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10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docx

高中历史评析题训练整理含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评析题专项训练(飞凡中学高中历史调研组大整理)

1.(12分)运州历史思维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历史素养。

阅读示例,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

“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

蒋、汪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位一体的红色政权建设思想。

首先,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其次,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再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战略阵地。

(3)影响: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

(4)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

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有着本质不同。

军阀割据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

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

(要求:

概念的选择须从经济史方面人手;要素分解全面、科学;对要素的解析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些先进国家占统治地位,并且少数资本主义强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世界体系”(列宁语)。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内容包含三方面:

(1)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

(2)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行分析。

(12分。

要求: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3.(2016·广东广州增城高三10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一词,在古代是天命更易。

在近代,政治革命通常意指:

对于当时制度与秩序不满的人群,秉持一定的理念,由下而上发动群众力量,推翻统治者,建立新政权,而且随着新体制当权,通常还进行社会革命,改变社会价值,以贯彻掀起革命的理念。

在近代世界,这种革命屡次出现,但以其重要性而言,当以美国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大革命及中国的革命,影响最为深远。

——摘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近代“政治革命”这一概念进行诠释。

(说明:

就材料中列出的近代革命中任选一国作为例证展开诠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10月联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一或者图二,确立一个为主题,并进行评析。

(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20世纪初的历史时指出,面对列强的侵略奴役和中国自身的黑暗落后,中国既有对民族和国家的保护要求,即救亡;也有对民主、自由、平等意识培养的要求,即启蒙。

并就救亡与启蒙二者关系作出了如下基本判断:

一、启蒙与救亡二者相互促进;二、救亡压倒了启蒙。

 

——摘编自李泽厚《近代中国思想史论》

请运用20世纪初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基本论断进行论证探讨。

(说明:

可以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也可以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论断。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2016·广东广州荔湾、海珠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

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

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12分)

 

7、(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2015·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41)(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

(要求:

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9、(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10、(2015·湖北武昌高三五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1、(2015·河南六市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1年2月,针对“滞胀”,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以下为计划的部分要点:

 

(1)削减财政开支(不包括军费),特别是社会福利开支,减少财政赤字,至1984年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2)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里根总统经济复兴计划提出一条补充建议,并说明理由。

(12分,要求:

建议明确,史论结合)

 

12、(2015·黑龙江哈三中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基本线索”,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

建国以来,对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认识出现很多种说法:

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李时岳、胡滨提出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四个阶梯论”);陈旭麓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7年的大革命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这三次革命高潮推动或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新陈代谢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所认为的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

(要有明确主线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13、(2015·湖南衡阳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歌曲: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啰咳 ,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

干稻草那个软又黄哟咳啰咳 ,金丝被那个盖身上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心里暖洋洋暖洋洋咳啰咳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呀呀依吱哟 ,依呀依吱呀呀哟咳依呀依吱哟 

穿草鞋那个背土枪哟咳啰咳 ,反围剿那个斗志旺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啰咳 ,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咳啰咳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咳啰咳 ,咳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咳啰咳 

上述歌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某一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根据相关信息确定两个历史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述。

【要求:

主题关键词选用恰当,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14、(2015·陕西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者指出:

“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

”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

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

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

(要求:

简析原因,概述内容,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

 

15、(2015·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GregorjClark教授认为:

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

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

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

 

——摘编自《历史大数据:

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实对CregoryClark教授观点的微观方面加以论证。

 

16、(2015·湖北黄冈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朝万历年间,富豪王伯昌及其妻蒋氏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金花嫁给了官宦子弟,二女儿银花嫁给了富商子弟,只有三女儿翠花违背父命,嫁给勤奋好学但家徒四壁的秀才徐文俊。

王伯昌夫妇因此对翠花一家十分不满。

 

蒋氏六十寿辰时,翠花家里除了三升荞麦以外一无所有。

翠花将它做成荞麦馍作为寿礼前往娘家拜寿。

 金花和银花分别送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作为寿礼,蒋氏十分高兴,她们俩得到很好的招待。

