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863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治自然发火管理规定Word格式.docx

基础管理

五、矿井必须建立健全灌浆、注氮和消防洒水等防治自然发火系统,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采空区遗煤、分层开采的采煤工作面,中(底)分层的掘进工作面,中厚及厚煤层沿空掘进工作面,灌浆(注氮)系统必须紧跟工作面。

六、矿井必须设置井下消防材料库,按规定配备相应的防火器材,每月及时补充、更换。

七、矿井必须制定井下防治自然发火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八、矿井必须按规定对开采煤层进行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

管好用好气相色谱分析仪,按规定进行气样分析。

九、每旬至少组织一次自然发火隐患分析,检查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制定整改四定表。

技术管理

十、矿井必须编制防灭火专项设计,采取综合预防自然发火的措施;

采区设计必须有防治自然发火专项设计,明确系统布置、防治措施,合理确定开采方法及采掘接替顺序,原则上不得布置孤岛工作面,阶段煤柱留设应满足防治自然发火需要。

十一、以下地点必须编制防治自然发火专项措施。

(一)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煤工作面。

(二)净煤柱≤10m的中厚及厚煤层沿空掘进工作面。

(三)采掘工作面过老空(或距老空≤10m)。

(四)采煤工作面停采、收作期间。

(五)已注销火区周围进行采掘活动。

(六)近距离煤层开采在下邻近层进行采掘作业。

(七)采煤工作面过落差大于煤厚断层丢煤的。

(八)分层开采的采掘工作面。

现场管理

十二、防火预测预报。

(一)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墙内、外均布置测点)、回风流、采空区(停采收作期间布置测点,测点必须进入采空区或煤岩体内≥0.3m)每小班检查1次CO。

(二)中(底)分层采掘工作面两巷对应的采空区,巷道高冒处,采掘工作面抽采支管,地面钻井,每天检查1次CO。

(三)煤柱≤10m的中厚及厚煤层沿空掘进巷道,距邻近采空区收作线前后100m范围煤柱内每50m,其余每300m布置一个防火预测预报钻孔,每周检查1次CO。

(四)采空区密闭墙,每周检查1次CH4、CO、CO2、O2、温度及墙内外压差。

(五)本条

(一)、

(二)、(三)、(四)款所述地点,CO浓度超过24ppm时,必须每天取样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原始数据至少保存半年;

存在自然发火隐患的应建立C0与O2、CO与CH4比值台账,进行分析。

十三、下列地点必须设置CO传感器,实现CO连续监测。

(一)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沿空及中(底)分层掘进工作面回风巷。

(二)抽采泵管路进气端。

(三)工作面顺层钻孔、上隅角、高(底)抽巷、采空区密闭墙等抽采地点的抽采管路。

(四)防火措施中要求的其它地点。

十四、自然发火隐患汇报。

(一)井下任何地点出现CO,必须立即向矿调度汇报;

CO浓度≥24ppm或高温点≥35℃的,必须立即向矿长汇报。

(二)采掘工作面风流中CO浓度达到24ppm(放炮原因的除外)或出现煤壁挂汗、煤焦油味、汽油味发火预兆,以及采掘工作面采空区、高冒处CO浓度达到100ppm,矿调度必须在当班内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发生自然发火事故时必须立即汇报。

十五、掘进工作面防火管理。

(一)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必须制定专项措施,防止产生高冒。

凡发生高冒,必须在一周内进行处理,消除高冒。

(二)揭煤工作面巷道揭煤顶煤掘进段及其前后10m范围,揭煤结束一周内必须进行喷注处理。

(三)中厚及厚煤层沿空掘进,加强排查,存在隐患的,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四)中(底)分层掘进巷道必须对巷顶及沿空侧及时采取喷、注浆措施,距迎头≤100m。

十六、采煤工作面防火管理。

采煤工作面必须有防火设计,从设计源头统筹考虑过断层、收作期间的防火管理,工作面收作位置要有利于防火管理。

采煤工作面投产和通风系统形成后,必须按设计选定的防火门位置构筑好防火门墙,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的材料。

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可能丢煤时,应提前50m对断层带采取注防火材料或注浆加固等措施,合理调整回采层位,减少采空区丢顶煤,对采空区遗煤区域采取针对性防火措施,保证工作面连续回采,月推进度应不小于40m,并不得在断层、破碎带位置停采或收作。

有煤层自然发火隐患的工作面收作时,应在距收作线前50m,合理调整回采层位,减少采空区丢顶煤,并圈定采空区丢煤情况,上隅角循环预埋灌浆管路、下隅角预埋注氮(或液态CO2)管路;

收作前在工作面对应的煤壁位置或上下风巷施工防火钻场和钻孔,备齐防火装备和材料;

收作期间合理调整工作面风量,控制瓦斯抽采,对上下隅角及架档进行充填堵漏,架间插管洒浆,对丢顶煤区域实施防火钻孔全覆盖。

严格采煤工作面拆除工期管理。

有自燃隐患的重点收作工作面,集团公司将确定移交工期、拆除施工工期,矿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制定收作、拆除、外围系统各工序安排计划,联网上绳结束后20天内具备拆除条件;

拆除单位要合理组织拆除队伍,加快拆除进度。

十七、密闭墙管理。

(一)密闭墙设计。

密闭墙必须按照《矿井密闭防灭火技术规范》(AQ1044-2007)进行设计,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

