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672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docx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

名词解释

1、语法:

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

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

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

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

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

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

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

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

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

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

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

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

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

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

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

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

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

17、广义同构:

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

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

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

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

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22、位移动态义:

这是一种与句式相关的类别。

包含两个特征:

一是核心动词具有[+位移]语义特征,一是具有表源点或终点的名词项。

23、语义格:

句子中与谓词相关联的项,组合后产生一种语义关系,称为语义格。

24、非意志动态义:

指句子动作行为非施事主体自主发出的动作行为。

25、歧义句:

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即它含的意义不止一个,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歧义句。

填空题

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新兴的描写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白话文语法著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1924年黎锦熙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他一反马建忠‘词本位’观念,以‘句本位’来建立语法关系。

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著作。

3、中国语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模仿期、探索革新期、振兴期。

4、《中国现代语法》的作者是王力。

5、探索革新时期吕叔湘的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

6、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语法著作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

7、《现在汉语八百词》的主编是吕叔湘。

8、探索革新期(1936-1949)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

9、草创模仿时期的代表作是《马氏文通》《新著国文语法》。

10、解放初期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11、1978年后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吕叔湘的《现在汉语八百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1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1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者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4、“打扫干净”属于述补词组。

15、“进攻水平”属于定中词组。

16、“编写价值”属于定中词组。

17、“开展批评”(动+名)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述宾关系。

18、“班主任田力”的语法结构关系属于同位关系。

19、‘的’总是附加在定语之后;‘地’总是附加在状语之后;‘得’总是附加在补语之前;

20、动词的重叠方式往往用ABAB式;形容词的重叠方式往往采用AABB式。

21、形容词+形容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并列和主谓。

22、动词+名词的二种语法意义是述宾和定中。

23、形容词+名词的一种语法意义是定中:

美丽的小岛。

24、名词+名词这一形式有四种语法意义并列、定中、同位、主谓。

25、动词+动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并列、述补、连动、述宾。

26、动词+形容词这一形式的四种语法意义述补、主谓、述宾,连谓。

27、形态可分为狭义形态和广义形态两种。

28、俄语名词词尾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词尾有时,体,人称,数的变化,这些都属于狭义形态。

29、汉语动词后可加轻音的‘着’‘了’‘过’分别表示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

30、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31、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32、用公母,雌雄,男女来表示性别不属于性的语法范畴。

33、汉语里有体的语法范畴,没有时的语法范畴。

34、人称代词和表人名词这些词具有数的语法范畴。

35、下面的情形属于形态的有动词重叠,表复数的‘们’,附在动词后表体意义的‘着’‘了’‘过’。

36、构成句义的因素:

1、成分词(实词)的异同。

2、词语的次序。

3、组合层次。

4、语法的结构关系。

5、语义结构关系。

6、句调。

37、‘小李搬去了’的歧义是由语法结构关系导致的。

38、句子包含三个部分一个语言片段、前后有较大的停顿、一定的句调。

39、汉语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形态标志、句法功能、组合能力。

40、汉语划分词类的最具普遍性的标准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41、“马上”和“今天”前者是时间副词,后者为时间名词。

42、“刚才”和“刚”前者是时间名词,后者为时间副词。

43、“她忽然看见了一只鸽子”中的“忽然”是副词。

44、“小刘买的是名牌产品”中的“名牌”是区别词。

45、名词前边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

46、“马上”是时间副词。

“现在”是名词。

“微弱”是形容词。

“微型”是区别词。

“特赦”是动词。

“叮当”是拟声词。

“白云”是名词。

47、“特级”是区别词。

“特殊”是形容词。

“特地”是副词。

48、副词只能做状语。

49、区别词:

只能作定语,不能受数量结构的修饰,也不受‘不,很’修饰,否定时用‘非’而不用‘不’。

50、介词总是带上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充当修饰语。

特别说明介宾结构不能充当述语。

51、划分主宾语时应当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52、主语是对谓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句子的对立统一体。

