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65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2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2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word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

3.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人员的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4.坚持继承发展。

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

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

选择性必修课程根

5

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3.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2.更新了教学内容。

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

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水平的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

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4.增强了指导性。

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

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细化评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

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

(一)课程性质/1

(二)基本理念/2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4

(一)学科核心素养/4

(二)课程目标/5

三、课程结构 7

(一)设计依据/7

(二)结构/8

(三)学分与选课/11

四、课程内容 12

(一)主题语境/14

(二)语篇类型/17

(三)语言知识/19

(四)文化知识/31

(五)语言技能/35

(六)学习策略/40

五、学业质量 46

(一)学业质量内涵/46

(二)学业质量水平/46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51

六、实施建议 52

(一)教学建议/52

(二)评价建议/80

(三)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92

(四)教材编写建议/108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12

附录 117

附录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117

附录2 词汇表/121

附录3 语法项目一览/179

附录4 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184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

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

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有机衔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

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特点。

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3.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3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4.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应聚焦并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及发展,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引导学生学会监控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时了解和跟进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

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

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

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三个水平划分,水平描述参见“附录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意识目标:

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目标:

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目标:

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7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构建多元的英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遵循高中课程应体现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建构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满足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都需修习的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有升学要求的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也供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

选修课程分两类,一类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类课程,供特色学校和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选用,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任意选修的课程。

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规划职业作准备。

2.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调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由于各地英语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此外,高中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

│三、课程结构│

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单一的课程结构和统一的学业要求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因此,高中英语课程设计应从现状出发,通过调整必修学分、合理控制学习难度、增加选修学分、设置多样化课程等方式,力求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构建一个分层分类、动态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具备学科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修适合自己水平、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课程,从而体现因材施教,实现轻负增效。

3.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基于对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以及对学科前沿理论的梳理,针对英语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问题,本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具体而言,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二)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11

修课程(6学分)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

(见第47~48页表12),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择性必修课程(8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

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

高考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二(见第48~49页表13)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课程结构见图1。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结构

类别要求

必修课程

6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

0~8学分

选修课程

0~6学分

提高要求

英语10(2学分)

提高类

基础类

实用类

拓展类

第二外国语类

英语9(2学分)

英语8(2学分)

高考要求

英语7(2学分)

英语6(2学分)

英语5(2学分)

英语4(2学分)

毕业要求

英语3(2学分)

英语2(2学分)

英语1(2学分)

图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示意图

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既包括国家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置的提高类课程,也包括学生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和第二外国语类等校本课程。

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地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

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

其中,基础类课程主要为英语基础薄弱、但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的学生开设;

实用类和拓展类课程供有不同需求、潜能和兴趣的学生选修;

第二外国语类课程为有意愿选修另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开设。

提高类课程由学校自主决定开设,供有意愿继续提升英语能力的学生选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完成提高类课程的6个学分且学业水平合格,可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见第50~51页表14)。

选修课程的具体名称建议如表1所示:

表1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课程名称

备注

国家设置或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基础英语

为完成必修课程有困难,需要补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生开设。

学生可在高中三年内的任何学期选修。

职场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英汉互译

为有兴趣和就业需求的学生开设。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文体与修辞英语文学赏析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戏剧与表演英语演讲与辩论

为有意愿拓展兴趣、发展潜能和特长的学生开设。

英语8

英语9

英语10

为学有余力或报考外语类院校,以及具有特殊发展需求的学生开设。

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后方可选修。

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为有意愿学习另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开设。

在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选修课程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属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由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进行开发建设。

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选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常见方式,学校应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