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课件-3.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776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14.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7页
新闻摄影课件-3.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97页
亲,该文档总共1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摄影课件-3.ppt

《新闻摄影课件-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摄影课件-3.ppt(1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摄影课件-3.ppt

,一方面,这种规则简化了构图的方法,使构图上的判断变得更加简单。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真实世界并不是按照三分之一的规则而形成的,因而这个规则又会产生太大的限定。

摄影的初学者有时过于看重三分之一规则,即便在不适用的情况下仍然要按照这个规则进行拍摄。

也许把三分之一规则称为参考会更好一些。

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思考,就会更加有用,而且不会造成问题。

先按照三分之一规则进行构图,然后移动相机,通过取景器看看真实景色中的一些部分如果被放到照片的不同位置时,会不会出现更好的画面。

利用画框作参考边线,然后试着把构图元素靠近画面的边缘。

要点2:

尽量让画面保持水平或垂直拍摄者应该尽量避免拍摄出画面倾斜的风景照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对焦屏更换为带网格线的对焦屏(有些机种不能进行更换)。

要点3:

使用三脚架牢牢固定相机使用三脚架能够让构图更加稳定。

还有在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收缩光圈进行拍摄时,如果光线较弱快门速度有可能变慢,所以务必要预备一个三脚架。

二、风景照片拍摄技巧,1、使用醒目的前景:

利用前景表现物体的高大。

摄影者在拍摄风光摄影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具有明显高度的景物素材。

比如高层建筑、高大石碑、悬崖峭壁、高耸山石等,此时摄影者往往想通过自己的镜头把眼前这一高大的景象表现出来。

但是,摄影者如果只是单独表现被摄体,画面就会略显单调或者被摄体的高大没有很明显的被表现出来。

这时,摄影者可以看看被摄体周围有没有可以利用的参照物,比如树木等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当作前景。

由于被摄体本身的高大,所以一般需要采用仰拍的方式,并且利用相机的竖幅形式来表现。

这样既能展现被摄体的高大,整体画面又不会显得单调。

2、利用前景表现空间纵深感。

在拍摄比较辽远广阔的风景时,会发现拍摄后的画面效果给人的感觉经常是很平的、缺乏立体感的。

此时摄影者们就需要考虑以一定的物体,比如沙石、低矮的植物等作为前景,前景的使用可以让欣赏者看到风景的详尽细节,为中景和远处平面展现的广阔景物注入更多的含义。

最重要的是,通过把景物近处和远处的成份并列在一起,不仅为照片增加了深度,也使整幅画面产生了立体感。

三、不同的风景摄影主题,流水如果你要拍摄的风景中有一条河流或者小溪,就要考虑它的特点以及如何在照片中表现这种特点。

一条缓慢的大河与一条小溪的外观和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水体可以是整幅照片的中心,也可以只是构图中的一个元素可以是对角线、水平线、或者作为框架内补充其它元素的形状。

要仔细观察水中的倒影。

一些情况下你可以利用倒影增强照片的效果比如水面倒映出的红叶的颜色,但另一些情况下也会分散注意力。

为了在作品中消除或显现倒影,你需要来回试着从不同的地点拍摄。

森林,对森林的拍摄则要考虑另一些问题。

首先,观察你想要拍摄的森林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思考你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情感。

这片森林是阴暗肃穆的还是明亮通透的?

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有助于表达它给你的感觉?

像拍其它景物一样,你需要确定一个主体(兴趣点)。

一个有点特别的树干、一条曲折的小径、或者一个花藤上五彩斑斓的颜色都是很好的拍摄主体。

不管是拍什么,寻找穿透林冠的光束,或阳光在地面上的光斑都能使你的作品很有吸引力。

不管你是从外部还是内部拍摄森林,都要思考你能用什么样的形状、线条及其它的构图元素。

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都要试试。

向上拍摄的广角可以使树显得更高大;长焦镜头则能压缩一排树的距离。

你可以躺下来向上拍树的枝叶,也可以爬上树向下拍林下的小路。

平原和草原,像草原和平原这样广阔的空间基本上是最难拍好的风景。

这是因为通常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主体(兴趣点)。

很多情况下,这种空旷正是你想要记录的东西之一。

即使如此,你也要记住,观众欣赏你的作品时需要的一个吸引注意力的焦点。

你要寻找一个在这个景观中特有的元素,并以此作为一个表现景观物质并能显示景观尺度的兴趣点。

你总不希望观众在欣赏你的作品时眼睛只是在照片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吧,所以你要利用任何可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物体比如一个曲折的道路,一条小溪,或一条篱笆。

和森林一样,每一块草原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所以你要四处搜寻,找到一个可以反映这种独特气质的角度和构图。

你要问自己“这个特别的地方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还要注意天空。

天空占的空间应该多一点还是少一点?

