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798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Word格式.docx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

茹科夫(伊凡·

茹科夫):

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

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

玛卡里奇:

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

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

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

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

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

(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

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

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

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

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

”“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

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

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

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

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

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

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

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列夫·

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

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加拼音:

2、积累词语,写话。

3、积累佳句。

六、教学反思:

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1、识记生字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交流生活体验,欣赏文中精彩片段 

2、.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鲁宾孙面对困境,战胜困难勇敢无畏谋求生存积极的人生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

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就来快速默读梗概部分,了解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内容。

2.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孙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四、阅读精彩片段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10 

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

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

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

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一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

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 

五、拓展延伸 

11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六、作业设计:

七、教学反思:

13 

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

看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

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

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

(《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

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

你读出来了吗?

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

(帖子) 

海盗。

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

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

《加勒比海盗》。

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

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14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论坛帖上传。

2、汤姆·

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汤姆·

索亚历险记 

乐观 

、勇敢 

、足智多谋 

、 

有爱心 

冒险 

15 

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8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

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

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

项奖金、16

种奖章、107

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

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

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

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

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

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

19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

居里

是唯

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对科学事业的执著与献身精神(永恒)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加拼音:

202、积累词语,写话。

3、积累佳句。

六、教学反思:

19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22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梦想 

时间顺序 

万户飞行 

没有成功 

尝试 

前后照应 

卫星上天 

振奋不已 

执著 

排比句式 

神舟飞船 

成功飞天 

梦圆 

详略得当 

23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学会“澡、械、逆、玫、域”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领域、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