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08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15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7页
亲,该文档总共1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00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②教师: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

如果不满意,要轻轻放回原处。

浏览确定

  三、学生自由畅谈

  你以前是怎样选择的?

哪些地方没注意?

今后你应该怎样选择呢?

  四、教师总结。

  现在,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和应该如何选择图书了,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我们学会了选择,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愿同学们阅读更多的书籍,掌握更多的知识。

  五、作业。

  到书店选择一本自己需要的书(注意选择书的方法)。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通版图,学习“做记号”的方法。

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阅读课外书籍时如何选择?

  2、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选择自己所需书籍的方法,那么,怎样更好地来阅读这些书籍和课本呢?

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们读书时可以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读书要做记号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下面我们来边看图边学习。

  二、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图,学习“做记号”的方法。

  1、观察右上角的方框图和圆形特写图。

  ①思考:

这位同学正在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他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

  ③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与写字完全相同,只是练习本换成课本,写字换成做记号。

  ④全班同学模仿插图,练习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⑤指名练习,组织评议。

  2、重点指导观察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

  ①映示灯片《东方之珠》。

  ②仔细观察这篇文章的画面:

  A、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B、说说是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C、议一义: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③讨论交流:

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词画“----”,关键词加“ ”,精彩处加“ ”,疑问处加“?

”,重读或摘抄加“△”。

  三、模拟练习。

  1、把印好的短文发给学生。

  2、映示灯片,指名一学生投影练习,其余的在书面上做记号。

  3、投影交流:

  一会儿,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奇怪地说:

“你是从哪儿飞来的呀!

好漂亮啊!

”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 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色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讨论:

说说那些地方做了记号,为什么?

  四、总结。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己阅读一篇课文,试着做记号。

第三课时

指导观察第4、5页通版插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复习。

  1、说说读书时在什么地方做记号?

做什么样的记号?

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2、谈话导入:

我们不仅能从书本上学到很多知识,靠我们的眼睛细心观察,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今天老师就教给你们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留心观察

  二、指导观察第4、5页通版插图,学习“观察”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5页下面的插图。

  ①学生自由观察下面的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再说说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题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近处还有一座塑像。

  ③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观察静态的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的顺序。

可由远及近,也可由近及远;

可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

  第二要有重点。

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由某一事物想象另一有联系的事物,锻炼想象力。

  第四,观察以后要勤动笔,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1、按一定的顺序

     2、有重点

     3、展开想象

     4、勤动笔

  ④要求学生按上述要求,按一定顺序,突出一个重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上的内容再说一说。

  各自练,指名说。

  2、按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第4页和第5页上面的插图。

  ①仔细观察第4页上面一幅图,说说图上是什么人在干什么?

  ②教师小结:

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人、动物等要先弄清谁(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并展开合理想象。

观察人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5、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③要求学生按照上述要求说说画面内容。

  各自练,同桌练。

  提示:

说的时候可以从画面上的观察者的身份说,也可以将画面上的人都作为被观察者,把自己当作观察者来说。

  3、按观察要求分组观察其余的三幅插图。

  ①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观察一幅插图。

  ②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交流。

  ③选出最佳观察者。

  4、理清观察要点。

  填空:

观察静态的事物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第四要(  )。

观察动态的事物,如果是观察人物,要注意人物的(  )、(  )等。

  三、总结全文。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仅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四、作业。

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按上述的观察要求,先说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按类查找

    读书要有选择 轻轻抽出

           浏览确定

    读书做记号

    留心观察:

1、按一定顺序

2、有重点

3、展开想象

4、勤动笔

5、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听明白了学习习惯的要求,但是很多同学不能在阅读中按要求去做,末能养成习惯。

所以我在教学中以训练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尽量让更多同学能在实践中学习。

因此我利用了我们班上的图书角,让他们进行演示,找一些平时习惯比较好的同学来总结,效果还可以。

但是如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养成习惯,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经常提醒和指导学生。

1老师,您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丰富感情。

教学媒体:

投影、录音

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诗歌的内容。

4、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通过反复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揭题导入:

  1、师:

每次上课,师生互致问候,总是听到同学们亲切地说:

“老师,您好!

”有时在路上碰到学生,也能听到这样亲切的问候。

此时此刻,老师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股激动和自豪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老师,您好!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有感情。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铺设崇高闪耀朝霞

创造浸透塑造真理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导学第一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

架起金桥。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①谁“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②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板书:

铺大道架金桥

过渡:

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那么“崇高”?

崇高

3、指名朗读并出示: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1出示“浸透”,给“透”选择义项:

①显露②透彻③渗透,

穿透。

2出示“蕴含”,找近义词。

3出示并比较朗读: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4引读这两句话:

师:

古今中外……地北天南……

5举例说明这两句话的意思。

6小结:

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

批的人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因此说,“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板书:

浸心血蕴辛劳(哪……不……)

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指导读好“老师,您好!

5、朗读第一节:

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6、试背第一节:

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

  四、指导书写生字。

  浸、项:

左窄右宽。

  塑:

上下结构,左上方的笔顺是:

霞:

左下方是““,右下方是“ ”。

  1、钢笔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铺()浸()项()塑()

脯()侵()顶()望()

1、学习理解第二节诗歌的内容,懂得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和赞颂了教师工作的美好与神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理解“那是……”两句。

一、复习:

1、朗读课后词语。

2、指名朗读诗歌。

3、指名背诵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出示:

“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

灵闪耀。

1是谁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

耀?

塑人才照心灵

②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美好

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那么“美好”呢?

3、指名朗读并出示: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强理

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1引读:

“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那是……”

2反复朗读,说说加点的词分别指什么?

“春蚕”是指:

“理想的丝线”是指:

“甘露”是指:

“茁壮的新苗”是指:

③“多么生动的比喻!

”指导朗读。

编理想撒甘露(那是)

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

出示:

情不自禁、衷心,说说意思,指导读好“老师,您

好!

5、朗读第二节:

6、试背第二节:

三、背诵全文。

1、师:

这首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教师范背,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试背,齐背。

四、作业:

1、练习册

2、背诵诗歌。

1、老师,您好!

铺大道架金桥

崇高浸心血,蕴辛劳

塑人才,照心灵

美好编理想,撒甘露

授后小结:

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句很优美,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反复的朗读中展开想象,感悟优美的语言和诗歌流露出来的情感,我还开展了诗歌朗诵小比赛,学生都踊跃参加。

但是这节课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并领悟这些手法的好处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还是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用换了句式的句子和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领会。

2、但愿人长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投影、卡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

(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

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

距今900多年前的

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

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

这天正是中秋佳节。

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

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

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

躺朝廷

翘舌音:

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1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

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过“ ”。

缺:

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赏()陪()偏()

要()尝()倍()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词的意境,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

扩词:

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皓月当空

4、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

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

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思念

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

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

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形影不离

“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对比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

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埋怨

映示并朗读:

“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

3小结:

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

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

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

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

这段内容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2、背诵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词的意境,

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

他转念又想:

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

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读准反问语气。

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美好希望。

4、齐读。

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离()阴()圆()

美()亮()远()留()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3、课外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后反思:

中秋节是学生最熟悉也很喜欢的节日,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