湛蓝的天空有时可能最能反映一块草原的特质。

而有的草原则在暴风雨来临时显得独特。

如果天空重要,要将地平线放在离底边三分之一处,不然就得将地平线放在离顶边三分之一处。

海景,试着想象这些场景:

水清沙白、椰林树影的一个热带小岛;波涛汹涌的新英格兰岩石海岸;人满为患的度假海滩。

你想拍哪一种海岸呢?

你要怎样去拍出最好的效果?

什么样的时段、天气和季节能最好地表现出它的物质?

这些都是你在拍摄前寻找视角和构图时要回答的问题。

不同地方的海岸线总是有一些差异。

你要能够在你的作品中表现出这种差异。

一旦你确定了海岸线的特点,就要寻找可以突出这种特点的元素。

热带海滩,棕榈树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框架;在岩石上击碎的浪花使突兀的岩岸更有气势;拍摄沙滩时也要小心一些,如果刮风的话,要注意保护相机和镜头。

在户外时不要打开相机的后盖。

运用不同的光线可以拍出不同感觉的海景。

如果摄影者在早晨或者傍晚拍摄海面,最好选择逆光的方式来进行拍摄。

此时,摄影者就有机会记录太阳对整个海面的影响。

拍摄中如果摄影者选择对太阳测光,得到的画面效果往往是大海的亮度偏暗,但突出了日出的温暖感觉;如果对旁边的云测光,那么太阳的颜色就会偏黄,整个画面亮度相对平衡;如果对海面测光,海面会出现波光粼粼的美妙效果。

山岳,你要拍摄的山岳是崎岖多变的还是单调的,险恶的还是迷人的?

你对它们的感觉如何?

寻找增加你的这种整体感觉的元素并通过取景器观察。

在怎样的构图、视角、光线及天气下效果最好呢?

此外也要寻找能够体现山岳气质的细节。

对于摄影者来说,拍摄山景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由于山的形状多种多样,海拔相对来说也很高。

如果摄影者只是以平常人们观看山脉的角度,在山脚下仰拍山景,那么得到的画面效果将平淡无奇。

大多数情况下,要拍摄令人难以忘怀的山景,摄影者首先要进行一番攀爬,然后站在与所要拍摄山峰的同一高度举起相机,此时摄影者就能完全感受到山峦叠叠、错落有序的高山景色,画面也就有了层次,效果就会很好。

当摄影者想较好地展现山脉的延伸、广袤,以及山脉的波浪式线条时,可以利用相机横拍;当摄影者想表现山峰的高大和险峻,并且加强画面的纵深感时,可以利用相机竖拍。

拍摄山景时,画面多以天空为背景,天空占据画面的大小不同,产生的画面效果也就不一样。

在画面中,如果山体上空有美丽的云层时,摄影者可以考虑使山体占据画面的三分之一,或者天空和山体各占画面一半的构图形式,使其交相呼应。

此时,不仅画面的平衡感得以体现,而且山脉的整体意境也得以表现。

另外,由于山脉本身的棱线非常明显,所以摄影者完全可以利用山脉的曲线来进行一定的构图。

在构图过程中,斜线和三角形构图是经常用到的。

利用山坡的斜度作为一定的前景或者分界线,能够更好的营造出山的高度感;而充分利用山体的三角形态势,运用两个或者多个三角形进行前后、并列或者正反的安排,能够让画面更加具有稳定感和层次感。

运用三角形构图表现出山体沉稳的安定感,V字形构图的利用不仅突出了主体,而且使画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加之光线的修饰,使画面具有一定的明暗对比,山体远处的薄雾轻烟更使画面产生了一定的朦胧感。

