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95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原创穿越改革开放40年征文精选8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地处浙中的金华义乌却将自己打造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聚宝盆,义乌不仅向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迅速迈进,还加快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国际陆港。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像义乌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脱胎换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也带动了无数民众收入水平的提升。

40年前,年收入达到1万元的“万元户”是人们心目中的有钱人,而今,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5xx74元。

在这些变化背后,是群众们日益鼓起来的腰包和富起来的生活。

打开机遇新窗口

1xx88年4月26日,数万名海口市民共同见证了海南省的成立和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的诞生。

30年弹指一挥间,对于面积只有3.5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来说,却是从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一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重镇的历史跨越期。

而立之年的海南,是中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40年来,中国从让农民可以为自己而耕种、让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可以进入中国开始,到如今数千万农民脱离贫困、村庄变成现代化大城市、高科技列车在大都市之间飞驰……这背后,正是改革开放在持续不断释放着政策红利。

站在40周年这个节点上,中国改革开放迈开了更大的步伐。

近期,从扩大沪港通、深港通相关交易额度到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从取消抗癌药等28项药品进口关税,到放宽汽车等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扩大开放的力度,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打开机遇的新窗口,展现着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决心。

【二】

从小我就怕黑,黑暗总会令我心生莫名恐惧,所以,我对灯有着一种独特的记忆。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也走过了人生40个春秋,正式进入不惑之年。

光阴荏苒,蓦然回首,过去40年间关于灯的记忆,如同幻灯片似的,在眼前一一掠过

我出生在陕南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里,在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村还没有通电,煤油灯是山里人最重要的照明工具。

煤油灯的灯身是用废弃的墨水瓶做的,在瓶里倒入煤油,瓶口垫上一个小铁盖,铁盖中间打个小洞,穿上一根用薄铁皮卷的空心铁管,空心铁管里穿上棉线做成的捻子,一个简单实用的照明工具就制成了。

捻子头是灯芯,灯芯可调节大小。

点燃捻子后灯芯就冒出火苗,灯捻滋滋地吸着煤油。

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至少有一盏这种自制的煤油灯。

灯虽然简单易做,可煤油却是很贵的。

那时候家里穷,我们兄妹五个,哥哥、姐姐在镇上读书,弟弟、妹妹年幼,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归家。

家里所有的活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白天干地里的活,晚上又要做各种家务直到深夜。

我胆子很小,特别怕黑,不敢一个人先去睡觉,就跟着母亲熬夜。

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为了省油,母亲总是把灯芯捻到最小,把煤油灯放在高一点的桌子上,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微弱的油灯之光照在空旷的房间里,整个房间都是寂静幽暗的。

我坐在桌子旁,看着那盏小小的煤油灯,看那红色的灯花在灯芯上聚集、跌落……有风吹过,那光就不停地跳跃闪烁着,似乎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我急忙伸手去拢住那灯。

我的一双小手,在挡住风的同时也把光给遮住了……在寂静的夜晚,那小小的煤油灯,那忽明忽暗的灯光,勾勒着母亲的辛劳和我的童年梦想。

时间过去了许多年,那一簇跳跃闪烁的煤油灯的灯光,总是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

记忆中煤油灯的灯光,承载着回不去的时光。

80年代末,我们村通上了电,我家也安了电灯。

因为离集镇太远,电压严重不足,照明用电高峰(夜幕降临至晚上十点左右),几十瓦的白炽灯炮,只有中间那么一圈钨丝红着,母亲把它戏称为“挂在墙上的南瓜花”。

可就是这小小的“南瓜花”,也比昏暗的煤油灯亮了许多,而且不用担心被风吹灭。

傍晚时分,散落在山间各处人家的灯都亮了起来,一点点黄晕的光,犹如散落在人间的点点星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带来了希望和期盼。

xx年春节,我回家看望母亲。

一进家门,就看见了客厅天花板上那盏大吊灯。

母亲说是弟弟腊月回家买来装上的。

这盏吊灯是水晶做的,非常漂亮。

遥控开关,一只开关控制三种灯色,有冷色、有暖色,可明可暗,随意调节。

我按下遥控开关,美丽的吊式水晶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显现出华丽尊贵的气质。

一身通体晶莹的串串垂饰,如若层层叠叠的晶莹果实。

豪华吊灯将房间照得一片明亮,既照亮了房间里各色现代化的家电,也将未来照得一片光明。

今年清明回家,我惊喜地发现,村子的道路两旁站着两排漂亮的路灯。

我问老公:

“这灯是太阳能的吧?

