)强夯块石墩顺序

(三)路基填土顺序

七、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措施

(一)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二)工期保证措施

八、雨季施工的工作安排

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安全生产措施

(二)环境保护措施

十、组织机构及管理措施

十一、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B-6-2施工进度总体计划表

一、施工进度总体计划表说明

二、施工进度总体计划表

B-6-3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一、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二、总体横道网络图

三、资金优化柱状图

四、材料优化柱状图

B-6-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一、施工便道填石流向图

二、填石施工流向图

三、强夯施工布置图

四、生活、办公平面图

B-6-5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一、抛填片石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强夯块石墩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面层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道路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五、排水管道敷设施工工艺流程图

B-6-6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检查组织结构

(一)总则

(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三)质量体系及质量职责

(四)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五)检验质量保证体系

二、用于质检的仪器设备

B-6-7工程管理曲线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的招标文件。

2、业主提供的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施工招标补充通知第601、602号。

3、业主9月13日组织的工地现场考察所得资料。

4、9月14日标前会议精神。

5、深圳湾填海工程分段划分图。

6、工程量清单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

(一)工程概况

深圳湾填海区软基处理工程位于华侨城段滨海大道以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三大旅游景区以南的填海规划用地。

东起侨城东路西至沙河东路,南至滨海大道,北达白石洲路,总用地面积228.5公顷。

其中净用地面积195.4公顷,道路用地面积93.1公顷。

共分14个街坊,各街坊内用地功能将通过国标招标确定。

区内道路包括区间主干道和街坊道路,区间主干道路幅宽度为30-60米,均为双向六车道,道路总长度为13.0km。

该区均匀分布着3-7米厚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地质条件复杂,物理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必须对该土层进行处理以后才能进行后续建设。

本次实施范围为区间主干道及1-4街坊、11街坊、会展中心六块场区共计1018944.8平方米的填筑及软基处理。

本次工程约需土方673.5万方,石方351.2万方。

现滨海大道有预压土方200万方,可卸至2-4街坊。

我公司参加投标的第8标段包括白石洲中段一部分和五号路的全部。

其中白石洲路段为1+200—1+800,五号路为0-042.82—0+600.42。

白石洲路处理宽度79m,长度600m;

五号路处理宽度46m,长度643.24m。

道路总长度合计1243.24m,总施工面积约7.7万m2。

道路软基处理交工面为路基标高。

本标段主要施工内容有抛填块石、强夯块石墩、路基填筑、路基整形以及少量的排水管施工等,主要工程量有:

抛填块石260195.06m3,路基填土方250979.14m3,面夯片石垫层39677.63m3,强夯块石墩地基79355.26m2,围堰土方挖、填方各12600m3,砖砌检查井4个,DN300排水管道550m等。

(二)填海软基处理方案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对上述路段软基处理方案确定为强夯块石墩。

强夯块石墩设计参数为:

1、点夯单击夯能:

3000kN~3300kN。

2、夯锤直径1.0m,高2.3m,重量15t。

3、块石墩布点间距:

主要为2.5m×

2.5m.,正方形布置。

4、点夯每墩击数及收锤标准:

每墩点夯击数为15击,点夯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15cm。

5、满夯单击能:

1000kN~1500kN。

6、满夯用夯锤:

直径2.5m,锤重15t。

7、满夯布点间距:

2.15m×

2.15m梅花点布置,每点夯2击。

8、强夯块石墩处理后块石墩底应穿过淤泥或淤泥质土层,进入下伏持力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fk≥140kPa。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1、工程地质

本场地属海湾潮间带及海积平原,除西侧沙河东路和南侧滨海大道沿线已填筑成道路外,大部分仍为海水浸没,海地地面标高0.7~-2.9m之间,呈北高南低之趋势。

根据地层结构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将场地划分为二个大区(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图号:

南山IVS9704~5),Ⅰ区平面上位于场地西部,Ⅱ区位于场地Ⅰ区以东和场地西北角。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岩土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m1):

褐灰,黄褐等色。

由粘性土夹碎、块石组成,经碾压,密实程度不均,主要为填筑的道路,场地内沙河东路一带分布,层厚0.6~5.2m。

(2)第四纪海冲积层(Qm+al)

淤泥质砂:

灰黑色、深灰色。

主要为大沙河携砂出海,在出海口沉积而成。

砂含量不均匀,多为40~60%,粒级从细砂~砾砂,主要为粗砂,含大量的贝壳碎片,具腥臭味,饱和,松散。

该层主要分布I区,层厚在0.4~4.8m之间。

(3)第四纪海积层(Qm)

淤泥:

灰黑色。

局部含少量中~粗砂,见大量的贝壳碎片,具腥臭味。

颗粒极细具滑腻感。

饱和,欠固结,流塑状。

该层基本覆盖整个场区。

层厚0.4~6.3m。

其中西部I区层厚较小,变化于0.4~1.1之间;

其它地段层厚多在3.5~4.8m之间,II2区南部最厚达6.2m~6.3m。

呈由北向南缓慢增厚的趋势,底板标高亦逐渐降低(详见淤泥层等厚线图,淤泥层底标等高线图,地质剖面图,图号:

南山IVS9704~6、7、8)。

(4)第四纪冲洪积层(Qal+pl)

a、粘土:

灰白、褐黄等色。

颗粒很细,手感滑腻,很湿,软塑。

该层分布在I区和II2亚区的局部地段,呈不连续分布,层厚0.6~4.5m。

b、含烁粘土:

褐黄、褐红夹白色。

砾砂含量一般为30%,颗粒小于5u,含量平均值14.4%,湿,可塑。

该层主要分布在I和II2亚区内,在西部砾砂含量较高,可达70%,从西向东砾砂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层厚0.6~7.4m。

c、粉质粘土:

褐黄、灰白等色。

局部含少量细砂,湿,可塑。

该层分布在西部I和II2亚区,层厚0.9~3.4m。

d、砾砂(L/S):

灰白、褐黄色。

主要为石英质,局部含少量粘性土,部分地段在该层下部混卵石。

饱和,中、上部多为稍密,下部为中密。

该层主要分布在I和II2亚区,层厚0.9~12.5m.。

(5)第四纪残积层(Qel)

砾质粘土:

褐黄、褐红夹灰白等色。

由粗粒花岗岩石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向下渐清晰,很湿~湿,顶部常为软塑,以下为可塑。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大部分钻孔未钻穿,层厚不详。

2、水文地质

本填海区西边为沙河东路,东南两边为滨海大道和侨城东路,三条道路形成的围堰将填海区与外海隔开,区内海水虽能得到外海的补充,但受潮间落差影响明显减弱。

在勘探期间据白天对海水落差的观测,最大落差为0.3m,最小的0.1m。

海水与地下水浅处的第四纪土层中的地下水连通性良好,据从钻孔中取的地下水试样与海水试样的分析结果看,二者水质无明显差别。

海水深0.7m.,平均海水深度为1.5m。

(四)工程特点

1、本工程地基属于海湾潮间带及海积平原,施工场地浸没于海水下,软基处理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且工期短,工程量大,因此,必须针对本工程特点制订好施工方案及施工安排,并投入足够的良好机械设备。

2、施工干扰大。

由于各标段同时开工,工期基本相同,而施工通道有限,故石方、土方填筑时车辆密集,交通拥挤,除本身的施工协调外,各标段间统一协调的工作量相当大,一旦组织协调不力,可能影响全面的进度。

3、由于施工通道的限制,场内施工应有科学的组织和合理的安排,工序间的搭接和流水是本次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4、深圳市是国家卫生模范城市,对施工场地的环境和交通运输有很严格的要求,施工中必须采取很多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

