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823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的现代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也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典范。

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

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

“禁”则指皇室所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

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

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今天人们称其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这么大的建筑群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显然和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技术的优点是分不开的,这充分显示出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的特点,但当然也和提前备料有关。

木构架建筑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易遭火灾,北京故宫建成之后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火的焚烧,虽然当时也采取了一些防火措施,设防火墙,屋面基层内加锡片,后宫各庭院之间用高墙分隔等,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防雷措施及布局上的缺陷,终未能防止火灾的发生。

紫禁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其材料均是当时最好的。

砖块之间、石板之间的粘合,也用了一种相当精细的材料。

这种材料主要包括煮过后捣碎的糯米和鸡蛋中分离出来的蛋清,用它们混合而成的粘合剂不仅粘力强而且平整美观。

制造这种中国式“混凝土”需要成千上万公斤糯米和鸡蛋。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

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

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

门上都设重檐门楼,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

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

前朝"

和北部的"

后寝"

两部分。

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

工"

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

其中太和殿是供太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旦及冬至大朝会及皇帝庆寿等活动之用。

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

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历代建造宫殿都征调大批军工、民工,并从各地调运建筑材料。

明代营造北京宫殿,木料来自云贵四川等西南边远地区,木料来自山东临清和苏州等地,白石来自北京房山等地,颜料来自南方诸省。

一宫之城,役作遍于全国。

北京故宫的建筑成就,堪称古代人民写下的壮丽历史篇章。

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古代建筑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原始社会建筑,奴隶社会建筑,封建社会建筑,而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夏商,标志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夏朝初期的遗址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土建筑和庭院,并且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在夏代至商代早期开始走向定型。

商是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其代表建筑有郑州商城。

西周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和湖北蕲春的干阑木架建筑。

在城市规模,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重要建筑物必须按照等级建造,不过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而这种城市制度逐渐打破。

瓦的发明在西周的建筑物上有突出的成就。

使西周建筑进入比较高的阶段。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战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铁制工具的使用,促使木架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技术大为提高。

采用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上下层迭二三层,形成一组建筑群,大概是木结构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的解决办法。

在秦,秦都咸阳的布局是有独创性的,它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在渭水南北范围广泛地区建造了许多离宫,东至黄河,西至开水,南至南山,北至九峻,都是咸阳范围。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建筑史上有一个繁华时期。

它的突出表现就是木架建筑趋于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在甘肃武威和江苏句容出土的东汉陶屋上可证多层木架建筑已较普遍,木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进步。

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的传入和上水园林的形成。

北魏佛塔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永宁寺塔是当时最宏伟的一座木塔。

北魏时所建造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

石窟寺是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

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

我国的自然风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发展。

一方面由于贵族豪门最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

另一方面,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从而促进了自然式山水园林兴盛。

在石刻方面,南京郊区一批南朝陵墓的石辟邪、石麒麟、石墓表可表示出技艺水平比汉代有了进一步提高。

近年在陕西麟游发掘的仁寿宫是隋文帝命宇文恺等人兴建的离宫,唐太宗时改造为九成宫。

唐代建筑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规模、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和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发展:

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有了新的发展)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将作监李诫,书中材料主要采自历来工匠相传经久可行之法。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由于辽代建筑史吸取唐代北方的传统做法而来,工匠也多来自汉族,因此较多的保留了唐代建筑的手法。

辽代留下来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的木塔。

元,元大都:

1,在金中都的北侧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都城。

2,统治者宗信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有发展,使宗教建筑异常兴盛。

3,木建筑方面,仍是继承宋、金的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

明朝建筑的表现:

1,砖已经普遍用于居民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结构。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清建筑大体上市因袭明代传统,发展方面:

1,圆林达到了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首先,中国的各项技术历来重视传统经验的传承,及所谓的“经验论”,师傅带徒弟,所以会在木结构的道路上越钻越细,到明清基本已经死定到一个开间多大,一条木多长的地步,在这样的进程中,很难想象会有人站出来说:

为什么不用石材呢?

这是一种遵古艺术,所谓“尽木材应用之能事,以臻实际之需要”,把木材和木结构的应用发挥到极致。

应该说,和其他国家的石材建筑相比,只是“艺术风格”和“艺术原材料”上的区分,就如同油画和水墨国画的区别,有谈何国画就有什么先进之处呢?

