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0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初二物理下总结Word下载.docx

103kg/m3,物理意义是:

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

103kg。

⑷理解密度公式:

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

②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③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

④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图象:

左图所示:

ρ甲>

ρ乙

 

⑺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使用方法:

“看”:

单位:

毫升(ml)=厘米3(cm3);

量程;

分度值。

“放”:

放在水平台上。

“读”:

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测固体的密度:

①原理:

原理:

ρ=m/v

②方法:

a.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b.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d.得出固体密度ρ=m/(V2-V1)

(说明:

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也可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规则固体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

⑼测液体密度:

a.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⑽密度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②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③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④判断空心实心: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

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为10-10m。

⑵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

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④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⑶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电荷

⑴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⑵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

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

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⑶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

物质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物质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⑺电中性:

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第八章力

1.力

⑴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⑵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⑶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⑷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⑸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⑹力的测量:

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

A.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选”: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调”:

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

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⑺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⑻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2.弹力

⑴弹性形变: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⑵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3.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4.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⑵分类:

⑶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⑷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⑸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⑹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应用:

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力与运动

1.二力平衡: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⑵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

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⑷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3.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接下来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4.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

利用: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

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

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

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5.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⑴由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⑵由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且物体竖直方向不受其他力时,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GF+GG–FF-G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A、B说明: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⑵B、C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⑶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固体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

压强p:

帕斯卡(Pa);

压力F:

牛顿(N);

受力面积S:

米2(m2)。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强约0.5Pa;

一本书对桌面的压强约50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

104Pa;

它表示:

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

104N。

⑸应用:

①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②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⑵测量工具:

压强计用途:

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大气压

⑴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用P0表示。

“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⑵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⑶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吸盘。

⑷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①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

②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p0=76cmHg=1.0×

105Pa(水银高度差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④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

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

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约为10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即:

1.×

105Pa(76厘米水银柱)

6.大气压的特点:

⑴特点: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

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⑵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

在海拔2000米以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1mmHg)

⑶测量工具: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⑷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⑸沸点与压强:

内容: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

高压锅、除去水分。

⑹部分气体压强:

(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温度,气体分子的多少等)

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⑺大气压应用: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离心式抽水机

7.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⑵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

液(气)体

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8.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

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

液体(或气体)

9.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前提条件: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②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F浮=GF浮>

GF浮=G

ρ液<

ρ物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

③说明:

A.密度均匀的物体切去一块后浮沉情况不变【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B.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分析:

则:

C.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G不同:

悬浮ρ液=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

V排<

V物

D.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

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E.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

ρ物=Gρ液/(G-F)

F.冰化为水后水面高度不变

G.改变物体的浮沉:

a.自身重力发生改变b.受到的浮力发生改变

9.漂浮问题“五规律”:

⑴规律一:

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⑵规律二: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⑶规律三:

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⑷规律四:

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⑸规律五:

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10.浮力的利用:

(1)轮船:

①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②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

排开液体的体积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

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

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11.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

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