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61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换热器酸清洗Word格式.docx

二、工程目标

1、HSE目标:

达到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执行HSE标准。

2、质量目标:

确保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3、工期目标:

根据甲方工期要求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保证完成任务。

三、施工人员配置

(1)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1

项目经理

负责现场全面工作

2

施工经理

现场施工管理,各施工环节的统筹安排工作

3

班组长

负责人员调动及施工

4

(2)劳动力计划表

专业工种

劳动力配备情况

项目经理及施工负责人

施工队长

清洗工

打杂工

安全员(兼)

四、施工前准备

1、施工准备

1)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底的准备工作,备齐工程所需的资料和施工所用的材料,组织好施工所需劳动力和工机具。

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把工程的设计内容、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要求等,详尽的向施工人员讲解清楚,落实施工计划,制定必要的措施。

2)根据各种物资的需要量计划,拟定运输计划和运输方案。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组织物资按计划时间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和保管。

2、施工部署

1)、取试管做模拟试验,确定试验配方及清洗方案。

2)、做好人身的各项防护措施。

如防护眼镜、口罩、橡皮手套、耐酸碱工作服及耐酸碱胶鞋等。

3)、准备好施工中使用到的器具。

五、施工组织设计

1、清洗剂的选择

清洗剂的选择,目前采用的是酸洗,它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

有机酸主要有:

草酸、甲酸等。

无机酸主要有:

盐酸、硝酸、氨基磺酸等。

根据换热器结垢和工艺、材质和结垢成分分析得出:

换热器两端板为不锈钢,换热板片为海军铜,使用盐酸为清洗液,容易对板片产生强腐蚀,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反复试验发现,选择草酸、氨基磺酸作为清洗液效果最佳。

在草酸清洗液中加入缓冲剂和表面活性剂,清洗效果更好,并可降低清洗液对板片的腐蚀。

通过对水垢样本的化学试验研究表明,草酸、氨基磺酸能够有效地清除结垢。

通过酸液浸泡试验,发现草酸、氨基磺酸能有效地清除附在板片上的结垢,同时它对换热器板片的腐蚀作用也很小。

2、化学清洗步骤

水清洗——酸清洗除垢——水冲洗——清洗结束——污水处理

3、草酸清洗

3.1水清洗

1)将溶解槽内的污物、泥沙、积水除掉,把槽子洗干净。

2)酸洗前,先对热交换器进行开式冲洗,使热交换器内部没有泥、垢等杂质,这样既能提高酸洗的效果,也可降低酸洗的耗酸量。

3.2酸清洗

首先,根据板片材质及垢的颜色等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草酸既能与垢发生反应,对板片又没有腐蚀。

将拆卸后板片放入槽中,再注入清水;

酸剂的使用量按水槽水量的5%(即100kg水兑5kg草酸),用小桶稀释草酸后,均匀倒入水槽中。

草酸投放量可视结垢情况确定,最大投放量不得超过5%;

酸浸温度、时间:

板片在水槽中酸浸时间不能超过6h(以4h为宜),浸泡水温不得超过16℃;

浸泡后的板片用竹刷(或塑料刷)擦拭,清水冲洗,严禁用金属刷或金属网擦拭;

擦洗后的板片用2%磷酸三钠(100kg水兑2kg磷酸三钠)浸泡1h后,达到酸碱中和,使热交换器板片不再腐蚀。

3.3水冲洗

碱洗结束后,用清洁的软化水,反复对热交换器进行冲洗0.15h,将热交换器内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3.4使用草酸进行清洗板片,必须遵守如下操作规程冲洗:

①水温必须<

16℃;

②草酸浓度<

5%,浸泡时间不能超过6h;

③兑溶液水箱一定要避光;

④用草酸洗后,必须用2%磷酸三钠进行冲洗,最后再用清水冲洗2遍;

4、氨基磺酸清洗

4.1清洗特点

氨基磺酸是中等强度的固体无机酸,可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为97,斜方晶系片状结晶,无色无臭,密度为2.126g/cm3,熔点约为205℃。

其特点是不挥发,可避免因挥发而造成的人员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

氨基磺酸稳定性很高,室温下存放多年性质不变,不挥发、不吸潮,分解温度高达207℃-260℃才能完全分解,只要维持干燥,则性质稳定,水中溶解性能良好,清洗时不生成盐类沉淀,不含氯离子,对材质使用性广,且对金属的腐蚀性小。