”老公笑说:

“你也太out了吧,这是光伏灯。

白天电池利用光伏板充电,夜晚可照明8-xx小时。

非常节能环保。

”那天傍晚时分,天色由明转暗,道路两旁的路灯就亮了起来,将原本幽暗的村路照得亮如白昼。

我独自站在大门前,透过那两排明亮的灯光,不远处的集镇上,华灯高照。

各家的窗户都亮着灯,明暗不一,各有特色。

有昏黄的暖黄色,有明亮的白色……我呆呆地想着,这灯光下的人们在做些什么呢?

是在暖黄色灯光照射下的厨房准备着美味可口的食物?

抑或是在明亮的客厅中与家人一起谈笑风生?

一盏灯下一个故事,那不同的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中国故事,中国梦!

收回目光,看着在路灯下迎光飞舞的飞蛾,我的思绪也如同那些纷飞的小虫,在时空的光柱里穿梭飞舞。

记忆里那一盏盏灯,陪伴我走过黑暗,走向光明。

眼前,那一排排明亮的路灯,不仅仅照亮了人们脚下的路,也照亮了整个美丽乡村,照亮了我们通往未来幸福生活的路。

【三】

时光流动,从1xx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整整40年。

40年间,母亲在泛黄灯光下缝制的“千层底”已经换成除臭透气的跑步鞋,父亲在浓烟中下厨的“土灶台”已经换成了清洁干净的天然气灶;

40年间,《葫芦兄弟》的剪纸动画变成了《大圣归来》这样的3D动画,围坐着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坝坝电影”也已经变成了看《红海行动》的3D影院;

40年间,收音机、录音机、单放机都已经成了“古董”,我们也很难再听到老唱片里传来那充满年代感的“断续”曲调。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在岁月长河中涤荡着幸福和美好。

1xx88——“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罗大佑的这首歌虽然叫“恋曲1xxxx0”,但是它的创作时间却是1xx88年,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十周年。

这个阶段,流行音乐快速发展,祖国宝岛台湾很多唱作人在大江南北红极一时。

罗大佑、费翔、潘安邦等很多歌星至今都是春晚美好的记忆。

1xx88年,我1岁,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很多都来自于父母的讲述。

那时候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xx年,春回大地,全新的文化氛围带来了人民思想的转变。

农村包产到户,大家都开始各自开始谋划好日子。

那时候,“介绍人”把母亲和外婆带到父亲家后,到处敲了一下米箱(看“家底”的习俗)后,便笑着让父亲和母亲自己出去“转田埂”了。

父母在家排行都靠前,没有读完初中就下地干活照顾弟弟妹妹了,1年后,他们结婚了,而母亲的嫁妆——一台老式缝纫机至今都还在家里的阁楼。

我问过母亲那时候结婚是不是“包办”,母亲笑着回忆:

“虽然是经人介绍,但我看中的还是你父亲人老实,他那时候一到你外婆家不是下地就是进厨房,你外婆也很喜欢……”

在80年代,家乡最火的两样东西,就是“凤凰牌”自行车和“长虹”黑白电视。

村里稍大的孩子喜欢叉着腿拧着腰在“二八杠”一侧蹬着乐此不疲,也喜欢成群挤占着在哪家门口看屋里14寸黑白电视播着的《西游记》《霍元甲》。

当然,稍有一点钱的家里,开始有了“录音机”,时不时传来的“的士高”和“时髦青年”围着录音机跳起的“霹雳舞”让我们大开眼界。

那时候家里的墙还是土墙,爸妈结婚不久就和爷爷奶奶就“分家”了,一家三口住在“一厅一室一厨”的土瓦房里,日子也其乐融融。

80年代,我们的国家积蓄着改革的力量。

幼年时光在母亲的讲述下,就像《恋曲1xxxx0》歌词一样——“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1xxxx8——“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

1xxxx8年,改革开放20年。

xx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的流入更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Beyond、黑豹、魔岩三杰让“摇滚青年”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而《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更让校园留下青春的记忆。

