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75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docx

正常人动脉血压是怎样维持相对恒定

现代远程教育

 

《病理解剖学》(2.0版)

高冰编

2009年10月

(一)名词解释

1.化生1.是组织的一种适应形式;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或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或细胞的过程称化生。

2.坏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大块组织坏死后合并腐败菌感染,呈黑色、恶臭的特点。

3.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的过程。

(二)填空题

1.、、

2.

4

5.不稳定、稳定、永久

6.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

7.细胞核的改变、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8.细胞水肿、玻璃样变性、脂肪变性

(二)填空题

1.玻璃样变性常见的类型有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性、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细胞内的玻璃样变性。

2.脂肪变性最常见的器官是肝脏。

3.坏疽可分为三种类型:

干性、湿性。

气性坏疽

4.坏死的结局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5.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将各种组织的细胞分为三类,皮肤的鳞状上皮及胃肠道粘膜上皮属

细胞,各种腺上皮细胞属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属

细胞。

6.肉芽组织主要由新生和构成,并伴有的浸润。

7.组织学上细胞坏死的标志是,常表现为、、。

8.常见的变性有、、。

(三)单选题

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

C化生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D四肢

3.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常发生在:

A心、肝、肾

4.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结缔组织

5.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6.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C.脑

7.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常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B.适应性改变

8.深部开放损伤合并厌氧菌感染,称为C.气性坏疽

9.不符合湿性坏疽的描述是.C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之间界限清楚

10.不符合干性坏疽的描述是B.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四)多选题

1.健康的肉芽是:

ABC

A.鲜红色B.对细菌的侵入有抵抗力C.触之易出血D.分泌物多

2.湿性坏疽可见于:

2.ABC

A.小肠B.肺C.子宫D.脾

3.足的干性坏疽的特点有3.ABCD:

A.干燥B.表面皱缩C.局部呈黑褐色D.与正常组织分界较清

4.气性坏疽的特点有:

.ABCD

A.常继发于开放性创伤B.由厌氧菌感染引起C.局部呈蜂窝状D.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5.符合萎缩的病变有:

ABCD

A.肾积水的肾实质B.高血压的肾脏C.小儿麻痹的下肢D.老年妇女子宫内膜

6.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所发生的变化是ACD:

A.胶原纤维数量增加B.组织内水分减少C.毛细血管床减少D.炎症细胞减少

7.肉芽组织具有如下功能:

.ABD

A.机化血栓B.修复缺损C.吞噬搬运坏死物质D.抗感染

(五)问答题

1.简述肉芽组织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功能。

2

1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结构:

肉眼②鲜红、湿润柔软、颗粒状;镜下③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大量成纤维细胞、大量炎细胞、少量胶原纤维。

功能:

①填补缺损、连接伤口。

②抗感染、保护创面。

③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

.试比较干性、湿性与气性坏疽的区别。

2.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

发生原因

动脉阻塞

静脉回流通畅

动脉阻塞

静脉回流受阻

伴厌氧菌感染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肠、肺、子宫

深部组织的开放性外伤

病变特点

干、硬、黑,分界清,臭味小

湿、肿、污秽,分界不清,恶臭味

肿张、蜂窝状、暗棕色,有捻发感,恶臭味

病变进展及中毒症状

缓慢、轻

较快、严重

迅速、严重

(三)单选题

1.概念: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掌握血栓、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基本环节、结局及影响;

3.掌握栓子、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影响;

4.掌握梗死的概念、类型、病理改变及影响;

5.了解血栓形成的基本病理过程;

6.了解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结局。

二、重点、要点

1.淤血的概念、原因及后果;

2.血栓、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基本环节和结局;

3.栓子、栓塞的概念、类型;

4.梗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改变。

三、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

2.槟榔肝

3.栓塞

4.梗死

(二)填空题

1.引起淤血的主要原因有,及。

2.长期淤血可引起、、等后果。

3.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

4.血栓形成的基本环节包括和两个方面。

5.血栓的结局有、、和。

(三)单选题

1.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脏器是

A.脾B.脑C.肝D.肺

2.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血小板B.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纤维蛋白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可见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透明血栓