4.2酸洗前水冲洗

1)将酸洗池内的污物、泥沙、积水除掉,把酸洗池洗干净。

4.3酸洗

①在清洗箱内配置氨基磺酸和LAN-826酸洗缓蚀剂的质量分数为3%-5%和0.3%的清洗液。

控制清洗主剂浓度在3~6%,温度在50~60℃的范围内,清洗时间2~3小时左右。

②酸洗过程中化验监测频率:

氨基磺酸浓度为1次/15min,硬度为1次/30min,定时用pH试纸测量酸液的pH值,使其维持在1以下。

③当氨基磺酸质量分数低于1.5%时从溶液箱箱清洗箱中补加浓酸,酸洗中质量分数应维持在1.5%-5.0%

④酸洗终点的判断标准,氨基磺酸浓度平衡1h以上。

⑤达到酸洗终点后,将清洗液排入污水处理池。

4.4酸洗后水冲洗

酸洗工序完成后,进行水冲洗,冲洗残留淤泥及残渣,

5、污水废液处理

系统排酸前,根据计算向污水处理池注入适量液碱,在排污池中用碱、“中和处理剂”对废液进行中和处理。

充分搅拌废液,调节PH值为6~7,pH值用广泛pH试纸检测。

废液排放标准:

COD的质量浓度不大于100mg/L,PH值为6-9无色澄清。

当出口处目测杂质不多时、且pH值大于6时结束水冲洗,。

6、施工时注意事项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按规定戴好劳保用品,需要穿胶鞋、胶皮手套、口罩及眼罩,佩戴好安全帽。

(2)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通风,操作现场要有方便、充足的水源。

(3)在搬运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严禁溅入眼、口、皮肤上。

如误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按强酸、强碱烧伤就医。

(4)施工药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并做好“危险品勿动”等的醒目标记,密封保存,长期有效。

(5)氨基磺酸为白色粉末,在常温下,只要保持干燥不与水接触,固体的氨基磺酸不吸湿,比较稳定。

它具有不挥发、无臭味和对人体毒性极小的特点,但皮肤不能长时间与氨基磺酸接触,更不能进入眼睛。

六、质量管理

1、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保证合格完成工程,合格率为100%。

清洗质量满足要求,达到规定的指标。

2、清洗质量与验收

(1)在酸洗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的腐蚀率和腐蚀量,其指标不大于国家标准;

(2)在清洗液中加入适量的缓蚀剂,以实现无腐蚀、无过洗现象。

七、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组织机构图

HSE组织结构图

安全责任人

现场安全负责人

清洗A组

清洗B组

2、职责

安全负责人

a、对项目部HSE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b、认真贯彻有关HSE方针、政策、法令和上级指示,审定本项目HSE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a、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推动项目HSE体系的运行;

b、督促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对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与具体指导;

C、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和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a、贯彻上级提出的安全施工方针,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工人中去;

b、坚持召开班前会,分析危险作业因素,提高安全意识;

3、安全措施

(1)全体清洗工作人员在施工前必须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厂内安全规章制度。

操作人员在作业中,须认真执行操作规范,杜绝违章操作;

(2)施工前,由安全、技术人员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或交底,使他们掌握清洗的安全操作要领及规范,熟悉各种药剂的性能和灼伤急救方法;

(3)施工现场悬挂安全警示牌,严禁明火;

(4)施工人员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佩戴好安全帽、防酸工作服、防酸靴等,佩戴完整后方可操作;

(5)搬运酸、碱原料时,禁止肩扛手抱;

(6)施工现场应整洁平坦,备有急救和冲洗水源、急救药品;

(7)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第一”思想;

(8)现场设置安全监护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八、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工作内容

步骤

危害

后果

风险级别

风险的控制预防措施

搬运材料

材料泄漏,沾到皮肤

灼伤

搬运时禁止肩扛手抱,用小推车运送;

酸洗过程

酸液溅到脸上、身上或溅入眼中

介质伤人

施工前佩戴好劳保用品,佩戴好护目镜、面罩;

用电作业

触电

触电伤人、损坏设备

按规定用电、做好个人防护,按规定开相关的施工作业票;

废液排放

废液处理不达标

污染环境

施工完成后,正确处理废液;

废液中添加碱或中和剂,使废液中和,PH值达标后再行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