三、施工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

本工程以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总体规划,工期以网络计划技术进行动态管理,质量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ISO9000族标准进行控制,安全以事故树和生物钟进行预测分析和控制。

1、施工指导思想:

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文明施工,安全高速,一次成优,确保工期。

2、组织原则:

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工程特点,施工工艺及工程地质条件,按“统一指挥、网络管理、分工负责、全面推进”的组织原则,先施工通道和强夯块石墩试验区,后大面积抛填块石、强夯和路基填土,在试验区成功并确定强夯块石墩的各项技术参数及控制指标后,从白石洲1+200和1+800两端同时后退施工强夯,最后施工五号路强夯,在所有强夯工作完成后,再施工五号路、白石洲路的路基土填筑和排水管施工,最后在路基整形后交工。

四、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首先对施工场地进行地形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桩座标,分别测量放出五号路及白石洲路段的中心线。

用木界桩或水泥界桩作好标记。

以五号路和白石洲路中线为施工便道中线修建便道,施工便道修成后,再精确施放五号路和白石洲路段中心线,并按照测量操作规程及测量复核制度对所放的桩线进行复核,保证路基位置正确。

a.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桩座标,利用测距仪在滨海大道上测放五号路的中心线控制点,并在距该点700m左右处测设后视点,以保证日后前视点的测量精度。

b.根据滨海大道上的控制点,利用经纬仪测放五号路中心线。

c.在五号路施工便道修至白石洲外侧后,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测放白石洲路与五号路的交点,并据此放出白石洲路的中心线。

d.填石完成后、强夯完成后、路基填土完成后,应分别复核五号路与白石洲路的中心线及边线。

e.填石后、强夯过程中、填土过程中均应利用水准仪测放地形标高。

强夯时每台水准仪负责二台夯机的抄平工作。

f.路基整形后交工前,应利用测距仪、经纬仪测量出完成后道路的平面位置及各种外形尺寸。

g.考虑滨海大道为填海道路,在每次精确测量前,均应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复核自设控制点的准确性。

(二)修筑施工便道

1、为保证白石洲路按照工程总体施工顺序设计施工及场内围堰的修筑。

拟采用滨海大道路基作为进入施工段的通道,并从滨海大道向五号路起点沿五号路中心线修筑宽10m的施工便道,通往白石洲路。

2、考虑白石州路段的道路北侧要先修一条3m宽的挡水土围堰,白石洲路段的施工便道自五号路与白石洲路交汇处,沿白石洲路中心线外侧分别向白石洲路东、西方向修筑,直到填至该标段终点1+200及1+800为止。

宽度40m。

3、从滨海大道至五号路设计分界线一段便道可用山坡土填筑,进入五号路设计分界线以后的施工便道采用符合强夯块石墩所需石料规定的石料填筑。

4、便道抛填块石取自甲方指定的取石场地,用日本进口的日野15t自卸汽车运输,沿五号路中心线抛填,便道标高以高出潮涨时海水50cm~80cm为宜。

5、施工场地内便道抛填石块施工遵循强夯块石墩石料铺填要求,先沿线路中心填筑形成“石舌”,再在“石舌”两侧跟进形成便道,便道填筑处配备推土机一台负责推平压实,另配反铲挖掘机一台负责挖掉填石挤起的淤泥,防止形成泥包,以保证填石厚度符合3±