快餐文化下的爱国基调无疑用错了地方。

其次,不能不说,中国古代匠人对于石质力学是缺乏了解的。

这一点上,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似乎是另类,但是这样能拎出来被当作案例的应用石质力学的石材建筑实在太少了。

“盖石性强于压力,而张力曲力弹力至弱,与木性相反”,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牌坊、石勾栏等所见,大多凿石为卯榫,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木材料的做法,而不懂利用石材的压力去垒砌,其结果就容易得出“石材不如木材好用”的结论。

 

再次,如梁思成所言,中国工匠在应用石材时,垫灰品质的恶劣也是一大因素。

垫灰材料多以石灰为主,但是却只用到了它的粘滞性,“而不知垫灰之主要功用,乃在于两石缝间垫以富有粘性而坚固耐压之垫物,使两石面完全接触以避免因支点不匀而发生至破裂”。

西方古代文明,垫灰多以结晶粗沙粒与石灰混合的原则,这一点中国始终没有发明出来。

深层次说,和第一点的原因类似,因为注重木材,所以忽略了石性,互为因果关系。

《中国建筑史》里称“唐代木构之得保存至今,而年代确实可考者,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一处而已”,虽然解放后发现五台山冶镇李家庄南禅寺大殿,要早于此殿75年。

但当时梁思成及营造学社诸位同仁颇为高兴,欣喜异常,一路辛劳也是值得的。

佛光寺大殿是唐代建筑特征,木结构能历经一千余年的风霜雨露,较完好地保存原始面貌,确属不易。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要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

但古来正史,记建筑典章制度者多,具体而切实者少;

词赋诗文又多务为大言,铺陈华丽,而疏于实指;

两部古代建筑官书和诸多民间术书,又多专注于技术做法,又且时过境迁,多数古代建筑术语,在昔往往耳熟能详,至今却恍如天书。

中国古代建筑对中国现在建筑有很深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

包括建筑理念、建筑风格、建材使用、以及建筑文化等等。

但是现在的建筑,大多都是一个模子,互相抄袭,没有什么创意,更不用说能体现出中国的特色。

偶尔有一些比较靠谱的,还都是老外研究了中国的文化后设计的。

1,古典建筑具有结构、装饰、自然和数象等理性特征,还有对称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和于环境和于自然之美等特征。

其体系以木结构为主,以官式建筑为典型,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和数象的象征意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内涵和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简单归纳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所在我认为在于“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为标志性的一种世界观。

中国古典建筑-作为古典建筑精华所在的“天人合一”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道法自然的对称美。

中国古典建筑普遍强调对称美,不管是宫殿、庙宇、道观、官府衙门还是普通民居一般都采用对称设计。

东西厢房、东西二宫等词语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而大门口两尊大狮子更可说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风景。

而这种对称美从根本上而言正是源于中国人信奉师法自然,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因为自然界不论花、鸟、鱼、虫还是人体自身无不体现了一种对称美。

二、注重天象学和阴阳五行思想。

只要对中国古典建筑稍有研究的人就会了解在中国古典建筑中,天象和阴阳等思想一直是得到很大程度体现的。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

北京的天坛地坛就是天象学在古典建筑上体现的一个典型。

古代十以内的偶数称为阴数,而一则被称为“太极”,因此三才是“阳数”之始。

天坛建筑的尺寸严格采用阳数。

祈年殿殿高九丈九,屋檐三层,裕谷坊三层,殿顶周长三十丈代表一个月三十天;

外层有十二根柱子象征一天有十二个时辰;

中层十二根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这外层和中层总计二十四根柱子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

而最内藻井下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

柱子总计二十八根象征二十八星宿......还有枋角走廊等等很多方面无不体现了上应天和的精神。

而中国古典建筑中体现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就更为普遍了。

三、环境美以及合于自然之美。

中国古典建筑往往体现一种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契合无间。

往往不局限于一屋一亭之美而上升到一个大的建筑系统以及此建筑系统与自然之间那种和为一体浑然天成的妙处。

不论是北京的紫禁城还是苏州园林,不管是南京的栖霞寺还是恒山的悬空寺,不管是卢沟桥还是赵州桥无不从一个建筑系统的层面反映出中国古典建筑在整体上表达出的那种和于环境和于自然之美。

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壁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

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只能在家居中点缀使用。

中国古典建筑可分为皇家与平民的:

儒学的尊卑明显(皇家的有色系与平民的无色系)。

对《易》的哲学思想的解说严谨。

木结构(围绕它的不足进行的维护:

防火潮)榫铆结构。

因势造景,因势造型。

亭、台、楼、阁、榭的组合。

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对地域的分析透彻而产生的特点。

对功能,有:

“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的说法

当我们讨论"

中国现代主义建筑"

这一论题时,相信许多人心怀疑虑:

"

中国是否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至少,第一以"

建筑大师的杰作"

作为衡量尺码,第二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轰轰烈烈发展的历史作为参照。

假如我们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史观的思维定势,不是以西方体系作为参照,转而将目光放在中国建筑发展自身,我们蓦然发现,无论在近代还是在当代,中国均有自己的优秀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中国也有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明晰的轨迹。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

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

摩登式"

、"

现代风格"