上一年,香港回归,《相约九八》也是内地和香港两位歌星的“合体”。

《相约九八》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改革开放20年间国家的变化对人民的影响。

20年,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在农村,大家的生活也越来也好了。

《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歌声中,黑白电视开始换成彩电;

拖拉机的轰鸣中,农村也有了小洋房;

“小霸王,其乐无穷啊”的声音中,也开启了“快乐学习”的时光。

“孩子,咱们农村人要走出去,读书是最好的办法。

”这是父亲在我小学期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虽然还是会在“滚铁环”“打弹珠”“折飞机”上花费不少精力,但也开始在刻“早”、晨读、练字中找到读书的乐趣。

那几年,“打工热”兴起,父母们农忙一过,便也随着这股热潮“进城”了,留下爷爷奶奶照顾我和年幼的弟弟。

不久,家里的“土瓦房”就变成了“砖瓦房”,一家人开始在宽敞的房子里憧憬更美好的日子。

一个世纪即将结束,新的千年即将到来。

1xxxx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值青春,我们都期待着中国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迈进新世纪。

“相约在甜美的春风里,相约那永远的青春年华”,正如歌词一样,我们永远和“青春”相约。

2008年——“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

又一个十年,更多的音乐形态被人们接受。

就和改革开放一样,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就是主张开放包容的,唯有改革开放才能让自身不断提升,愈发强大。

2008年,改革开放30年,迈入“而立”。

十年间,“网络”和“手机”彻底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已经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在这十年以赶超之势进入世界大国行列。

“5·

12”汶川特大地震,党和国家以最快的部署完成了世界不可能完成的救援,也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伟大的团结精神;

北京奥运,又让所有国家看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国越来越强大的自信。

这十年,我也变成了一个大三学生,实现了对父母的承诺。

而家乡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老家原来的几间“砖瓦房”早在2003年就成了两层楼房,通村路也通到了院门。

虽然父母因为我和弟弟的学业仍旧在外面打工,但是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将要慢慢成真;

虽然爷爷奶奶也开始出现一些老年病症,但是越来越好的医疗政策让他们看到了“四世同堂”的希望;

而大三的那个暑假,在地震救援和北京奥运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国家强大的自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当改革开放已经来到“而立”,我们回首看到取得的成就,当以更强的信心去推动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将永远走下去的路。

2018——“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在春节期间,如果说哪首歌最动听,无疑是央视推出的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一首《苔》。

时代在变,唯“初心”和“奋斗”不变。

在2018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新年贺词。

他说到:

“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而“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向我们诠释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奋斗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真谛。

这十年,我告别了校园,走向了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十年间,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千万党员中的一份子,也来到了青川这个地震后涅磐重生的县城工作,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十年,动车、高铁不断拉近家的距离;

微信、微博不断拉近人的距离。

每每有时间,我就给家里说下这几年在外面的见闻,说一下国家这几年的变化。

这几年,所有的电器及电子设备都开始飞速更新换代,手机和电脑升级速度尤胜,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化更是盛行。

而如今很少回去的家乡,在脱贫攻坚中,也慢慢变得愈发美丽,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房前屋后整洁卫生。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处处都是大美田园风光。

回头望去,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们都是一个个细小的分子,沐浴徜徉,感受着40年间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我们都在以自己的不懈奋斗,创造着幸福,书写着属于每个人的奋斗篇章。

【四】

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如果可以把它看成我们生命中的一段旅行,那么无疑是一段“满载而归”的旅行。

四十年的伟大变革,四十年的春华秋实,中国用自己的方式,精心酿造了一坛浓郁的“酒香”!

四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扑鼻香!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生命的轮回永不停止!

四十年前,一位老人提出了震惊世界的“改革开放”,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四十年前一位妈妈降临在平凡普通的农民家庭,从那一刻开始,从呀呀学语到懵懂少女,从农民家庭到城镇居民,从独生子女到孩儿她妈,角色不断变化,身份不断更新,蓦然回首,日月峥嵘,四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妈妈是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见证者,而我只是一个享受改革成果的幸运者!

