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16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x

2.2裂缝控制的要求

裂缝有宏观、微观之分,更有有害、无害之别,建筑物裂缝宽度小于O.05mm的属于微观裂缝,反之属于宏观裂缝。

所谓裂缝的有害、无害之别,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性质、所处环境条件、裂缝所处部位、裂缝大小等。

一般认为,凡引起下列后果的裂缝为有害裂缝,如:

损害建筑物的功能;

引起其它因素的破坏;

降低结构刚度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

损害结构表面功能等。

国内许多研究资料认为,裂缝是否需要处理,应根据裂缝的性质、缝宽、所处环境、结构类别(静定或超静定)、配筋情况等综合考虑,对处于正常室内环境下的温度收缩等变形裂缝,其处理的界限可适当放宽。

2.3墙体裂缝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裂缝可以有很多的分类方法,一般有:

按照裂缝生成原因分为:

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

在各类直接荷载作用下,砌体产生的裂缝为受力裂缝;

而因收缩、温度及湿度变化。

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为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

按照裂缝的危害性分为:

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

按照材料、构件分类:

砖砌体裂缝、砌块墙体裂缝及混凝土结构裂缝。

3墙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常使砖墙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质的裂缝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致使这类裂缝屡有发生,形成隐患,当在地震或其他作用下,容易引起提前破坏。

故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

3.1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

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成因非常复杂,砌块的干燥收缩、耐久性的降低、外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施工质量不合格以及构造措施不合理等因素都可能对填充墙变形和开裂产生影响,当某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应力大于填充墙的强度极限时,填充墙就可能开裂。

因此,分析填充墙裂缝的成因必须把砌块的质量、环境变化、施工质量以及构造措施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1.1形成原因

a.砌块质量引起的填充墙裂缝。

砌块强度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砌筑填充墙的混凝土砌块主要是B05级和B07级,B05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2.5Mpa,B07级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一般不超过3.5Mpa,而且随着砌块强度等级的增加,干燥收缩值也明显增大。

砌块的干燥收缩过大是填充墙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干燥收缩较大是各类混凝土砌块的一个显著特点,对填充墙而言,必须严格控制砌块的干燥收缩,否则砌块上墙以后将产生较大的收缩,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b.温度应力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温度应力会超过砌块的抗拉强度和粘结强度,使填充墙开裂。

而且在高温时,砌块表层迅速失水,不仅加剧了砌块的收缩,也造成砂浆失水量增大使粘结强度降低。

此外由季节温差产生的应力也可能使填充墙产生裂缝。

由于外界温度变化无法控制,因此应避免高温季节砌筑填充墙。

c.砌块耐久性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碳化和干湿循环对混凝土砌块的抗压、抗拉和抗折强度均产生较大影响。

碳化对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和抗裂性有不利的影响,当填充墙表面未进行饰面处理时,砌块表面会在较短时间内碳化,使己碳化部分的砌块抗压强度和抗裂性降低。

如果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就进行抹面施工,由于抹面砂浆的保护,碳化对填充培裂缝的影响可以忽略。

对一些建筑面积较大的工程,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在填充墙砌筑完成以后长达半年甚至1年的时问后进行抹面处理,砌块表层会发生碳化,使加气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降低,容易产生裂缝。

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对外墙而言,主要是降雨引起砌块含水率的变化,内墙则主要是相对湿度的变化和渗漏引起砌块含水率的变化。

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增加时,强度降低较为明显,同时干湿循环也引起相应的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应力,填充墙也可能产生裂缝。

d.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砌块和抹面砂浆都是构成填充墙的基本单元,填充墙在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着变形,这些变形都将以一定形式和数量分配到抹面砂浆和饰面部分,加上面层本身的干燥收缩和温度变形,使抹灰层和墙体的粘结面更多的处于受剪或受拉状态。

由于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时,砌块面层和内部的含水率变化与外部的不一致,从而产生变形差,就会产生裂缝。

e.施工质量原因造成的墙体裂缝。

混凝土砌块在我国很多地区应用时间较短,许多施工人员对这类砌块的特性缺乏了解,施工中仍沿用砌筑粘土砖的施工方法,会造成填充墙质量问题。

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各类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的产生与砌筑填充墙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有直接关系,许多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

砌筑填充墙时,灰缝的饱满度往往达不到要求。

尤其是空心砌块,由于块型特征限制,灰缝的饱满度往往达不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由于砂浆早期收缩较大,水平灰缝厚度过大,会加剧填充墙的竖向沉降,影响填充墙与梁或板底的紧密结合,产生结合部位的水平裂缝。

