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897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Word格式.docx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图中所示地区主要淡水资源种类为冰川,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并形成地表径流而逐渐消失,只有少量湖泊水体在地势低洼处存留,故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D正确。

由于该区域淡水资源总量减少,即使全球气候变暖且蒸发能力增强,年蒸发量也处于减少状态。

A错误。

该地河湖的主要补给水体为冰川融水,由于冰川水体已经基本消融殆尽,故图中河湖水量不会持续稳定增加。

B错误。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

C错误。

第2题,潮汐是海水周期性上涨和回落的一种自然现象,洋流是海水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现象,两者都不能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故不能作为主要依据。

D符合题意。

沿海地区的海拔低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

A不符合题意。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

B不符合题意。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大则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范围就广,反之就少。

C不符合题意。

(2016·

全国文综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3.C 4.D 5.C

『解析』 第3题,该题用排除法解答,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山地海拔不同降水量也有所不同;

植被覆盖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只有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

第4题,长白山纬度较高,冻害一般发生在冬季。

西北坡冻害高发是因为处在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气温较低。

第5题,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

考向二 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时空变化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2017·

全国文综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6~8题。

6.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7.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

8.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6.D 7.C 8.A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D。

第7题,由材料可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造成浮游植物密度大,故选C。

第8题,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水温较低,光照较少,故浮游植物总数量减少;

径流量减少,河流携沙能力减弱,使营养盐类丰富区位置偏西,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9.(2016·

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

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

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第

(1)题,由图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

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生产量少,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

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

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

第(3)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特征和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可知,甲地位于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

根据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可知,位于半岛南部的甲地有森林,且地形较为复杂,便于隐蔽,避免熊的威胁;

地处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便于拍摄。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带

(1)形成

(2)特点:

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

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

例证 

考向一 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和分布

全国文综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B。

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

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A。

考向二 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A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4.(2017·

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

『答案』 热带草原带。

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

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

(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

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 据图可知:

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

S~15°

S之间,结合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

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稀树草原呈现出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

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考向三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2015·

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5题。

5.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 C

『解析』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

6.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 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亚热带再到热带,自然景观依次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C项正确。

考点三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成因:

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2)常见自然带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地某一自然分布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

纬度越高,海拔越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基本因素

温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形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

反之越低

(2)拓展因素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

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

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同一座山脉影响雪线的因素中,温度和降水的作用结果相矛盾时,降水起主导作用。

考向一 结合景观图和区域图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较高,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故选D。

第2题,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

地势低洼的地区冻土发育,排水不畅,冬季地温过低,夏季土壤水分过多,均不利于树木存活,而地势较高地区就避免了上述问题,因此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

故选C。

考向二 以统计图或示意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

全国文综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4000米到4500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

第4题,由图可知,2000米到3000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

相对磷高累积区,该地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C项正确;

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D项错误。

全国文综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5~6题。

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

『答案』 5.B 6.B

『解析』 第5题,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

第6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现在点苍山山顶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

考向三 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

7.(2017·

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

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即随海拔升高,生物多样性先增后减。

由图可知,阴坡是正常状态,而阳坡则随海拔升高呈递减状态。

结合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说明在2000~2300米之间受到干扰,使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强。

(2)题,由图可知,阴坡未遭受干扰,植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峰值海拔在2300米左右,而此海拔阳坡的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说明山地苔原带未遭受干扰时,阴坡的植物多样性好于阳坡。

材料中提到“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说明影响因素为热量差异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

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

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考点四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及其成因

(1)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

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

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该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2)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水分

地带性分布

非地带性分布

昆仑山山麓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尼罗河河水灌溉

(4)综合要素

非地带

性分布

S~30°

S的南美洲大陆西海岸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热带

荒漠带

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增温增湿

考向 结合区域图考查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1.(2018·

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

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规律。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

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 新库兹涅茨克市位于温带地区,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两地存在热量差异,从而导致作物的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是因为攀枝花市位于亚热带地区,北部有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