虽然我的家在闵行,但是我的成长之路一直蔓延在长宁。

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与长宁的发展共同进步。

长宁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处于沪宁发展轴和沪杭发展轴汇合的“Y”型支点,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

长宁区生态与居住环境良好,综合环境质量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前列

我是一个刚刚跨入青年之列的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我深深热爱着我的长宁!

我曾漫步在图书走廊——品味,欣赏;

我读到了一篇篇飞扬的笔墨——青春的华章。

我曾畅游在古北新城——尽情,舒畅;

我看到了一幢幢美丽的别墅,闪亮的春光。

我曾游览过虹桥路的东西南北,更感到我们长宁是那么时尚、漂亮……我也曾领略过外国领事馆的风土人情,更发觉我们长宁是那么神秘、阳光。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上海青年,但大家总夸我是一个——敢为人先、务实求进、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校园闯将;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但大家总夸我是一个——爱国守罚、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青年榜样。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长宁的青年每个都是这样,是孜孜不倦的莘莘学子,是冲刺在各条战线的大好青年。

因为他们拥有青春的体魄、青春的血液、青春的翅膀,续写着青春的胸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

我的妈妈也和长宁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是一名地下空间的打造者,她的豪情和壮志深埋于“地下”——摊开上海轨道交通线路图,4号线宜山路车站、2号线娄山关路车站、xx号线宜山路车站、xx号线8标(上海图书馆站——宋园路站)、12号线国客中心车站、12号线汉中路车站……等等,皆留下了她与上海“速度”同行的足迹。

地铁,被誉为上海“速度”,因为其有可能是这座国际大都市中相对最快捷、最便利的交通出行工具。

而走入宽敞、明亮、舒适的地铁站中,乘客们未必能看到建设者的名字,但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

“让市民满意,让乘客舒心,这就够了”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市政人,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微小的身影!

我的妈妈把工作的“八小时”和家庭的“八小时”都留给了在建的地铁车站。

不管是白天黑夜,只要工程在继续,妈妈的身影不是在工地上,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改革开放四十年,有无数像我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许多,同时也舍去了许多!

我一直是在爷爷奶奶的教育下,慢慢成长起来,我感觉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是幸福的“00”后!

现在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若干年后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的飞速前进,经济政治的竞争较量,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使中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更加丰富,思想更加解放,责任更加重大。

四十年探索,四十年跨越,中国淬火蜕变,涅槃重生!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相信我们这一代将作为中坚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敢而笃行的人,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五】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不但代表着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是宣告着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一名xx0后,在这最青春美好的年纪感受到祖国十九大以来在我们身边发生点点滴滴的变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遥想十几年前的二十一世纪初,家里新买了一个大家伙——摩托车,这个大家伙的到来让我们一家出行的时候不用在自行车上缓慢前进,还不时地要担心掉链子。

年少的我坐在摩托车的后座,感受着这不可同日而语的速度,觉得幸福感爆棚。

转眼间已经到了2018年,家里不但已经淘汰了曾让我欢呼雀跃的摩托车,连风吹雨打都不怕的汽车都已经更替了两代。

很早就坐上轮椅的外婆,现在也非常时髦地换上了电动轮椅,随便手指头动动就能去想去的地方。

就这短短的不到20年,中国经济水平就已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谁曾想过,在如今共享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又返璞归真地出现了更多的自行车——共享单车,他们可以付费租借并就近归还,甚至已经有共享汽车在大城市逐步普及。

这些共享的出行工具不但大大增加了人们对出行工具的选择度和自由度,更是减轻了对出行工具的购买压力。

对于不会骑车或开车的人们,共享经济也同样能带来便利,你可以自由地根据行程预约顺风车、专车等,行程更具规划性。

自xx年网约车进入公众视野至今,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1.68亿。

有车一族可以在网约车平台上登记作为车主即可。

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性服务,在盘活车辆资源、满足用户出行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谁又曾想过,如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人们出行都可以不用带钱包,带个手机,一切都不成问题。

上述的网约车就是最好的例子,人们预约出行车辆仅需在手机上点击几下,自然会有相应的车辆在你约定的时间、地点等候,下车的时候付钱也是在手机上完成即可,一切都只要一个手机都能轻松搞定。