翠花的寿礼只是一篮荞麦馍,当面受到父母的奚落和虐待,并不准王翠花参加寿宴,最终在风雪交加的寒夜,王翠花被父母赶出了家门。

 不久,王伯昌卧病不起,蒋氏熬药时不慎引起火灾,王伯昌葬身火海,家产全部烧光。

蒋氏无家可归,求助于金花和银花。

金花和银花以各种借口拒绝收留,蒋氏只好沿街乞讨…… 

——摘编自地方戏剧《荞麦馍赶寿》(亦称《翠花女捡过》)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故事背景,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蒋氏遭金花银花拒绝收留后的故事情节,并加以解释说明。

(要求:

续写的故事情节要与材料能衔接上,解释说明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个方面入手,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17、(2015·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

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

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18、(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伦布交流:

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19、(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41)(12分)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最高行政首长,领导整个秘书处工作,被看作“世界的总管”。

下表是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履职简表:

 

姓名

任期

国籍

主要事迹

赖伊

1946—1952

挪威

支持以色列建国;通过克什米尔停火协议;赞成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因支持韩国遭到苏联反对;因未能处理好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受到大量批评等

哈马舍

尔德

1953—1961

瑞典

认真履行联合国努力防止战争和实现宪章其它宗旨;组成联合国紧急部队,提出维和三原则;访华斡旋中国审判美国间谍案,调解中美关系等

吴丹

1961—1972

缅甸

调解印巴争端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促使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入侵越南问题上无所作为等

瓦尔德

海姆

1972—1981

奥地利

派维和部队终止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召开中东和平会议;调解纳米比亚独立运动、南非种族运动、阿以纷争等;多次主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人类环境、海洋法、人口和世界粮食会议等

德奎利

亚尔

1982—1991

秘鲁

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加利

1992—1996

埃及

主张扩大联合国在维和行动中的作用,参与处理波黑、索马里等问题;促使柬埔寨大选,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未能阻止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等

安南

1997—2006

加纳

对联合国提出多个一揽子改革方案;调停斡旋伊拉克危机、巴以冲突、克什米尔争端、阿富汗战争等;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等,被批评发展中国家边缘化,对人权践踏随处可见等

潘基文

2007至今

韩国

进一步推进联合国改革;斡旋朝核六方会谈;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挑战,推行新多边主义精神,加强伙伴关系,采取协同一致的行动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的职能信息,确定2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

(12分)

 

20、

(2015·湖南永州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区域/国家

GDP总量

百万美元

人均GDP

GDP 比例

世界百分之(%)

1820年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228600

600

32.9

法国

38434

1135

5.5

英国

36232

1706

5.2

日本

20739

669

3

德国

26349

1077

3.8

美国

12548

1257

1.8

1870年

大英帝国

265000

 

24.1

清穆宗同治九年

189740

530

17.2

英国

100179

3190

9.1

美国

98374

2445

8.9

法国

72100

1876

6.5

德意志帝国

71429

1839

6.5

日本帝国(明治时代)

25393

737

2.3

1913年

大英帝国

570406

 

21.1

美国

517383

5301

19.1

中华民国

241344

552

8.9

德意志帝国

237332

3648

8.8

英国

224618

4921

8.3

法国

144489

3485

5.3

日本帝国(大正时代)

71653

1387

2.6

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

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

(12分)

21、(2015·江西景德镇三模·41)(12分)《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

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

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2015·江西新余二模·41)(12分)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曲线A.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23、(2015·江西鹰潭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24、(2015·甘肃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年10月3日,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中讲道: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我说完了!

” 

材料二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是:

“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

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

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及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6分)

 

25、(2015·云南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状况是基拙,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等等。

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

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

 

——恩格斯《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

根据材料,选择中国近现代史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论述恩格斯的主要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300字以内。

 

26、(2015·新疆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

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评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7、(2015·湖南益阳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乙种: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绪论(第一、二章略)

 

导论(一、二、三、四略)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章

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第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