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714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中图版必修1解析.docx

步步高届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五章第4讲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中图版必修1解析

第4讲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

1.自然资源概况

(1)含义:

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

依据能否循环利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与环境的关系:

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4)开发原则:

综合开发利用,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

(1)组成: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易开发利用的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

(2)分布

①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②成因: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③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④洲际差异:

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3.水资源的特征

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水害双重性。

二、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

(1)河流提供水源。

(2)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3)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三、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

1.水与人体:

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

2.水与生产活动

(1)农业:

是用水的最大部门。

(2)工业

⇒水源条件,影响工厂厂址确定

(3)水运:

具有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4)水能:

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

四、全球水危机

1.原因: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污染严重等。

2.影响:

除了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外,还可引起政治冲突。

考点 世界及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

根据下表,回答

(1)~

(2)题。

地区

北美洲

南美洲

总人口占世界(%)

7.9

5.6

GDP占世界(%)

27.3

9.3

水资源总量(km3)

6443.7

9526.0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608.44

106.21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m3)

1451

332

水资源利用结构(%)

生活

9

18

工业

42

23

农业

49

59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答案 

(1)少 高

(2)特点:

①水资源开采利用结构中,工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大;②农业用水比重北美洲比南美洲小;③生活用水比重南美洲比北美洲大。

差异:

北美洲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农业高度发达);南美洲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潜力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图表信息,结合区域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可从表中进行比较、分析、判读。

(2)南、北美洲水资源利用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应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考向立意】

本题借助表格的形式,考查两大洲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过程】

结合表格中各要素,明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水资源差异→调运影响水资源利用结构的影响因素→判断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差异原因→规范写出答案。

【误区警示】

本题易出错的地方:

①对表格信息分析不到位;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不能与经济发展结构相联系。

【预测展望】

结合某区域图、表格或文字材料,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1.世界水资源分布特点与成因

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整体呈现不平衡,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具体分析见下表:

指标

特点

原因

水源补给

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水源补给多

径流总量

大河

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面积大,河流多,径流总量大;相反径流总量小

国家

前六位:

巴、俄、加、美、印尼、中

人均径流量

大洋洲最多

径流总量一定,人口越少,人均径流量越大

2.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特点及成因、对策

我国水资源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其表现、成因及调节对策如下表所示:

时空分布特点

成因

对策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上都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过来的,因此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而冬春季节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量很少

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变径流的时间分配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因此就地区而言,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越明显,受影响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也就越丰富

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

(1)~(3)题。

月份

1

2

3

4

5

6

月平均气温(°C)

-7.3

-2.5

5.3

11.7

16.7

20.5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C)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19.8

28.5

17.0

9.0

1.6

0.5

(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

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

(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3)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

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

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

答案 

(1)B 

(2)B (3)B

解析 第

(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反映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2)题,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第(3)题,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传统耕作方式及灌溉方式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壤板结是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地下水漏斗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1)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2)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水资源紧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产生原因

对策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水源条件,影响工厂厂址确定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2)面对水资源不足问题,如何开源节流

开源

合理开发和抽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灌溉效率

一、选择题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据此回答1~3题。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蒸发量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①河流水 ②淡水湖泊水 ③冰川 ④浅层地下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

A.用水量大B.年径流量小

C.污染严重D.河流流程短

答案 1.A 2.D 3.D

解析 第1题,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第2题,冰川水主要存在于高山上部或极地地区,不易利用。

第3题,新加坡降水丰沛,但河流流程短,地表水不易截留,所以水资源严重不足。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D.四川盆地

5.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D.植树造林

答案 4.B 5.B

解析 该题组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渗水严重。

据题干文字说明,这属于工程性缺水,其解决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利设施。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图中有三处水面。

读图,回答6~8题。

6.关于图中①、②、③三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B.③处为咸水湖,盐度较高

C.②较①、③两处盐度高

D.①、③两处都位于同一巨大断裂带之中

7.在影响图示地区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中,水资源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水资源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A.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B.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量大,缺水严重

