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60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费者行为理论.docx

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1、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的常数。

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率的固定不变的情况。

在完全替代情况下,两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2、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斜率不存在。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照固定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因此,在完全互补情况下,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

3、厌恶品(两种商品中一种)无差异曲线为正数,若两种商品都是厌恶品则无差异曲线为负数。

4、中性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0或者不存在。

5、厌足偏好:

一个消费者对两种产品会产生厌足偏好,指的是在第一象限出现一个合意点,无差异曲线则会围绕这个厌足点,出现封闭曲线。

体现“过犹不及”及“欠犹不及”的偏好性特征。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由消费者剩余可知: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计算公式: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

 

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生产过程。

生产的目的是消费,消费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增加消费者剩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增进他们的经济福利,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市场经济是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经济;市场经济是消费需求导向型经济;市场经济是等价交换、平等竞争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这两个概念在经济效率分析、财政政策分析、福利分析方面是十分实用的工具。

完全替代品

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如果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时,就可以认为这两种商品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完全互补品

始终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

从某种意义上,此类商品之间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利用左脚的鞋和右脚的鞋就是完全互补品。

完全互补品的比例不一定是1:

1。

例如,一个镜架和两个镜片之间的比例就是1:

2。

预算线

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有时称预算约束或者消费可能线、价格线。

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预算线方程为:

P1Q1+P2Q2=I

P:

商品的价格,Q:

购买商品的数量,I:

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价格和收入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价格变化:

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所推导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程反方向变化。

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3.收入变化:

收入—消费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某商品由正常品变为劣等品的情况:

恩格尔曲线

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上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某商品由正常品变为劣等品的情况:

价格消费曲线

是说明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变化的曲线,一般表示某商品在价高时需求量少,价低时需求量大。

它的变化规律也可以提示不同市场及不同弹性商品的需求变化规律,还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对所有商品的需求变化规律。

 

是指在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为常数的情况下,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

也就是当某一种物品的价格改变时的消费组合。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X的消费时与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的比,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帕累托最优情况下,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

——消费者的偏好(嗜好)既定,消费者对各种物品的效用与边际效a用的评价是既定的;

——消费者的收入既定,商品的价格既定;

——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情况:

(1)把全部收入用完。

(2)每一元钱都化在刀口上,每一元钱用在不同商品上的边际效用相等。

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两种商品均衡条件的分析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逐步下降。

第一个商品的需求价格>第二个商品的需求价格>第三个商品的需求价格;

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支付的。

由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来支付价格。

于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市场价格之间就存在一个差额,便构成消费者剩余的基础。

原因:

1、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

2、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商品所感受到福利改善。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二、边际替代率

三、预算线

四、消费者均衡

五、需求曲线的推导

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即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

线上任何一点商品1与商品2的不同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相同。

 

(1)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2)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否则越高。

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3)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

(4)凸向原点,用边际替代率递减来分析。

边际替代率(MRS)

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

1)消费两种商品,维持效用不变,

2)随着一种商品量的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原因分析:

对某一商品拥有量较少时,对其偏爱程度高;而拥有量较多时,偏爱程度较低。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想要获得更多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减少,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量就会越来越少。

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因此该曲线必定凸向圆点。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

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例如:

在某消费者看来,一杯牛奶和一杯咖啡之间是无差异的,两者总是可以以1:

1的比例相互替代。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2)完全互补:

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同时被使用。

例如,一副眼镜架必须和两片眼镜片同时配合,才能构成一副可供使用的眼镜。

鞋子的左脚和右脚,就是完全互补关系。

特点:

a.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b.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横轴)或为∞(垂直于横轴)

预算线

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预算线方程

预算线的移动

——I变,P不变。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消费者均衡

如图,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如果U与AB两条曲线相交(C,D),则是以同样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

U1

U3>U2,但无法实现。

使MRS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恩格尔曲线来区分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

必需品

需求量增加比例小于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必需品”。

奢侈品

需求量增加比例超过收入增加比例,收入弹性>1,为“奢侈品”。

劣等品

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反而减少,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

为“劣等品”。

替代效应:

价格变动引起其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引起其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

因价格变化而带来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导致需求量的变化。

价格效应:

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补偿性预算线:

平行于新的预算线并切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补偿(充)性预算线。

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如:

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实际收入提高,假设可取走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反向变化:

指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同向变化:

指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不确定性

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彩票

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彩票可以表示为:

L=[p;w1,w2](0

消费者的风险态度

(1)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函数

(2)风险爱好者的效用函数

 

(3)风险中立者的效用函数

重点掌握的内容

1。

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的概念。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化。

3。

基数效用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和对需求规律的解释、需求曲线的推导。

4。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5。

不同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