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66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77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docx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

【文言原文】

楚人贫居,读《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

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选自《笑林》,作者:

淳。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楚人【贫居】,读【《子》】,

【贫居】生活贫困。

居:

处于。

【《子》】西汉安与别人一起编撰的书籍,又称《鸿烈》。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子》,

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

鄣:

同“障”,遮蔽。

【可以】可以用来。

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用来隐蔽自己”,

【遂】于树下仰取叶。

【遂】于是,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伺】等待,侦候。

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复】又,再。

【分别】分辨。

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

扫取数斗【归】。

【归】回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

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障】遮蔽。

【不】同“否”。

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

“你看不看得见我?

妻始时【恒】答言“见”。

【恒】经常,常常。

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

“看得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不堪】不能忍受。

【绐(dài)】哄骗。

经过一整天,(妻子)于是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

“看不见。

【嘿】【然】大喜。

【嘿】同“默”字。

【然】……的样子。

楚人暗自高兴。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赍(jī)】携带。

【对面取人物】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

【吏】【遂】缚【诣】县。

【吏】指县里的公差。

【遂】立刻。

【诣(yì)】到……去。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进了县衙门。

【作品赏析】

这篇讽刺性的寓言,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丑角一样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让我们发笑,引起我们思索。

楚人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还是一个贪婪,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

【读后必练】(共2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楚人贫居()②遂于树下仰取叶()

③螳螂执叶伺蝉()④不能复分别()

⑤扫取数斗归()⑥妻始时恒答言“见”()

⑦乃厌倦不堪()⑧嘿然大喜()

⑨吏遂缚诣县()⑩汝见我不()

2.翻译。

(10分)

①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②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③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

④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⑤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3.这则寓言故事告送我们什么道理?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1.①居:

处于。

都。

②于是,就。

③等待,侦候。

④又,再。

⑤回家。

⑥经常,常常。

⑦能忍受。

⑧……的样子。

⑨到……去。

⑩你。

3.道理:

不要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

启示:

略。

 

【文言原文】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

“豆腐是我性命,其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以鱼肉中加些豆腐。

其人择鱼肉大啖。

客问曰:

“兄尝云:

豆腐是性命。

今日如不吃?

”答曰:

“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

一个人留下客人吃饭,菜只有豆腐,

自言:

“豆腐是我性命,其他味不【及】也。

【及】赶得上,比得上。

主人自己说:

“豆腐是我的性命,其他的菜味都是比不上。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

【异日】另一天。

【至】到。

另一天,那个主人到客人家做客,那位客人记得那位主人喜欢的菜,

【乃】以鱼肉中加些豆腐。

【乃】于是,就。

于是在鱼和肉中放了些豆腐。

其人【择】鱼肉大【啖】。

【择】选择。

【啖】吃。

那人选择鱼肉大口大口的吃。

客问曰:

“兄【尝】【云】:

豆腐是性命。

今日【如】不吃?

【尝】曾经。

【云】说。

【如】为什么,为。

那位客人问道:

“你曾说:

豆腐是我的性命。

而今天为不吃呢?

答曰:

“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那人回答说:

“我看见了鱼和肉,连性命索性都不要了。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讽刺了小气而言行不一的人。

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吝啬,口是心非,见好饭菜贪吃如命的人。

【读后必练】(共15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

①其他味不及也()②异日至客家()

③乃以鱼肉中加些豆腐。

()④其人择鱼肉大啖()

⑤兄尝云:

豆腐是性命()⑥今日如不吃()

2.翻译。

(6分)

①豆腐是我性命,其他味不及也。

②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

③兄尝云:

豆腐是性命。

今日如不吃?

3.文中的主人有什么特点?

给我们什么启示?

(3分)

【参考答案】

1.①赶得上,比得上。

②到。

③于是,就。

④吃。

⑤曾经。

⑥为什么,为。

3.特点:

口是心非,吝啬,贪吃的人。

启示:

略。

 

【文言原文】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

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

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

次年,又生一子。

笑曰:

“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

”因名曰:

“笑话。

”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

及归,夫问曰:

“三子之柴孰多?

”妻曰:

“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

有个秀才年近七十,他的妻子突然生了一个儿子。

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

因为年岁已高才生了儿子,就取名为“年纪”。

【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

【未几】不久。

过了不久,又生了一个儿子,看模样像个读书的,便取名为“学问”。

次年,又生一子。

第三年又生了一个儿子。

笑曰:

“【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

【如此】像这样。

如:

像。

此:

这样。

秀才笑道:

“这样大的岁数了,还能得子,真是笑话。

因名曰:

“笑话。

于是取名为“笑话”。

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

【俱】都。

三个儿子长大后无事可做,秀才都让他们进山打柴。

【及】【归】,夫问曰:

“三子之柴【孰】多?

