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19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4、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

“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5、《后汉书·

任延》记载,南阳宛人任延任九真(郡治在今越南清化西北)太守,当地传统民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任延令铸作铁制农具,教之垦辟,于是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一时“风雨顺节,谷稼丰衍”。

这表明

A.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精耕细作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

C.地方官重视农业发展以图升迁 

D.引进农耕改变了当地生产结构

6、“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

C.强调精耕细作D.注重自给自足

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8、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问(806~820年)给事中(官职名)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给事中的意见被皇帝采纳。

A.给事中为中书省属官B.给事中为尚书省属官

C.给事中为门下省属官D.给事中为吏部属官

9、某校高三文科班同学为了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的理解和记忆,直观地反映了秦汉以来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绘制了四幅相关朝代中央机构的图表,其中首次体现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是()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枢密使

参知政事

三司使

ABCD

10、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

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

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A.商周时期墓葬     B.秦汉时期墓葬

C.南北朝时期墓葬     D.唐五代时期墓葬

11、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

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

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12、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A.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B.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13、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4、《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

(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15、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主要原因是()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16、下列对于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关注的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和“神”的本质

B.智者学派的出现是和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高峰相生相伴的

C.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D.智者学派的观点可以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7、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

“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

”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法律程序B.追求公平正义

C.保护公民人格权D.已经十分完善

18、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教训是(  )。

A.暴力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手段B.不合时宜的直接民主会导致革命受挫

C.实际斗争策略重于践行理论D.掌握政权是争取民主权力的前提条件

19、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

……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

”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中央政府与地方分权而治

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

20、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

“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

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21、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临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这说明法国1791年宪法(  )

A.体现了民主与共和的原则B.带有明显的启蒙思想特征

C.仿效英国君主立宪的政体D.在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

22、罗森贝格教授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一次又一次理论攻击和思想围剿,其结果是不仅没有驳倒马克思主义,反而扩大了它在西方世界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恩格斯的潜心研究

B.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强大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3、2011年10月15日-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

会议聚焦文化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会议还通过决议,决定中共十八大于明年下半年举行。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能反映的是(  )

A.汉朝的中央集权体制B.古希腊的三权分立体制

C.美国的权力均衡体制D.不同的民族创造出的不同的政治文明

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26题30分,第27题20分,共50分)

25、(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

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

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

“舳舻相街,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辑,联翩方栽,钰鼓镗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

“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资治通鉴长编》记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上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

……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

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计,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

……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

住唐?

……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宋朱或《萍洲可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6分),并指出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趋势(4分)

(2)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及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26、(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自是之後,言诗於鲁则申培公,於齐则辕固生,於燕则韩太傅。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言礼自鲁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於齐鲁自胡毋生,於赵自董仲舒。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取的用人政策(1分),并分析这些措施给儒学发展带来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并指出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4分)

27、(17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

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

这“三大原则”是:

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

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近代部分》

材料三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

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

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

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

(1分)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8分)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未联考

高二文科历史席卷答案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有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31题22分,32题13分,33题17分,共52分

25、(22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2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分)

26、(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7、(1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D

B

C

A

二、非选择题

25、

(1)不同:

①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

②唐代长安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

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

③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

唐朝长安位于西部高原,北宋东京位于中原腹地。

(6分)

趋势: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②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③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世俗化;

④政治中心逐渐东移。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征:

海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原因:

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

②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③“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④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管理机构;

⑤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等航海技术的进步。

(6分,任答三点即可)

影响: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

③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

④有利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4分,任答二点即可)

26、

(1)政策:

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1分)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分)

(2)深化:

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表现:

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

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

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

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儒学本身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和时代要求。

27、

(1)特点:

国王的权力很充分,但受到宪政原则限制;

拥有议会。

(2)规定:

国王的征兵权、立法权和征税权转移到议会。

(1分,假如答出“国王的征兵权、立法权、征税权受到限制”也可给满分)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3)趋势:

逐步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

民主逐渐下移;

享有的范围逐步扩大。

特点:

以渐进、平缓的改革为主要方式;

从限权到逐渐民主,民主范围不断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