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951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docx

17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鲁芝传》导学案

五莲一中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高考文言文训练(17)教师版

主备人:

岳成坤审核人:

使用时间第10周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18全国一卷】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一.整体感知,思路梳理:

【练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父为郭汜所害(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流离

②乃移居雍,耽(沉湎,专心致志)思坟籍(古代典籍)。

③郡举(举荐)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州辟(征召,选聘)别驾。

④真薨(诸侯去世),宣帝代焉,乃引(推举)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⑤天水夷(少数民族)夏(内地人民)慕(仰慕)德,老幼赴阙(借指京城)献书 ,乞留芝。

⑥芝屡有谠言(正直的言论)嘉谋,爽弗能纳(采纳)。

⑦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因为)罪见 (表被动)黜(罢免官职 )

⑧若挟(挟持)天保许昌,杖(通“仗”,凭借)大威(皇帝的威势)以羽檄(紧急文书)征四方兵,孰(谁)不从!

⑨芝坐(因… 犯罪)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争辩是非),志不苟免。

⑩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古人一般七十岁辞官家居),告老(辞官)逊位(放弃职位),章表十余上

⑪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友穆)而不同(结党),服事(从事公职)华发(白发),以礼终始

三.一词多义:

1.举:

①举起,抬起;②举行,发动;③推荐,推举;④攻下,占领;⑤全,都;⑥完成,成功;⑦尽,完。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

⑵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⑶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⑷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⑸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孔雀东南飞》)

⑹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⑺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⑻成语“举()世瞩目”“举()国上下”“举()目无亲”

答案;举(②;④;⑦;④;⑥;③;⑤⑤;⑤⑤①)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琵琶行并序》举起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举起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举起

(4)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齐桓晋文之事》举起

(5)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举起

(6)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齐桓晋文之事》拿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举起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尽,完

(9)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过秦论》攻克,占领

(10)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答司马谏议书》施行

(11)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促织》全

(1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举起

(13)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促织》全

(1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被攻占

(15)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拿

(16)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五石之瓠》经不起

(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列举

(1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选拔

(19)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全

(20)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苏武传》举起

(21)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苏武传》举起

(2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并吞

(2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吞并

(2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五代史伶官传序》全,整个

(25)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孔雀东南飞》行动

(26)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孔雀东南飞》举言,开口讲话。

(27)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举起

(28)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孔雀东南飞》举言,开口讲话。

(29)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孔雀东南飞》成功

(30)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孔雀东南飞》举起

(31)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孔雀东南飞》抬起

(3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推举,推荐

(3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拟行路难(其四)》举起

2.见:

①看见;②拜见,谒见;③见解,见识;④表示被动,相当于”被”;⑤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⑥xiàn,出现,表现,显露。

⑴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谏太宗十思疏》)

⑵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孔雀东南飞》)

⑷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孔雀东南飞》)

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⑹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柳宗元《愚溪诗序》)

⑺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

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史记•屈原列传》)

⑼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史记•屈原列传》)

⑽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史记•屈原列传》)

⑾欲勿予,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⒀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见到

答案:

见(①;⑤;⑤;④;⑤;④;⑥;④;④;④;④;④;③)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归去来兮辞并序》被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看见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春日》看

(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梦游天姥吟留别》看到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见

(6)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琵琶行并序》见面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并序》看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看

(9)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看到

(10)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登泰山记》看见

(1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出现

(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看

(1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齐桓晋文之事》看到

(1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看

(1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齐桓晋文之事》见,表示被动。

(16)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烛之武退秦师》拜见

(17)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见面

(18)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我

(19)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答司马谏议书》我

(20)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看到

(21)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看见

(22)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阿房宫赋》见到

(23)见贤思齐焉《论语》看见

(24)自见者不明《老子》“现”显露

(2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看

(2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被

(27)靡不毕见《屈原列传》通现,表达

(28)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列传》同现

(29)是以见放《屈原列传》被

(30)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被

(31)想见其为人《屈原列传》看见,见到

(32)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受被

(33)何以汝为见《屈原列传》看

(34)信义安所见乎?

《屈原列传》同“现”

(35)得夜见汉使《屈原列传》拜访

(3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燕歌行并序》看

(3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氓》见到

(38)相见常日稀《孔雀东南飞》见面

(3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40)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孔雀东南飞》“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41)黄泉下相见《孔雀东南飞》见面

(42)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孔雀东南飞》被

(4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孔雀东南飞》看见

(4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我

(45)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见,表被动。

(46)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见到,看见

四.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翻译: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关键词语:

(1)以:

凭借。

以为:

把……作为。

先驱:

先锋。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翻译: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关键词语:

以:

因为。

素:

向来。

句意1分)

五.断句练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六.文化常识积累: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七.【我来命题我来答】

挖空训练:

2018全国一卷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名望与德行),为西州豪族(豪门大族 )。

父为郭汜所害(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坟籍(古代典籍)。

郡举(推选)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州辟(选聘)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除(任命)郎中。

后拜(授予官职)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诸侯去世),宣帝代焉,乃引(推举)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重新)造(建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恢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少数民族)夏(内地人民)慕(仰慕)德,老幼赴阙(借指京城)献书 ,乞(请求)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正直的言论)嘉谋,爽弗能纳(采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进攻)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因为)罪见 (表被动)黜(罢免官职 ),虽欲牵黄犬(悠闲的日子),复可得(能够)乎!