【及】等到。

【归】回家。

【孰】谁。

等到回来,丈夫问妻子说:

“三个人谁打的柴多?

妻曰:

“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妻子说:

“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没有,笑话倒是有一担。

【作品赏析】

本文语言简洁,风趣幽默,可读性很强,不愧为古代笑话的精品。

【读后必练】(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

①未几,又生一子()②如此老年()

③俱命入山打柴()④及归()

⑤及归()⑥三子之柴孰多()

2.翻译。

(8分)

①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

②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

③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

④及归,夫问曰:

“三子之柴孰多?

”。

【参考答案】

1.①不久。

②像这样。

③都。

④等到。

⑤回来,回家。

⑥谁。

 

 

【文言原文】

一日,口为鼻曰:

“尔有能,而位居吾上?

”鼻曰: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居吾上。

”鼻为眼曰:

“子有能,而位在吾上也?

”眼曰:

“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

“若然,则眉有能,亦居我上?

”眉曰:

“我也不解与诸君相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南宋·罗烨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一日,口【为】鼻曰:

“【尔】有能,而位【居】吾上?

【为】对。

【尔】你。

【居】在,居于,站在。

一天,口对鼻子说:

“你有什么能力,而你的位置却在我的上面?

鼻曰:

“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居吾上。

【然后】这样以后。

【】才。

【故】所以。

鼻子说:

“我能辨别香臭,这样你才能吃,所以我的位置要在你上面。

鼻为眼曰:

“子有能,而位在吾上也?

鼻子又对眼说:

“你有什么能力,而你的位置却在我上面呢?

眼曰:

“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宜】应该。

【汝】你。

眼说:

“我能观看万物的好坏,美丑,我的功劳不小,应该站在你的上面。

鼻又曰:

“【若然】,则眉有能,【亦】居我上?

【若然】像这样。

【亦】也。

鼻子又说:

“要是这样,那么眼眉又有什么用处也站在我上面?

眉曰:

“我也不解与【诸君】相争得,

【诸君】各位。

眼眉说:

“我又不想与诸位相争,

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我若站在眼鼻的下面,不知你那脸皮放在什么地。

【作品赏析】

这则寓言小品,借眉、眼、口、鼻四者争地位、比高下的故事,辛辣地嘲讽了那些只顾为自己争夺地位而不顾全局、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唯己主义者。

作品虽然只有一百来字,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它的思想性,并且趣味无穷、令人捧腹。

当代马季先生的著名相声《五官争功》,便脱胎于此。

【读后必练】(共18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

①然后子可食()②故吾居吾上()

③宜居汝上也。

()④亦居我上()

⑤而位居吾上()⑥宜居汝上也()

2.翻译。

(8分)

①尔有能,而位居吾上?

②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居吾上。

③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④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3.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给我们什么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3.道理:

本文辛辣地嘲讽了那些只顾为自己争夺地位而不顾全局、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唯己主义者。

启示:

略。

【文言原文】

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厌之。

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忽见树上有一鸟大如鸡。

主人云:

“且待取斧斫倒树,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客云:

“只恐树倒时鸟已飞去了。

”主人云:

“你不知这呆鸟往往树倒不知飞。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厌之。

【去】离去,离开。

有个客人到人家住了久也不离去,主人非常厌烦。

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忽见树上有一鸟大如鸡。

【至】到。

一天,主人引客人到门前闲望,忽然看见树上一只鸟身大如鸡。

主人云:

“且【待】取斧【斫】倒树,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待】等待。

【斫】砍。

主人说:

“等我取把斧子把树砍倒,捉住这只鸟来与你下酒。

客云:

“只恐树倒时鸟已飞去了。

客人说:

“只恐怕树倒的时候鸟就飞走了。

主人云:

“你不知这呆鸟往往树倒不知飞。

主人说:

“你不知道这呆鸟往往树倒了也不知道飞。

【作品赏析】

这篇笑话讽刺了那些不会看上下头的人。

寥寥数语,揭示出道理来,富有意味。

【读后必练】(共16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②引客至门前闲望()

③且待取斧斫倒树()④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2.翻译。

(8分)

①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厌之。

②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

③主人云:

“且待取斧斫倒树,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④客云:

“只恐树倒时鸟已飞去了。

3.这则笑话什么讽刺意义?

给我们什么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1.①离开。

②到。

③砍。

④这。

3.讽刺意义:

这篇笑话讽刺了那些不会看上下头的人。

启示:

略。

 

 

【文言原文】

有酷信风水者,动辄问阴阳家。

一日,偶坐墙下,忽墙倒被压,亟呼救命。

家人辈曰:

“且忍着,待我去问阴阳先生,今日可动得土否?