53、宾语是对述语来说的。

它们两者是述宾结构中的对立统一体。

54、“今晚家里又来了两位同学”其中家里是主语。

55、“昨天星期六”其中星期六是谓语。

56、“校园里鲜花怒放”其中校园里是主语。

57、“桌面上的小说他拿走了一本”的主语是桌面上的小说。

58、“开会时台上坐着主席团”的主语是台上。

59、“下午宾馆又走了一帮客人”的主语是宾馆。

60、“一次大餐她也没有吃过”的类主语和类定语是大餐,一次。

61、“她圆圆地划了一个圈儿”的“圈儿”从语义上看是结果。

62、“我家里昨天又来了两位客人”其中我家里是主语。

来是述语。

客人是宾语。

63、“一次面我们也没见着”其中一次面是类主语。

一次是类定语。

我们也没见着是谓语。

64、“这个问题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其中这个问题是主语。

他早就发表过不少高见是谓语。

65、“你们大院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其中你们大院门前是主语。

你们、大院是定语。

蹲着是述语。

石狮子是宾语。

66、“小赵我也寄去了两本新书”其中小赵是与事。

我是施事。

新书是受事。

67、替换包括等量替换、不等量替换。

不等量替换包括超量替换、差量替换。

68、扩展实际上指的是等量替换和超量替换,紧缩实际指的就是差量替换。

69、层次切分的依据是结构,功能,意义。

70、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

71、可以进行多分的结构是连动结构、非连续结构。

72、“叫老廖写”是兼语结构。

73、“他死了父亲才去”“他们十人一组”“批评小吴的大姐”都是因为组合层次不同造成了歧义。

74、“看了半个月的报纸”中的多语义词语是半个月。

75、“打得我满头大汗”“这个人谁都不认识”“女子理发店”都是因为语义结构关系造成了歧义。

76、语义结构歧义的主要因素句式,句式中关键的动词,句式中关键的名词。

77、因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里面存在一个身分特殊的词语叫多语义词语。

78、句式是指句子构造上的格式。

79、句式的变换是指不同句式的同义变换。

80、变换矩阵里,每一横行左右两边的句子在低层次的语义关系上一致。

81、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82、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有语法条件限制、语义条件限制、语音条件限制。

83、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是区别狭义同构、分化歧义句、深化语法研究。

84、所谓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85、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维持不变,是一种变换关系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86、句式变换的原则:

一是同一性原则。

一是平行性原则。

87、“把案情复杂化了”不能变换为“复杂化了案情”是受到语义条件限制。

88、“水在沟里流着”不能变换为“水流在沟里”是因为违反了同一性原则。

89、“在房间里喝酒”不能变换为“酒喝在房间里”是因为受语义条件限制。

90、“你把钱还给邻居宋爷爷”不能变换为“你还给邻居宋爷爷钱”是受语法条件限制。

91、“在客厅里打毛衣”不能变换为“毛衣打在客厅里”是受了语义条件限制。

92、动词属于[+附着]的句子是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对联贴在大门两边;窗帘绣着鲜花。

93、动词属于[+位移]的句子是他从学校搬迁到了海景花园。

小叶从二楼跳到一楼。

泥石流流到了村边。

94、“马上就下雨了”是非意志动态句。

95、“她从上海调到广州”是位移动态义。

96、“袜子穿破了”是结果静态义。

97、“我祝愿他今年能考上大学”是非现实动态义。

98、“你陪叔叔走走”中的“陪叔叔”属于伴随格。

99、“他把新衣服送给了小张”的句义是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100、“他答错了三道题”中的补语“错”的语义指向是同时前指主语、后指宾语。

101、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的关系是语义对语法结构具有决定性、语法结构对语义具有强制性、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102、“我预祝小李考上大学”具有非现实动态义、非位移动态义、意志动态义。

103、“叶子从树上掉了下来。

”具有位移动态义、非意志动态义、现实动态义。

104、属于双向动词的是写、打量。

105、“用井水煮汤”、“用砂锅煮汤”、“用温火煮汤”,“用”后的名词分别是材料格、工具格、方式格。

106、句子中存在着关联格词语的是这事,我没有意见。

那场火,幸亏消防员来得快。

关于小王入团的事,他心里有个结。

107、歧义句的类型有三种:

层次组合不同语法关系不同语义关系不同

108、写作语法学论文的步骤一般说来分为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如何写作。

109、在分析归类和提炼观点时,分类标准要统一,观点要前后一致,自圆其说。

问答题

一、汉语语法特点是什么

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汉语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④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⑤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⑥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点是汉语在语言类型上有别于印欧语的本质特征。

点是汉语句法构造原则上的根本特点。

是汉语造句手段上的特点。

(二)、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

一般而言,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六个方面。

1、成分词的异同:

构成句子的成分词不同,句义自然不同。

例:

我爱你。

我爱她。

2、词语的次序。

即使成分词相同,词语排列次序不同,句子的意思也会不一样。

例:

狗咬人/人咬狗

3、组合层次。

即使成分词和词语排序相同,词语内部组合层次不同,句义也会不一样。

例:

他死了父亲才去。

照顾小娟的阿姨

S1:

他死了,父亲才去。

S1:

照顾小娟的阿姨。

S2:

他死了父亲,才去。

S2:

照顾小娟的阿姨。

4、语法结构关系。

即使前三个因素都相同,如果词语组合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句义也会不同。

例:

S1:

出租(定)汽车(中)S2:

出租(述)汽车(宾)

出租修饰汽车,可以用出租支配汽车,可以用

“什么样的汽车”来提问。

“出租什么”来提问。

5、语义结构关系。

前面四个因素完全相同,但语义结构意义不同,句义自然也不同。

例:

S1:

鸡不吃了。

主语‘鸡’既可能是施事(鸡不吃东西了),也可能是受事(不吃鸡了)。

6、句调。

句子的语调不同,即使上述五个方面完全一样,句义也会不同。

例:

小鱼儿回来了。

(陈述,叙述一个事情)

小鱼儿回来了(疑问,问一个事情)

小鱼儿回来了!