D.该地区冲突多,水污染严重

8.图示地区大部分为沙漠,但某地区仍有蔬菜和鲜花大量出口到欧洲,其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抽取地下水B.淡化海水

C.发展节水农业D.拦截周边国家水源

答案 6.C 7.B 8.C

解析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巴勒斯坦地区。

第6题,①为地中海,②为死海,③为红海,以死海盐度最高,死海和红海都位于东非大裂谷断裂带的延伸范围之内。

第7题,图示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强、气候干燥、径流量小。

第8题,以色列有农产品大量出口,主要是因为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了节水农业。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

据此回答9~11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

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

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9.由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0.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 9.B 10.B 11.C

解析 由题干可知:

①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其他三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且不及世界平均的1/4;②我国的每万元GDP耗水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和世界平均,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13.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D.跨流域调水

答案 12.C 13.D

解析 第12题,结合四地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和人文特点,知③位于华北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社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该地区水资源缺乏。

第13题,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

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

据此完成14~15题。

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

内部水足迹(109m3/年)

外部水足迹(109m3/年)

1.7

2.2

6.4

14.根据上表资料可知Y国(  )

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

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

1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  )

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 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 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答案 14.C 15.A

解析 第14题,结合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表可知该国所消耗的水资源中,外部水足迹占主体,说明该国水资源严重匮乏。

第15题,为减少内部水足迹,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减少本国水资源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水资源。

二、综合题

16.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

近10年来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几乎为0,水域面积急剧缩减。

流域内的保定市农业区位优势明显,全市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洋淀流域图

材料二 白洋淀流域蒸发量、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三 白洋淀附近普遍存在的开采地下水剖面图

(1)白洋淀流域分布在哪个地形区上?

其地势特征怎样?

(2)1990年以来,白洋淀湖面面积最小的时间约是______年,试说明判断的理由。

(3)分析造成该地地下水位低的原因,并说明地下水位的下降对该区域造成的直接影响。

(4)简述解决白洋淀湖水急速减少的措施。

答案 

(1)华北平原。

 西高东低。

(2)2000 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而且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差值最大,导致湖泊水量最小。

(3)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出现陷落。

(4)跨区域调水(实施南水北调);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用水效率;在白洋淀流域上游植树造林。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相关信息判断其所在地形区位置;结合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征。

(2)题,地面储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结合图示知2000年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差值最大,导致湖泊水量最小。

第(3)题,过度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下水位低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位降低会使该地区发生地面沉降。

第(4)题,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措施。

1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约旦河发源于黎巴嫩、叙利亚,流经以色列、约旦,注入死海,全长360多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河流。

约旦河每年平均流量约为6亿立方米,是沿岸国家最重要的水源。

材料二

地区

年份

缺水量(亿立方米)

水源

以色列

2010

3.6

约旦河

约旦

2010

2

约旦河

约旦河西岸

2010

1.4

约旦河

材料三 死海附近地区略图(甲图)和海水淡化示意图(乙图)

(1)约旦河的年平均流量仅为黄河的1/80,简述其流量小的原因。

(2)水资源争夺是该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材料分析引发该地区水资源争端的原因。

(3)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途径之一。

某中学生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方案(乙图)。

该装置设计所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4)死海近年来水位逐年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加强

B.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C.沿岸地区从该水域大量引水灌溉

D.注入该水域的水量减少

答案 

(1)流经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流域面积小。

(2)约旦河流量小,而其沿岸地区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严重;约旦河流经多个国家,水资源分配难以协调。

 (3)温室效应 (4)D

解析 第

(1)题,约旦河的年平均流量很小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及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2)题,该地区水资源争端的原因一方面是约旦河流量很小,而需水量很大;另一方面也与水资源分配不合理有关。

第(3)题,该海水淡化装置设计所依据的是温室效应的原理。

第(4)题,死海近年来水位逐年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用水不协调,导致注入死海水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