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69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docx

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

新闻写作技艺:

新思维/新方法

刘志宣

一、让公众知情(采写新闻的原因就是想通过挖掘真相,报道事实,让公众知情)

1.不做为物所困的枪手

一味地迎合领导的意图;盲目图解方针政策;灌输自己的观念;追求市场卖点;唯利是图……都是不可取的新闻态度

2.时代的见证人

记者——你不是被人驱使的刀笔吏,也不是为物所困的枪手,你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的“无冕之王”,你进行新闻写作的整个出发点就是:

通过挖掘真相,向公众传播和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公众的知情权得以实现。

这不是为任何狭隘的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所左右的,也不为个人好恶情感所驱动,必须抛弃种种杂念和偏见才能完成的一种神圣的工作

3.终极追求:

公信与公正

写作中由于采访不够深入、取证困难、、个人对新闻事实的感知和理解差异、个人偏好、主观心理……使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度降低

新闻公正性公式:

准确Accuracy+平衡Balance+全面Completeness+客观Objective+伦理Ethics=公正Fairness

4.聪明的采写决策

●采用第一手的材料(只能用第二手材料,也应在使用前设法证实它的准确性)

●慎重鉴别材料(材料本身就是虚假的;材料只是局部的、个别的;材料肤浅,需要发现其隐含的本质)

●进行多元化的表述(由静态的线性思维转为动态的立体思维)——避免了报道的片面、狭隘,隐藏了作者的主观情思。

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各方面情况,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也降低了舆论的误导可能性。

●再度报道补正——新闻的变动性和发展性

二、新闻的捕捉(新闻的含义)

1.质疑:

新闻的本质

新闻,它应该是显示一种新的事物、新的变化、新的动向、新的意义,或是表现了某个新的问题、新的思维的、新的创造、新的发现等等——新鲜奇特

但是,一个事实会不会成为新闻,不仅在于它是新近发生的,也不仅在于它具有新奇性,更在于这个事实的变动性及其与社会发生的关系。

2.变动性:

新闻事实的核心

●含义:

它是一种诞生,一种变化,一种发展,一种进程,不是一支、常情、常理的反复再现,它是从未有过的事物的突现。

(有价值的新闻就是要追求这种变动性)

●正比:

变动与新闻价值

3.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变动

变动具有了社会性,才具有报道价值

某一事实,与社会需要约吻合,社会反响越大,越能影响或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物质或其它方面,就越有新闻性。

(某一具有变动因素的事物、时间、现象的揭示,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着要紧的意义,而且由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成为他们普遍关注对象时,这一事件、事物、现象就成为了具有社会性变动的新闻事实)

社会性变动的几层意思:

●这个事实逼近时新近发生的大事,而且它本身体现了一种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新的动态,于是了事物演变的某种规律

●这个事实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它都与人的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不是一般地展示这个事实的方方面面,而是通过它突出展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的事物、新的事件、新的现象,并从它们身上能够显示一定的或者特别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个事实肯定会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引起他们的兴趣,肯定与他们的(功利性的或非功利性的)需求县官,而且是迫切相关,他们急于想得知这一事实的真相,以便使他们的知情权得以实现。

4.主观视角:

事实的选择

新闻的本质是它本身的客观存在与人的认识的能动性的统一,既是一种与社会共存的客观存在,又是一种观念行动、意识形态的东西。

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

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反映了传播媒介的世界观,而如何报道,从什么角度报道,对采集的新闻事实如何选择加工,赋予这一事实什么意义,更反映了作者本身的意识和价值观念。

客观、公正是统一的准绳。

三、新闻表述:

非虚构记叙

1.新闻的文本格式

文体格式:

消息、素描、花絮、述评、通讯、特写、专访、调查、实况广播、电视直播、访谈、专题片、网络新闻

文体特征:

非虚构记叙方式

“报纸的职责是向公众做出解释,而不是召集社区开会;新闻记者的职责是调查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报纸的职责是揭露坏事,但不是发动批判运动;记者和编辑的职责鄙视起草法规或领导一场运动或展开一场道德审判。

----美国NBC新闻频道总裁MichaelGartner

2.狭小的话语权

非虚构记叙不仅基本事实要真实,而且,涉及这个事实的与它有关的每个细节、每个数字、每个材料都不得有误。

3.叙述人不是自我

MichaelGartner:

“新闻是公众的信托,记者试公众的托管人。

”——站在公众立场说话

约束:

客观地叙述,抑制个人情绪化的东西,让受众知道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非主观地告诉受众什么

4.情思判断交给受众

记者的情思应该在记叙的基础上,通过背景材料、主观分析,提出受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新闻事实,由受众得出。

●新闻中的议论:

不在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帮助受众理解新闻事实,思考新闻事实。

●新闻中的抒情:

靠对感人事实的记叙,间接抒情

●新闻中的说明:

对新闻事实中那些读者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注释,或作为背景穿插在行文中;对某种新发现的知识、理论信息动态的报道可用大篇幅说明、

5.记叙事实:

精粹

简洁的叙述,洗练的描写——使行文更快捷,在有限的篇幅蕴含最大的信息量

落笔点——受众最关心的、最想了解的东西

抓住新闻事实的最关键处,以最精炼的笔墨进行叙述和描写

四、实现“独家报道”之路

1.自作多情的“独家”意识

媒介的多元化和传播技术的现代化,推动全球信息化和全球传播的飞速发展:

新闻的生产、解释和传播的现值已被打破——没有“独家”可言

2.赢得“独家效应”的途径

1)各领风骚的“独家”

●报道速度快——美国媒体

●报道的广度、深度无可比拟——美国媒体

●揭露性新闻——西方媒体

●另类的视角解读事实——法国媒体

●全面、中庸、心平气和、谨慎——中国媒体

2)最佳视角——贴近受众

3.选好报道的切入点

独特的发现——深入发掘新闻事实所具有的别人未能发现的价值

好的切入点,加上最富有创意的独特表达,能突现新闻的特色

4.发掘新闻的最佳思路

●居高临下——从权威、专家、名人、各行各业出类拔萃者的角度思考、分析、讲述

●以小见大——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先叙“小”,在言“大”

●反向思考——从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五、藏舌头的艺术

1.记者要说的话

藏舌头的艺术——通过事实发表无形的意见

2.切忌陷入两种误区——说话“目的”不清楚,不足议论议论凑

3.以事实“说话”的方法

突出能“说话”的事实——突出重点、抓住最紧要的方面写

运用一定的手段来“说话”

●画龙点睛法——用一两句高度概括的言语点明事实的核心意思,表明作者的关注点和倾向

●渐露端倪法——有步骤的说出要说的意思,或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浅显到复杂

●借花献佛法——引用新闻人物、当事人的言论

4.不言自明和直接挑明

利用事实的寓意及事实的逻辑联系,加之一定就事论事的梳理分析——将新闻蕴含的倾向性东西提供给读者

六、感觉的冲击力

1.感觉化和概念化

感觉化:

印象深刻;

概念化:

让人淡忘

——寻求新闻的感觉刺激

2.从个别具体事物写起

记者应具有具体化的、感性化的思维

但遇到本身抽象、枯燥的新闻时,要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个别事物和现象

3.可视化场景:

粗线条描述

视觉的冲击—在新闻中制造某个可视化的场景,并竭力渲染,形成一定的视觉映像的冲击

吝啬的笔墨—场景到描写应是粗线条的

场景描写的功用:

●增强现场感、真实感,通过具体可感的真实画面,来刺激受众的感官,让其接受新闻

●告诉受众发生的新闻事实,并借以表达出新闻的意义和新闻的价值

4.细节闪光:

意蕴深长

感觉的冲击力还表现在具体形象的细节上

细节的魅力——快速度的传达要表达的新闻涵义

细节的意义——以小见大、窥一斑见全豹

七、加强故事化

1.契机在哪里

新闻是具有深刻变动性的事实——为故事化、戏剧化提供了契机

2.为何新闻写得味同嚼蜡

●与新闻事实距离太远,置身度外

●没有抓住事实中变动的因素

●只介绍事实的梗概和概念性的东西,描述停留在事实的浅表层

●不注意具体情境(人、事、景、物)的提炼和加工,缺少对环境、气氛、情节、细节、形象的内容的描述

●不善于运用说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叙述呆板,语言概念化、抽象化

3.缺乏故事性怎么办

从某个人写起——人是新闻事件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

“读者对人比对事件本身更为关心,对人民在干什么比对人们在说什么更为关心”

——英国记者鲍勃·希契科克

调动一切表现手法——肖像描写、对话描写、比喻、对比

4.引人入胜的技巧

曲折的方法——挖掘事情的复杂性因素;运用巧妙的结构技巧;运用表达技巧(悬念);新闻叙述中制造意外、巧合、误会

利用弦外之音——制造意外、巧合、误会的效果

5.讲述:

绘声绘色——以说故事的口吻叙述新闻事实

八、快节奏的行文——新闻写作与其它文体写作的最重要的区别

1.快节奏推进叙事节奏

跳跃性思考——不顾事理的逻辑顺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纵横开阖,大起大落,腾挪跳跃,快速相接

横和纵的跳跃——按时间顺序和事实材料性质的跳跃

2.跳笔的落脚处

落笔:

事实的要紧处

落笔:

题外话——提供背景资料,对不便说的事实作暗示,环境和细节的描写,活跃气氛

3.内在结构的跳跃

方式:

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背景到主体;从部分到部分;从正面到反面;从浅叙到深揭;从某一时段跳到另一时段;从某一空间跳到另一空间

运用:

综合交错使用,不仅表现在全篇,在每个段落,甚至在句与句之间

(跳笔的运用在于内容表达的需要,只写最重要的事实)

4.外在结构上的跳跃(利用分段产生的文字间的空白,产生跳跃感)

1)分段的原则:

●事实说完分段

●体现新闻主旨的、最核心的意思的要分一段

●新闻中需要特别强调的分一段

●一个观点分一段

●人物对话要分段

●一个场面分一段

●与新闻有关的特别重要的背景材料分一段

●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段

…………

分段可以免去记叙中的过度和衔接文字,腾出空间,产生跳跃感,加快行文速度;同时也使读者阅读有了喘息的机会,有时间进行思考理解,然后进入下一个兴奋点,始终保持阅读的热情,快速将整篇看完

2)不分段的原则:

在一个意思没说完时不能分,否则高频率的分段会造成内容的支离破碎,思绪难以连贯完整

九、运用最亲切的字眼

1.杜绝“新闻腔”

由于行话的泛滥及新闻腔(不通俗、不朴实、不具体、不生动;学术化)

2.语不亲切誓不休

想方设法消除与读者的隔阂,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造就某种亲和力——新闻写作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准则

1)喜闻乐见的文字——最接近广大受众的解释有心理的语言文字

2)情感的零距离——考虑受众在情感上的接收程度,与受众平等交流

3.新闻语言运用探秘

1)说永远是大家说的话——对象的多样化决定我们要用公众熟悉的、能理解的、可产生共鸣的话语说话

2)不该用的词语——少用套话、空话,少用概念化、模糊化、笼统化、综合化的话语;用抽绎层次低、外延较小的词语

3)用唯一的词语——用最真实、最准确的词体现报道事实;谨慎用词、在于对事实特性有深刻的理解

4)用最凝练的词语——以最少、含义最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事实

(萨达姆助手假装死亡逃脱了性命——萨达姆助手诈死逃生)

