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99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筒体结构由框架或剪力墙合成竖向井筒,并以各层楼板将井筒四壁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构架。

筒体可分为空腹式筒体和实腹式筒体,由剪力墙围合成的筒体称为实腹式筒体,或称墙体式筒体,由密集立柱合成的筒体则称为空腹式筒体,或称框架式筒体

在矩形框筒体体系中,长短边长度比值不宜大于1.5。

框筒柱距不宜大于3米,个别可扩大到4.5米,但一般不大于层高。

横梁高度在0.6~1.5m左右,在筒中筒结构中,为保证外框筒的整体工作,开窗面积不宜大于50%,不得大于60%。

保证内外筒的正常工作,内筒长度不应小于外筒长度的1/3;

内筒宽度不应小于外筒宽度的1/3。

主要体系组合

框支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筒中筒,束筒等结构体系。

剪力墙布置原则

1剪力墙应该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抗震构件,应沿建筑平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布置,保证可以承担来自任何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剪力墙的数量要适当。

3每个方向的剪力墙布置均应尽量做到分散均匀周边对称四准则

筒中筒体系适用于30层以下的建筑

束筒体系

束筒体系是由两个及两个以上框筒并列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体系,束筒中的每一个框筒单元,可以是两个圆形,方形,矩形。

三角形,梯形,弧形或其他任何形状,而且每一个单元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任何高度处终止,而不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完整性。

束筒体系在抗弯能力,抗剪能力和侧向刚度方面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1.3高层建筑楼盖构造

1.3.1高层建筑楼盖结构形式:

肋梁楼盖结构,无梁楼盖结构,叠合板楼盖结构和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

肋梁楼盖结构:

当肋距在0.9~1.5m,并采用现浇板时,就称为密肋楼盖,它可分为单向密肋楼盖和双向密肋楼盖。

由于无梁楼盖的板,柱节点抗震性能差,所以常应用于带有剪力墙的板柱结构和板柱筒体结构中。

叠合型楼板宜采用预制的预应力薄板作为叠合板的底板,并兼做底模与上部现浇层共同工作形成的叠合式楼盖。

预制预应力薄板叠合板楼盖不适用于有机器设备振动的楼盖。

在高层建筑中,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当板内需要敷设管线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20mm,转换层楼板不宜小于180mm。

根据受力特点,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楼盖有两种:

压型钢板起受力拉筋作用并与混凝土组合一起共同工作的组合板,压型钢板仅作为现浇混凝土时用的永久性模板的非组合楼板

1.4高层建筑设备层

所谓设备层,是指高层建筑的某一楼层,其有效面积全部或者大部分用来做为空调,给排水,电气,电梯机房等设备的布置

1.4.1设备层的布置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合理利用空间,2满足设备布置要求,3与结构布置相结合,4与避难层相结合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需设置避难层,其间距不超过15层

一般情况下,每10~20层(通常为15层)设一层中间设备层。

设备层高度以能满足各种设备及其管道的布置要求为准。

1.5高层建筑外墙构造

1.5.1高层建筑外墙类型:

填充墙,幕墙

1.5.3玻璃幕墙

玻璃幕墙分为框支撑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承玻幕墙

框支撑玻璃幕墙可分为:

明框玻璃幕墙,隐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

竖梃与楼板的连接:

竖梃通过接件固定在楼板上,连接件的设计与安装,要考虑竖梃能在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均可调节移动,所以连接件上的所有螺栓孔都设计呈椭圆形的长孔。

且连接用的螺栓,铆钉等主要部件每处不应少于2个。

中空玻璃系将两片以上的平板透明玻璃,钢化玻璃,吸热玻璃等与边框焊接,胶接或熔接密封而成

从安全性能方面来看,可考虑选择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夹丝玻璃等。

明框幕墙的玻璃:

在明框玻璃幕墙中,玻璃是镶嵌在竖梃,横档等金属金属框上,并用金属压条卡住。

玻璃与金属框接缝处的防水构造处理是保证幕墙防风雨性能的关键部位。

接缝构造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方式有三层构造,即密封层,密封衬垫层,空腔。

结构胶常采用硅酮结构胶,结构胶不仅起着粘合密封的作用,同时它起着结构受力作用。

大约7天,初步固化,到达最终固化需要完全14~21天。

在玻璃幕墙背面一般要设另一道内衬墙,以改善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和隔声性能。

内衬墙是内墙面装修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玻璃幕墙与各层楼板和隔墙间的缝隙,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防火材料填堵密实,同一幕墙不宜穿越两个防火分区

