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728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宿舍楼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国家教委、建设部、计划委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1996年);

(2)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颁发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3)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办印发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土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的通知;

(5)兵教发【2004】95号关于印发《兵团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土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6)教财【2004】39号,教财【2004】81号,教财【2005】26号,兵教发【2004】30号,兵发改发电【2005】16号文件等。

(7)某某“十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8)某某委托本建设项目可研编制委托书;

1.3 编制原则范围 

(1)编制原则

①、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团场建设,人口增长和密度、学龄人口变化的影响等综合因素,使建设项目既能适应当前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

②、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基本任务;

③、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学校总体规划;

④、坚持以教学及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为主,其它用房为辅的原则。

(2)编制范围

①、研究项目在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②、对项目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

③、拟定项目建设规模;

④、拟定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

⑤、提出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⑥、推荐项目建设与运行的组织管理形式;

⑦、估算项目投资;

⑧、拟定资金筹措方案;

⑨、进行综合效益分析。

1.4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新疆某某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新疆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霍尔果斯,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隔河相望,边境线长22公里沿边驻守8个农业连队。

北至可克达拉干渠与六十一团接壤,东至开根沟与霍城县莫乎尔牧场毗邻,南与六十三团相连。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80°

24'

~80°

32'

,北纬44°

5'

~44°

15。

团部驻地为金边镇,金边镇向西距霍尔果斯口岸3公里,向东距清水河镇25公里,距伊宁市82公里、距乌鲁木齐市675公里。

 某某驻地金边镇(原名老霍城镇,霍城是霍尔果斯城的缩语,由阔格思演变而来,“阔格思”系准噶尔语,意为“畜牧之地”原名拱宸城,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870年),是伊犁九城之一。

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九月,沙俄侵占了伊犁后,拱宸城遭受到严重破坏。

清光绪九年(1883年)自沙俄手中收回伊犁。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朝设霍尔果斯防卫厅,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3年(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改设霍尔果斯县。

1947年,霍尔果斯县改为霍城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霍城县人民政府成立,老霍城成为县政府所在地。

1962年春,“伊塔事件”后,沿边境地带公社的农牧业生产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运输处艾维尔沟钢铁总厂等单位实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1962年月11月5日成立了边境农场—东风农场,场部设在东风街民族学校。

1965年1月7日根据兵团命令,东风农场移交兵团农四师,1969年4月更名为九十二团,同年7月更名为某某。

近四十年来,某某广大军垦战士受命于危难之际,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广大军垦战士曾经忍受了饥饿冻馁之苦,经历了垦植、守边之难,背负着长期入不敷出的经济包袱,和兵团所有农牧团场一样,坚定地发挥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三个队”和“四个力量”的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六十二团抓住发展机遇,依托本团优势,加快发展速度,一改历史贫穷落后面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发展成为条田整齐,林、渠、路基本配套,农、林(园)、牧、副业综合发展的一个新型团场。

全团共有土地24.06万亩,其中耕地10.3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边境团场,全团现有人口16621人,由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1752人,占总人口的10.5%。

全团职工4107人,少数民族职工314人,占职工总数的7.65%,全团共有30个行政单位,其中农业单位14个,工交建商服9个,文教卫生单位6个,团机关1个。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兵团经济工作会议及师党委八界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总揽全局。

全团经济工作发展遵循时常经济规律、调优一产、拓展二产、扩大三产、依托三种优势,实施一项战略,加速两个转变,实现三个突破。

2004国内生产总值1.04亿元,增长9.3%,其中一产增加6203万元,增长10.2%,二产增加值1289万元,增长-4.5%;

三产增加值2942万元,增长14.8%,全团财务收支平衡,财务和职均收入完成师下达的计划指标.2005年,计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5亿元,年均增长9.5%。

1.5 团场教育资源现状

1.5.1学校基本情况

某某现有四所学校,包括:

团中学、中心小学、民族学校和职业中学。

学校占地总面积113034平方米,校舍16354。

11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1336平方米,食堂1295平方米。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非常缺乏,并且及不配套,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达不到“普九”验收标准。

但学校拥有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务实进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教师队伍,一批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行和不断深入,学校为适应形势要求,不断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2004年底全团共有在校学生总人数3191人,教职工总人数218人,服务半径20公里。

学校小学学生总人数为1983人,其中民族学生287人,共有32个教学班;

初中学生人数为996人,其中民族学生185人;

高中学生人数为222人,其中民族学生7人。

由于校舍年久失修,设施条件简陋,学生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校学生因住宿条件以及校舍紧缺的限制,很多学生住不上,只有寄宿在亲戚朋友家里,住校生人数仅为684人,其中:

团小学住校生人数为450人,团中学住校生人数为180人。

住宿的学生因人多宿舍紧缺,16平方米的宿舍住宿人数多达十几人,严重影响了学生休息学习,给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

1.5.2校舍基本情况

某某现共有四所学校,包括:

一所完全团中学、一所完全小学、一所九年制民族学校和一所职业中学。

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16351.44平方米,其中:

团中学6667平方米,团小学7944.44平方米,民族学校1740平方米。

学校占地面积113034平方米,其中:

团中学52024平方米,团小学47690平方米,民族学校13320平方米。

小学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

序号

名称

建筑面积

建筑结构

建设年份

1

办公室

432.16

砖混

1993年

2

综合教学楼

1549.2

砖混三层

2000年

3

公寓楼

1270.4

2001年

4

教室

2804.5

1987-1996年

5

食堂

316

1997年

6

179

砖木

1991年

7

宿舍

796.5

1993-1996年

8

开水及锅炉房

190

1994年

9

厕所

180

10

值班室

24

11

商店

38.74

12

教师宿舍

163.5

1987年

13

合计

7944.44平方米

民族学校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

教学楼

1204

1999年

381

1987-1995年

锅炉房

30

125

1470平方米

小学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

292.5

1986年

1865.6

砖混四层

1992年

2500

511

800

2004年

540

1987-1988年

137.9

1982年

20

1990年

6667平方米

1.5.1存在的问题

截止200年月,师建设局等单位对团场中小学校校舍进行鉴定,结论为D级危房共计平方米,C级危房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全属D级危房,面积达平方米,学校的现状对教师、学生构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危房建筑面积m2的校舍,由于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并必须拆除重建,造成有限的校舍更加紧缺,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中学部除具备普通教室外,其余教学与教学辅助用房基本处于空白。

 

第二章 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逐步实施更高学历的教育与培养,不仅是孩子们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知识的需求,社会各界积极对教育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投资,基础教育对今后事业的发展、振兴中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国富民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两基”的历史性工作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整体扭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未能实现“两基”目标。

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7年,比全国水平低1.3年;

“两基”人口覆盖率仅7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数的比重为9.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截止2002年底,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市、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8个团场,共410个县级行政单位尚未实现“两基”目标,涉及345万平方公里国土和8300多万人口。

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就是扶持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410个县(团场)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重大举措。

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基石就是教学设施和师资保障,早在一九八五年邓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家正在着力调整宏观教育结构,拓宽人才培养的道路,减缓升学竞争压力,加快非义务教育的发展,构建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立交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

某某现有四所学校,大都建设在七十年代,长期以来,受团场经济条件的制约,无法解决学校现状存在的问题,导致团学校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截止2003年12月,师建设局等单位对团场中小学校校舍进行鉴定,结论为D级危房共计平方米,C级危房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全属D级危房,面积达平方米,学校的现状对教师、学生构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国家西部“两基”攻坚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兵团实际,按照《兵团“两基”攻坚实施规划(2004-2005)》的统一部署,为确保到2005年底实现兵团团场人口“两基”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彻底解决某某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利用国家“两基”攻坚投入,保证到2007年团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特提出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本保证,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投入在逐年加大,以基础教育为龙头,以扫盲教育为辅助,在巩固“两基”的基础上,把发展中小学阶段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上,常抓不懈。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

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要集中精力抓好某某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的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近年来,财政部、教育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促进东西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既要端正办学思想,又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基础教育从单纯的升学教育的模式,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方向上来。

要使受过基础教育的学生具有最基本的学习、工作与劳动的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有自学和适应社会的基础。

为此,基础教育着重要实现五个转变:

(1)要由升学应试模式转变到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

(2)要由只面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

(3)要由只重视智育转变到同时重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要由死记硬背、死读书转变到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5)要由学习上“一刀切”的一律要求转到因材施教,培养健康个性的方向上来。

要实现上述要求,学校必须配备一定的教学与教学辅助用房,而某某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也直接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受团场经济条件的制约,多年来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学校许多教学辅助用房是空白。

团场学校目前中、小学总计有学生3191人,由于校舍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仍在危房内上课,有很多学生离学校距离很远,因住宿条件以及校舍紧缺的限制,很多学生住不上,只有寄宿在亲戚朋友家里,由于存在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严重短缺,给学校的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教学质量。

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变团学校目前的现状,同时符合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既解决学生的学习、住宿、用餐的实际困难,也为某某学校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

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团场的人口素质,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完善团场的小城镇建设、巩固“两基”攻坚计划任务,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面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因此为适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某某中小学校宿舍楼的建设非常必要。

2.3 结论

综上所述:

某某学校宿舍楼的建设是改善团场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

是迎头赶上同类学校发展水平的需要;

是促进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的需要;

也是学校自身发展和团场集中办学的需要。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 需求分析

(1)项目区人口发展预测

某某下辖独立核算单位33个,包括14个农牧业连队,19个工建商服单位。

年末总人口17918人,其中少数民族1960人。

从业人员6885人,其中职工4697人,个体劳动者1371人。

当年出生人口181人,人口出生率10‰,人口自然增长率7.6%。

流动人口1万余人,主要为在团场承包土地的农工以及服务业人口。

项目区土地面积160.4平方公里,团部坐落在金边镇,距霍尔果斯口岸3公里。

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随着农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现有人数将逐年增多,到2010年,预计人口可达1.96万人。

