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647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漏》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4)

老婆婆脊背一个贼莫非巅散架粘胶旋风顺势一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

平舌音“贼、纵”,翘舌音“粘”,前鼻音“巅、旋”。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5:

生字田字格课件)

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

边音“漏、驴、厉、狼”,前鼻音“偏”,后鼻音“胖”。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喂狼抱偏粘胶

(2)熟字比较:

伴一胖户一驴厉一历

(3)组词扩展:

漏雨莫非山贼贼寇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喂”:

左窄右宽,右边的长横压住横中线,竖提压住竖中线,竖提的左侧没有一撇。

“偏”:

左窄右宽,注意右下角同字框里面是一横两竖。

“贼”:

左窄右宽,右边是个“戎”字,不是“戒”字。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6)

脊背:

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走南闯北:

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粘胶:

一种胶粘性的金棕色溶液。

旋风:

螺旋状运动的风。

不甘心:

就是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2.思考:

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7)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被对方吓昏了过去。

第一部分(19~20自然段)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板书:

说“漏”吓跑虎和小偷;

偷驴不成,反被吓昏了;

再说“漏”)

字词的学习,放手给学生,只出示要求引导,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实在弄不明白的才去查字典。

词语理解训练学生的自主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8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不成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的顺序。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27漏 

说“漏”吓跑虎和小偷偷驴不成,反被吓昏再说“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放手给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是个永久问题。

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角色朗读文,说说你认为那些内容你觉得最有趣。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9)

老婆婆脊背炕头巅散架粘胶旋风一个贼顺势一纵小胖驴漏雨莫非厉害抱住偏偏

2.检查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读。

3.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和贼偷驴的过程,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漏”是什么,(板书:

“漏”?

)到底多么厉害。

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第一、三部分

(1)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

(课件出示10)

老公公说:

“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

老婆婆说:

“唉!

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老公公老婆婆所说的“漏”其实指的什么?

(漏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11)(板书:

“漏”:

“漏雨”)

“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

但是,可笑的是,这个“漏”可把做贼心虚的老虎和贼吓惨了!

他们两个听到“漏”这个字,怎么想的?

齐读:

“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

(一个人、或者一只猛兽)(板书:

漏:

一个人、一只怪兽)

最有趣的是,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12)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

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

“坏事,‘漏’捉我来了!

”撒腿就往外跑。

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2.学习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

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仔细读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说来给大家听听。

(1)“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这段最有趣。

想一想,下那么大的雨,老虎驮着贼,在雨中惊慌失措地狂奔。

吓破胆的贼像粘胶一样紧紧贴在老虎身上,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放,想甩都甩不掉。

最可笑的是他们是被一个不知何物的“漏”给吓的!

(2)我认为:

虎和贼又回去偷驴,被对方吓破胆,滚下山坡,这部分更为可笑。

(课件出示13)

“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势往下滚。

(3)那些都不算什么,两个人摔下山坡,看到彼此,被对方吓昏才最有趣:

(课件出示14:

课文第二幅插图)及(课件出示15)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

他们俩对看了一眼,同时惊恐地大喊:

“‘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他们为什么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生1:

人本来就很害怕老虎,老虎也非常害怕人的。

生2:

他们一直惊魂未定,做贼心虚。

(4)让我们分角色,用幽默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内容,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一、三部分放在一起学习、比较,揭示“漏”到底是什么,为下面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结合课文插图,分段复述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悟。

训练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

学生回答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更加具体可感,易于分析和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指导朗读,写作训练。

1.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2.根据课后第三题提示,复述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16:

课后三题)

指导全文朗读,并进行根据提示复述课文,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全文教学的总结。

【板书设计】

27漏

贼、老虎:

“漏”指一只怪兽

“漏”是?

老公公老婆婆:

“漏”指“漏雨”

1.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就顺利地理解了大胖驴和老虎、小偷的关系,因为驴子胖胖的,小偷和老虎才会要打它的鬼主意。

课文插图的出示,学生从画面上小偷和老虎的神情与动作间体味着他们所表达出的心理活动,兴致勃勃地揣摩着故事角色的心理,紧张而又兴奋地期待着在那月黑风高的夜晚上演的一出好戏,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2.在这次阅读活动时,我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了故事内容,舒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故事情节。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活跃而又积极,从中体会了阅读的快乐。

通过复述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了 

、归纳概括能力。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设计要抓住重点内容。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漏》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心怀鬼胎的小偷和老虎都来到老公公老婆婆家,可是,他们不约而同地遇上了“漏”。

画面充满童趣角色而又细腻传神,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幽默十足的民间喜剧。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的特点是: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其他资料】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为: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牛郎织女》故事背景: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梁山伯与祝台英》故事大要:

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

祝九妹),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会稽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

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

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

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当得知丈夫已死之后,孟姜女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

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

《白蛇传》故事详情:

据明末《警世通言》记载,宋代时,有一千年修炼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贞,与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仙。

后经历诸多是非,许仙乃知白素贞、小青具是异类,并受白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

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许仙看破红尘情愿出家,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贼(zhé

izé

i)莫(nò

)颠(diāndān)

胶(jāojiāo)旋(xü

à

nxuà

n)纵(zò

nɡzhò

nɡ)

二、先辨字,再组词。

绒莫胶旋

贼墓校旅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1.从上文中找出表示老虎和贼害怕的词语:

()()。

2.你觉得哪句话最可笑?