4.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输血时B.外伤骨折时C.静脉注射时D.潜水作业时

5.病理诊断羊水栓塞的依据是

A.肺广泛出血B.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

C.肺泡内有角化上皮D.肺毛细血管内有角化上皮

6.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有

A.羊水栓塞B.血栓栓塞C.瘤细胞栓塞D.气体栓塞

7.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

A.下肢静脉B.门静脉C.下腔静脉D.上腔静脉

8.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脑、肝、肾B.心、脾、肾C.肺、肠、肾D.脾、肺、肠

9.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脑B.肺C.肾D.心

10.心肌梗死灶的肉眼形状常为

A.节段性B.地图状C.楔形D.锥形

(四)多选题

1.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A.淤血性水肿B.淤血性出血C.实质细胞变性、坏死D.血压降低

2.脾贫血性梗死的肉眼形态

A.梗死灶为灰白色B.切面呈扇形或楔形

C.梗死灶尖向脾门,底向器官的表面D.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

3.慢性肺淤血的病理改变包括

A.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B.肺间质纤维化

C.肺泡腔内心力衰竭细胞D.肺泡腔内水肿液

4.可以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A.静脉受压B.静脉内血栓形成C.静脉瓣功能不全D.心力衰竭

5.羊水栓塞的病理诊断依据有

A.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B.微循环内透明血栓

C.肺广泛出血D.肺泡腔内有角化上皮、胎便小体

6.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有

A.肺B.小肠C.心D.肾

7.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有

A.肺B.肾C.小肠D.脾

8.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包括

A.双重血液循环B.组织疏松C.严重淤血D.动脉呈树枝状分布

9.引起梗死的原因包括

A.动脉血栓形成B.动脉及静脉血流严重受阻C.血栓栓塞D.动脉痉挛

(五)问答题

1.简述淤血的原因和后果。

2.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简述血栓的类型。

3.血栓的结局有哪些?

血栓形成对机体有何影响?

4.试述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四章 炎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经过和结局;

2.掌握急性炎症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

3.掌握慢性炎症的常见类型:

炎性息肉、炎性假瘤、肉芽肿性炎;

4.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熟悉炎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6.熟悉炎症的组织学分类:

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

7.熟悉炎炎症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二、重点、要点

1.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经过和结局;

2.炎症的常见类型:

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

3.慢性炎症:

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4.炎症的组织学分类:

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

三、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炎症介质

2.绒毛心

3.假膜性炎

4.炎性息肉

5.炎性假瘤

(二)填空题

1.引起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因素。

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3.在急性炎症中常见的炎细胞是,在慢性炎症中常见的炎症细胞是

和。

4.炎症局部典型的临床表现是、、、、

5.炎症的蔓延扩散主要有、和三种途径。

6.假膜性炎属于性炎,病变发生于。

7.根据化脓性炎发生的原因和部位不同,可分为、及三种类型。

8.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组织内的炎,主要由菌引起。

9.炎性肉芽肿的类型有和。

(三)单选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常见?

A.嗜酸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

2.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

3.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

4.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B.假膜性炎C.坏死性炎D.脓肿

5.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

A.增生和再生B.萎缩和变性C.变性和坏死D.增生和变性

6.渗出液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B.液体比重高

C.液体静置后不凝固D.液体中多量炎细胞

7.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粒细胞C.淋巴细胞、单核细胞D.浆细胞

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引起

A.蜂窝织炎B.脓肿C.出血性炎D.浆液性炎

9.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

A.毒血症B.病毒血症C.菌血症D.败血症

10.属于假膜性炎的是

A.发生在腹膜的纤维蛋白性炎B.发生在肠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C.发生在胸膜的纤维蛋白性炎D.发生在肺的纤维蛋白性炎

(四)多选题

1.炎症反应的化学介质有

A.组织胺B.5-羟色胺C.激肽类D.前列腺素

2.急性炎症反应液体渗入组织是由于

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B.血浆蛋白不足C.组织渗透压改变D.肉芽组织形成

3.慢性炎症的形态特征是组织中出现

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纤维母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

