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96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7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docx

超高层大厦工程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1

(一)项目概况1

(二)结构形式及主要设计参数2

(三)参建单位6

(四)主要工程进度大事记8

(五)分部工程质量情况10

(六)单位工程质量情况11

二、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投入的设施11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11

(二)投入的设施12

三、合同履行情况14

(一)项目建设的特点和难点14

(二)委托合同目标控制情况15

1、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16

2、质量控制的工作20

3、施工进度控制的工作24

4、投资控制的工作26

5、安全监理及现场施工文明管理的工作26

6、组织协调工作47

7、提供增值服务49

8、坚持廉洁、公正、热情服务的工作准则49

9、信息管理工作49

(三)委托合同款支付情况及合同修订情况53

四、工作成效53

五、工作体会54

六、工程照片(项目建设历程)56

附页---1检测单位一览表73

附页---2先进项目部荣誉证书74

附页---3安全质量标准化评比表75

附页---4安全质量标准化评比表76

附页---5钢结构“金钢奖”(特等奖)文件77

上海****中心工程的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上海****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贸易区*****区,位于******南面,北邻****大道,西邻***路和****厦。

该大楼为综合性超高层智能化建筑,主要用作办公、宾馆、观光、商贸、展览和其它公共设施等。

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体系新颖,是上海****金融区的新地标,凝聚了参建各方管理、技术的世界级高品质大厦。

建成后拥有超高层建筑“屋顶高度世界第一”和“人可到达高度世界第一”两项指标。

建筑面积约38万㎡,主塔楼地上101层,地下3层,地面以上高度为492米;裙房地下3层、地上4层。

B3F为机房和民防工程(平时为车库),B2F-B1F有机房、车库及商铺设施,1F-5F为商业、会务中心和停车场,7F-77F为办公区,79F-93F为酒店、顶部餐厅,94F-101F为观光区,从6F开始每隔12层设设备机房和避难广场。

****工程总公司与上海****(集团)总公司组成联合体总承包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第一次。

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完成地上101层、地下3层、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合同金额40多亿人民币的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第1次。

在上海****中心工地,同时参建的分包单位超过40家,高峰时工人超过5000人。

在约3万平米的场地上开挖约25.6万立方米土方,使用约5万吨钢筋,浇注约24万立方米混凝土,安装约6.7万吨钢结构,安装9.5万平方米玻璃幕墙,安装91部电梯和34部自动扶梯,完成10多亿元的高区和低区通风空调、35KV和10KV变配电和其他电力设备、高压应急发电机组、消防、给排水、楼宇自控、弱电设备、地震观测、风力观测、装饰装修等施工内容。

(二)结构形式及主要设计参数

1、主楼结构体系

为对抗来自风和地震的侧向荷载,大楼同时采用以下三个结构体系:

1)由巨型柱(主要的结构柱)、巨型斜撑(主要的斜撑)和带状桁架构成的巨型结构框架;

2)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带混凝土端墙的钢支撑核心筒体系;

3)构成核心筒和巨型结构柱之间相互作用的伸臂桁架。

以上三个体系共同承担由风和地震引起的倾覆弯矩。

前二个体系承担由风和地震引起的剪力。

1.1巨型结构体系

巨型结构框架体系由位于建筑物四角的巨型柱、巨型斜撑、带状桁架构成。

巨型结构体系承担建筑物大部分的重力荷载,位于主楼四周较小的柱把重力荷载传递到带状桁架,另外,一部分重力荷载的传递也发生在外周小柱和巨型斜撑之间的交叉点。

巨型柱位于建筑物四角,由钢筋混凝土和埋在其中的大型焊接组合截面钢构件构成,巨型柱承担带状桁架传来的反力,起到抵抗来自风和地震的侧向荷载的最佳效果。

巨型斜撑采用注入混凝土的焊接箱形钢截面,灌注于箱形截面中的混凝土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灌注混凝土还防止斜撑构件薄钢板的压屈。

带状桁架一层楼高,位于建筑物每个避难/设备层的四周。

由焊接箱形截面和热轧宽翼缘型钢构成。

带状桁架将四周较小的柱传来的荷载传递到巨型柱,带状桁架在巨型结构的东北和西南角部间构成框架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物抵抗侧向荷载的能力,在布置带状桁架下弦所在层设置加强楼板。