用“”画出来。

3.给文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4.老虎认为“漏”是指()。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贼(zé

i)莫(mò

)颠(diān)

胶(jiāo)旋(xuà

nɡ)

二、

绒绒毛莫莫非胶胶水旋旋风

贼毛贼墓坟墓校学校旅旅行

三、

1.浑身发抖腿脚发软

2.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

3.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

4.一只可怕的怪物

四、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为:

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守身自爱

教学目标:

1、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守身自爱”的名句。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教学难点:

积累“守身自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和私、最伟大的。

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思。

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健康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珍惜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残毁和无价值的牺牲,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孝的意义又在于维护父母的尊严,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

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良好阐述。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存身惜名,不让家人担心,不辱没父母,那么逞勇斗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每个公民都会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遵行孝道,从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做起。

二、新课教学: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之终也。

---《孝经·

开宗明义章)

翻译:

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败坏,这是孝行的开端;

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境界。

2、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礼记・曲礼上》

注释:

服:

通“”伏”,指潜伏于暗处

译:

孝子不潜伏在暗处,不登危险的地方,是怕因自已的过失使父母蒙受羞辱。

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可以与朋友生死相许,不可以私存钱财。

3、曾子曰:

“身者,父母之遺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吕氏春秋・孝行》

注:

遗:

留。

曾子说:

”自已的肉身,是父母遭留的身体。

使用父母遗留的身体,敢不恭敬吗?

三、思考讨论:

1.“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这种看法你赞同吗?

为什么?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说: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结合所学,査一査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守身”和孝顺父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丧失了操守的人就不能孝顺父母呢?

请在班级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四、延伸阅读: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的学生曾参(即曾子)家有一块菜地,他的父亲曾点在地里种了许多瓜果。

有一天,曾参见瓜地里长了许多野草,就拿起锄头除草、不小心瓜的根刨断了。

曾点正好看见,于是,他拿起木杖向曾参的背上地击了两下。

曾参当场不省人事,昏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过来。

他爬起来对父说:

“刚才得罪了父亲,父亲用尽力气教调儿子,该不会累病了吧?

”说完,曾参若无其事地回到自已的里弹琴唱歌,以示自己并未受伤,好让父亲放心。

孔子得知此事后,对曾参说:

“曾参啊!

我来跟你讲讲舜帝的故事吧!

舜帝的父亲叫瞽叟,他想使唤舜的时候,舜都在他身边;

但是他想置舜于死地的时候,舜便躲开了,让父亲找不到。

平日舜受父亲的小杖责打、而大杖责打时就逃走,就是不想使瞽叟得到不义的罪名。

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敦厚的孝子,你不是天子百姓吗?

杀了天子的百姓,那罪过怎么样?

五、积累与感悟:

1.请积累以下两句关于“守身”的名言,并写写你对这两句话的感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一《论语・卫灵公》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一《(论语・卫灵公》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你如何看待其中“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观点?

请组织一场题为“扬名显父母是否为孝”的辩论赛,通过辩论引导大家辩证认识古人的孝道。

第二课手足情深

1、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手足情深”的名句。

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手足情深”的内容。

积累“手足情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诗经・小雅・常棣》: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古代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称为“五伦”,其中的双方都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以兄弟为例,要做到“见友弟恭”,为见的,要照顾弟弟,为弟的,要数重见长。

兄弟关系是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兄弟之间关系和壁,则家庭安宁祥和。

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首先要学会爱亲人,建构和谐有序的家庭伦理关系;

然后进一步将这种关系向外扩展,做到仁爱百姓;

最终达到仁爱万物的境界。

1、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见弟求矣。

----《诗经・小雅・常棣》

①孔怀:

很关心。

孔,很。

②原:

古同“塬”。

这里指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

区因冲刷而形成的高地。

③隰(xí

):

这里用为低湿之地之意。

④裒(pó

u):

聚土为坟丘。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2、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责在天。

君子撤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颜渊》

①亡:

同“无”。

②患:

忧虑。

司马牛很忧伤地说:

“人人皆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啊!

”子夏说:

“我曾经听先生说过: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工作严肃认真,做事没有羞失,对人能恭数有礼,那就四海之内都是你的兄弟呀!

”君子哪里怕没有兄弟呢?

3、孟子日: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

①与(yù

参与。

在其中。

②数:

意外的事情。

③怍(zuò

惭愧。

语译:

孟子说:

“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君临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很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

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

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君子有三种乐趣,但是称王于天下并不在其中。

1.《论语》中总是将“孝”“梯”并举,认为二者是“为仁之本”。

结合课文注解想一想,“孝“和“悌”分别强调的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它们能够成为“为仁之本”?

2.“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可见“悌”是一种血缘亲情。

《论语》中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似乎“悌”又超越亲情,成为人们萍水相逢时对于知己的向往和追求。

你如何认识这里“兄弟”的意义呢?

请在班内组织一场讨论,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兄弟情深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兄弟亲情的词作。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为兄弟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佳句。

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撤已有六七年没见面了。

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苏辙也作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四月离家走在。

苏撤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

临别之际,适達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写就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

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

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自从踏上仕途,苏轼、苏撤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进谏。

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蒙难。

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苏轼被关进大狱的时候,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赎罪,结果被贬到筠州盐酒税。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

后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海南儋州,而苏辙也因为受哥哥牵连被贬雷州,正是一南隔海相望。

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大小苏”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

五、积累感悟:

1.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形容兄弟关系的词汇很丰富,兄弟之间感情深厚称之为“手足情深”;

兄弟之间和睦友爱,称之为“花萼相辉”;

兄弟之间意气相合、亲密无间,称之为“伯埙(xūn)仲篪(chí

)”。

查查资料,看看这三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

2.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过年过节渴望团圆,春节期间,更是全国人民“大挪移”。

你有过春节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大挪移”经历吗?

你怎么看待春节团圆的观念?

请与同学一起分享过年过节的体会。

第三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