选自《笑林》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有酷信风水者,动【辄】问阴阳家。

【辄】就。

有个十分迷信风水的人,动不动就要问问阴阳先生。

一日,【偶】坐墙下,

【偶】偶然,偶尔。

有一天,偶然坐在墙的下面,

忽墙倒被压,【亟】呼救命。

【亟】急迫,急忙。

墙忽然倒了,被压在墙下面,急忙喊救命。

家人辈曰:

“且忍着,

家人说:

“你尚且忍一会儿,

【待】我去问阴阳先生,今日【可动得土否】?

【待】等待。

【可动得土否】“可否动得土”的倒装。

等待我去问问阴阳先生,今天是否可以动土?

【作品赏析】

这个笑话,生动地嘲笑了迷信风水的人。

同时,也揭露了阴阳先生的欺骗实质,教育人们破除迷信,切莫相信风水先生的一套鬼把戏。

【读后必练】(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动辄问阴阳家()②亟呼救命()

③偶坐墙下()④待我去问阴阳先生()

2.翻译。

(6分)

①有酷信风水者,动辄问阴阳家。

②一日,偶坐墙下,忽墙倒被压,亟呼救命。

③且忍着,待我去问阴阳先生,今日可动得土否?

3.这则笑话讽刺了哪一类人?

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参考答案】

1.①就。

②急迫,急忙。

③偶然,偶尔。

④等待。

3.这个笑话,生动地嘲笑了迷信风水的人。

同时,也揭露了阴阳先生的欺骗实质,教育人们破除迷信,切莫相信风水先生的一套鬼把戏。

 

 

【文言原文】

叶衡罢相后,一日病,问诸客曰:

“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

”一士人曰:

“甚佳。

”叶惊问曰:

“以知之?

”士人曰:

“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

一死不归,以是知其佳也。

”满座皆笑。

选自浮白斋主人《雅谑》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叶衡罢相后,一日病,问诸客曰:

叶衡被罢免丞相之后,一天生病了,问众人道:

“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

【且】将,将要。

“我将要死了,但不知道死后舒服不舒服?

一士人曰:

“【甚】佳。

【甚】十分,很。

一位书生说:

“死后很舒服。

叶惊问曰:

“【以】知之?

【以】凭什么。

既“以”。

以:

凭,靠。

什么。

叶衡惊奇地问道:

“你凭什么知道死后很舒服?

士人曰:

“【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

【使】假使,假设。

【皆】都。

【归】回来。

书生说:

“假若死后不舒服,死亡的人们就全都逃回来了。

一死不归,【以是】知其佳也。

【以是】既“以是”。

因此。

以:

因为。

是:

这。

死去的人还从来没有逃回来的,因此,我知其死后很舒服。

满座皆笑。

满座之人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作品赏析】

这则笑话富有笑料,生动有趣。

问的人似乎很肃,但回答的却很巧妙,一扫生病时的郁闷气氛。

回答的人不但巧妙的回答了病人的问题,而且把一个非常肃的问题化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读后必练】(共18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

①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②以知之()

③死者皆逃归矣()④以是知其佳也()

⑤使死而不佳()⑥满座皆笑()

2.翻译。

(8分)

①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

②叶惊问曰:

“以知之?

③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

④一死不归,以是知其佳也。

3.这则笑话的笑点在哪里?

(4分)

【参考答案】

1.①将,将要。

②凭什么。

③回来。

④因此。

⑤假使,假如。

⑥都。

3.回答的人不但巧妙的回答了病人的问题,而且把一个非常肃的问题化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文言原文】

卢公暮年丧妻,续弦祝氏某少女。

然祝以非偶,每日蹙眉。

卢见而问曰:

“汝得非恨我年大耶?

”曰:

“非也。

”“抑或恨我官卑耶?

”曰:

“非也。

”卢曰:

“然则为?

”祝曰:

“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选自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卢公【暮年】丧妻,续弦祝氏某少女。

【暮年】晚年。

卢公晚年丧妻,续娶年少的祝氏为妻。

【然】祝以非偶,每日蹙眉。

【然】可是,但是。

可是祝氏认为卢公年龄太大,不相匹配,所以终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

卢见而问曰:

“【汝】得非恨我年大耶?

【汝】你。

卢公见到这种情景问道:

“你莫非嫌我年纪太大?

曰:

“非也。

祝氏回答道:

“不是。

“【抑或】恨我官卑耶?

【抑或】也,大概。

卢公又问:

“大概是恨我官职卑微吧?

曰:

“非也。

祝氏说:

“也不是。

卢曰:

“【然则】【为】?