带状桁架设置在18、30、42、54、66、78、88-90。

在第六层以下,巨型结构框架和周边的钢柱支撑在周边混凝土墙上。

1.2核心筒体系

核心筒在79层以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79层以上长轴方向为钢支撑核心筒体系,其端部墙外包钢筋混凝土。

核心筒既承担重力荷载,又承担由由风和地震引起的部分剪力和倾覆弯矩。

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每个角部沿墙体全高布置劲性钢柱。

在建筑物的上部及中下部核心筒的交接处,采用带混凝土的钢支撑桁架核心筒,这些桁架搁置在核心筒的端柱上。

通过加强楼板将钢支撑约束在巨型结构的支撑框架上,加强楼板布置在核心筒剪力墙平面尺寸变化的楼层。

核心筒内设转换桁架,一层楼高,在6、18、30、42、61、68层设置。

1.3伸臂桁架体系

伸臂桁架体系由三层楼高、连接与巨型柱与混凝土核心筒角部之间的空间框架构成。

在设有伸臂桁架的楼层,核心筒墙内埋三层楼高的环状桁架,提供伸臂桁架所需要的的后座跨。

伸臂桁架和核心筒环状桁架由焊接截面钢结构组成,其连接节点采用铸钢节点。

通过辅助加强楼板对桁架的上下弦进行加强。

伸臂桁架体系把巨型柱与核心筒联合起来,减低服务核心筒的倾覆力矩。

可显着减低建筑物整体变形中的弯曲部分。

可减少由地震及风载产生的直接位于核心筒以下桩基的荷重。

由于核心筒的施工会先于巨型结构,核心筒与巨型结构之间存在的不同压缩变形差异,为减少由此产生的附加应力,伸臂桁架将待核心筒和巨型结构的沉降差异趋于稳定后再进行连接,以确保重力荷载在伸臂桁架中的传递减至最小。

2、主楼楼层系统

标准办公层及酒店层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压型钢板组成的组合楼面,全厚156㎜(压型钢板76㎜,混凝土80㎜)。

54层以上的设备层及所有设备层相邻上一层的楼面全厚200㎜(压型钢板76㎜,混凝土124㎜)。

54层以下的设备层,采用10㎜厚平钢板加190㎜钢筋混凝土的楼板体系。

进一步加强楼板。

组合楼板中的压型钢板仅做模板使用,不做防火喷涂。

楼层的主次梁截面采用组合截面或热轧型钢,其与混凝土楼板组合作用。

标准层压型钢板设备层钢板

3、主楼顶部

主楼顶部的三维支撑框架被设计成能承载整个建筑物顶部,包括观光走廊系统,其作用如同一个帽带框架,担当把整个巨型结构连接在一起的重要角色。

其钢构件均为组合箱形截面。

延伸到主楼顶部的巨型斜撑将对这个三维支撑框架起重要作用。

顶部外观

顶部施工过程中(中间为临时胎架)

4、主楼平面变化情况

主楼平面变化情况详见下图:

5、裙房

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裙房和主楼之间在首层楼面以上留设120mm宽的抗震缝。

裙房本身也用120mm宽的抗震缝。

6、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主楼为100年,裙房为50年,上部结构安全等级见下表:

构件

安全等级

主楼的主要构件(包括巨型柱、巨型斜撑、外伸臂桁架、带状桁架和剪力墙)

1

主楼中的次要构件(包括楼面梁和周边小柱)

2

裙房中的所有构件

2

7、本工程结构类型为乙类建筑(重要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

本工程构件的抗震等级见下表:

构件

抗震等级

主楼中的核心筒及周边剪力墙

特1

巨型柱、巨型斜撑

特1

裙房及裙房以下地下室剪力墙

2

主楼及裙房范围以外地下室的剪力墙

3

裙房框架

2

8、总工程量

基桩:

2129根(钢管桩直径700mm)

基坑深度:

-25.89m

混凝土:

约24万m3

钢筋:

约4.7万吨

幕墙:

9.5万m2

钢结构安装:

6.7万吨

劳务人员:

约6,000人(高峰)

吊装:

约123,000吨(其中69,000吨使用塔吊)

(三)参建单位

检测单位:

(因数量较多,详见附页---1)

主要分包单位名称及施工内容、部位见下表:

序号

施工单位

施工部位

1

主楼砼结构(B3F-101F)

2

钢结构(B3F-101F)

3

裙楼地下结构(B3F-B1F)

4

裙楼地上结构(1F-4F)

5

裙房地下连续墙(B3F-B1F)

6

高区空调(6F-101F)

7

低区空调(B3F-5F)

8

建筑电气(B3F-101F)

9

智能建筑(B3F-101F)

10

给排水/消防(B3F-101F)

11

会议区空调(B1F、1F、2F、3F、4F、5F)

12

电梯30台、自动扶梯34台

13

电梯44台

14

电梯6台

15

电梯11台

16

内装修(办公室入口大厅1F、含1-3F共享部分,核心筒1F、办公层36F-51F)

17

内装修(宾馆区B2F、宾馆过厅1F、2F,核心筒B2F,办公层13F-23F、54F-65F、79-93F)

18

内装修(停车场B3F-B1F,地下停车场入口1F,商业区过厅1F、商业区B2F、B1F、2F、3F,核心筒B3F、B1F、2F,办公层24F-35F,53F,观览区94F-101F);石材幕墙

19

内装修(会议室B2F、B1F、3F、4F、5F,核心筒3F、4F、5F,办公层7F-12F、52F、66F-78F)

20

内装修(B2F、B1F、1F)

21

内装修(发光天幕)

22

主楼玻璃幕墙、裙房玻璃幕墙和金属幕墙

23

会议区、观光区内装修(B2F、B1F、1F、2F、3F、4F、5F、91F、92F、93F)

24

酒店内装修(1F酒店入口,85F游泳池,86F、87F酒店公共区)

25

酒店内装修(79F-94F标准客房)

26

酒店内装修(85F、88F豪华套房,包括电梯厅和走廊)

27

楼内标志牌

28

外围标识系统

29

办公楼第15层租户区域区分工程

30

办公楼第24层租户区域区分工程

31

11F、12F、13F内装修

32

15F内装修

33

21F、22F、23F内装修

34

24F内装修

35

B2F店铺内装修

36

1F星巴克内装修

(四)主要工程进度大事记

2004年11月15日工程正式开工

2004年11月16日电梯井深坑第一次挖土

2004年12月27日大底板第一次混凝土浇筑

2005年01月30日大底板混凝土第三次浇注提前5天浇注完毕

2005年03月07日首根钢柱进行吊装

2005年03月31日裙房地下连续墙开始施工

2005年03月26日M440D塔吊比原计划提前3天安装完毕

2005年04月04日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开始吊装入槽

2005年05月20日M440D塔吊与履带吊配合,首次采用双机抬吊

2005年06月09日增补裙房第一根桩

2005年06月19日主体工程出地面

2005年06月22日地上工程启动仪式

2005年07月05日地下连续墙工程完成

2005年08月14日M440D塔吊首次爬升

2005年09月05日裙房地下工程启动

2005年09月20日塔楼围堰拆除首次爆破

2005年10月27日工程完成钢平台安装并第一次提升

2005年11月16日全面开工仪式举行

2005年11月18日预制组合立管现场首吊

2006年01月03日巨型柱DOKA模板投入使用

2006年02月11日防火涂料开始插入施工

2006年02月21日外筒钢结构安装突破百米大关(103.850m)

