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738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玉米免耕精播→田间植保→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土地深松(2-3年一次)→小麦免耕施肥播种→田间植保→小麦联合收获

(二)主推技术要点

1.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技术。

在玉米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

要求播种均匀,播量6~12千克/亩,播深2~4厘米;

施肥35~40kg/亩,施肥深度8~10厘米;

种肥分施;

播后盖严实,镇压连续;

墒情不好时,先造墒后播种。

小麦品种选用抗旱、分蘖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播前进行精选、包衣处理。

2.玉米免耕精播技术。

在小麦联合收获后秸秆覆盖的田间,直接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

要求玉米播种量1.5~2.5千克/亩,播种深度3~4cm;

施肥量10~20千克/亩,深度8~10厘米;

小麦随收玉米随播,墒情不好时,先播种后造墒。

玉米选择耐密品种;

每穴单粒率达到90%以上,省掉人工间苗环节;

亩株数在4500~5000株以上,确保玉米增产。

3.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

在用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直接切碎秸秆,并抛洒覆盖于地表。

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并能满足后续环节作业,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厘米。

4.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

在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覆盖地表;

或在人工摘穗后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

要求:

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厘米。

若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可用圆盘耙进行地表处理,以满足后续作业环节。

(三)配套技术要点

1.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技术。

采用固定道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密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间隔疏松土壤、筑畦修道、分层施肥、精密播种等多项作业。

深松深度25~35cm,种肥施肥深度5~7cm,底肥施肥深度15~18cm,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播种量按当地常规播量。

2.土壤机械深松技术。

玉米秸秆覆盖地表后,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深松机械对土壤进行疏松作业。

对连续免耕播种2年以上的地块进行机械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厚度。

一般选择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深松,作业时土壤含水量15~22%时为宜;

松后及时镇压或免耕播种,以免失墒,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3.田间机械化植保技术。

利用植保机械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化学药物的选用、剂量使用等要符合农艺要求。

植保机械以弥雾机为主,小型喷雾器为辅。

三、实施地点、规模与任务

(一)实施地点

在滕州市、台儿庄区、汶上县、五莲县、莱城区、齐河县、武城县、阳谷县、东阿县、邹平县、巨野县、曹县等12个县(市、区)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

每个项目县(市、区)要建立1~2个核心示范区,核心示范区实施面积共计1万亩。

各项目县要将实施面积落实到乡镇、村庄。

示范区要集中连片,连片面积不小于50亩。

示范区要靠近交通要道,利于农民观摩学习、宣传示范。

(三)技术指标与任务

1.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实施区小麦增产20公斤/亩、玉米30公斤/亩,节约机械作业费用40元;

亩增收节支140元以上。

项目区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25台、玉米免耕精播机30台、深松机(不包括深松整地机)10台(购买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机抵减相应的单台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

项目区内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覆盖率、小麦玉米免耕播种率均达100%,土壤机械深松率30%以上。

2.项目任务目标:

选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要求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包括机械型号、技术性能、主要生产企业,并形成配套方案;

制定机具操作规程;

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机艺融合的技术规范,并通过专家论证。

四、任务分工

(一)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1.负责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对项目的技术内容、技术要求、实施规模、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进度安排等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2.组织技术培训。

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对项目县(市、区)、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3.组织召开现场作业演示会和长势观摩会。

选择合适的示范区,根据农时季节,组织项目区技术人员、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等,进行现场演示和观摩。

4.做好检查督导工作。

组织农机、农艺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省级项目技术指导组,在关键生产环节、关键农时对项目区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巡回指导,帮助解决技术操作上出现的问题,督促项目实施。

5.进行测产和绩效评价。

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邀请有关专家,通过考察现场、审查档案资料、调查机手、小麦玉米测产、核查机具数量等方式,对项目单位进行推广绩效评价。

绩效突出的单位在省、部级项目申报中,优先支持。

6.搞好验收总结。

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总结。

在项目区对小麦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价验收。

(二)项目县农机部门

1.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项目人员。

根据省级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

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落实项目人员。

2.确定实施区域,落实项目地块。

每个项目县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的规划,要将核心示范区面积具体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并附有实施区域示意图。

3.搞好宣传培训,落实宣传培训任务。

充分利用地方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关键生产季节前,要连续宣传7~10天。

组织专家对县区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应用、机具操作培训,培训1~2期,每期100人。

4.筛选机械装备,落实机具数量。

各项目县要根据省局制定的总体实施方案,选型、落实项目小麦玉米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装备数量,确保主推技术规范实施,发挥技术效能。

