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69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0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现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111.4g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20.6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A.77.5%B.63.3%C.46.7%D.22.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

发生的反应是:

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111.4g溶液,将溶液蒸干得到20.6g,水的质量是:

111.4g-20.6g=90.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0.8g水来自三部分:

1、盐酸中的:

100g-100g×14.6%=85.4g;2、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水:

利用氢元素守恒:

2HCl

H2O,即每73份质量的盐酸得到18份质量的水,盐酸:

100g×14.6%=14.6g,水的质量:

3.6g;3、氢氧化镁中的氢元素产生的水:

90.8g-85.4g-3.6g=1.8g,利用氢元素守恒:

Mg(OH)2

H2O,即每58份质量的氢氧化镁得到18份质量的水,则氢氧化镁的质量是5.8g;根据反应:

Mg(OH)2+2HCl=MgCl2+2H2O,计算氯化镁的质量,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9.5g,

则氯化钙的质量:

20.6g-9.5g=11.1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y,则有:

解得y=10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是

故选B。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

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

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

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

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

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故该说法正确;

④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

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HNO3),故该说法正确;

正确的说法有:

③④;故选:

B。

3.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5.3%

B.5.6%

C.12.7%

D.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

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

C。

【点睛】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4.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答案】B

【解析】A、白磷的着火点比铁的低,B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所以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因为金属足量,酸反应完,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

D、纯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等于7;酸奶呈酸性,pH小于7。

选B

5.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一定是二氧化碳

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A是紫红色金属,那么A是铜;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那么C是盐酸;B常温下是气体,盐酸能与某物质反应得到B,根据盐酸的性质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或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不能转化为铜,故B是氢气;要得到金属铜,除了通过还原反应外,还可通过置换反应得到。

盐酸能转化为D,D能转化为铜,故D可能氯化铜:

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盐酸还能转化为E和F,E和F能发生反应,根据盐酸的性质,那么酸能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A、E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水,错误;B、B一定是氢气,错误;C、盐酸与碳酸盐反应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属复分解反应,错误;D、氯化铜与铁反应转化为铜属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D。

点睛:

做推断题时首先要找题眼,如物质的颜色,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或特殊的反应条件等,再根据转化关系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答。

6.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水

B.浓H2SO4加入水中

C.煅烧CaCO3

D.O2在水中的溶解性

【答案】C

【解析】A.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C.煅烧CaCO3,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D.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7.许多物质在溶液中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我们熟悉的复分解反应就是溶液中离子间结合得到水、气体或沉淀的一类化学反应。

如: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就是溶液中的H+和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如图所示)。

结合信息、图示,你认为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反应的是

A.H+、Na+、OH-、NO3-

B.Na+、K+、Cl-、OH-

C.H+、K+、CO32-、HCO3-

D.K+、Ba2+、Cl-、SO4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

【详解】

A、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离子之间能反应,故A不正确;

B、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离子之间不能反应,故B正确;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离子之间能反应,故C不正确;

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之间能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B。

8.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C

【解析】

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错误;C、据图知:

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正确;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正确。

故选C。

9.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①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②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③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D.④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随着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的增加,溶液的质量,从一个不为0的值逐渐增大到硝酸钾饱和,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开始水的质量不为0,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符合题意;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盐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因为盐酸过量,等质量的镁放出的气体大于铁放出的气体,所以图象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刚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不同。

因此生铁和钢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金属钠和铝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由构成金属的原子保持,而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钠和铝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铝的原子结构不同。

选C

12.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已知: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

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

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解得:

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解得:

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故D说法正确。

故选:

B。

13.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分类

B

物质的检验和区别

纯碱、胆矾、生石灰—盐类

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

可用灼烧闻味的方法检验羊毛和涤纶

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

概念的认识

D

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含氧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洗涤剂乳化作用—去油污

石墨优良的导电性—作电极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B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加适量Na2CO3溶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

D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加水溶解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得到氧化钙,错误;B、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无法得到二氧化碳,错误;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易溶于水,错误。

故选B。

16.将22.2gCu2(OH)2CO3放在密闭容器内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

在剩余固体里加入10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红色金属。

已知:

Cu2O+H2SO4=Cu+Cu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2g剩余固体是纯净物B.过程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和为7.0g

C.残留红色金属质量为12.8g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碱式碳酸铜分解时,部分生成了氧化铜,部分生成氧化亚铜

设分解生成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m,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x

由①②计算可得

因此生成氧化铜、氧化亚铜的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均为11.1g,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设生成铜的质量为y,与氧化亚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1,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n2

A、剩余固体加硫酸后生成铜,说明15.2g剩余固体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是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过程中生成CO2和H2O、氧气的质量和为7.0g,故B不正确;

C、残留红色金属为铜,质量是3.2g,故C不正确;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D正确。

故选D。

17.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KNO3

NaCl

热水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B

KCl

K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

C

Cu

Fe2O3

碳粉

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

D

O2

CO

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正确;B、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碳粉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8.将一定量的丙醇(CH308)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C3H8O+bO2

cCO2+dH2O+e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x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x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为甲烷

D.方程式中a:

b=1: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丙醇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和X的质量之和,则12.8g+6.0g−7.2g−8.8g=2.8g,即a=2.8,正确;

B、因X的开始的质量为0,反应后质量增加,则X是生成物,错误;

C、因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由氢元素质量守恒可知,则X中没有氢元素,不可能使甲烷,错误;

D、若无X生成,则只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2C3H8O+9O2

6CO2+8H2O,设6.0克丙醇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

解得:

=14.4g,而题给的氧气的质量为12.8g,所以氧气的质量不足,此时丙醇要发生不完全燃烧,有根据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加上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刚好等于氧气的质量,故X中只含有碳元素,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可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8O+5O2

2CO2+8H2O+4C,所以a:

b=2:

5,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丙醇的组成可知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及质量守恒可知,则该反应中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X三种物质,则X的质量为12.8g+6.0g-7.2g-8.8g=2.8g。

19.已知A—H为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且A、C、G均为常用化肥且C为复合肥,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B物质一定是酸

B.D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若H是碱,则A一定是钾肥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G一定是氮肥

【答案】A

【解析】初中化学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主要有两类,①碳酸盐与酸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②铵盐与碱反应生成盐、水和氨气,由于A是复合肥,所以应为硝酸钾,D应为水。

如果B为酸(或碱),则E为二氧化碳(或氨气);所以H为碱(或酸),F为氨气(或二氧化碳)。

A、B物质可能是酸或是碱,故错误;

B、D物质是水,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C、若H是碱,则B为酸,A为碳酸钾,属于钾肥,故正确;

D、若E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F的相对分子质量,则E为二氧化碳,F为氨气,所以H是碱,G是氨态氮肥,故正确。

2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小菁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其成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

A.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B.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Na+

C.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D.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