4.符合炎症的描述包括

A.炎症过程既有损伤,又有修复B.变质、渗出和增生是基本病变

C.变质是炎症的标志D.血管反应是渗出的基础

5.白细细胞渗出过程包括

A.附壁B.趋化作用C.游出D.粘着

6.符合渗出液的描述有

A.外观浑浊B.比重小于1.018C.多量炎细胞D.蛋白含量高

7.符合炎症结局的描述是

A.大多数经治疗可以痊愈B.致炎因子持续存在可导致慢性炎症

C.病原体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差可引起扩散D.可引起败血症

8.纤维素性炎可以发生于

A.白喉杆菌感染B.痢疾杆菌感染C.肺炎双球菌感染D.脑膜炎双球菌感染

9.属于化脓性炎的是

A.急性杆菌性痢疾B.疖C.痈D.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五)问答题

1.简述漏出液和渗出液的区别。

2.简述渗出液在炎症防御中的作用。

3.化脓性炎症有哪些主要类型?

各有何病变特征?

第五章 肿瘤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3.掌握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与转移途径);

4.掌握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掌握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

7.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

8.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及原位癌

二、重点、要点

1.肿瘤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异型性;

3.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与转移途径);

4.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5.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肿瘤的命名原则;

7.癌与肉瘤的区别。

8.癌前病变及原位癌

三、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肿瘤的异型性

2.肿瘤的转移

3.癌前病变

4.原位癌

(二)填空题

1.肿瘤细胞异型性反映肿瘤组织的程度,异型性越显著,越低。

2.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3.肿瘤的转移途径有、和。

4.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和三种。

5.肿瘤的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肿瘤的和。

6.肿瘤的实质是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决定。

7.确定肿瘤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是。

8.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9.血道转移所累及的器官中,最常见的是,其次是。

(三)单选题

1.原位癌是指

A.上皮全层被癌细胞占据,但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癌B.未发生转移的癌

C.发生于表皮或粘膜的原发癌 D.有明显癌变危险的良性病变

2.肿瘤异型性是指:

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B.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上与其起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C.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D.肿瘤细胞在排列方式上与其起源正常组织的差异

3.下列哪项不属于癌前病变

A.慢性萎缩性胃炎B.十二指肠溃疡C.经久不愈的皮肤慢性溃疡D.粘膜白斑

4.血道转移指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侵入静脉 B.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动脉 

C.恶性肿瘤细胞侵入毛细血管

D.瘤细胞侵入血管,随血流运行到达远隔器官,并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5.下列哪项不属于肿瘤?

A

A.室壁瘤B.白血病C.血管瘤D.精原细胞瘤

6.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

A.肿瘤体积的大小B.肿瘤发生部位C.肿瘤生长方式D.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7.下述哪一项与肿瘤的命名无关?

A.肿瘤的发生部位B.肿瘤的形态学特点C.肿瘤的组织来源D.肿瘤的生长速度

8.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是

A.膨胀性生长B.浸润性生长C.外生性生长D.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

9.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的肉眼形态B.肿瘤对机体的影响C.肿瘤的大小D.肿瘤的异型性

1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 

A.瘤细胞多形性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D.病理性核分裂

(四)多选题

1.下列哪些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A.多经淋巴道转移B.浸润性生长

C有癌珠形成D.可发生于原来没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组织

2.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是

A.细胞多形性明显B.核浆比例增大C.核深染、核仁肥大D.组织结构正常

3.符合肿瘤生长方式的描述是

A.浸润是转移的基础B.浸润性生长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C.良性肿瘤不发生浸润D.良性肿瘤均有包膜形成

4.下述哪些符合癌的特征?

A.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B.以血道转移为主

C.癌细胞可排列成巢状D.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5.肉瘤的特点有

A.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B.来源于间叶组织

C.呈灰红色、湿润、质软、鱼肉状D.多见于青少年

6.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包括

A.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B.淋巴瘤C.脂肪肉瘤D.滑膜肉瘤

7.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

A.食管B.肺C.子宫D.肾上腺

(五)问答题

1.列表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列表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风湿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理改变、继发改变

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心瓣膜病的病因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3.了解风湿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重点、要点

1.风湿病的基本病理改变、继发改变、病变部位及临床病理联系。

2.高血压病的病理改变分期、继发改变及对重要器官的影响。

3.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理改变分期、继发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向心性肥大