用好风光模式,风光模式/(F8/1/160秒/ISO100/白平衡:

自动/照片风格:

风光),特点:

颜色更加鲜艳。

蓝天更蓝、绿树更绿。

专题三:

街头摄影技巧,街头人物抓拍街头建筑物拍摄.,街头人物摄影是一种以公共场所不特定的个体或群体为拍摄对象地方,人的流动性大,各种人物应有尽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服饰穿戴、不同的年龄性别、不同生活的感受所流露出不同的表情。

由于街头拍摄环境较杂和摄影对象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街头抓拍往往要求摄影爱好者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街头拍摄要点,街头摄影的照片不是碰到的就是等来的,以自然化为经、决定性瞬间为纬,所以街头摄影作品显然是由“突发的”及“可遇见”的两种状况所构成,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抓拍(snapshot),偷拍,预想(pre-vision)及等待技巧来完成作品。

1.主动接近主体,以主体为主题来构图(抓拍及偷拍)。

2.先构图,再等待主体走入我们为它预留的位置(预想及等待)。

常用的抓拍方法有以下几种:

伏击法。

有抓拍实践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处于一般兴奋状态的人物活动、对照像敏感者,只要一亮相机,立即就会被发现。

一旦被发现,原有的情节、气氛就会顿然改变,以至消失。

这时的关键是:

怎样才能不被发现?

实践证明,在抓拍现场找个地方把自己隐藏起来,是完全可能的,这个隐身的地点,一方面能隐藏自己,不易被拍摄对象发觉;另一方面,又能比较从容地观察对方,拍到对方,拍摄角度也合适。

如房间里、大树后、人群中、汽车内、门洞深处都可能成为理想的隐蔽点。

这样,就形成了拍摄者在暗处,被摄者在明处的态势,像是打“伏击”那样抓拍,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突然袭击法。

发现了拍摄目标,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隐蔽点,可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抓拍。

这种拍法的要领是:

拍摄前,根据目测调好焦距,同时调好光圈、快门。

要特别注意的是,万万不可长时间注视拍摄对象。

眼神是一种信息、一种语言。

身挎相机,又长时间盯住一个人,就会让人有感觉:

他是不是要照我?

因而戒备起来。

摄影者应在故作的似乎无目的的左顾右盼中,留意拍摄对象的一举一动,一旦出现合乎追求的情节、动作、神态,立即迅速举机拍摄,似迅雷不及掩耳。

当对方发现并做出反应时,拍摄已经完成。

障眼法。

扰乱被摄者视线,使其看不清拍摄者意中的抓拍对象,称障眼法。

这种抓拍方法的特点是,拍摄时眼睛不与相机接触,不用眼睛通过相机的取影器取景。

而且,摄影者脸部的朝向与相机镜头的朝向不一致。

佯攻法。

有时,面对处于兴奋状态的人物活动,如果摄影者已经“暴露”,“伏击”、“袭击”都行不通了,那么可考虑走向另一个极端:

不妨索性同被摄者交谈、闲聊,使紧张的空气缓和下来。

同时不停地在被摄者面前做出取景、拍摄的架势,实际是虚幌,并不真拍,故称“佯攻。

开始,对方可能继续躲闪、不好意思。

声东击西法。

这也是一种迷惑、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抓拍方法。

与“障眼”法不同的是,“声东击西”法给人的感觉,摄影师确实是在拍照,但目标是别的什么人或物,而不是自己。

摄影者如果发现了拍摄目标,尽可以挎着机相大摇大摆地接近他,但却把镜头对着别的目标,而且以99%的时间对着这个“别”的目标。

这时,真正要去抓拍的对象就会感到:

这个照像的是在拍天上飞的鸽子或马路上跑的汽车,与已无关,从而放松了对拍摄者的注意。

待其恢复常态,可迅速对准目标拍摄。

位置的选择:

街头摄影,首先要选好自己便于拍摄的位置,也可以找一个便于拍摄从斑马线经过的行人的位置。

镜头的选择:

最好用长焦距镜头,晴天逆光拍摄为好,拍摄出的作品色彩层次感也丰富,阴天只要把握好准确曝光,色彩就会很饱和,拍摄出的作品也会很亮。

拍摄前,一定要静下心来观察和思考,以便有的放矢,只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观察,人流中会有你要捕捉的素材,如不同人物丰富的表情神态等等。

人流多的时候,也可以把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小光圈,慢速度拍摄出动感作品来。

如果刮风下雨天到街头拍摄,往往还可以拍摄出特殊效果的作品。

不是一路人,夫妻双双把家还,走四方,注意画面色彩搭配。

在街头进行的抓拍并无一定之规,拍摄者尽可以随意拍下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面,完全凭感觉来拍。

但是如果在抓拍时能够注意一下画面中的色彩搭配以及构图等问题,这些本是为了记录而拍摄的照片也能成为优秀的作品。

构图:

在构图时应该注意到的是画面中直线元素的配置。

视觉上斜穿对角线的线条能让画面具有节奏感,让人看了心情愉快。

而截取画面中色彩鲜艳的部分拍出的画面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灵活运用镜头防抖功能:

使用什么镜头并没有限制,但是街头往往会有较大的明暗差,快门速度也会出乎意料的慢。

考虑这样的拍摄条件,选择带有防抖装置的镜头可让拍摄变得更加方便。

截取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

抓拍不是要拍摄下自己见到的所有东西,而是通过截取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来体现拍摄意图。

想要出色地剪裁画面需要“坚定的决心”,不要想得太多,按自己所想去展现被摄体。

街头建筑物拍摄,自然光线的照明状况对画面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某些建筑物只有在某个季节、某个时辰、某种气候条件下才会体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

因此,注重光线的变化及其性质是拍摄建筑物的重要内容。

一般应该让建筑物的主要立面受到光照,使其成为画面中最瞩目的部分。

不过在阴雨天拍摄传统的楼台亭阁,可能会富有诗意。

接近顺光的角度进行拍摄,虽然可以使其背景上的蓝天更蓝,将建筑物的轮廓衬托得更美观。

但是,建筑物体积感的表现就可能会有所欠缺。

当利用长焦镜头从远处拍现代建筑物,并且恰好让阳光在其表面形成反光。

此时,大型玻璃幕墙会被表现得耀眼夺目,显示出绚丽的色彩效果。

正面角度拍摄,适于表现建筑物的规模,对称结构特点,但缺乏深度。

采用斜侧角度时,可表现建筑物的深和立体感。

高角度拍摄。

在高角度拍摄适合用于展现一组建筑物的整体规模效果,产生规模群体效果,但这样拍容易产生类似模型堆砌的感觉。

选择适当的机位拍摄高大建筑物时,最好利用附近的建筑物,要注意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在其中选择高度适合的楼层作为拍摄的立脚点。

取景时,可采用对比的方式,细致地加以取舍,确定好镜头焦距,调整好画面中建筑物的大小,处理好主体建筑物和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力求突出主体,反映出建筑的宏伟、高大的气势。

在拍摄建筑物外观特点时,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出现于画面中的人物和车辆,以及电线杆、电线或者背景中不和谐的建筑物等。

这些物体可能会破坏建筑物的形象和画面效果。

也可以采用长时间曝光的方式将移动的人群和车辆虚化掉,不过,少量的人物和车辆可以增加画面的生气,并且能够作为参照物,现实出建筑物的比例和尺度。

对于画面中无法避开的有碍观瞻的物体,可以在后期加工时予以修饰除去。

拍摄建筑物的外貌一般或多或少要包含部分环境,通过这部分环境来说明建筑物的某些特征是拍摄建筑物外观时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方面。

专题四:

人像摄影,一、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与搭配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比较适合进行人像拍摄,这类镜头通常被人们称作是人像镜头。

使用85100mm的焦距拍摄,不仅可以让摄影者在一个很恰当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拍摄,而且使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人像效果比较自然、真实,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引起面部失真,也不会像较长的长焦镜头那样引起压缩。

长焦镜头:

当摄影者选用较长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可以更好地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

但要注意的是,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这种虚化,可能会有些过度,略显不自然。

广角镜头: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比较好地收取更多的画面元素,从而来反映环境、烘托气氛。