若挟(挟持)天保许昌,杖(通“仗”,凭借)大威(皇帝的威势)以羽檄(紧急文书)征四方兵,孰(谁)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刑场),岂不痛(痛心)哉!

”爽懦(懦弱)惑(心疑不定)不能用(听取),遂(最终)委身受戮。

芝坐(因… 犯罪)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争辩是非),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帝王登基),转镇东将军, 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践行正道),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古人一般七十岁辞官家居),告老(辞官)逊位(放弃职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允许在家门口放上木头架子,遮挡人马,这是魏晋之后高官的殊荣)。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友穆)而不同(结党),服事(从事公职)华发(白发),以礼终始, 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 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高考链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参考答案、解析与解题策略】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芝坐爽下狱”,“坐爽”是“下狱”的状语,表示下狱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A、D项。

“口不讼直”“志不苟免”为对称句,应在“直”后断开,排除B项。

【解题策略】

核心考点:

断句。

审题关键:

正确的一项。

解题方法:

1.标名代,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断句。

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以断句。

2.借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必不可少,又常有省略主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动词会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动词和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3.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易错警示:

1.忽略语境,在不应断句的地方断开;2.实词积累不够,不能正确理解实词的意思。

命题规律:

2014年课标全国卷用客观断句题替代了信息筛选题,2015年、2016年、2017年沿用此题型,从2017年自主命题试卷来看,此题在地方试卷中也有体现,所以断句题仍是2020年的热点题型。

能力要求:

1.积累常见的句首、句尾文言词语;2.能够大致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内容。

命题技巧:

1.结合语境进行考查,更能体现对实词理解的应用性;2.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则有三个选项是不正确的;3.选择看上去易误解的句子。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坟籍”指古代典籍;“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

B.阙:

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借指朝廷。

C.“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错。

践阼,指帝王即位。

晋武帝是由魏元帝禅让而登上帝位的。

D.逊位,也称退位,是指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

【解题策略】

核心考点:

文化常识。

审题关键:

1.不正确的一项;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解说内容。

解题方法:

考查的文化常识,基本散见于高中语文课本的古诗文之中,只要平常注意积累,多加关注,这些以识记为主的问题就不难解答。

易错警示:

1.不看语境,脱离原文内容理解词语;2.有文化内蕴的词语积累不够,不能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命题规律:

2015年课标全国卷Ⅰ和课标全国卷Ⅱ对文化常识分别设题重点考查,加大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力度。

其实,2014年大纲全国卷在文言文阅读中就已经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根本上还是要以平时积累为主,因为本考点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

本题型在2020年仍是热点。

能力要求:

1.积累一定的有文化内蕴的词语;2.能够大致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内容。

命题技巧:

1.从文章中找四个有文化内蕴的词语,并对其进行解说;2.把其中一个设置成不正确的选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天水郡和蜀国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

由文意可知该项中“蜀地饱受侵扰”弄错对象。

【解题策略】

核心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审题关键:

1.不正确的一项;2.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明解说是结合语境的。

解题方法:

1.轻看“概括”,重看“分析”

该题选项表述很有特点:

先用一个句子对人物进行概括,再举一两件事进行分析印证;一般“概括”无错,“分析”有误。

因此答题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上。

2.聚焦细节,留心易错

该题设误点也很有特点,其设误点极细小,往往就是一两个字决定了答案的正误;而且设误点多放在何人(事之于人)、何事(事之有无)、何时(事之于时)、何地(事之于地)上。

既然重点放在“分析”部分,放在所叙事件上,就一定要关注每个细节、每个字,留心易错的四个方面(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易错警示:

1.不能将选项叙述的内容与原文认真对比;2.不结合语境,忽视选项对原文的分析。

命题规律:

该题考点、题型及选项表述方式从2014年以来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其设误点更加突显课标全国卷特色:

错误点极小,多置于选项之末,多是一两个字理解有误。

此题型在2020年仍是热点。

能力要求:

1.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命题技巧:

1.结合文意,对原文中的句子进行合理的概括分析;2.设置一个有错误的选项,可以从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分析等方面入手;3.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所以有三个选项是正确的,有利于帮助考生理解文言文语段;4.所选材料要倡导家国意识,传播正能量。

4.【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以:

凭借。

以为:

把……作为。

先驱:

先锋。

(2)以:

因为。

素:

向来。

【解题策略】

核心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审题关键:

1.“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信、达、雅”;2.审准关键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解题方法:

抓准得分点,翻译并不难

1.关键实词: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翻译句子,一定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对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

2.关键虚词:

慎重换、删。

(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2)不必译出的虚词——删。

3.特殊句式:

译出句式特点。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1)调。

主要指那些倒装句,翻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

(2)补。

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

4.句意通顺:

保留语气,及时补充,避免硬译漏译。

易错警示:

1.关键词语不能具体落实,翻译不到位;2.整个翻译的句子不够通顺。

命题规律:

1.课标全国卷近几年每年都考查两句翻译,分值为10分;2.高考不仅仅考查实词、虚词的落实,有时还兼顾考查特殊句式及语气;3.近几年课标全国卷有两个变化点,一是所选的两个句子,是较能反映传主性格的语言,故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二是考点的细微变化,以往只注重关键实词,现在不仅考查实词的活用,还考查关键虚词以及特殊句式,考点相对全面、均衡;4.所给句子无冷僻词语,所设的采分点多是课本中出现过的,故整体难度不大。

能力要求:

1.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翻译能力;2.能够辨别词类活用、一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