(二)密闭墙技术标准。

1.加强密闭墙位置前后5m巷道支护,对围岩(煤)破碎的地点,进行喷注浆加固。

2.收作面密闭墙必须采用双墙结构,两墙间隔≮1.0m,中间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带压注实,料石墙体厚度≮0.8m,混凝土墙体厚度≮0.5m。

3.密闭墙施工采用掏槽结构。

煤巷必须掏槽,帮槽深度为见实煤后0.5m,顶槽深度为见实煤后0.3m,底槽深度为见实煤后0.2m,掏槽宽度大于墙厚0.3m;

岩巷不要求掏槽,但必须将松动岩体刨除,见硬岩体。

墙体覆盖层厚度应大于20mm,石墙不抹面的应勾缝,四周抹裙边,厚度大于20mm,宽度大于200mm。

4.密闭墙墙体留设连通采空区的观察管、措施管和放水管,观察管在离底板高度为墙高的2/3处,直径不小于25mm,措施管安设在密闭的顶部,直径不小于100mm,放水管在离底板高度为300mm,直径不小于50mm,放水管控制阀门里段设U型管;

管路实行挂牌管理,控制阀门必须引置栅栏外。

5.密闭墙前设栅栏、警标、记录牌和检查箱,牌板统一吊挂在栅栏正中。

栅栏距封闭巷口不超过0.5m,栅栏外5m范围内不得安设电气设备;

记录牌应注明:

密闭编号、地点、密闭检查观测记录等;

检查箱内应有每周检查记录,记录纸上数据应填写齐全,包括CO、CO2、CH4、O2、T及墙内外压差、日期、检查人等。

(三)密闭墙验收。

各矿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密闭墙验收制度,确定验收牵头、参与及考核单位、明确验收程序及质量标准,注意密闭墙掏槽、巷道喷注浆、两墙间注浆等过程施工项验收工作,所有验收内容要有验收记录,形成验收报告。

(四)密闭墙日常管理。

1.建立密闭墙管理卡片(台账),做到一墙一记录,卡片内容包括密闭编号、密闭地点、巷道倾角、墙体结构、建筑日期,并附密闭墙施工位置、墙体结构及辅助设施图。

2.建立采空区密闭墙周巡回检查分析制度,测定和分析密闭墙内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墙外的空气温度、水温、瓦斯浓度和墙内外空气压差等。

所有测定和检查结果,必须录入防火检查台帐。

3.进入栅栏以里检查密闭墙时,应是防火墙专职检查人员(持瓦斯检查资格证上岗),且两人同行,前后间隔3~5m,边检查边进入。

4.生产区域密闭墙内瓦斯浓度>

3%,密闭墙外安设CH4传感器。

密闭墙内出现CO的墙外,安设CO传感器。

传感器吊挂在墙外栅栏上方,距顶不大于300mm。

5.因通风系统调整或邻近块段采掘作业影响的密闭墙等通风设施,应及时检查并测定气体参数。

6.采空区进、回风密闭墙之间的并联通风巷道内严禁设置密闭墙、风门、调节风窗等通风设施。

7.需打开通往采空区的放水孔、观察孔、注浆孔等各类孔(管)进行作业时,必须设置“U”型装置进行水封,每小班检查一次,作业完毕必须及时关闭或封堵严实。

十八、抽采地点防火管理。

(一)完全封闭的采空区不得抽采,若出现采空区瓦斯向采掘工作面涌出现象确需抽采的,必须编制专项措施并加强抽采管路CO气体检查;

原则上沿空留巷埋管超过300m应停止抽采;

月推进度小于40m的采煤工作面严格控制抽采;

O2浓度>

12%的采空区应控制抽采。

(二)从设计源头统筹考虑防治煤层自然发火与A组煤水害治理的关系。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高(底)抽巷应封闭抽采,并确保密闭墙质量;

不能封闭的高(底)抽巷或与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的巷道,必须进行全断面喷注浆处理,受采动影响的巷道必须采取补充喷注浆加固堵漏措施。

(三)钻孔抽采,CO浓度超过50ppm的,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分析原因,采取停抽、钻孔注水、钻孔注氮等针对性防火措施。

(四)回采工作面废弃的穿层钻孔,煤巷掘后50m外的条带预抽穿层钻孔,必须进行注水泥浆或化学防火材料处理后封实。

十九、防火化学材料管理。

(一)严格控制高分子化学材料使用。

密闭墙、采空区内严禁使用化学注浆材料,严禁两种化学材料混合堆放或同时使用、混合使用。

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化学防火材料的,矿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二)推广应用粉煤灰防灭火材料。

地面灌浆站应积极选用粉煤灰替代黄土灌浆,优化矿井灌浆系统,实现防火灌浆与顶板再生注浆系统共用;

采空区密闭墙墙间、顶分层收作线注浆,应采用以粉煤灰为主、水泥浆为辅的注浆防火技术。

二十、矿用移动式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由集团公司集中管理、统一调配。

使用前,矿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使用结束后,由设备租赁分公司进行验收,合格后及时移交设备租赁分公司,否则,按设备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附表:

井下防火材料库主要材料配备表

序号

备用品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1

胶管

m

Φ52、Φ32、Φ15

各150

2

铁管(2米/根)

2寸、1寸、6分、4分(花管)

各50

3

变头

4寸变2寸、2寸变1寸、1寸变6分、1寸4分、6分变4分;

各50个;

配套异径管箍各50个

4

管箍

6分、4分、1寸、2寸

5

泡沫灭火器

10L

10

6

干粉灭火器

8kg

7

伸缩梯

8

风筒布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