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852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docx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

××××项目测绘技术方案

〔1〕本项目根本情况与分析: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区。

交通便捷畅通。

黎湛铁路、324线国道和某某至某某高速公路过境。

为加强本地区生产生活根底设施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开展,增加人口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测绘项目,建设规模124.05公顷,建设地点坐落于******等5个乡镇,沿途交通便利,通往各村庄根本有水泥路或机耕路,为项目勘测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为完本钱次勘测项目,我公司计划采用目前先进的GPS-RTK测量技术结合全站仪极坐标法进展全野外数据采集,简要做法为测区中平坦而开阔的区域主要利用RTK的方式作业;林地以与村庄的区域通视条件差,植被和树林覆盖浓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使用RTK结合全站仪,辅助钢尺丈量等方式进展测量。

〔2〕技术设计的依据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标准类型

《工程测量规X》

GB50026-2007

国家标准

《地籍测量规X》

CH5002-94

行业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国家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2010

行业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

GB/T18314-2009

国家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X》

CH/T2009-2010

行业标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07

国家标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X》

GB/T17160—1997

国家标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国家标准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4-2005

行业标准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1-2006

行业标准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GB/T17941-2008

国家标准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

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某某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TD/T1011~1013——2000〕

行业标准

某某壮族自治区行业标准《某某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GXTDHB-2007-1

行业标准

〔3〕精度指标设计

依据项目要求,本项目提交的所有测量成果平面采用1980某某坐标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使用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3°带,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取Hg=0米,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1°。

采用1:

500比例尺,根本等高距1米,各类控制点数据取位至毫米,测距值取至毫米,测角值取至秒,碎部点高程注记至厘米;按CAD的格式生成dwg图形,按50cm×50cm进展标准正形分幅,按流水号1、2、3、......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进展编号图幅命名,流水号前面统一冠以“兴业县××乡〔镇〕增减挂钩项目地形图-N〞中间加短线连接;图幅号以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表示,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加短线连接。

首级GPS控制网选用E级网,边长相对误差≤1/45000,图根点相对闭合差≤1/2000,高程控制精度符合四等水准精度,即≤30

mm;点位平面偏差不大于图上0.2mm,即≤±0.20m,建筑物局部平面精度≤0.10m,高程偏差不大于1/5等高距,即≤0.20m。

在每个项目点埋设2个以上的高等级控制点〔这些埋石点须控制该项目X围内的农村居民点,且分布均匀〕,同时联测周边的D级控制点,以D级控制点为起算点,计算出这些控制点的坐标。

RTK三级控制点、RTK图根点点号为“TI〞开头,默认为“T〞,各项目区分段预留编号。

平面精度

a)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点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b)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0cm。

c)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按表1-1执行。

表1-1图上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单位:

图上mm〕

地区类别

点位中误差

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建城区、平地、丘陵地

±0.2

±0.3

山地、高山地

±0.4

±0.5

注:

树林隐蔽、陡石山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上表放宽0.5倍。

高程精度

高程精度按表1-2规定执行:

表1-2高程精度表〔单位:

m〕

项目

建成区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一、二级控制点

相对于起算点≤

图根控制点

相对于起算点≤

测站点

高程注记点

〔4〕工艺技术流程设计

 

4.1准备工作

针对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公司将组织有3年以上丰富工作经验的测绘专业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6名,测量技术人员2名共10人,分5个测量作业组开展工作。

实施该项目前,对作业人员集中开会,进展技术交底,认真了解委托方的要求,以与本项目的难易点、侧重点,进展充分的准备。

组织足够多的专业技术小组进展踏勘、搜集资料、编写设计书,做好技术设计方案。

4.2控制测量

1选点、埋石

在每个项目点埋设2个以上的高等级控制点〔这些埋石点须控制该项目X围内的农村居民点,且分布均匀〕。

②平面控制测量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控制测量

4.3GPS接收机的选择:

等级

项目

三等

四等

一级

接收机类型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标称精度

≤(10mm+5ppmp*d)

≤(10mm+5ppm*d)

≤(10mm+5ppm*d)

观测量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3

≥2

≥2

针对本项目的情况,计划使用8台套STONEXS9型双频GPS〔精度:

平面±(5mm+1×10-6D),高程±(5mm+1×10-6D)〕联合观测布设的GPS控制点,数据解算使用HDS2003全球版软件。

b.外业观测要求:

等级

项目

观测方法

高度角

有效卫星数

时段

采集间隔

PDOP

四等

静态

≥15°

≥4

≥45分钟

10~60秒

≤6

快速静态

≥5

≥15分钟

一级

静态

≥15°

≥4

≥45分钟

10~60秒

≤6

快速静态

≥5

≥15分钟

c.观测网的要求:

〔注:

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等级

平均距离(km)

A(mm)

B(1*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三等

5

≤10

≤5

1/80000

四等

2

≤10

≤10

1/45000

d.施测方法:

摆设10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组成一个多边形网,网的扩展方式采用边连接方式,各相邻同步网〔环〕至少有一条公共边,每个公共边的GPS点上至少设站观测2次。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2mm,两次丈量天线高度≤3mm,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