2006年02月21日展示厅竣工并交付业主使用

2006年03月15日9F样本层机电工程开始,项目机电工程正式开始

2006年03月21日塔楼核心筒伸臂桁架层钢平台成功实现第一次转换。

2006年04月16日大楼玻璃幕墙开始安装

2006年05月10日主楼围堰爆破拆除完成最后一次

2006年06月06日工程核心筒突破200米,标高达到203.15米

2006年07月17日吊装42F擦窗机主机,擦窗机开始插入施工

2006年08月05日裙房地下工程逆作施工告竣

2006年08月26日工程高度超过整体高度的一半,标高247.55米

2006年11月06日工程裙房钢结构正式开吊

2006年11月16日工程核心筒突破300米,标高307.550米

2006年11月22日裙房地上工程开始施工

2006年12月01日移交第一个电梯井道,开始电梯施工

2006年12月02日预制组合立管安装告竣

2007年02月28日实现第一大节点目标,主楼正式受电

2007年04月09日刷新12年之久的中建高度记录,标高385.947米

2007年05月05日工程高度突破400米,标高400.2米

2007年05月25日90层两台阻尼器安装完,随即进入TOT施工阶段

2007年06月14日工程超越金贸大厦高度,标高423.8米

2007年08月15日工程超越东方明珠高度,标高474.95米

2007年08月22日工程100层观光天阁桁架合龙

2007年08月24日本工程最后一次采用双机抬吊

2007年09月02日工程主体结构提前7天封顶,到达492米最高点

2007年09月14日封顶庆典

2007年11月05日空调系统制冷成功

2008年03月04日使用370R塔吊从近500米高空拆除最后一台M990D塔吊

2008年03月06日办公区(7-77层)供暖成功,标志办公区具备了使用条件

2008年03月12日景观绿化工程栽种第一棵树

2008年03月21日确定新的节点目标:

2008年05月31日,大楼本体工程完成;2008年07月05日,除顶部餐厅外工作全部完成;2008年09月15日,顶部餐厅精装完成。

2008年05月16日M370R塔吊成功拆除

2008年05月21日6-78层消防验收通过

2008年05月22日97层钢结构组装完成,至此钢结构安装全部完成

2008年05月23日大楼获得民防检测证书,民防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质量合格

2008年05月24日SDD20/15塔吊顺利拆除

2008年07年26日B3--5、89、90、94—101层消防验收通过

2008年08月19日79-88层消防验收通过

2008年05月25日酒店、TOT完成上水、下水与正式管道的切换

2008年05月27日玻璃幕墙封闭

2008年05月29日防雷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08年05月30日工程档案获得工程项目验收合格证

2008年05月30日室外景观绿化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质量合格

2008年05月31日空调系统72小时运转测试结束,结论是“环球”项目空调系统(制冷系统、水泵、板机、AHU空调箱等设备)运行正常,达到了使用标准。

2008年05月31日本体工程完成

2008年05月31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评定为优良,本工程连续生产1310天无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因工死亡事故

2008年06月01日上海****中心工程首此移交仪式,大楼管理权开始逐步移交给业主

2008年06月19日本体工程、电梯工程通过市安质监总站竣工验收,质量合格

2008年08月30日观光设施(OBSERVATION)开业

2008年10月27日酒店(HOTEL)开业

(五)分部工程质量情况

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分三次验收通过(2007.09.27),质量合格。

1.1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主楼土建)2005.09.12

1.2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钢结构)2006.12.15

1.3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裙房)2007.09.27

2、主体结构工程分11次验收通过(2008.06.05),质量合格。

2.1主楼内筒6--9层、外筒6--18层2006.04.17

2.2主楼内筒1--5、10--18层、外筒1--5、19--30层2006.06.20

2.3主楼内筒19--42层、外筒31--42层2006.10.26

2.4主楼外筒43--54层2006.12.13

2.5主楼内筒43--54层、外筒55--66层2007.02.13

2.6主楼内筒55--66层、外筒67--78层2007.04.27

2.7主楼内筒67--87层、外筒79--87层2007.08.07

2.8裙房主体结构分部工程2007.10.31

2.9主楼内、外筒88-90层2007.11.28

2.10主楼91-101层2008.01.28

3、民防工程结构分部2007.12.14验收通过,质量合格。

(六)单位工程质量情况

1、2008年05月23日,民防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质量合格。

2、2008年05月30日,室外景观绿化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质量合格。

3、2008年06月19日,本体工程、电梯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质量合格。

4、2008年08月30日,观光设施(OBSERVATION)竣工,质量合格

5、2008年10月27日,酒店(HOTEL)竣工,质量合格

二、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配置和投入的监理设施

(一)监理组织机构及监理人员配置

根据委托监理合同和监理规范的要求,我单位建立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现场监理组织机构体系,配备各类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制定各专业、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监理过程中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