5)用最鲜活的词语

适当运用现代活力的新词语(瓶颈、猫腻、克隆、拷贝、冲浪),运用修辞

6)用语要注意话语环境——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观念、民族心理等

十、导语的诱惑力

1.举足轻重的导语

导语关系到新闻受众对新闻是否注意,十分引起兴趣乃至是否产生接受新闻的整个行为。

2.不写无新闻的导语

●导语与一般文章的开头不同

导语要对新闻事实精髓的揭示;要以新闻事实中最闪亮点作为开头;包含新闻事实中最核心的内容。

●导语要直奔新闻事实——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最能引人关注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

3.成为导语的四要素

●要写最重要的事实

●要有阅读的兴奋点

●要明确、具体

●要欲说还休

4.导语阅读心理与写作对策

引起“注意”引用精妙的话语,富有悬念的倒叙,感觉强烈的描写,让人心动

调动“期待”撩魄的抒情,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比喻、借代、拟人、排比、反

复、顶针)

5.导语的几种写法

●浓缩式导语——保留事情主干,概括事实的精华

●聚焦式导语——新闻事实中最有意思的亮点

透视式导语——对新闻事实作深入的揭示

提问方式的透视式导语:

问题与读者相关,且有一定的深度、新意

评论方式的透视式导语:

对其作评价,分析因果关系,揭示本质意义。

用引语方式更有说服力

十一、背景的策略

1.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

背景是为事实服务的——背景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只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某种解释、说明、补充、暗示、烘托、累加的有关材料

喧兵夺主吸引受众——人们对新闻的兴趣转移到有关背景上来,背景便更不可或缺

2.(运用背景材料)解除受众理解障碍

●阐释新闻事实:

新闻“新”的特点,是受众理解新闻时不免有困难—要穿插背景材料解释

●揭示新闻主旨:

新闻主旨有时单从表面的现象无法揭示——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主旨

⏹直接挑明新闻主旨

⏹暗示新闻主旨

●突出事物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3.扩大读者视野

传播新闻不仅要让读者了解当前的事实,有时还要让受众了解有关知识,帮助他们加快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同时也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知识、修养、情操、趣味

4.激发阅读兴趣

事实本身单调时,可选用生动有趣的背景材料来说明问题

内容抽象的新闻(科技、经济),可运用一些故事化、感觉化的背景材料,提高可读性

5.背景材料运用的成功经验

1)背景材料的采集

深入采访——采访时既关注新闻本身,也要弄清楚事实的来龙去脉,掌握足够量的材料

广博积累——对记者本身知识的要求

来源广泛——采访、资料、现实生活、历史典故;典型事例、数字、名言、诗歌、俗语

运用想象联想——再现采访的情态、场景

2)背景的布局

背景的结构作用:

背景在标题——引起读者注意,突出主标题内容

背景在导语中——引领、渲染、起兴、存脱、对比

背景在导语后——对导语的事实补充说明,或过渡到文章

背景在主体中——阐释、补充、烘托新闻事实

背景在结尾——突出事实,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味的余地

详略得当——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更好揭示新闻事实的需要来确定

3)背景的表达

●作为句子成分——突出句中所描述的新闻事实

●作为句子——阐释新闻事实

●作为段落——过渡

●加大信息密度——背景与新闻的黏着一体

十二、消息表达思路

1.倒金字塔:

消息最好的表达思路

三度反复法——先简说,在详说;先精说,再繁说;先说核心事实,再说整个事实;先说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再说次重要和次要事实

第一步,用标题报道事实,引起读者注意。

第二步,用导语来概括叙述新闻事实的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

第三步,用主体展开新闻事实的更为具体详细的内容,补充、阐释、回应导语。

2.散文式:

不拘一格

灵活的结构——借用各类散文的表达思路

运用的前提:

有无可能(非突发性的重大新闻)

材料均要紧紧围绕一条线索——新闻主旨

3.主体的任务

主体部分要有选择的展开导语——根据受众决定主体展开的内容

主体部分要对导语作补充

主体部分要将导语具体化

4.主体的选材

回答读者疑问:

回答读者在读了导语后深感疑惑的问题

满足读者兴趣:

满足读者想要了解与新闻事实有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增加可读性

5.主体展开的顺序

时空顺序——重在对各个新闻事件过程或者事物演变过程揭示用时间顺序;

重在对事件发生不同场景情况的揭示,用空间顺序

情理顺序——事实本身的逻辑(总分关系、点面关系、表里关系)

受众认知心理习惯(归纳式、演绎式、类比式、因果式、层层递进式)

艺术顺序——对受众更有诱惑力(铺垫、忖托、对比、抑扬、夹叙夹议、组合镜头)

十三、拓宽报道和深度报道

1.新闻题材的拓宽

重大新闻

热点新闻特征:

内涵量达,可以引发丰富的新闻意义,产生系列报道;具有广泛争议性

小新闻

2.新闻形式的拓宽

1)多样的表达:

表达角度,一三人称;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夹叙夹议;表达语言,图像、音响

2)长短各异的篇幅

a)微型消息——最短、最快的消息,对新闻要素不做具体交待,点明基本事实

b)简讯——一个段落,叙述事实梗概,不做具体描述

c)短消息——有标题和正文,报道信息含量不太大的新闻

d)一般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应有俱有,适于报道信息含量较大的新闻

3)多元的文体

●现场目击——现场紧密跟踪新闻事件的及时报道报道。

快捷、真实、强烈的现场气氛

●镜头聚焦——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现象的集中突出报道(《焦点访谈》)

●新闻随笔——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自由,融叙述、议论、抒情为一体

●记者手记——记者在围绕某个新闻事实或在整个新闻事件的跟踪过程中,及时记录下来的零碎的信息,例如部分事实,自己心情、认识、希望等,它在忠于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更带有个人的体验。

●媒介絮语——媒体对新闻事实点滴的、零散的、片面的看法,它往往是将其他媒体言论摘录下来,以飨观众。

创新的新闻文体

●短信息难闻

●语录新闻——简短言论构成,言论本身具有新闻价值

●漫画新闻——漫画形式表现新闻内容

●情景新闻——运用文学笔调,生动形象地描绘新闻发生的场景

●小品新闻——利用小品形式传播新闻,实现新闻意义

3.新闻功能的拓宽

不仅告诉读者发生的某个事实,还可以告诉读者未发生或将发生的事实;不仅传播事实,还可以揭示现象、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表达评价、给予暗示、提供服务。

这样就出现了述评性新闻、分析性新闻、服务性新闻、解释性新闻、广告性新闻、娱乐性新闻、预测性新闻

表达评价——对新闻事实评价,表达看法

进行预测——分析推导粗预测性结论,给以警示

给以服务——为公众提供信息

宣传广告——新闻与广告的结合

提供娱乐

4.深度报道的条件

发掘深层意义:

将事实放到一定的环境中,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

深入采集资料:

围绕新闻事实深入采访,获得深层材料

别具匠心用材:

运用某些虽不是新闻本身,但与事实有关,能从另外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说明事实,使报道更加充实、深厚。

5.深度报道的途径

1)运用通讯深度报道

2)系列追踪深度报道

3)现有材料深入报道

●如何就现有材料进行是深度报道

A.不要仅仅满足于事实报道,要进一步思考事实的深层内涵,从揭示其内涵、最大限度显示其新闻意义出发,对现有材料作剪裁

B.在现有材料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思维技巧,充分发掘材料的意义,也可将报道引向是深入

●采用怎样的思维和技巧达到深度报道

A.解释——新闻事实本身无法显示它的本质《朝鲜核问题》

B.分析——《游园惊梦——环球嘉年华给中国游乐商们商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

C.预测——《中国的洪灾使人们从经济困难中看到光明》

D.推断:

列举事实直接评判,就眼前事实揭其本质;把评判推成指导性、普遍性结论——《日本又在粉饰侵略历史》、《本溪何处去?