并且,对于人像拍摄,广角镜头打破了长焦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

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广角镜头给被摄体带来的过度透视变形。

二、人像摄影构图人像构图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被摄主体自身的表现力;二是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够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被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

1.画幅的形式构图的三要素包括:

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

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

比如,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

如果要使画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

采用横幅形式构图,画面容纳了更多的视觉元素。

2、画面中的主体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

其表达方式有两种:

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

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

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

一幅画面一般只有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

否则,就有可能破坏画面的完整性,造成构图上的无序和混乱。

3、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的空白部分并不都是指照片中白色的、没有任何形象的部分,而是指除了主体实像以外的部分。

因此,构图上的空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

在一个摄影画面中,主体实像与空白部分是互为依存的。

空白部分既可以衬托、说明主体,同时还可以对主体形象进行补充、强化。

4、用简洁的背景突出主体对于人像摄影来说,人物是人像照片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画面内容的中心,而且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其他景物都要围绕它形成一个整体。

所以说,在画面中摄影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突出人物。

对于初学者,突出人物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寻找一个比较简单干净的背景。

比如一面白墙、一片绿草地等诸如此类既干净又不复杂的背景,这样摄影者只需把精力放在人物身上,不用担心因处理不好人物和背景的关系而导致照片失败的问题。

5、用虚化的背景突出主体如果想进一步突出人物主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利用虚化背景的方法来突出人物。

这种虚化背景的方法,同样可以排除杂乱的背景对人物主体的干扰。

利用中长焦镜头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表现人物,还可以实现完美的虚化效果。

如果环境对于人物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

可以对其进行较深度的虚化;如果需要交代一定的环境因素,但同时又不希望其影响到人物主体,那么可以进行适度的虚化,达到两者的统一即可。

背景虚化得当,既不影响画面中的人物主体,同时又交代了环境因素,6、平衡构图人像摄影构图中的对称和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

对称是指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两侧保持着互相均衡的关系。

这种构图形式使画面显得工整、端庄、安定,同时也会使人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

要运用这种对称构图形式,一般在场景上需要选择左右对称的景物作为背景,而人物也一般是以正面角度来进行拍摄。

均衡是人像摄影构图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构图原理,也是最常用的摄影构图形式。

画面均衡跟对称不同,它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

7、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形式在人像摄影中也是经常运用的。

这种构图一般是由人的身姿和摄影者的取景角度两者结合而成的。

由于人本身的直立性,摄影者通常采用竖幅的形式,然后利用模特身体的前倾或后斜,来形成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物的呆板,使画面更加活泼。

把相机以一定的角度倾斜,能够实现人物的对角形态,8、S形构图S形构图在人像摄影中也是常用的构图形式,它和对角线构图差不多,都是通过人的身姿和形体来塑造的。

尤其是在拍女性的时候,S造型可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

所以在人像摄影中,摄影者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掘人体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构图。

9、人物、景物的合理搭配初学者可能经常会在取景构图方面出现一些错误,而错误的构图不仅影响了人物主体的美感,同时也使整幅照片失去原本的意义。

对于环境人像摄影构图来说,最常见的错误莫过于人物和背景的搭配不当。

在进行环境人像摄影时,由于表现主题的需要,画面背景需要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而此时,如果人物和背景搭配不当,就会出现人物头顶着树、柱子等物体或者肩部长出树枝等不正确的构图形式。

这就需要摄影者注意,当人物主体背后有高大的树木或者是高塔等背景时,要考虑让人物主体稍微移下位一点,避免作为背景的树木和人物重叠。

当然,也可以对背景稍加柔化,使人物更加突出。

在环境人物拍摄过程中,要避免人物和树木等背景重叠,10、避免从关节处切割人物初学者还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拍摄半身人像时,把握不好人物肢体的取舍位置,经常会出现断臂、拦腰截断的画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要注意,当从取景器里取景时,不要从人物的关节处切割。