此外,随着水平灰缝厚度的增加,灰缝内砂浆横向变形加大,加剧了填充墙受压后的拉、弯、剪等复杂应力,使填充墙在较低荷载下开裂。

砌筑填充墙时砌块搭接长度不够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砌筑填充墙至距框架梁底部约200mm处时,一般采用实心砖倾斜约60度的立砖斜砌方式填塞填充墙和梁底部的空间,由于砌筑难度较大,实心砖和梁底的空隙处砂浆饱满度很低,有时甚至没有砂浆。

抹面工程完成后,实心砖和梁底空隙被掩盖了,当填充墙产生沉降变形时,梁底部和填充堵之间会产生水平裂缝。

砌块含水率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规范规定:

加气混凝土制品施工时的含水率一般宜小于15%,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可不大于20%。

另外还明确规定了各类轻质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和龄期,主要是保证施工时砌块的收缩能基本完成,从而有效的减小填充墙收缩变形并且保证填充墙的强度,减少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在施工现场,砌块一般都是露天堆放而且无防雨措施,必然存在淋雨现象。

造成砌块含水率不均匀。

同时小型砌块尺寸较大,含水率很难控制,而许多工程中施工人员仍然采用润湿粘土砖的方式对砌块浇水润湿,即砌筑前24h给砌块大量浇水润湿。

由于砌块吸水量较大,浇水很难均匀,上部砌块吸水过量而下部砌块尚未润湿,造成砌块含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砌块上墙后的收缩变形也产生较大的差异。

同时,在进行填充墙抹面施工时,为了提高砂浆与砌块的粘结强度,仍然对砌块进行浇水润湿,使砌块的含水率处于较高状态。

砌块含水率高,填充墙砌筑完成后干燥收缩必然增大,填充墙容易出现裂缝。

含水率对加气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的影响尤为重要,由于混凝土砌块失水速度较慢,当混凝土砌块表层含水率处于较低状态时,砌块内部的含水率可能仍然较高。

如果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较高,则砌块内部和表层的含水率差异就越大。

加气混凝土失水收缩时,产生毛细管压力,如果存在含水率梯度,则毛细管压力会产生应力梯度,引起加气混凝土表面微裂纹的扩展。

根据实验室内测量混凝土砌块含水率的变化可知,当砌块表层30mm的含水率在5%左右时,砌块内部的含水率仍然超过20%,砌块表层和内部由此含水率梯度产生的收缩变形差异可以超过0.2mm/m,收缩应力可以达到0.22MPa.当砌块砌筑成填充墙后,由于砌块与外界接触面积减小,砌块内部含水率变化会更加缓慢,由含水率梯度产生的收缩应力可能更大,造成填充墙产生裂缝。

埋设管线对填充墙裂缝的影响。

施工时水电气管线不可避免要穿越填充墙,调查时发现,管线穿越填充墙的洞口处比较容易出现沿洞口上角向上延伸贯穿墙体的斜裂缝。

规范规定填充墙构造柱的间距应小于4.2m,构造柱间距减小,可以减少填充堵的收缩变形,同时可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及延性,对控制填充墙裂缝有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砌块干燥收缩值较大,而且砌块含水率差异也很大,造成填充墙收缩不均匀,使填充墙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出现裂缝。

因此,可以认为单纯缩小构造柱间距不仅不能有效控制填充墙裂缝,还使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增加。

为了提高填充墙的整体性以及减少填充墙和柱子之问的竖向裂缝,通常采用后植钢筋加强填充墙和柱子之间的连接。

当填充墙产生收缩变形时,拉结钢筋可以承担拉应力,以避免填充墙和柱子之间出现竖向裂缝。

局部受压是砌体中常见的一种受力状态,调查中发现,在门窗洞口过梁的支承处,填充墙因局部受压容易出现斜裂缝和水平裂缝。

施工过程中,过梁一般直接支承在砌块上,梁端支承处填充堵的局部受压属于局部不均匀受压,过梁端部支承在填充墙上,当过梁上方填充墙高度较大时,与过梁端底部接触的砌块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同时过梁产生挠曲变形,梁端顶部与填充墙的接触面积将减小,甚至与填充墙脱开,使填充墙产生水平裂缝或斜裂缝。

对于一些尺寸较小的门窗洞口,施工过程中,直接用钢筋充当过粱,由于砌体中灰缝厚度较小,灰缝不能很好的握裹钢筋,当钢筋受到上部砌块重力的作用产生挠曲变形时,钢筋产生滑移,使填充墙产生水平裂缝。

砌块填充墙抹灰层开裂、空鼓以及随之而来的渗漏、剥落是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常采用在墙面加挂钢丝网再抹灰的措施,来防止抹灰层开裂和空鼓。

墙面加挂钢丝网的措施主要用于:

建筑结构构件如:

梁、柱、剪力墙与填充墙连接处。

填充墙埋设管线回填处,填充墙裂缝多发部位。

也有一些施工单位采用内外墙面满挂钢丝网,甚至在墙面和抹灰层中加挂双层钢丝网的措施来防止填充墙出现裂缝。

由于墙面加挂钢丝网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可循,导致各施工单位在墙面或抹灰层中加挂钢丝网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即使采用加挂钢丝网的措施,如果施工质量较差、方法不当,或者钢丝网与基层或结构构件连接不牢固,加挂钢丝网的质量难以保证,无法起到防裂、防剥落的作用。

通过试验也发现,在砂浆和加气混凝土试件的界面加钢丝网对提高粘结强度并没有明显作用。

可以说,在砌块表面铺设钢丝网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抹面砂浆剥落,而不是提高粘结强度。

因此,不论采用何种构造措施,首先要保证填充墙砌筑时的施工质量,这些构造措施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真正达到防止填充墙开裂的目的。

3.1.2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因砌块本身变形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轻质砌块出厂时应有包装,底部应用木托板垫高。

砌块运输、装卸应轻装轻卸,按不同等级码放,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堆垛内及堆垛间宜保持适当的通风间距与通风道,保证砌块有足够的养护期和存放期,以促进砌块强度的增长和完成砌块自身的收缩。

砌块进入现场后,不能遭受雨淋,保持干燥。

砌筑砌块宜使用专用秸结剂,粘结剂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易性和粘结性,并具有耐水、耐冻及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砌块龄期以养护两个月后使用为好,严禁使用龄期不足28天的砌块。

部分砌块上墙前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减少墙体收缩,干燥程度视所在地区的气温和湿度而定,一般以控制砌块含水率不大于现场年平均湿度为益。

对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结构施工。

主体结构特别是屋面及楼面梁板的施工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冬季节,否则要做好浇水养护和保温隔热的措施,尽量减少填充墙体与主体结构存在较大温差,减少温度应力和变形差。

设计中预防墙体裂缝可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建筑物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超过砌块规范规定的限值;

重视拉结构造措施的设计:

砌块墙与框架梁、柱交接处设置水平拉结钢筋,增强砌体抗拉强度;

屋面保温层要比正常计算值加厚,以保证屋面受大气温度影响而产生的水平力较小,减少对顶层墙体的危害;

在砌体与框架柱、粱交接处,沿竖向增设200mm宽的铜丝网,再抹灰,并控制抹灰厚度,避免外墙开裂;

砌筑砂浆应与砌块强度相匹配,并且一般砂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砌块强度等级,且不得低于M7.5,这样可约束砌块的横向变形,提高砌块本身的抗裂能力,也使前述的因温度应力而引起的开裂得到控制。

当设计的墙体长度大于5m时.应在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

高度大于4m,则应增加圈梁,窗台下设置100厚C20钢筋混凝土带等。

施工技术措施:

墙体砌筑前必须按设计图纸编绘砌块排列图及组合图,要根据砌块规格、灰缝厚度和宽度、门窗洞口尺寸、过梁与框架梁高度、柱位置、预留洞口大小以及管线部位等确定砌块的排列。

砌体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和挂钢丝网。

针对砌块抗压强度低的特点,降低水泥砂浆标号:

针对砌块吸水速度慢的特点,在砌筑前提前l~2天浇水湿润,根据气候情况控制砌块湿度,减少砌体对抹灰层吸水,降低抹灰层裂缝。

砌筑方法应采用坐浆砌筑,并打满碰头灰。

灰缝应横平竖直并且饱满,严禁灌浆砌筑。

砌体砂浆硬化后,不得再移动砌块。

一般应在砌筑后1个月再做抹灰层。

应严格控制日砌高度。

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高3m及以上的墙体砌体最上两皮必须隔日顶紧砌筑,待下部砌体沉降稳定后再砌;

最上一皮应用辅助实心小砌块45度斜砌挤紧混凝土板底,空隙用砂浆填实,避免引起结合部位开裂。

严格控制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需埋设暗管、暗线时,应使用同种材料带纵槽或横槽的异形辅助砌块,施工时密切与水电施工人员配合,砌墙时确保预留管线槽的正确,禁止在墙体砌完后凿孔、凿槽,以避免削弱墙体强度。

3.2砖混结构墙体裂缝

3.2.1形成原因

a.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构件在温度变化时变形值与温度、长度及材料种类有关。

在同样温差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为砖砌体的2倍。

二者的变形差在约束条件下,在构件内部产生剪应力与拉应力,当由此引起的主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便产生裂缝。

墙体长度过大。

规范规定总长度超过60m的砖混结构墙体房屋应设置伸缩缝。

而有的房屋墙体超过规范长度未设置伸缩缝;