万国式"

国际式"

、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

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

1929年9月5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ArchitectsandSurveyors,即今香港"

巴马丹拿事务所"

)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

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

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ofMontogomery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

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公和洋行继沙逊大厦之后,1933年建成河滨公寓,8~10层,平面结合地形成"

S"

形布局,立而简洁,1933年及1934年先后建成汉弥登大厦及都城饭店,两幢建筑布局、层数、形式几乎一样,塔楼17层,外部处理仅在基座的上沿、顶层压顶和中央塔楼等部位设局部装饰;

1934年建成峻岭公寓,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9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

这些摩天楼共同的特征表现为突出建筑的体量,只有极少的几何图样装饰,与沙逊大厦相比,明显已更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特征。

作为上海最有影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风格的转变,说明30年代初上海建筑界已以现代风格领导设计潮流,公和洋行设计的现代建筑的大显建成,对上海乃至全国建筑界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建筑师的现代建筑作品

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

自立"

时期,在这与世界相通的现代建筑设计潮流中,中国建筑师在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热情,此时期从业的主要设计事务所或建筑师几乎都有现代式样的建筑作品。

庄俊设计的上海大陆商场1933年建成开张,楼高10层,外部立面只有局部简洁的纹饰,两年后设计建成的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局部五层,立面中部设竖向体量,两侧带状线条划分,造型式样已接近"

建筑;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从1932~1947年问的设计作品中有20多项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特征,其中包括1938年建成的大上海大戏院及恒利银行、1947年建成的上海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等;

基泰工程司设计的上海大新公司1936年建成开业,中央大厅设有当时国内首创的自动挟梯,10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立面只在屋顶栏杆、花架下的挂落处有局部中国武装饰;

范文照是现代建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其事务所设计的协发公寓(1933年)、巢雅公寓及上海美琪大戏院(1941年)均显示出现代格调;

奚福泉1934年设计建成的上海虹桥疗养院建筑形式完全符合内部功能要求,没有任何与结构无关的装饰,重视功能实用,注意卫生及环境,造型美观大方,已深得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特征。

此外,李景沛设计的上海广东银行大楼(1934年)、上海武定路严公馆,董大酉设计的自宅(1935年),陆谦受、吴景奇设计的上海中国银行虹口分行(1936年)等作品都对现代风格进行了探求。

1934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上海中国银行大厦是上海外滩唯一一幢中国人为主设计的摩天楼,主楼17层,高约69m,设计人陆谦受完全按功能要求合理组织平面,表现出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立面设计在表现现代建筑特征的同时,局部采用了中国传统装饰,东主楼采用变形的四角攒尖屋顶,檐下装饰有斗拱,檐口及立面接层处,设有荷叶图饰,这种现代与传统共处一体的表征,表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自立时期矛盾的文化心理。

四、现代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分布状态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现代建筑的中心城市和前沿阵地,现代风格的建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质量也最高,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此时期的上海已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都市,建筑业达到极度繁荣的程度,并因此而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这一时运吸引了一批外国建筑师、留过洋的中国建筑师以及在海外学习建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归国来到上海从事建筑设计,正是这些了解世界的建筑师把发源于欧洲而影响世界的现代建筑思想带到当时远东最繁荣的上海,导致了颇具规模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

就在上海掀起现代建筑浪潮的同时,国内某些城市也出现了向现代风格过渡的简化设计趋势并产生现代建筑作品。

在南京,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童寓1932~1933年间设计首都饭店,建筑平面根据功能要求结合地形成L形布置,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已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细部,立面真实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理性思想;

过养默设计的首都最高法院虽然立面中部设有塔状入口,并有竖线条装饰,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特征,但建筑体型已明显简洁,装饰已明显减少,表现出向纯净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征;

此外,杨廷宝1935年设计建成的大华大戏院,李锦沛设计的新都大戏院(1936年),基泰工程司梁衍设计的国际联欢社(1936年),华盖童寓1937年设计建成的地质矿产陈列馆等建筑均表现出造型简洁新颖、造价经济实经济实惠、形式与功能结合、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等现代建筑特性,"

这种设计倾向在商业与公共建筑中很快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一种潮流"

在天津,"

进入30年代,新建筑运动影响所及,已改变了天津近代建筑的面貌,……向现代主义建筑过波成为这一时期天津近代建筑的主流。

渤海大楼(1935)及利华大搂(1936)由法国建筑师穆勒(Mu1er)设计,法国俱乐部(1931)及新华信托储蓄银行(1934)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中国大戏院(1935)由英国建筑师B.C.扬及瑞士建筑师陆普(Loup)设计,意租界回力球场(1935)由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Bonetti)及瑞士建筑师凯斯勒(Kess1er)设计,此外,天津仁立毛纺厂(1932~1935),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