也就是说,不要让景框的底部从肘部、腰部或者膝盖处切割,景框的两边也不要从手腕或者肘部切割。

如果必须要从手臂或者腿部剪切,也应尽量跳过关节处。

三、人像摄影的拍摄角度,1、正面正面是指人物主体脸部正面对着相机,同镜头成零角度。

对于正面半身人像,这种拍摄角度会着重表现人物脸部阔度轮廓,能给人一种端庄稳重、对称和谐的感觉,同时增强人物的真实感。

而对于全身人像,此时则表现的是人物主体的体形轮廓。

2、1/3侧面1/3侧面是指脸部同相机镜头成30左右的角。

这种拍摄角度能改善正面过于对称、呆板的状况,使照片显得轻松活泼一些。

另外,这种角度不论是对于稍胖的还是稍瘦的人物主体来说,都很适宜,而且还能较好地使照片呈现出立体感。

3、2/3侧面2/3侧面是指脸部同相机镜头成60左右的角,是人像摄影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角度。

一般采用这个角度,能有效地改善、美化人物主体自身存有的缺陷和不足。

另外,如果人物主体体形较胖,采用这种角度,常能达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4、全侧面全侧面是指脸部、鼻尖同相机镜头成90角。

采用这种角度拍摄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使人物主体的侧面轮廓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无论人物主体是胖还是瘦,只要具备良好的侧面轮廓条件,都适宜采用这种角度拍摄。

5、俯拍在人像拍摄,尤其是表现女性形象时,很多情况下摄影者都喜欢采取高角度俯拍。

因为这种拍摄角度能使女性的脸部变得娇小,产生“瓜子脸”的效果。

当然,这种角度比较适合那些脸形较宽、较胖的女性,而对于那些较瘦、脸形上大下小的人物主体,则不宜采用这个角度拍摄。

7、平拍平拍是以人物主体眼睛的平视高度作为基准线的。

这种高度所拍摄的画面效果符合人的视觉经验,并且构图平稳,无特殊变化。

四、人像摄影的用光技巧,1、室外拍摄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一天当中的最佳拍摄时间段为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3点以后(前提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

此时,太阳光线柔和,高度适中,能够使人物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

2、如何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拍摄这种情况下,摄影者可以避开阳光强烈的位置,选择太阳伞、树荫下、高墙、高石处等,能够遮挡一定光线的位置来进行拍摄。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物脸部产生阴影,而且人物主体也不会因为太阳光线的强烈照射而表情不自然。

五、人像摄影摆POSE4大秘诀,1.头疼:

手位于头部四周的造型2.牙疼:

手位于嘴周围的造型3.腰疼:

手位于腰部4.腿疼:

手位于大小腿,脚部改变全身造型。

一、头疼1:

两边都疼:

手放在头的两边,2、左,右单边疼,3、后头疼,二、牙疼动作,招牌八字,下巴牙疼,牙痛的实在受不了,可以蹲下,三、腰部疼痛,用的人较少,一般拍摄全身照较适宜。

两边都疼,疼的向一边倒,哎哟,老毛病又犯了!

适合单边腰疼,四、脚部疼痛姿势,1.大腿疼,正面的造型很有视觉冲击力!

2.有时候,腿受伤了,就要把它,搁起来。

好疼!

皱眉!

崴了脚的最美,专题五:

动物摄影,拍摄动物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表现,一是生态描写,主要表现其生活习性,如休息、玩耍、捕食等和个性特征等。

二是形态描写,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形态,如:

骆驼的驼峰,斑马的斑纹,孔雀开屏,大象的长鼻等,都能表现出造型的美感。

1要有耐心拍摄过程尽量要快,说话声音应该平和。

最好是在它们自由活动时进行拍摄,不要因为拍摄而影响它们的行动。

如果是拍摄宠物,可以使用花朵、一件玩具或者食品来吸引它们的注意力。

2在眼睛高度拍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许多动物时常表现出喜怒哀乐,可以通过抓拍它们的眼神,使摄影作品更具魅力,表达出的“语言”更丰富。

对于眼睛形态和神情的表现,需要摄影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需要把握好拍摄时机。

拍摄动物的眼神有助于活跃照片的情趣,加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动物摄影作品更具韵味。

3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拍摄动物时,还可以着重表现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4拍摄活动时的动物动物们总是喜欢跑跑跳跳,所以拍摄它们玩耍时的情景可以表现出它们欢乐的心情。

使用高速快门能够捕捉激情的瞬间,使画面充满活力。

5拍摄大量照片拍摄多张照片,才更有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