0.2m的设计要求。

(三)石料铺填施工

1、在修筑五号路施工便道的同时,可进行五号路强夯块石墩试夯区的填石即在五号路0+160~0+274区间按设计标准进行石料铺填。

2、白石洲路的石料铺填,分别在该标段终点即1+200及1+800向与五号路交汇处铺填。

3、铺填用的石料按设计要求采用中风化以上的混合开山石料,不含大量泥土和泥块,石料粒径不大于80cm。

含泥量不大于5%(重量比),料石级配为大小石料各半,均在甲方指定的采石场取料。

4、填石表面用推土机推平压实,高差不得大于10cm,填石层标高用20m×

20m网格测量。

5、填石厚度控制在3.0±

0.2m范围内,填石顶面标高不作严格控制,填石厚度采用地质雷达检查,检查频率为每20m测一断面,每2m一个测点。

6、各道路填石过程中,为了使淤泥尽量挤出,保证填石质量,道路填石应从路中心线开始,分别向边线及向前填筑,并随时用反铲挖掘机清除填筑堤侧和堤头的淤泥。

确保道路全断面填石的均匀性。

严禁形成淤泥包,对已形成的淤泥包应及时挖除,并回填质量合格的块石。

(四)强夯块石墩试夯施工

1、试夯前应准备好施工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材料。

并组织设备进场安装、调试。

2、本强夯块石墩工程试夯施工,拟采用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式吊机2台,点夯用锤直径为1.0m,高度2.3m,锤重15t,铸钢异型夯锤2个;

满夯用直径2.5m,锤重15t,厚底板钢球砼混合夯锤2个。

3、本工程试夯区选在五号路0+176.46~0+259.16路段。

试夯前应测量复核区间座标,场地标高。

按设计要求分区布点,并在夯击施工影响范围外放置控制点,以便强夯时每次填料后重新测放墩位,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cm,每个夯点设竹签标明夯点位置和编号。

4、强夯试验的内容:

(1)墩柱距离分别选择2.2m、2.5m、3.0m。

(2)确定夯点阵数、每个墩的夯点击数及收锤标准。

(3)测定强夯后周边隆起值。

(4)对强夯块石墩,测定点夯交工面的平均沉降量。

(5)测定总夯沉量与设计桩长的关系。

(6)采用地质雷达测定抛石体在淤泥层的沉没量,测定桩长及桩体形状。

(7)采用静载试验检测不同墩间距的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承载力。

每一试验区布置三处静载试验。

(8)采用瑞利波检测处理后的地基波速,并与静载试验结果对照,得出符合本场实际情况的瑞利波波速与承载力的对应关系。

(9)埋设全断面沉降观测仪器和沉降板测定不同间隔墩距时的工后沉降量。

每一试验区埋设三套全断面观测仪,六块沉降板。

(10)每一试验区选择三个断面,测试桩土应力比。

5、试夯点夯夯击方法

通过履带式起重机把锤吊起,使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对齐,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设计高度20~22m,单位夯击能300t.m~330t.m,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块石。

块石受到锤冲击下沉,完成一击施工。

再重复上述步骤,若干击后,当夯坑深度达到锤高时,作为一阵结束,暂停夯击。

由挖掘机将石料填满夯坑,再用起重机吊起夯锤对准该点进行夯击,使块石受冲击下沉。

然后再喂料,再夯击,继续重复上述过程4~5遍,使块石穿透淤泥或淤泥质土层至下伏持力层为止,并且最后2击平均沉降量<

15cm时,即为完成一个夯点。

注意在填料时应从采石场运石料来填筑,不要就地取材,以防止因止而切断施工便而影响其后的石料铺填等施工。

填粒径应尽量符合级配要求,遇较大块石时应填在夯坑中间,周围填筑较小的块石,填料尽量避免架空。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夯点夯击施工。

夯击时应从道路中心线向外夯打,各阵同一排的夯点必须采用间隔跳打形式夯击。

6、强夯块石墩区如遇稀软的淤泥区,夯击第一至第四阵时,每一阵的夯沉量应当控制在1.5m左右,达到1.5m时应填料手再进行下阵夯击,以避免夯坑过深淤泥流入墩内或掉锤。

7、夯点复位与夯击对中:

放线布置墩位时,必须在可靠的墩位标志,每次填料后或用不受夯击施工影响的控制点重新测放墩位,并做标志。

每次夯击中心与准确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

5cm。

8、试夯夯坑沉降量的测量:

点夯夯击前,通过水准仪、塔尺测量夯点地面标高,当夯锤夯击下落后,再次通过水准仪测量锤顶标高,以记录每一击夯沉量,测量时应测锤中标高。

每次夯击均应作好测量记录,同时对夯坑周围隆重起量的测量也要做好记录。

9、当强夯块石墩点夯夯击完成后,需用推土机对夯坑进行推平,进行标高测量,并与原标高对比,确定试夯区总夯沉量。

然后用反铲挖掘机挖至点夯交工面标高(应在箱涵底部标高面),若发现块石墩间有淤泥挤出,必须挖掉淤泥包,用不大于50cm级配均匀的石料回填50cm。

10、点夯交工面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回填50cm左右厚的片石,再进行一次满夯,满夯点距按设计2.15m×

2.15m梅花点布置,锤印相互搭接35cm.

11、满夯完成后即可设计要求埋设沉降板和全断面观测仪,然后即可按设计要求进行试夯效果最终检验和试验以及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

12、最终检验及试验完成后2天内将试夯最终效果检测试验报告送甲方及设计院,由甲方、设计院汇同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修改制订大面积强夯块石墩施工技术参数。

(五)强夯块石墩大面积施工

1、白石洲路强夯块石墩夯击线路安排

强夯块石墩大面积施工在白石州路施工便道南侧石料铺填完成长度超过白石州路30m,首先开始,分两路线进行。

第一线路:

自白石洲路东端1+800处,用2台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式吊机向西方向进行夯击。

第二线路:

自白石洲路西端1+200处,用2台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吊机向东方向进行夯击。

2、五号路强夯块石墩夯击线路安排。

当白石洲路石料铺填完成后,五号路石料铺填从五号路终点向起点铺填长度超过30m以后,用2台日本进口住友LS418型100t履带机自五号路终点向起点方向进行夯击。

3、点夯块石墩施工方法

(1)地形测量:

按20m×

20m方格网测量,高低差不大于10cm,并做好测量记录;

(2)强夯区夯点放线,用竹签标明夯点位置及编号。

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不大于±

5cm,同时应在夯击施工影响范围外,设置可靠的墩位控制点,以便每次填料后重新测放桩位;

(3)为预防强夯块石墩过程中,淤泥不能挤排,而形成淤泥包,各线路强夯块石墩点夯,均应分别从道路中心线向两侧点夯,同时为减少在块石墩施工过程中,地面出现过大的隆起值,各阵同一排的夯点按间隔跳打形式进行。

(4)通过履带式起重机把直径为1.0m高度2.3m锤重15t的铸钢异型夯锤吊起,使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对齐,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设计高度20~22m,单位夯击能300t.m~330t.m,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块石。

再重复上述步骤,若干击后,当夯坑深度相当于夯锤高度时,作为一阵结束,暂停夯击。

然后再喂料,再夯击,继续重复上述过程4~5遍,使块石穿透游泥或淤泥质土层至下伏持力层为止,当夯击次数达到试验点夯击数且大于15击后,同时最后2击平均沉降量≤15cm时,即为完成一个夯点。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夯点的夯击施工。

(5)夯坑填料应从已夯且距正在施工的夯点10m以外的部位取料,决不能从未夯部位或距正在施工的夯点10m以内的部位取料,粒径应尽量符合级配要求,遇较大块石时应填在夯坑中间,周围填筑较小的块石,填料尽量避免架空。

(6)夯坑沉降量的测量:

点夯夯击前,通过水准仪、塔尺测量夯点地面标高,当夯锤夯击下落后,再次通过水准仪测量测量锤顶标高,以记录每一击坑夯沉量,测量时应测锤中标高。

每次夯击均应作好测量记录,同时对夯坑周围隆重起量的测量也要做好记录

(7)当强夯块石墩点夯夯击完成后,应用推土机对夯坑进行推平,进行标高测量,并与原标高对比,确定试夯区总夯沉量。

(8)点夯必须满足下列收锤标准方可收锤:

a、每个夯点总夯击数应大于15击(暂定数,应按试夯区试验结果确定);

b、最后二击每一击的夯沉量小于150mm;