有的虽然设置了伸缩缝,但施工时造成伸缩缝内建筑垃圾太多,而且未按要求清理干净,没能发挥伸缩缝的作用,产生墙体开裂。

屋面保温层造成的温度裂缝。

开发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招标时限定的施工周期往往很紧张,普通砖混结构多层建筑,工期平均仅6个月左右。

屋面保温层不能充分干燥,含水率较大,隔热能力减弱,导致顶层墙体与屋面板变形差异,引起开裂。

顶层端部配筋砌体钢筋漏设或锈蚀。

配筋砌体抗裂筋漏放或不按照图纸设计放置;

配筋砖缝砂浆不饱满,导致钢筋无砂浆保护层,而锈蚀使砌体强度大大降低,施工不当等原因。

b.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原因分析。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处于软弱地基上的墙体的纵墙上,房屋的长高比较大或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土质差别大。

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墙体产生剪切变形,当结构刚度差,施工质量、材料强度等不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水平裂缝是由于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起着反梁作用,窗间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

3.2.2防治措施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裂缝,主要是由于组成砌体结构的各种材料在太阳日照等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材料本身的膨胀系数的不同,当结构内部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所以,对于温度裂缝的控制,不外乎就是“减少温差、抗放结合”的原则,现结合工程实践,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如下:

a.温差产生的墙体裂缝主要在房屋顶层,减少温差的首要前提,就是设置保温及架空隔热层,这不仅是建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可达到降低屋盖温差的需要。

并且,架空板应做成浅色以提高热量反射效果。

b.如果屋面为刚性细石混凝土屋面,可在找平层与刚性层之间增设一道柔性防水层,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防水作用,而且可以使刚性层与基层之间自由滑动,减少约束温度应力,这是“放”的有效措施。

c.屋盖沿开间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且分隔缝处的钢筋必须断开。

这是“放”的措施。

d.规范顶层砂浆配制,不仅要考虑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还要适当提高其强度满足温度应力的要求。

因而顶层的砂浆强度等级应比设计要求适当提高,杜绝传统的降低顶层砂浆强度等级的做法。

e.屋面部分及现浇挑檐范围内,每隔15m~20m左右设后浇带一道,后浇带宽600~800mm,缝内混凝土断开,钢筋不断,待28天后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适当提高,并掺入膨胀剂。

f.增加顶层圈梁的平面布置密度,加强顶层内外纵墙端开间门窗洞口周边的抗力(门窗洞口边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用配筋的方法来抵抗温度应力。

这是“抗”的措施。

g.在顶层端部起2个开间或伸缩缝两侧2个开间易开裂部位增加构造柱(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山墙与内纵墙交叉处),在内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视具体情况设抗裂柱。

抗裂柱一般只在顶层设置,其上下两端锚固在上下圈梁内,也可将抗裂柱伸入至下一层,即两层抗裂柱,其下端锚固于更下一层的圈梁内。

针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引发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a.加强地基探槽工作。

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要进行换填处理。

b.合理设置沉降缝。

在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高度差异较大处等部位设置沉降缝。

c.窗台下的竖向裂缝在窗台下一至二皮砖处,设置钢筋,每边伸进窗间墙500mm。

d.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上部结构刚度加强,可以使砌体上部荷载均匀传递,避免由于不均匀荷载产生裂缝,可在砌体中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圈梁将发挥应力重分配的作用。

e.减小建筑物长高比,对软弱地基,长高比宜小于或等于2.5,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4结论

本文对建筑物常见的各类裂缝进行了研究。

各类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变形作用引起的,文章从设计、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对各类裂缝的影响及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裂缝的鉴别方法。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主要由温度、湿度变化及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此类裂缝一般不影响结构使用,但裂缝的出现及扩展,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现浇楼板常见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应从材料、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控制。

地下室外墙的裂缝产生和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是温度应力和收缩。

建筑工程中的裂缝问题主要是围绕砌体、混凝土结构构件等展开的。

由于裂缝是影响建筑物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但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是从裂缝产生的某些个别的原因(如收缩、不均匀沉降等)进行研究,未能对裂缝产生的原因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出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各种新型砌体材料不断涌现,但是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而多种化学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的加入,使混凝土的组成日趋复杂。

致谢

作者在完成这篇论文期间得到了黄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良苦用心的指导,虽然出现过很多错误,但黄老师仍然能够对作者的错失不厌其烦的一一指正。

在此,衷心地说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完成这篇论文的过程中给与我很多的素材资料,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提供了很多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怀文.浅析外墙面砖渗水的预防措施.山西建筑,2007.

[2]薛亚鸽.墙体渗透水防治的几点做法.建设监理,2008. 

[3]李玲.建筑外墙渗透的监理防治措施.建设监理,2007.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陈士良.现浇楼板的裂缝控制.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王济川.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鉴定与处理.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王宗昌.建筑及节能保温实用技术.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