记录每个点的观测开始、完毕时间,点名,仪器高和对应的机身号吗。

每个时段观测完成后,进展外业数据的检验工作,其内容包括:

同步环坐标分量与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如下公式要求:

Wx

Wy≦〔

/5〕σ

Wz

W=

≦(

/5)σ

公式中:

n为同步环基线边的个数,W为同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与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如下公式要求:

Wx

Wy≦2

σ

Wz

W=

≦2

σ

公式中:

n为异步环基线边的个数,W为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重复基线较差应满足:

△S≤2

σ

在E级GPS网中:

σ=

其中n为构成闭合环基线条数;D为平均边长,不足1km以1km计。

f.平差解算:

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以三维基线方量和相应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展无约束平差。

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

V△y≦3σ式中σ为规定的基线精度

V△z

否如此认为该基线或附近基线存在粗差,用软件进展剔除,直至满足上式要求。

利用无约束平差的可靠观测值,选择在某某1980坐标系进展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x

V△y≦2σ

V△z

g.复测与重测: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独立基线相联结,如此在该点上必须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的独立基线。

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和整体平差的结果保存在计算机中,并打印一份文件,装订成册,贴注标签,作为报告的一局部内容。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RTK方式,通过对E级GPS控制点的校正,直接测定图根点坐标和高程,对每个图根点需要进展同一参考站的两次独立测量。

不利于RTK作业方式的村庄、树林等区域,通过全站仪采用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或支导线等方式进展,支导线连续测站不得超过3个,以保证精度的可靠性。

图根控制点应满足:

最弱点位误差≤50mm,最弱边长相对误差≤1/4000,距离≤10km,测回数≥2。

③高程控制测量

²,计划用GPS拟合高程的方法测定各个E级GPS高程。

4.4主要技术要求:

GPS网与四等以上的水准点联测,联测的点分布在测区四周和中央。

联测点数大于选用计算模型中未知参数个数的1.5倍,点间距≤10km。

量取GPS天线高要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度。

b.GPS拟合高程计算:

充分利用当地的重力大地水准模型或资料。

对联测点进展可靠性检验,剔除不合格点。

对于本测区,地形的起伏小且面积不大,可以采用平面拟合模型。

对拟合高程模型进展优化,并尽量防止超出拟合高程模型覆盖的X围。

c.拟合高程检验:

检测点数不少于全部高程点的10%,并且检测3点以上,较差≤30

mm〔D为检查路线长,单位km〕。

〔5〕地形图测绘

数据采集方法:

采用GPS-RTK法,通过2个以上控制点校正后进展。

需满足:

有效卫星数≥5个,PDOP值≤6,采用固定解成果。

作业中如果卫星失锁,应重新初始化,经复测重合点合格后,再重新进展。

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通过架设仪器于控制点,对后视点观测检查无误后进展。

仪器标称精度:

测角精度≤±6″,测距固定误差≤10mm,比例误差≤5mm。

仪器的对中误差≤5mm,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至1mm。

RTK以与全站仪的观测需记录每个点的点名、坐标、代码,存储在手簿或仪器中。

对密集的建筑群,RTK和全站仪无法观测时,采用钢尺交会丈量等方法进展,水平距离的量取读数至1cm,将结果记录到草图上。

野外采集要素:

1、测量X围需向项目区边界外扩5-15米,项目区的要素包括:

各级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其他设施、交通与附属设施、管线与附属设施、水系与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种地物、地貌以与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注重表示与建设有关的各项要素。

2、项目区内的居民地与垣栅、工矿建〔构〕筑物与其它设施需实测其外部轮廓,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3、项目区内的交通与附属设施应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4、项目区内的管线与附属设施、水系与附属设施、地貌和土质、植被、地理名称的表示均按相关规X要求进展。

按《工程测量规XGB50026-2007》执行,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按《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准确表示其点位;高程注记点在图上每cm²不得小于10个;等高线的计曲线必须标注高程。

a.居民地是高等级公路测图的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与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

房屋以墙基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房屋一般不综合,应分间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

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在图上小于0.6mm可用直线连接。

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b.地下光缆、电缆的标志桩、检修井,必须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与连接。

c.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的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规定的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

e.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电塔位置必须实测,同一条杆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主要线路,图面上各种线路的走向应连贯、类别清楚。

建筑区内的电力线、通讯线不连线,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地面与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检测井等均需测绘。

围墙、永久性广告牌、栅栏、栏杆、篱笆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

f.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

铁路的铁轨、公路路中与交叉处、桥面、里程碑等应测绘高程注记点、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与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硬砖、砂砾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

等级公路应注明等级、代码和编号。

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主要道路须注明走向。

国道路面、路肩应绘制四条线条,路面线不得中断。

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在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

不同水平相交的道路交叉点,应绘以相应的桥梁、通道符号。

路堤、路堑均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注记高程。

公路、大车路、铁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小路可中断在进出口处;市区街道应将永久性的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与街心花园等绘出。

