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883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湖北省荆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精品Word文档格式.docx

憩息 

不可遏制 

濒临绝望

C.缪种 

寒暄 

价廉物美 

连绵不断 

D.踯躅 

和霭 

卷帙浩繁 

荣膺勋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 

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 

 

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低下头,任你爬到它背上。

②街上的摊贩早已 

去,只有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候顾客,身边放着一只编织 

的半旧竹篮,手拿一杆小秤。

A.就 

虽然 

离 

精准

B.也 

哪怕 

散 

精巧

C.仅 

不论 

辞 

精干

D.更 

如果 

撤 

精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B.监利老乡王继汉“银行多给两万块,先还钱再回家”这一事件经《楚天都市报》报道后,随即被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荆楚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一致认为他是湖北人的骄傲。

C.在“为民办实事,荆楚新福祉”这一马年宏伟工程中,荆州市将在就业、住房、医疗、法治、助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D.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毫无争议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这篇小说中有三次集中写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她精神崩溃、万念俱灰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心灵遭遇损伤的生存状态。

C.“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这是本·

琼生对莎士比亚的崇高评价。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D.《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残害民工、破坏罢工的罪恶行径。

周冲上前殴打大海。

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

“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

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

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民了吗?

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

“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

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

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

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

如果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合适的。

“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

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

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

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

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

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

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

《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

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

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得出了中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客观公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服和论辩活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规范、合理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辞学传统。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东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不存在任何交集。

C.从现存的文献看,门客、游说之士的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就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修辞形态。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学和教育话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修辞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C.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

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

至德二载,攻贼崔乾祐于潼关,乾祐败,退保蒲津。

会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曼、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锋在城中,谋为内应,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内军。

乾祐走安邑,安邑伪纳之,兵半入,县门发,乾祐得脱身走。

贼安守忠壁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

进收仓。

于是关、陕始通。

诏还凤翔,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

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

贼守忠等军清渠左。

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

子仪收溃卒保武功。

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兵十五万收长安。

李嗣业为前军,元帅为中军,子仪副之,王思礼为后军,阵香积寺之北,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

贼李归仁领劲骑薄战,官军嚣,嗣业以长刀突出,斩贼数十骑,乃定。

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斩首六万级,生禽二万,贼帅张通儒夜亡陕郡。

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

“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王休士三日,遂东。

安庆绪闻王师至,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助通儒,旌帜钲鼓径百馀里。

师至新店,贼已阵,出轻骑,子仪遣二队逐之,又至,倍以往,皆不及贼营辄反。

最后,贼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

嗣业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

“回纥至矣!

”遂大败,僵尸相属于道。

严庄等走洛阳,挟庆绪渡河保相州,遂收东都。

于是河东、河西、河南州县悉平。

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

“国家再造,卿力也。

”子仪顿首陈谢。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

薨,年八十五。

帝悼痛,废朝五日。

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需,皆取于官。

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

郭子仪传》,有删节)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半入,县门发 

发:

发现

B.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 

次:

驻扎

C.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 

悉:

全部

D.僵尸相属于道 

属:

连接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郭子仪英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内军 

②子仪收溃卒保武功

③ 

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 

④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  

⑤ 

旌帜钲鼓径百馀里 

⑥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A. 

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子仪率兵攻打潼关时,得到城内赵复、韩曼、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锋等人的内应,叛将崔乾祐败逃到安邑。

B.郭子仪在收复长安的战斗中,初战失利,后来跟随元帅广平王率领十五万大军才打败叛军安守忠。

  

C.在收复东都时,郭子仪采取以多打少和前后夹击等办法大败叛军,李嗣业也在此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D.晚年郭子仪得了重病,不能起床,皇帝派舒王到他府上探望慰问,郭子仪病逝,皇帝非常悲痛,五天没有上朝。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

(3分)

(2)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

”(3分)  

(3)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

”(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仁宗有大德于天下垂及今而民受其赐抑有大弊政以病民者二百年其余波之害延于今而未已盖其求治之心已亟但知之而即为之,是故利无待而兴,害不择而起。

(选自王夫之《宋论·

仁宗》)

【注】仁宗:

即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1年。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三登乐

范成大

今夕何朝,披岫幌①、云关重启。

引冰壶②、素空似洗。

卷帘中、攲枕上,月星浮水。

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

六年前、转头未几。

唤邻翁、来话旧,同篘新蚁③。

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注】①岫幌:

山洞居室的窗户,也泛指窗子。

②冰壶:

指月亮或月光;

下文的“天镜”也指明月。

③篘(chōu):

一种竹制的滤酒器具,也指过滤酒;

蚁:

新酒上的浮渣。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4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 

,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5)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6)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7)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8)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寒 

龙应台

①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②他问的是:

“家,是什么?

③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

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早有体会的人?

④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

这么难的题啊。

⑤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

烫的便当②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

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

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

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

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⑥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⑦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

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

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

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⑧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

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⑨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⑩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

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

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

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11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12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

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

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

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

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13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14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5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2年第7期)

【注】

①这两句选自李煜词《望江梅》。

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

②便当:

可随身携带的盒饭干粮。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

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17.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

答:

18.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9.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0.名著插图以其高度的艺术性为人称道。

请欣赏下面这幅《红楼梦》插图,用一句话点评画面内容。

要求合理想象,并用上“共读西厢”这个短语。

共读“西厢” 

21.下面是小说《半张纸》的三个选段,前两处划线句属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补写第三段相应的内心独白。

(40字以内,4分)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2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如果中国特色美食集体打包“申遗”,请为之拟写一条“申遗”理由。

自去年12月,韩国泡菜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中国的不少美食就按捺不住了。

“韩国泡菜申遗成功,煎饼果子肉夹馍、重庆火锅热干面、生煎包子小馄饨……集体不服!

”网友“作业本”的微博立即被网友疯转,并自发进行了一场中国美食接力赛。

记者了解到,成功“申遗”的各国美食纷纷打起“文化牌”,如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申遗理由是“泡菜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

日本以“和食料理营养均衡,体现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样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对凝聚整个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由申请;

法国大餐被描述为“一种社会习俗,用于庆祝个人或团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