2.Aschoff小体

3.原发性固缩肾

(二)填空题

1.风湿病的病变可分为,和三期。

风湿病增生期的特点是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

2.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其次为和联合受累。

3.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将良性高血压病分为,和三个期。

4.良性高血压主要累及全身和动脉。

5.动脉粥样硬化症主要累及、动脉。

6.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有、、、和。

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其次是。

(三)单选题

1.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B.肾水变性C.原发性固缩肾D.肾凹陷性瘢痕

2.高血压的血管壁玻变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B.毛细血管C.大动脉D.中动脉

3.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

C.受累瓣膜易穿孔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为主

4.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血管是

A.豆纹动B.大脑后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前动脉

5.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B.大、中动脉C.细、小静脉D.大、中静脉

6.关于风湿病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B.以心脏病变时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

7.高血压病最常侵犯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B.全身细小动脉C.全身中、小动脉D.大动脉

8.高血压心脏的主要改变是:

A.心肌间质有肉芽肿形成B.心肌有梗死灶

C.左心室有疤痕形成D.左心室心肌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腔缩小

9.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A.右冠状动脉主干B.左冠状动脉主干C.右冠状动脉内旋支D.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四)多选题

1.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

A.风湿病B.大叶性肺炎C.恶性高血压D.纤维素性炎症

2.良性高血压时血压持续性升高是因为

A.小动脉壁发生玻变B.细动脉发生玻变

C.细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D.小动脉内膜因纤维增生而增厚

3.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结缔组织的纤维素样坏死B.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结缔组织中沉积

C.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的疤痕D.肉芽肿的形成

4.典型的风湿小体由下列成分构成

A.阿少夫细胞B.纤维母细胞C.纤维素样坏死D.上皮样细胞

5.动脉粥样硬化症有以下特征

A.腹主动脉最为严重B.可形成夹层动脉瘤

C.内膜下脂质沉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D.病灶可伴发溃疡、钙化、出血和血栓形成

6.有关风湿病正确的论述是

A.常有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B.常有细菌性栓塞小脓肿

C.常有动脉炎D.常导致关节畸形。

7.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继发改变有:

A.斑块内出血B.溃疡形成C.血栓形成D.化脓

8.符合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包括

A.疣赘物内有细菌团B.疣赘物小而附着牢固

C.疣赘物由纤血小板构成D.二尖瓣最常被累及

9.良性高血压的病理变化有

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细动脉纤维素样变性

C.细动脉玻璃样变性D.心脏向心性肥大

(五)问答题

1.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和粥样斑块的继发改变。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2.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三者的临床、病理区别。

3.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重点、要点

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病理改变及并发症。

2.肺气肿的概念、病理改变及并发症。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理改变及并发症。

4.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5.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三、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肺肉质变

2.小叶性肺炎

(二)填空题

1.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2.按病变发展过程,大叶性肺炎可分为,,和四期。

3.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4.小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5.小叶性肺炎是以为中心的肺组织的炎症,故又称。

6.根据病因和病变特点将肺气肿分为、、和,以最常见。

(三)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A.多由致病力弱的肺炎球菌引起B.好发于老人、儿童、久病卧床者

C.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纤维素性炎症D.常作为其它疾病的并发症出现

2.大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是

A.纤维素性炎B.变态反应性炎C.化脓性炎D.浆液性炎

3.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A.支气管哮喘B.支气管扩张C.慢性支气管炎D.肺结核病

4.肺心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

A.慢性支气管炎B.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D.肺血管床减少

5.大叶性肺炎的肉质变是由于

A.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多B.中性白细胞渗出过少

C.纤维蛋白原渗出过多D.红细胞渗出过多

6.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下列哪项除外

A.病变中可有大量细菌B.较多的红细胞渗出C.大量纤维素渗出D.肉质变

7.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B.腺体肥大,增生,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C.支气管壁淋巴细胞浸润

D.软骨萎缩,纤维化,钙化和骨化

8.慢性支气管炎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

A.粘液上皮化生B.移行上皮化生C.鳞状上皮化生D.杯状上皮化生

9.诊断肺心病的主要形态标准是

A.肺动脉下2cm处右心室壁厚超过5mmB.心尖钝圆

C.右心室扩张D.肺动脉圆锥膨隆

10.小叶性肺炎的典型病变是

A.支气管急性卡他性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