茫茫烟尘蔽》

6.西方深度报道借鉴

(1)深度报道的思路

“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去。

”——美国哈钦斯委员会《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即: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法

“深度报道就是使昨天的新闻背景与今天的事件发生关系,以获得明天的意义”

——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德

即:

深度报道不仅仅是今天的事件的披露,它需要更多的背景材料,以寻求与当前事件的关系,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前因后果、影响、启示

思维成发射状,纵横交错展开。

纵,连续性的、追踪式俄、滚动式的报道;横,不同视角,不同文体,不同层面,不同媒介方式报道。

(2)深度报道的手法

新闻报道的三个层面:

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发掘表象背后是指的调查性报道;在事实性和调查性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深度报道是在第二三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深入揭露新闻深刻的意义,往往是在揭露中得到揭示

●因果释疑讲清“为什么”,揭示新闻的深刻意义

●延伸拓展在另人信服的材料基础上,预测和结论性思考,获得更深刻的新闻意义

(3)深度报道的结构

●聚焦式结构(逻辑结构模式):

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整个事件,立体地、全方位地展开对事件的报道,使读者获得全面深入的认知和把握

可以随事件的动态发展或抓住某个有深刻内涵的新闻线索展开;也可以由事实层面---背景层面---意义层面安排;还可围绕核心事件展开;还可条分缕析对新闻呢的意义展开思考

●故事性结构(艺术结构模式):

基本按照事件的动态发展过程炸开,穿插背景材料,从各种视角聚焦主题

4.深度报道的风格

●简洁质朴——行文

●深入发掘——深度

●多向思考——多元化思考

●注重人情——以人为本,尽量以人物为线索

十四、给读者更多的满足感(通讯)

1.通讯:

消除消息的遗憾

●给人更多的信息

●形象化的新闻

●灵活的写法——结构、表达、

2.通讯的写作要求

不仅要详尽、具体、生动、形象地报道事实,更重要的是必须揭示出深刻的思想和深远

的社会意义,传达出美好的情感。

3.精心提炼主题

⏹深刻的思想性:

深刻的主题来自作者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通讯写作高下之分的试金石:

在选材立意时,要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一定的时空高度分析题材,抓倾向性的东西,看它是否反映了时代的精神,于是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否表达了人民的意愿,揭示出“真、善、美”的人性。

⏹美好的情趣:

通讯题材多样,可以给读者带来多元化的享受

4.典型与充实

通讯是靠典型事例支撑起来的

通讯内容要充实——材料的含量能表现主题(若干事例,要保证从各个侧面表现主题,不重复)

5.张力:

制造感动

●感染力:

从情或理上征服读者

从情上,要能以情感人,不靠作者的煽情,而靠所选事例本身的感人力量

从理上,要能以翔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让人“信”,催人“思”

通讯不仅给人“知”,还要使人“信”,让人“感”,催人“思”

●可读性——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生动

提出读者关心的问题,设置幽默俏皮的话语,加强描写制造感觉冲击力……

而最有效的还是写出有故事、情节的内容

6.自由与限制

◆结构要匀称:

逐步揭开新闻事实真相

◆表达要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

情思要恰当抒情诗在叙述事实中水到渠成式的自然流露

议论是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事实,作画龙点睛的发挥,不宜做过多逻辑上的推论

十五、报道的“点”和“度”(通讯)

1.优秀构思的来源

前提与目标:

写什么、怎么写、达到什么目的……需要苦心运筹

深度与广度

理解与把握:

深刻研究社会的发展趋势,细致窥探人的心灵轨迹

及时把握时代特点,从中寻找社会人生前进的方向

预见和超前:

记者要以更开阔的眼光,透过生活的表面,发掘富有包蕴的新闻事实,表达自己的理解、判断和预见。

善于在一大堆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很快理清头绪,在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