有围墙栏栅的公园、工厂、机关、学校等内部的道路;除通行汽车的主要道路、全部按内部道路测绘。

g.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等都应测绘,沟宽在图上小于1mm的,以单线表示。

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并标注测绘时间。

水渠应测渠道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与坡脚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面与井台的高程;池塘应测注塘底高程。

h.石堆、土堆、陡崖、坑穴、冲沟、山洞、石灰岩溶斗、崩岩、滑坡等特殊地貌和人工修筑的梯田、陡坎、斜坡等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冲沟底部应测注高程点,较大的可用符号和等高线配合表示。

梯田坡坎顶与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至坡脚。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可表示为陡坎,70︒以下的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小于2mm时也可用陡坎表示。

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短于5mm时可以舍去。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陡坎,可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露岩地、独立石、倒石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等应在上下分别注记高程或比高。

i.地形图表示的各种树木名称、苗圃、灌木丛、散树、独立树、行树、竹林、经济林等,应正确反映分布状况,芦苇地、花圃、草地、沼泽地应表示;树林要标注树的种类、高度。

农业用地分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和水生经济作物地等,表示作物以夏季作物为准。

地形图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用双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点。

水田的田埂不分大小均须测出。

山地应测出各种特征点山顶、山脊、山梁、山谷、鞍部都必须准确测出其位置与标注高程,山顶、洼地底部应绘示坡线

j.地理名称与各种注记是地形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判读地形图的直接依据。

图上的所有居民地、大的工厂、商店、道路〔包括市、镇、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均需进展调查核实、正确注记。

k.每幅图的接边均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以检查,确保无误。

l.行政区境界限、矿场的矿物、料场的材料应注明。

m.地形图中应注记导线点、水准点编号与其高程,以与在测图X围内的国家三角点和水准点等的位置与其注记。

〔6〕权属调查:

1、根据权属调查人员调查的宗地资料,测绘每宗地界址点坐标。

2、每个地块都必须封闭,不得有缺口。

3、各项测量工作按地籍测量和工程测量规X进展。

〔7〕地形图编辑处理:

A.通过数据线连接,将全站仪和RTK的数据转存到计算机特定的目录中,保存原始数据文件。

将控制测量数据、地形测量数据和检测数据分类,分别处理。

对地形测量数据,可以删改数据的属性、编码和信息排序等,不得修改原始记录数据。

B.图层分类:

本项目统一格式,分层管理,用不同的颜色进展。

C.地形图分幅:

按250的整数倍坐标进展标准分幅,分为50cm×50cm的图形。

分幅裁剪后,对图幅边沿的数据需要检查、编辑。

图廓与坐标网格的绘制由成图软件自动生成。

检查编写报告,资料整理装订与移交。

〔8〕工程进度设计

一旦我方成交,我方保证在签订成交合同后2天内提交本项目测绘技术设计方案,在合同生效后2天〔日历天〕内完成5个测绘小组的组建并投入工作,在合同签定后保证在30个工作日内交付测绘成果。

〔9〕质量控制设计

实行二级检查:

在控制测量工作前,每个作业小组抽1人组成检查组进展,对GPS网形、选点的合理性、标石质量、点之记全面检查,有不合理、不符合要求的,与时进展调整。

确认无误后再开始观测,GPS控制工作完成后,检查精度情况、GPS网联测点情况、观测手簿、卫星状况以与计算方法、限差的符合情况、报告的完整性等内容抽查,抽查率不少于总点数的10%。

公司委派专职检查组到现场对控制测量检查相关内容,确认合格,并做好检查记录后,如有问题,必须整改无误后,方可进展下一步的地形图测量工作。

地形图测量工作完成后,检查组对平面与高程精度、地物要素的正确性、注记和符号的正确性、地物取舍的合理性、图形整饰情况、图件的清晰度和密度、记录手簿等内容进展抽查,抽查率不少于5%。

再经公司委派检查组对以上内容进展检查,与时整改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内容,直至全部资料合格,并做好检查记录,整理打印成册,作为最终成果报告的一局部。

检验结果处理方式:

公司委派检查组对阶段的检查结果,与时告知作业组。

如有不符合规X、规定要求的产品,应提出整改意见,交于作业组改正。

问题较多或性质较为严重的,可令作业组重新检查、整改,再重新检查,直至全部内容合格为止。

经最终检查合格后,将检查记录整理成报告,与控制点成果报告、地形图已经其它的资料,一并交付给项目业主单位检查。

〔10〕提交成果资料

序号

资料名称

资料内容

数量

1

地块面积成果

地块面积量算表

2

2

地块面积矢量数据

2

3

分幅图(dwg格式)

1:

500数字化地形图

2

4

1:

500数字化地籍图

2

5

控制资料

原始观测数据

2

6

观测手簿

2

7

平差计算手簿

2

8

控制点展点图〔纸质〕

2

9

技术说明

2

10

控制点成果表

2

11

仪器鉴定资料

使用仪器的检定证书〔复印件〕

2

12

文档资料

技术设计书

2

13

实施方案

2

14

技术总结

2

15

检查报告

2

16

图幅结合表(dwg格式)

1:

1000图幅结合表

2

17

测绘数据光盘

以上所有内容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