还记得几年前,一到春运的时候,火车站售票口就会排满了归心似箭的旅客。

甚至有旅客为了抢到回家的车票,搬个棉被在冬日的晚上排队一整晚,即使这样,有些热门的车票也有可能抢不到。

可现在,我们买车票再也不用去现场购买了,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可买到,避免了排长队的尴尬,就算没有买到,还能预约抢票,一旦有余票就会及时提醒。

人们坐车时甚至都不用取票了,购票系统都已经联网,进站刷一刷身份证即可,再也不用担心车票丢失而导致无法上车。

大概谁都未曾想过,如今高铁已经普及了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其中运行交路最长的高铁列车——北京西至昆明南列车跨越六省,共2760公里的旅程,最快只需12小时1xx分钟,比此前通行时间缩短了21个小时,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350公里时速使我国成为全球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基本建成,并正在建设一张全面覆盖中西部地区的“八纵八横”高铁网,届时将进一步方便人民的出行。

中国高铁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设备及全球互利共赢的理念被世界所认可,代表着今天的中国产业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

高铁不仅改变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悄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异地置业,跨省上班,双城生活……

不管是共享单车、网约车还是高铁,这些出行工具的车轮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更是代表了中国的发展正在蒸蒸日上。

历史的车轮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滚滚向前,13亿多的中国人民向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十九大的召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时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

【六】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出生于川南小山村已历经人生41个春秋的我,蓦然回首,心潮澎湃。

记忆里的那些事儿,无时无刻不在脑海浮现,无时无刻不证明着祖国的巨大变化。

煤油灯

上小学时,煤油灯是农村照明的重要工具。

找一个废弃的墨水瓶,将瓶盖换成带孔的圆形铁片,将婴儿手指般粗的沾满煤油的棉线穿入一节大约5厘米长的空心铁棒中,再往瓶里盛上煤油,一个简单而实用的煤油灯便制作而成。

煤油味很浓很刺鼻,只要点上煤油灯,满屋子都充溢着刺鼻难闻的煤油味儿。

但在当时的年代里,能有较足够的煤油作照明燃料,已实属不易。

在农村,由于经济贫穷落后,即使是难闻的煤油,也有很多人买不起。

为了节省,绝大部分村民在点煤油灯时,都将灯芯压得小小的。

黑夜里,闪闪烁烁的只有一丝微弱昏黄的灯光。

小时候很怕天黑,因为天黑以后,做作业时只有煤油灯微弱昏黄闪烁的灯光相伴,若遇窗户漏风,煤油灯常常会被风吹灭。

还记得通电时那个令全村人沸腾的日子。

一听说要通电安电灯了,全村青壮年主动承担起了抬电线杆的活儿。

尽管电线杆很沉,但大家毫无怨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终于通电的那天晚上,响彻村庄的欢呼声,至今犹在耳边回响;

那明亮的灯光,瞬间明亮的乡村,至今犹在眼前浮现。

黑白电视机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富裕的村民买上了电视机,尽管只是黑白电视机,却在当时的小山村引起了很大轰动。

村民们特别是小孩儿,每天吃完晚饭,就三五成群地往有电视机的村民家涌去。

现在还记得蹭电视看的情景,由于看电视的人太多,电视机主人就将电视搬到门口,看电视的人就坐在院坝里津津有味地看着,即使是广告也不愿错过,甚至看到电视停台也不愿散去。

渐渐地,电视机主人有点不高兴了。

大人往往敏感、自尊,于是不再往有电视机的村民家跑,而是默默努力挣钱,争取自己也能早日买上电视机。

而小孩子,每天控制不住电视这稀罕物的吸引,依然每天吃完晚饭,偷偷拔腿就往有电视机的人家跑。

我小时候爱凑热闹,所以蹭了不少电视看,电视剧《西游记》《八仙过海》等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买电视机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彩色电视机甚至数字电视机,早年的黑白电视机早已成了古董。

坝坝电影

上小学的时候,有意义的事除了蹭电视看外,看坝坝电影也是挺不错的。

在那时,乡里有电影院,但看电影要给钱,所以几乎不去。

最爱看的莫过于坝坝电影!

既不需要花钱,也很热闹。

坝坝电影每年会在每个村轮流放映,所以,只要听说哪个村要放电影,就会早早吃完晚饭往放电影的村子跑,无论多远也不怕。

哪怕是十几里外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