在隐框幕墙中,金属框是隐蔽在玻璃背面的,因而避免了“冷桥”的出现,它的热工性能优于明框幕墙

玻璃幕墙称为面玻璃,面玻璃和肋玻璃有多种交接方式,同时,面玻璃与肋玻璃相交部位宜留出一定间隙。

间隙用硅酮系列密封胶注满。

玻璃固定方式:

上部悬挂式,下部支撑式

点支撑玻璃幕墙由玻璃面板,支撑结构,连接玻璃面板与支承结构装置组成

其中,支撑结构可分为杆件体系和索杆体系。

点支承玻璃幕墙的玻璃面板必须采用钢化玻璃,种类主要有单层钢化玻璃,钢化夹层玻璃和钢化中空玻璃等

铝板幕墙的构造组成和隐框玻璃幕墙类似,也需要制作铝板板块

地下室防水

一般把卷材防水层设在地下室外墙外侧,称为外防水。

它与卷材防水设在地下室外墙内侧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外防水的防水层在迎水面,受压力水的作用紧压在外墙上,防水效果好,而内防水的卷材防水层在背水面,受压力水的作用容易局部脱开,外防水造成渗漏机会比内防水少。

具体做法:

在基础垫层上铺好底面防水卷层后,卷材沿墙身自下而上铺贴在墙体外侧已做好的20mm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

在防水层外侧砌筑120mm

加厚保护墙,最后回填2:

8灰土作隔水墙。

外加剂混凝土:

外加剂有加气混凝土,三乙醇铵,三氯化铁,木质磺酸钙,建1型水泥。

抗渗等级可提高三倍到三倍以上

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而最大距离应根据建筑物类别区别对待

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建筑物名称

房间门或住宅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教学楼旅馆展览楼

30

15

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

前室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不应小于10平方米和6平方米,楼梯间的前室应设防烟,排烟设施。

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

封闭楼梯间的要求:

高层建筑裙房以及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12~18层的单元是住宅。

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以利排烟。

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消防电梯的设置:

大于1500㎡时设两台,大于4500㎡时设三台。

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小于4.5㎡;

公共建筑不小于6㎡,若与防烟楼梯合用时居住建筑不小于6㎡;

公共建筑不小于10㎡。

井道坑基:

一般坑基在最底层平面标高以下至少1.4m,作为轿厢下降时所需的缓冲器安装空间

自动扶梯:

一般自动扶梯均可正逆方向运行,停机时可当作临时楼梯行走。

但必须注意,自动扶梯不允许作为疏散楼梯使用,因此,在建筑中设置自动扶梯时,上下两层总面积和若超过防火分区面积要求,应设防火隔断或复合防火卷帘以封闭自动扶梯。

避难层设置: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避难层净面积按5人/㎡计算。

避难层可兼做设备层,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并设消防专用电话。

一般有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布置方式。

 

第二章建筑装修构造

建筑装修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装修材料(铝合金,大理石,玻璃)和有机装修材料(木材,竹材,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两大类。

2.1墙面装修构造

2.1.1铺贴式墙面

1天然石材墙面

花冈岩:

常呈整体均粒结构,其构造致密,强度和硬度极高,孔隙率和吸水率小,并具有良好的抗酸碱和抗风化能力,一半多用于室外装修

大理石:

天然石材规格:

有矿物体中分离出来具有规则形状的石材叫荒料。

天然石材的安装:

栓挂法,干挂法,聚酯砂浆固定法,树脂胶粘结法。

板材墙面:

木板墙面,为了防止板材变形,一般应先在墙体上刷热沥青一道,再干铺石油沥青油毡一层

金属板材的安装:

将板材用螺钉拧到承重骨架上或者用特制龙骨,将板条卡在特制的龙骨上。

这种扣接的方法多用于室内,板的类型一般只较薄的板条。

2.1.3裱糊墙面

1裱糊用材料:

塑料壁纸,织物壁纸,金属壁纸,植绒壁纸,石英纤维壁布。

2裱糊用胶粘剂

成品胶粘剂有粉状和液体两种形式。

现场调配的常用材料有108胶,聚醋酸乳液,羧甲基纤维素等。

2.2地面装修构造

2.2.1天然石材地面

天然石材地面包括花岗岩地面和大理石地面,碎拼大理石地面

花岗岩地面由基层,垫层和面层三部分组成。

花岗石楼面由承重层,垫层和面层三部分组成。

承重层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大理石地面,碎拼大理石地面,人造石地面。

2.2.2硬木地面

硬木地面是木地板的做法中的一种,其面层可以分为单层和双层两种做法。

1空铺木地面

空铺木地面用于房屋的底层,由木龙骨(搁栅,剪刀撑,压延木)及单层或双层木地板组成。

木龙骨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基础墙挑出的砖沿及地垄沿上。

砖沿及地垄墙墙顶均应铺放垫木,为防潮还要加油毡层,木龙骨上铺放单层或双层木地面

双层木地面的底层为没有刨光的毛板,常用松木或杉木制作。

板厚为18_22mm,拼接时可以用平缝或高低缝,缝隙不超过3mm。

面板与毛板之间应衬一层塑料薄膜,作为缓冲层。

面板与毛板之之间铺设方向应为相互错开45°

或90°

安装。

面板经常选用水曲柳,柞木,核桃木等质地优良,不易腐朽开裂的木材制作,一般呈企口形。

2.2.3其他类型楼地面

塑胶地面:

塑胶自流平地面:

塑胶自流平地面是将调制,搅拌好的自流平浆倾倒于清洁,平整,干燥,坚实的地面或楼面上。

弹性木地面:

弹性木地面适用于室内体育用房,排练厅,舞台,交谊舞厅等对弹性有特殊要求的楼地板,其构造上分为衬垫式和弓式两种,在实际使用中,以衬垫式弹性木地面较为常见。

2.3吊顶装修构造

吊顶的构造组成:

吊顶由基层和面层两大部分组成。

基层承受吊顶的荷载,并通过吊筋传给屋顶或楼板承重结构。

基层由吊筋,主龙骨和次龙骨组成。

吊筋的连接方式:

吊筋与楼板或屋面结构层的连接方式有预埋件连接和膨胀螺栓连接两类。

现代建筑大多采用二次装修做法。

在土建过程中很难确定预埋件的位置,所以,后者较为常用。

当吊顶面积较小且重量较轻时,可省略主龙骨,用吊筋直接挂次龙骨及面层。

吊顶龙骨的安装顺序是:

吊筋通过主龙骨吊挂件与主龙骨连接。

主龙骨的下部为次龙骨,通过次龙骨吊挂件连接

铝合金龙骨矿棉板吊顶构造:

这种吊顶的基层由主龙骨,,次龙骨,横撑龙骨,吊钩,连接件等组成。

铝合金龙骨的断面有L形和T形两种,中部的龙骨为倒T形,边上的龙骨为L形,因此称为LT体系。

2.3.4吊顶上的其他构造

自动消防报警设备:

自动消防报警设备包括烟感器,温感器等专用设备等专用设备,一般用螺钉固定于吊顶板上。

2.4其他装修构造

2.4.1保温门窗

保温门窗的构造应在加强气密度,提高热阻值等方面采取有效构造措施

保温窗可采用双层窗,两层窗间的净距为50—150mm;

也可采用2—4层的中空玻璃,层与层之间留6.3mm的间隙,各层玻璃之间通过焊接,胶合或溶合等方式形成中空层。

双层窗之间或多层玻璃之间填以干燥空气或氮气,防止产生凝结水,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吸湿防潮处理。

2.4.2隔声门窗

1隔声窗:

声窗通常安装2—3层玻璃,玻璃间距应大于50mm,防止玻璃之间产生共振传声,各层玻璃之间不能完全相互平行,至少一层玻璃倾斜安装选用厚度不同的玻璃,同时厚度较薄的玻璃安装在噪声传入的一侧。

2隔声门:

常见的隔声门有木结构和钢结构。

隔声门的门扇之间,门扇与门框之间,门扇与地面之间都应进行弹性密闭构造处理,应保证隔声门在关闭后没有贯通的直缝。

2.4.4防火门窗

1防火门防火门根据耐火极限可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其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2h,0.9h和0.6h。

常用的防火门按其制作材料:

木制防火门,钢制防火门,无机复合防火门。

2.4.5遮阳构造

常见的遮阳形式一般分为:

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遮阳。

各种遮阳设施按其可调方式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

按其控制方式可分为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

现代遮阳板设施的发展趋势:

设计复合化,控制智能化,构件产品化。

第三章大跨度建筑构造

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30m以上的建筑,我国现行规范规定跨度在60m以上结构为大跨度结构。

罗马万神庙,呈圆形平面,穹顶直径达43.5m,1898年巴黎世博会机械馆,跨度达115m,采用三铰拱钢结构。

美国底特津的韦恩县体育馆采用圆形平面,直径达266m,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网壳结构建筑。

3.1.1拱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拱的形式:

拱结构按其组成和支座方式不同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

拱结构的建筑造型:

拱结构的造型主要取决于矢高大小和平衡拱推力的方式

3.1.2刚架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刚架结构的形式:

刚架按其结构组成和构造方式的不同,分为无铰刚架,两铰刚架和三铰刚架。

无铰刚架和两铰刚架是超静定结构,三铰刚架属于静定结构。

一般,三铰刚架多用于跨度较小的建筑,两铰刚架和无铰刚架可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

3.1.3桁架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一种格构式结构体系。

桁架内力分布均匀,材料强度能充分利用,减少材料耗量和结构自重,是结构跨度增大。

3.1.4网格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1受力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杆件之间互相起支撑作用,形成多向受力的空间结构,故其整体性强,稳定性好,空间刚度大,有利于抗震。

2当荷载作用于网格各节点上时,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故能充分发挥材料强度,节省材料;

3结构高度小,可以有效地利用空间

4结构的杆件规格统一,有利于工厂生产;

5形式多样,可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

3网架的类型与尺寸:

网架按其构造方式不同,可分为交叉桁架体系和角锥体系。

3.1.6薄壳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1受力特点,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一般的平板结构厚度至少是跨度的几十分之一。

所以薄壳结构具有自重轻,省材料,跨度大,外形多样的优点,可用来覆盖各种平面形状的建筑物屋顶。

但大多数薄壳结构的形体较复杂,多采取现浇土施工,费时,费工,费模板,且结构计算较复杂,不宜承受集中荷载。

2薄壳结构的形式:

筒壳,圆顶壳,双曲扁壳,鞍形壳

3.1.7悬索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悬索结构由索网,边缘构件和下部支承构件三部分组成

悬索结构的主要优点:

充分发挥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钢索来受拉,钢筋混凝土边缘构件来受压,受弯,因而能节省大量材料,减轻结构自重,比普通钢结构节省钢材50%

由于主要构件承受拉力,其外形与一般传统建筑迥异,因而其建筑造型给人以新鲜感,且形式多样,可适合于方形,矩形,椭圆形等不同的平面形式

由于它受力合理,自重轻,故能跨越巨大的空间而不需要在中间加支点,为其建筑功能的灵活安排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悬索结构的施工比其他大跨度建筑更方便更快速,因钢索自重轻,不需要大型施工设备便可进行安装

悬索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在强风吸引力作用下容易丧失稳定性而破坏,故在设计中应加以周密思考。

2悬索结构形式:

单层单曲面悬索结构,双层单曲面悬索结构,双曲面轮辐式悬索结构,双曲面鞍形悬索结构。

3.1.8膜结构及其建筑造型

1张拉膜结构的设计要点:

薄膜面料应选择轻质,高强,耐高温和低温,防火性好,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

为了提高帐篷薄膜的抗风能力和保持其形状,拉索的布置应使薄膜表面呈相反的双曲面,而且对拉索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以保证来自任何方向的风力作用下都不会出现松弛现象。

应布置足够的拉索,使薄膜表面形成连续的曲面而不是多棱曲面,并是表面有足够坡度,避免积存雨雪

尽可能减少室内的撑杆或支架,以免妨碍内部空间的使用

2骨架支承膜结构

3空气支承膜结构:

充气薄膜结构分为气承式和气肋式

3.2大跨度建筑的屋顶构造

3.2.2橡胶卷材防水屋面

卷材分为两大类:

油毡卷材和橡胶卷材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质量较好,应用较广。

其主要优点:

耐气候性好,一般在-40~80℃范围内不会出现油毡屋面那样在低温状态下冷脆开裂和高温状态下发生沥青流淌等质量事故;

其抗拉强度超过7.5MPa,延伸率在450%以上。

2橡胶卷材屋面构造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屋面的构造做法比较简单,对屋面基层要求与油毡屋面相同。

橡胶卷材宽1m,长20m,一般用CX404胶作胶粘剂,需在基层和卷材的背面同时涂胶,保护层采用银色着色剂,反射阳光性能好,可防止橡胶卷材过早老化。

3.2.3涂膜防水屋面

原理:

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以达到屋面防水的目的。

2涂膜防水屋面材料:

溶剂型和水乳型再生橡胶沥青涂料。

这些涂料中大部分需用一层或数层玻璃丝布作增强材料,涂刷数度待涂料成膜后便形成屋面防水层。

但也有些防水涂料加玻璃丝布后,反而降低其防水抗裂性能,例如聚氨酯防水涂料就是如此。

3铺有玻璃丝布的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做法

屋面防水层的做法通常有:

一布三涂,二布四涂,二布六涂等几种,容易漏水的特殊部位应增加玻璃丝布的层数,如阴阳角,天沟,雨水,泛水,贯穿屋面的设备管道等部位都应附加1~2层玻璃丝布。

为保证屋面排水的顺畅,屋面坡度不应小于3%,但也不宜大于25%,以免玻璃丝布滑移起皱。

4不铺玻璃丝布的涂膜防水屋面构造

聚氨酯涂膜防水屋面比其他涂膜防水屋面的弹性好,抗裂性强,由于不铺加玻璃丝布,在其形状复杂的屋面上施工非常方便,尤其是防水的收头处容易达到封闭严密,不会发生张嘴现象。

这种屋面的造价比其他涂膜防水屋面偏高一些,但综合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从市场上购进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氛围甲乙两种涂料,施工时按照1:

1.5比例配合搅拌均匀,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分别作两层进行涂刮。

第二层应在第一层涂膜固化24h后才能进行,防水厚度以1.5mm左右为宜,涂量为1.5kg/㎡

3.2.4金属瓦屋面

金属瓦拼缝形式:

金属瓦与金属瓦间的拼缝连接方式通常采取相互交搭卷折成咬口缝,以避免雨水从缝中渗漏。

平行于屋面水流方向的竖缝宜做成立咬口缝。

平咬口缝分为单平咬口缝和双平咬口缝,后者防水优于前者

金属瓦屋面的特殊部位如泛水,天沟,斜沟,檐口,水落口等应尽量做到不渗漏雨水,金属瓦转折处应尽量折叠成型,力求减少剪开:

金属瓦屋面瓦才拼缝形式:

立咬口缝,支脚,单平咬口缝,双平咬口缝。

3.2.5彩色压型钢板屋面

根据彩板的功能可分为单层彩板和保温夹芯彩板。

保温夹芯彩板由上下两层彩板中间填充泡沫塑料做成复合板,具有防水,保温,饰面多种功能。

3.3中庭天窗设计

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是众多建筑师中对中庭发展的探索做出卓越贡献的人,1967年亚特兰大海特公司摄政旅馆,第一次引入中庭这一名词。

中庭是一个多功能空间,既是交通枢纽,又是人们交往活动的中心,被称为共享大厅或四季大厅。

2中庭的设计要求:

整体节能,气候控制,自然采光,环境净化等

采光要求:

作为正常的工作,生活环境,光环境由环境光和工作光两部分混合而成,环境光作为背景光,一般情况下低于工作光的水平(1/2~2/3)。

天空越不亮的地区,中庭越应设计得矮些,宽些,以便使底层获得足够光线。

侧面反射对于中庭内部采光具有重要作用,逻辑上理想的反射模式是中庭内部各层的开窗位置不同,自下而上开窗减少,形成一个从全玻璃窗到实墙的反射过渡。

气候控制:

采暖中庭,降温中庭和可调温中庭。

3.3.2中庭的消防安全设计

特点:

一方面,由于面向中庭的房间大多数都有开启面,通过中庭串联的房间组成一个天然无遮挡的空间,从而增加了火灾扩散的危险性,中庭的烟囱效应会使火焰及烟雾更容易向高处蔓延,会增加高处楼层扩散火灾的速度。

另一方面,在安装了探测器和火控,烟控系统以后,中庭建筑能够有比较高的可见度和清晰的疏散通道,可以方便的发现接近火源。

美国国家消防协会认为:

中庭空间具有巨大的空气体积,具有冷却火焰,稀释烟雾的非负面影响。

中庭防火分区: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门分隔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自动灭火系统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设备

2中庭的防排烟

净高度小于12m的室内中庭可采用自然排烟措施,其开启的平开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小于中庭面积的5%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及净空高度超过12m的室内中庭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3中庭人流疏散:

一般情况下疏散路线均可与中庭完全分开

3.3.3中庭天窗构造

材料选择:

1夹层安全玻璃:

也称为夹胶玻璃,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平板玻璃,用聚乙烯塑料粘合在一起制成。

这种玻璃有净白和茶色等多种颜色,透光系数为28%~55%

2丙烯酸酯有机玻璃:

刚度非常好,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且透光率可达91%以上,水密性和气密性良好。

3聚碳酸酯有机玻璃:

坚韧的热塑性玻璃,俗称阳光板,具有很高的抗冲击强度和很高的软化点,同时具有与玻璃相似的透光性能,透光率通常在82%~89%,保温性能优于玻璃,并且容易冷弯成型。

4其他玻璃

A镜面反射隔热玻璃:

这种玻璃不但像镜子能反映四周景物,也能像普通玻璃一样透视,不会影响从室内向外眺望景色。

B镜面中空隔热玻璃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