5.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根据生产进程,搞好相关的生产和技术的记载,以及数据、文字、影像资料的收集,形成项目技术档案。

6.搞好测产总结,准备项目验收。

小麦玉米收获前,组织技术人员对示范区小麦玉米产量进行自测。

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上报。

五、经费预算

项目经费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经费预算

本项目省级经费15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召开演示观摩会、检查督导、技术指导差旅、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

(二)县级项目经费预算

县级承担单位经费为20~30万元。

其中五莲县、阳谷县为30万元,滕州市、台儿庄区、汶上县、莱城区、齐河县、武城县、东阿县、邹平县、巨野县、曹县经费为20万元。

资金使用项目和比例:

1.技术宣传、资料印刷费占资金总额的20%左右;

2.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会议费占资金总额的20%;

3.专家技术咨询等占资金总额的5%;

4.技术人员交通差旅费、技术资料邮政费占资金总额的10%;

5.机具作业演示及观摩会议费占资金总额的20%左右;

6.示范区机具作业补助费占资金总额的15%;

7.必要的小型检测仪器、资料采集与处理设备购置费占资金总额的10%以下。

小型检测仪器、资料采集与处理设备,可提升推广单位技术检测能力、资料收集整理能力,丰富宣传培训手段,提升技术推广评价水平。

六、进度安排

(一)2012年11月: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召开项目部署会议。

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的规划,落实核心示范区地块,与核心示范区农户签订合同,项目县提交具体实施方案。

(二)2012年12月~2013年4月:

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选择项目实施较好的县召开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观摩会。

结合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引进购置项目区所需夏季作业机械,举办小麦秸秆还田覆盖、玉米精量播种机械操作培训班,做好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

(三)2013年5月:

布置小麦测产事宜,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测产。

(四)2013年6月:

指导示范区农民小麦机收和玉米免耕播种,组织生产企业搞好技术服务等。

跟踪检查玉米苗期生产长势,对比选择玉米精播机械,为下年度推广收集资料。

(五)2013年7~9月:

做好玉米田间管理,进行玉米测产工作。

2013年9月,召开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覆盖、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演示现场,巡回检查指导秸秆还田效果,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机械作业质量,选择高性能秸秆粉碎还田机械供今后推广。

(六)2013年10月上中旬:

进行机械深松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跟踪作业质量,组织生产企业进行三包服务,搞好小麦深松和免耕播种作业质量,以及两个生产环节的衔接。

根据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确定适宜本地区的免耕播种机械。

(七)2013年10月下旬:

搞好保护性耕作小麦苗情考察及冬前管理工作,每个项目县举办项目区技术人员、农机手、生产大户的小麦苗情长势观摩会和技术操作交流会,进行机手操作典型经验交流。

邀请农艺专家讲解保护性耕作小麦冬前麦田管理技术。

总结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为指导下年度工作奠定基础。

(八)2013年11月:

搞好保护性耕作推广项目验收工作,并对参与人员和项目单位进行考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推广意见。

七、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

(一)建立领导和技术组织。

成立由省农机局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业务处、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和由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组,负责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各项目县要相应建立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

领导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技术指导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示范推广和项目验收总结等。

(二)制定项目方案。

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框架下,项目区各县按照分解的任务,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三)建立项目实施档案。

项目县农机部门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全程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四)制定扶持政策,补贴购置保护性耕作机械。

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优先扶持示范区内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确保项目区保护性耕作机具需求;

对作业质量好、作业面积大、管理规范的农机合作组织,优先进行机具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

(五)实行专款专用。

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推广普及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七)做好农机农艺结合。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邀请农业专家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农机、农艺、土肥、植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栽培技术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情况,正确处理农机与农艺的关系,研究制定既符合农艺要求,又适应机械作业的种植规格和作业技术规范,以确保该项目顺利推广应用。

(八)召开机具作业演示现场会和长势观摩交流会。

在夏秋两个关键作业季节前,召开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业演示现场会,秋季演示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机械深松、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夏季演示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精播“一条龙”作业模式,大力宣传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农机手和生产大户。

抓住小麦冬前、返青拔节后,玉米出苗、拔节后等关键生长时期,召开长势观摩交流会,进一步宣传机手和群众。

(九)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

项目县农机部门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省局在关键生产环节抽调技术人员和专家搞好检查督导和技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小麦玉米收获前由县级农机农业或统计部门自测,省农机主管部门将视具体情况组织实收复测。

项目完成后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总结,并形成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