本工程采用直线制监理组织机构,设置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和项目监理总工程师各一名,按专业设置主楼土建、裙房土建、钢结构、机电设备、装饰装修、幕墙、测量、安全监理组和总监办公室(含见证取样、资料),设置各专业副总监,配备各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员。

共投入监理人员122人次,高峰期监理人数达64人,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近50人次、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20人、绝大部分人员有中级以上职称、知名专家3人常驻现场、多次聘请全国专家提供咨询。

根据我们对本项目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挑战的分析,为能顺利完成好这一世界顶级大厦的监理工作,在设置监理组织机构时公司给予高度重视,由公司总经理担任项目总监,组织公司各类优秀人才担任各监理组的负责人和骨干,其中不乏国内或上海的专家;同时,公司总师室专家组从技术上给予全力支持,确保为业主提供良好的技术咨询服务。

上海****中心项目监理部组织机构图

根据项目各施工阶段的变化,及时对项目监理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和机电安装等施工阶段的变化,项目监理机构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保持并提高本项目监理部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投入的监理设施

1、检测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混凝土回弹仪(ZC3-A)

2

2.

混凝土裂缝观测仪

1

3.

托普康全站仪

1

4.

SOKKIA水准仪

1

5.

苏光J2-JDA电子经纬仪

1

6.

SOKKIA垂准仪

1

7.

测量配套专业电脑

1

8.

键伍TK278/378对讲机

10

9.

望远镜

3

2、办公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PIV台式电脑

5

2.

SONY笔记本电脑

5

3.

喷墨打印机

2

4.

激光打印机

1

5.

传真机

1

6.

多功能复印机

1

7.

SONY数码相机

10

8.

SONY数码摄像机

1

3、检测仪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仪

5

2.

焊缝测试仪

2

3.

数字式涂层测厚仪

4

4.

50m卷尺

3

5.

30m钢卷尺

5

6.

5m钢尺

30

7.

坡度尺

1

8.

垂直测量尺

3

9.

对角检测尺

3

10.

多功能磁力线坠

1

11.

百格网

1

12.

卷线器

1

13.

伸缩杆

1

14.

弹簧拉磅

2

15.

游标卡尺

2

16.

深度游标卡尺

2

17.

直角尺(包括万向角尺)

1

18.

光洁度样板

2

19.

焊缝测高卡尺

5

20.

JC29B-2接地电阻测量仪

1

21.

MF-30型数字万用表

1

22.

500V、1000V兆欧表

1

23.

相序表

1

24.

交流钳形电流表

1

25.

数字式照度测量表

1

26.

表面温度计

2

27.

秒表

2

28.

百分表

2

29.

WGG-YS18光泽度计

1

30.

水电检验锤

4

31.

钢针小锤

1

三、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一)项目建设的特点和难点

上海****中心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攻克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的难题,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共同完成了这一世界顶级大厦的建设。

1、上海****中心主要管理挑战:

1)采用联合体承包模式,管理难度大。

联合体运行模式的创新,在决策程序上、资源调配上面临更多的难题。

2)分包商众多(合同价30亿),协调难度大。

参与施工的国内外分包商、供应商将多达100多家,施工交叉作业多,机电设备和装饰标准高,境外大宗材料设备采购量大,对总承包管理挑战巨大。

3)低造价,高要求。

造价仅为约1.1万元/平米,比周边10年前完成的中银大厦、汇丰大厦的造价还低10%-20%。

4)进度要求高,工期紧张。

在不到4年时间内完成地下三层、地上101层、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超高层建筑,工期编排堪称为“极限工期”。

5)国内项目,日本、国际混合模式,合同管理结构复杂。

名义上套用FIDIC条款,实为FIDIC和日本、中国建筑管理体系的混合体。

尤其是设计体系,责任划分受业主前期设计投入重复和业主2004年完成的东京六本土木工程管理体系而采用的种种特殊应对措施的制约。

2、上海****中心主要技术挑战:

1)工程测量。

本工程造型独特,变截面多,高度空前,建筑物垂直偏差控制极为重要,施工中风、光、温度等的作用使测量面临重要挑战。

2)基坑开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