第一条收锤作为第一判据,一般情况下均应满足最后二击夯沉量小于15cm,当夯点击数远大于设计,最后二击沉量还远大于150mm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进一步查明该处的地质条件,提出变更设计。

每个夯点总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倍。

4、面层强夯施工方法

(1)强夯块石墩点夯完成后,清理点夯交接面场地至交工面标高。

若发现块石墩间有淤泥挤出时,必须将淤泥包清除掉换填50cm厚的片石,对场平标高仍低于箱涵垫层标高部分应用片石回填,然后回填50cm左右厚的粒径不大于50cm的级配石料,将场坪整平至满夯工作面标高后再进行满夯。

(2)按设计点夯间距2.15m梅花型布置测量放线,示出各夯点位置,用竹签标明夯点位置及编号。

(3)通过履带式超重机把直径为2.5m锤重15t的夯锤提起,使夯锤中心对齐,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设计高度(6~10m,单位夯击能100~150t.m),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夯击地面,每夯点夯击两次,两夯点夯印搭接35cm。

(4)满夯后地形测量:

当满夯完成后进行全场地性地形测量,为最终检测和试验作好充分准备。

(六)地基承载力检验及块石墩长度、形状及着底检查

1、地质雷达检测

本标段采用强夯块石墩进行地基处理,对块石墩长度、形状及着底的检查,采用高分辨、有效探测深度10-20m地质雷达进行检测,其发射无线电磁波为100MHZ,采用512us时窗。

检测数量为总墩数的25%,每3000m2作为一个检验块,每一检验块合格率应大于95%,超过5%不合格者应对每一不合格所在10×

10m2方格内进行普查,普查不合格应进行补夯。

(2)主要仪器设备

地质雷达测量是由信号源调制产生具有一定时间间隔、幅度和宽度的系列矩形触发脉冲,如每隔20us重复发射频率100kHz、100V峰值和1-10ums脉冲宽度的脉冲。

调制后的信号,由发射天线所电磁波脉冲能量向地下幅射,由接收天线接收从地下岩层或目标返回来的电磁波信号输送到控制单元。

经解调,模数转换、放大、滤波、存储迭加等信号处理,改善其信噪比,并以时域电磁波的形式,在监视器和磁带中显示记录。

本工程采用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最新一代商品地质雷达SIR-10H型。

其仪器性能、探测精度等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它配置有从15-2000MHz的各种频率的天线,适用于不同深度、不同介质、目标物的探测。

(3)检测方法

本工程采用剖面法进行测量。

应用剖面法测量可以获得地层的反射界面或地下埋藏物的位置和形状。

剖面法是保持发射天线(T)和接收天线(R)之间的距离,沿测线方向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它的记录是一张时间剖面图,横坐标为天线沿测线移动的距离,纵坐标为雷达脉冲的双程时间。

这种测量可以反映地下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反射介面,获得测线下面整个岩土层界面分布图。

(4)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压制干扰信号,获得清晰的有效波。

本工程采用较可靠的时间波形处理技术,由地质雷达仪自动生成测量结果并打印出来。

然后由我公司有经验的检测工程师提出检测报告。

2、瑞利波检测

瑞利波检测时,先作对比试验,找出本场地波速与承载力的相关系数。

检测数量为总墩数的2%,每1000M2作一检验块,抽检位置随机选择,合格率应达到95%以上。

(1)测试方法

瑞利波法测试中仪器设备的布置如左图所示,激振力作用中心、两拾振器中心和测点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

采用落种为振源,选用三组测距(取L=4,8,16m),在每个测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