依据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今后十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2010年末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

依据新兵发【1993】5号文,关于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办法的细则》的通知第8条规定,农牧团场的牧工(民)可生育2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3个子女。

故人口预测模型为:

P=P0×

(1+0.015)n

某某人口发展预测表

单位:

万人

年份

项目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人口发展预测

1.79

1.82

1.84

1.87

1.90

1.93

1.96

某某现有常住人口17918人,小学初中学生总人数为3191人,其中小学生人数为1983人,初高中生人数1218人,占居住人口比例为17.81%。

到2007年末全团常住人口按预测将达到1.87万人,按照比例预测到2007年团学生入学人数将达到3330人,其中小学人数达到2070人左右,初中人数达到1260人左右,小学按45人/班人考虑,应设置46个班级;

初中按50人/班人考虑,应设置25个班级。

3.2建设规模

3.2.1建设依据

(1)1996年国家教委、计划委、建设部颁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国家西部地区“两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建设依据指出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制、学校规模、面积指标,并参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

(2)学生宿舍面积标准

根据规定,小学部初小不设置学生宿舍,完小宜设置,并按学生人数的20%计。

中学部均应设置学生宿舍,宜按学生人数的50%计。

居住面积中学部使用面积指标为2.7m2/生,小学部使用面积初小不设置学生宿舍,完小宜设置,指标为2.4m2/生。

3.2.2建设规模的确定

(1)确定建设规模的原则

①符合客观实际原则 

②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原则。

③依据学校教育服务人口数量及密度、经济、地理、交通、服务半径等多种关系原则。

④符合兵团以及项目所在地教育资源配置原则。

⑤不使用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

⑥满足学校中小学生现状对生活服务用房的基本要求。

(2)学生宿舍建设规模的确定

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国家西部地区“两基”《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中的规定:

小学部初小不设置学生宿舍,完小宜设置,并按学生人数的20%计。

团学校现有中、小学生总人数3191人,其中小学生人数1983人(初小人数1305人,完小人数678人),中学生人数1218人。

据调查预计到2007年后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3330人,其中小学生人数将达到2070人(按比例测算初小人数达到1363人,完小人数达到707人,按照下表1:

0.93男女生比例完小男生将达到317人,女生将达到390人),中学生人数将达到1260人。

具体男女生比例如下表:

2007年寄宿制学校规划发展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单位:

人数

项目

总人数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2007年

小学

1983

2070

1061

1107

922

963

中学

1218

1260

652

674

566

586

3191

3330

1617

1688

2197

2295

从而团中心小学规划需要宿舍的建筑面积为:

(2070m2×

20%×

2.4m2)÷

0.6=1656m2

中学规划需要男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为:

(674m2×

50%×

2.7m2)÷

0.6=1517m2

中学规划需要女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为:

(586人×

2.7m2×

50%)÷

0.6=1319m2

教师宿舍需要的建筑面积为:

(218人×

7m2×

30%)÷

0.6=763m2

合计总面积需求为5255平方米,扣除2001年新建的宿舍楼120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筑面积4055平方米的宿舍楼。

综合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此次建设拟定新建男女宿舍楼各一栋,

男生宿舍楼的建筑面积为2073m2,女生宿舍楼的建筑面积为2073m2。

总建筑面积为4146平方米。

3.3 建设目标

某某学校宿舍楼项目的建设是二十一世纪初计划实施并将投入使用的工程,应当以二十一世纪为目标,用比较高的起点进行建设,力求在设计上、功能设施与技术要求上居于乌市其他普通中小学校建设中上水平行列,以适应本世纪中小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

其具体目标是:

以人为本,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布局合理,设备选用精良,造型新颖独特,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优势。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 项目建设地点 

(1)选址原则 

①符合团场总体规划与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的原则。

②满足项目区域对给、排水、供电的要求。

给水可就近接入,满足水量、水质要求,具备供水可靠性,排放可满足当地环保机构的要求,便于将生活污水就近排入城镇排污管网。

供电有可靠的保障,且能达到项目的负荷要求。

③安全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

④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尽量不砍伐树木。

⑤充分考虑需要和可能,近期和长远,局部和总体的关系。

⑥重视师生对方便的需要,并与教学用房取得协调。

⑦以地质资料为依据,尽量使用天然地基,减少工程造价。

⑧符合学校各个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要求。

(2)项目建设地点比选

拟建项目区内有两处地点可作为建设场地的方案比选。

方案一:

在西山医院原址进行改造扩建,迁建后由团场划拨的土地面积达到31000平方米,比原校址18000平方增加了13000平方米,土地价值近1000万元。

迁建后,合并团中学建设一座九年一贯制的团中心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