(感叹,对一件事情惊讶)

(三)、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

把词归并为某些类别,根据的是词的语法特征。

具体包括:

词的形态标志,词的句法功能,词的组合能力。

汉语里由于缺乏形态,所以这个标新准作用有限。

在汉语里,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因此依据句法功能的标准也往往得出或然的结果。

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是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意义是词类形成的基础,但由于意义之间的差异具有模糊性,难以把握,因此也不能根据意义标准来给词分类。

(四)论述题:

划分主宾语时应当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道理何在

答:

因为它们两者是语法结构内的对立物。

句法结构就是句法形式与句法意义的对立统一体。

所谓两者的结合,即从语法本身运动规律,如哪一类与哪一类以何种方式(包括词序,虚词,停顿,重音,层次等)相结合,从而构成为什么样的结构关系(主谓关系,述宾关系,定中关系等)。

前者就是句法形式,后者则是句法意义。

必须指出,这种句法结构上的关系意义与语义上的施事,受事等是不相同的。

它是句法结构中的一种抽象的概括的意义。

例如:

主谓关系→不管它是施事,受事或者工具等,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就是主语,后半部用来陈述它的词语就是谓语。

谓语中动词是述语,后边为这述语动词所支配,涉及对象就是宾语,这宾语可能是受事,施事,与事,工具,结果等等。

可见,只有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划分主宾语,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对汉语特殊结构的处理:

A、二分与多分。

B、连动结构。

C、兼语结构。

D、双宾语结构。

E、非连续结构。

1、兼语结构:

前一个动词所支配,涉及的宾语,又是后一个动词的主语。

2、双宾语结构:

一个动词后边带上两个宾语,前者为间接宾语(与事),后者为直接宾语(受事)。

3、非连续结构:

一个语段中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插入另一个跟这两个直接成分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成分,从而使这两个直接成分隔离开来,这种结构叫“非连续结构”。

插进去的那个成分叫隔开成分。

(六)、什么叫层次分析法,如何理解语法结构的层次性的

答:

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包括词组和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的一种方法。

其内部构造不是一个词挨一个词顺次地发生关系而组成的。

而是由小到大,由密到疏,有层次地进行组合的。

就是说一个词先跟另一个词组成一个较大成分,这个成分再跟其他词或成分再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成分,依此类推,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而成为句子的。

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

例:

初二班的小陈‖最喜欢看彩色电视。

初二+班组成初二班。

初二班+小陈组成初二班的小陈(定中结构)

彩色+电视组成彩色电视(定中结构),看+彩色电视组成看彩色电视。

(述宾结构),然后以“喜欢看彩色电视”(述宾),再以“最喜欢看彩色电视”(状中),最后和起来形成最大的主谓结构。

(七)、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切分的依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切分的依据有结构、功能、意义三种。

A:

从结构上看,切分出来的每个直接成分,应成为结构体,有意义,能自立。

例:

三叔‖精致的手提包。

(正确切分)

三叔精致的‖手提包。

(切分无意义)

B:

从功能上看,切分出来的两个(或几个)直接成分应能相互结合,即为语法规则所允许。

例:

他们‖非常重视文明礼貌。

(正确切分)

他们非常重视‖文明礼貌(虽各自成结构体,但不能相互组合,非正确切分)

C:

从意义上看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相互搭配后构成的意义要跟整个语段(组合)的原意相符。

例:

大红‖绸子(正确切分)大‖红绸子(非正确切分,意义不同了)

(八)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有歧义,哪些没有歧义,如有歧义,试指出产生歧义的原因

A:

何主任要复印资料。

(有。

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B:

鸡不吃了。

(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C:

茶不喝了。

(无)

D:

他看了一个月的报。

(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E:

我想批评小王的老师。

(有。

层次组合不同造成的歧义)

F:

反对的是王小三。

(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G:

叔叔告诉我一件事。

(无)

H:

她在沙发上绣花。

(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I:

妹妹做姐姐的工作。

(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J:

几个报社的记者。

(有。

层次组合不同造成的歧义)

K:

连主任都骂了。

(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九)、按语法结构与语义关系归纳,歧义句类型有哪些请举例。

层次组合不同造成的歧义句。

例:

劝说小明的老师。

三个报社的记者。

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V1+V2+N例:

需要进口机器。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N+不+V。

例:

李华不请了。

(十)、分化歧义句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

歧义句往往是脱离了一定的语境才能存在的。

当它进入某一具体语言环境,就不存在歧义了。

如果是孤立状态,可以把它们分化成两个同形同构但语义不同的单义句式。

通过句式的分化以及句式的变换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歧义分化清楚。

(11)、什么叫语法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请举例。

答:

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如:

屈折变化(包括内部元音屈折和词尾变化),前缀,后缀,重叠,词序,重音,语调,辅助词等。

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有三个:

(1)这种语法形式不能独立出现或存在,必须依附其他的语言成分上,独立存在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但说话时当它和别的语言成分结合时,却能结后者添加一定的依附意义,即语法意义。

例:

‘们’什么意义也没有,把它附加在代词‘我’,名词‘同志’之后说成‘我们’‘同志们’,就代表——多数。

(2)哪一种语法形式能够和哪些语言成分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乱套。

例:

念轻音的‘着’‘了’‘过’能附着在动词之后产生‘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的语法意义,决不附着在名词、数量词,副词等之后;(3)语法还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地域性。

例:

汉语用‘们’表示多数;英语则用—S来表示;古代汉语里没有‘们,着,了,过’等语法形式,是近代才出现的。

(12)、什么叫语法意义,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请举例。

语法意义就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它的基本特征有三条:

(1)它是由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不能脱离语法形式而存在。

例:

汉语有动词重叠这一语法形式来表示‘尝试’‘短暂’的语法意义,如‘你来写写看’‘你的衣服借我穿穿’。

(2)语法意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例如:

英语中在名词后面加S,就表示多数。

不管它是什么具体名词。

汉语念轻音的‘了’附在动词之后,就表示完成。

不需要知道是什么具体动词。

(3)语法意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例如:

俄语名词词尾有性,数,格的形式变化,因而使它具有阳性,中性,阴性,单数,复数,生格,造格与格,宾格等语法意义。

如上古汉语名词没有复数‘们’的语法形式,动词就没有‘着,了,过’的语法意义和形式。

(13)什么叫同一性原则,试举例说明。

答:

同一性原则:

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例:

抄错了题→题抄错了。

(正确)车错了→错车了(语法和语义上都不同)

(14)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语法条件限制:

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例:

你把钱送给他=你送给他钱≠你送给李小小钱。

(2)语音条件限制:

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例:

把事情扩大化≠扩大化事情

(3)语义条件限制:

语义要保持同一性。

例:

在房间里喝酒≠酒喝在房间里。

(15)句式变换理论的意义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区别狭义同构

例:

他喝完了酒/他喝怕了酒→是狭义同构。

前者补语‘完’是指向宾语‘酒’的。

可以变换成‘把’字句:

他把酒喝完了。

后者补语‘怕’却是指向主语‘他’的。

就不能变换成“他把酒喝怕了”。

可见通过句式变换就可以把狭义同构分为两种不同的类。

分化歧义句

例:

赞扬小李的老师。

A:

述宾结构:

赞扬/小李的老师。

可变换:

小李的老师被赞扬。

B:

偏正结构:

赞扬小李的/老师。

此结构则不能如上变换。

深化语法研究通过句式变换可以把一般动词分为[+附着][+动态][+位移]三类。

(16)分析题:

下列变换式能否成立,如不能,原因是什么

A:

在盆里捞肉片→肉片捞在盆里。

(×语义条件限制。

B:

你把我的小说还给他→你还给她我的小说。

(×语法条件限制。

C:

小陈把一件棉衣送给老奶奶→小陈送给老奶奶一件棉衣。

(√)

D:

他把牛奶煮热了→他煮热了牛奶。

(×语音条件限制。

E:

在房间里唱粤曲→粤曲唱在房间里。

(×语义条件限制。

F:

人丢了→丢人了。

(×违反同一性原则。

(17)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把下面八个句子归纳成两组,并从语义关系的角度说明两组句式的区别。

(1)小王吃饱了饭。

(2)太阳晒干了衣服。

(3)老刘踢破了足球。

(4)妹妹吃怕了肥肉。

(5)主任穿惯了西装。

(6)师傅修好了闹钟。

(7)小芳洗干净了布鞋。

(8)二叔喝醉了米酒。

第一组:

(1)小王吃饱了饭。

(4)妹妹吃怕了肥肉。

(5)主任穿惯了西装。

(8)二叔喝醉了米酒。

第一组的语义关系中,述语后面的补语“饱,怕,惯,醉”所指向的都是前面的主语“小王饱、妹妹怕”,这些句子无法变换为“把,被”字句。

第二组:

(2)太阳晒干了衣服。

(3)老刘踢破了足球。

(6)师傅修好了闹钟。

(7)小芳洗干净了布鞋。

第二组的语义当中,述语后面的补语是指向后面的宾语的。

可以用“把,被”字句变换:

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