【然则】即然这样,那么【为】为什么。

卢公说:

“既然这样,那么又是为呢?

祝曰:

“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

祝氏说:

“我不恨你年纪大,不恨你官职卑,

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只恨我出生的太晚了,看不见你少年时的样子。

【作品赏析】

这篇笑话通过人物对话,寥寥数语就委婉、含蓄的道出了少妇的心声。

【读后必练】(共18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

①卢公暮年丧妻()②汝得非恨我年大耶()

③然祝以非偶()④抑或恨我官卑耶()

⑤然则为()⑥然则为()

2.翻译。

(8分)

①然祝以非偶,每日蹙眉。

②卢见而问曰:

“汝得非恨我年大耶?

③抑或恨我官卑耶?

④卢曰:

“然则为?

3.这则笑话中的女主人公是如说出自己的心声?

(4分)

【参考答案】

1.①晚。

②你。

③可是,但是。

④也,大概。

⑤即然这样,那么。

⑥为什么。

3.女主人公委婉、含蓄的通过一首诗道出了心声。

 

 

【文言原文】

富家村子弟,诈为秀才,状诉追债。

官见其粗鄙可疑,乃问曰:

“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杀公子纠’一章如说?

”其人不知是书句,只恐是一件人命,便连声大叫曰:

“小人实不知情。

”官命左右挞二十。

既出,谓其仆曰:

“这县官真无道理,说我阿公打杀翁小九,将我打二十。

”其仆曰:

“这是书句,汝便权应略知也罢。

”其人曰:

“我连叫不知情,尚打二十下,若说得知,岂不拿我偿命。

选自明•乐天大笑生《解愠编》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富家村子弟,【诈】【为】秀才,状诉追债。

【诈】假装。

【为】是。

富家村有一弟子,假称作是秀才,写诉状追讨欠债。

官见【其】【粗鄙】可疑,【乃】问曰:

【其】他。

【粗鄙】粗俗可鄙。

【乃】于是,就。

县官见他粗俗可鄙,于是就问他说:

“【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杀公子纠’一章如说?

【汝】你。

【道】说说。

“你是秀才,尚且说说‘桓公杀公子纠’一章是如说的?

其人不知是书句,只恐是一件人命,

那人不知道是书中的句子,只认为是一件人命,

便连声大叫曰:

“小人实不知情。

便连声大叫说:

“我实在不知道实际情况。

官命左右【挞】二十。

【挞】打。

县官命令身边的人打他二十大板。

出,【谓】其仆曰:

“这县官真无道理,说我阿公打杀翁小九,将我打二十。

【谓】对……说。

这人已经放出来了,对他的仆人说:

“这县官真没有道理,说我爹爹杀了翁小九,将我打了二十大板。

其仆曰:

“这是书句,汝便权应略知也罢。

她的仆人说:

“这是书中的句子,你权变一下稍微知道一点也就罢了。

其人曰:

“我连叫不知情,尚打二十下,

那个人说:

“我连声叫到不知情,尚且打了二十下,

若说得知,【岂】不拿我偿命。

【岂】难道。

如果说知道,难道不会拿我偿命。

【作品赏析】

这篇笑话,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假学道的形象。

他假称秀才,被县官识破,从而被打,但还不知道被打的原因。

【读后必练】(共2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诈为秀才()②乃问曰()

③汝是秀才()④官命左右挞二十()

⑤既出()⑥谓其仆曰()

⑦且道()⑧岂不拿我偿命()

2.翻译。

(8分)

①富家村子弟,诈为秀才,状诉追债。

②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杀公子纠’一章如说?

③既出,谓其仆曰。

④若说得知,岂不拿我偿命。

3.这则笑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分)

【参考答案】

1.①假装。

②于是,就。

③你。

④打。

⑤已经。

⑥对……说。

⑦说说。

⑧难道。

3.不要不懂装懂,不要硬称自己有学问,否则有时会吃亏的。

【文言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明代江盈科《缘箩山人集》)

【对照注译】

原文

注释

译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

 

【北人】北人。

【菱】即菱角。

【仕于南】即“于南仕”,在南做官。

仕:

(仕途)在……做官。

北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做官。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席】酒席。

【啖】吃。

【并】连同,一起。

(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或】曰:

“啖菱须【去】壳。

【或】有人,有的人。

【去】去除,去掉。

有的人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其人自【护】其【短】,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

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非】不是。

【知】知道。

【欲】想,想要。

【以】用来。

说:

“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者曰:

“【北土】有此物否?

【北土】北。

问的人说:

“北也有这种东西吗?

答曰:

“前山后山,地不有!

他回答说: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

【而】表转折,此指却。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作品赏析】

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读后必练】(共2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