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337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docx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

测量学顾孝烈答案

【篇一:

测量学实习大纲】

学时数:

28

学分数:

2适用专业:

采矿工程(本科)执笔人:

黄毅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实习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1、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和深化所学课堂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工作作风。

工程管理测量实习的要求是:

通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增强测定和测设地面点位的概念,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好基础。

二、实习的内容、形式、方法

(一)、实习的内容

本项实习包括:

布设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测定图根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测绘地形特征点,并依比例尺和图式符号进行描绘,最后拼接整饰地形图。

1、平面控制测量

在测区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

平坦地区,一般布设闭合导线,丘陵地区通常布设单三角锁、大地四边形、中点多边形等三角网,对于带状地形可布设附合导线或线形锁。

经过观测、计算获得平面坐标。

1)、踏勘选点

每组在指定测区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根据测区范围及测图要求确定布网方案进行选点。

点的密度,应能均匀地覆盖整个测区,便于碎部测量。

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边长约60~100m左右。

布设三角网(锁)时,三角形内角应大于300。

如果测区内有已知点,所选图根控制点应包括已知点。

点位选定之后,立即打桩,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一十字作为标志,并编写桩号与组别。

2)、水平角观测

3)、边长测量

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

1000。

三角网至少量测一条基线边,采取精密量距的方法(即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基线全长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10000,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应用光电测距仪测定边长。

4)、连测

为了使控制点的坐标纳入本校或本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尽量与测区内外已知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

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器测定控制网一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一点的坐标作为起算数据。

5)、平面坐标计算

首先校核外业观测数据,在观测成果合格的情况下进行闭合差配赋,然后由起算数据推算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

计算法可根据布网形式查阅教材有关章节。

计算中角度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值取至厘米。

2、高程控制测量

在踏勘的同时布设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可设在平面控制点上,网内应包括原有水准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进行观测。

布网形式可为附合路线、闭合路线或结点网。

图根点的高程,平坦地区采用等外水准测量;丘陵地区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

),式中l为路线长度的公理数,n为测站数。

2)、三角高程测量

m,式中d以km为单位的边长。

3)、高程计算

对路线闭合差进行配赋后,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各图根点高程。

观测和计算取至毫米,最后成果取至厘米。

3、测设

1)、根据建筑基线a、o、b三点的设计坐标和控制点坐标算出所需要的测设数据,并绘测设略图。

2)、安置经纬仪于控制点上,根据选定的测设方法将a、o、b三点标定于地面上。

(二)实习形式

采矿工程测量实习的形式为野外实习。

(三)实习方法

分组实习,教师指导,现场操作,室内计算。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联系工程,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习。

四、实习的组织与实施

1、实习的组织

实习期间的组织工作,应由主讲教师全面负责。

每班除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一名辅导教师,共同担任实习期间的辅导工作。

2、实习的实施

实习工作按小组进行,每组四至五人,选组长一人,负责组内实习分工和仪器管理。

组员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分工协作,搞好实习。

分配任务时,应使每项工作都有组员轮流担任。

五、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1、实习报告的内容

1)、距离丈量及角度观测记录计算结果;

2)、水准测量记录及计算表;

3)、测设草图一张(每组一张);

4)、经纬仪和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报告;

5)、图根水准及四等水准的计算和成果表;

6)、控制点坐标计算表及控制测量略图;

2、实习报告的要求

1)、封面——写实习名称、地点、起迄日期、班级、组别、姓名;

2)、目录;

3)、前言——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4)、内容——实习项目、程序、方法、精度、计算成果及示意图,按实习顺序逐项编写;

5)、结束语——一律写心得体会、意见和建议。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的方式

指导教师与各组组长对实习每一个成员共同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为: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成绩评定标准

1)、实习报告写的字迹秀美,条理阐述清楚、得当,程序完善,顺理成章。

出勤率达90%以上,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应用者,考核成绩定为优秀。

2)、实习报告写的字迹工整,条理阐述清楚,程序完善。

出勤率达80%以上,能够比较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应用者,考核成绩定为良好。

3)、实习报告写的比较好,条理阐述比较清楚,符合程序规定。

出勤率达70%以上,能较好的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应用者,考核成绩定为中等。

4)、实习报告写的字迹比较潦草,但条理阐述还算清楚。

出勤率达67%以上,会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者,考核成绩定为及格。

5)、不交实习报告或抄袭别人的实习报告,出勤率不足67%,不能正确的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者,考核成绩定为不及格。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李朝奎,李爱国等编.《工程测量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2]刘星,吴斌主编.《工程测量学》.重庆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1]合肥工业大学主编.《测量学》(第四版),中国建工出版社

[2]顾孝烈等主编.《测量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3]高井祥主编.《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八、其它说明

1、实习资料

1)、学生每组配备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平板仪一台;钢尺一盘;皮尺一盘;水准尺两根;尺垫两个;画杆三根;测钎一组;记录板一块;背包一个;比例尺一只;量角器一个;三角板一副;测伞一把;红漆一瓶;手斧一把;地形图图式一本;绘图纸一张。

另有记录手簿、计算纸、胶带纸、计算器、橡皮、铅笔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全站仪一台。

2)、指导教师应备有地形图纸一份;控制点成果及略图一份。

2、实习记录

学生对于每一个实习环节要作好记录,特别注意原始记录资料的保管,观测记录用铅笔填写,不准涂改观测数据。

要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资料。

实习报告要按程序写好;实习总结要记录实习的重要的过程。

其中经验、教训、收获及心得体会要实事求是,切合实际。

3、实习注意事项

1)、每次出发前及收工时均应清点仪器和工具;

2)、实习中如发现仪器有故障,应立即报告辅导教师,不准自行拆卸;

3)、实习前要作好准备,随着实习进度,要参阅实习指导书,使用仪器要符合操作规程;

4)、遵守作息时间,有事向辅导老师请假;

5)、辅导教师要按时检查实习进度;

6)、爱护测量仪器注意生活卫生和保证人身安全;

7)、按时领用、交还仪器,遵守仪器领用规则。

【篇二:

大工13秋《测量学》教学大纲】

学时6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测量学》是土木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

其主要在于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类地形图,以及所需的地面状况度量数据,供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国防建设以及各类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测量方法。

学习测量学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以及施工放样等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注意搞清概念,掌握原理,抓住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实际测量,重在工程应用。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基本内容:

测绘工作概述;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小区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形图应用;建筑高程测量。

(一)测绘工作概述4学时

1、测量学的内容与任务;

2、测量学的发展;

3、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地面点位的确定;

5、测量工作的程序及基本内容;

6、测量的度量单位。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测量学的主要学科分类;测量学的任务;测量学的特点与要求;测量的仪器及其用途;坐标系的分类及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2、难点:

几种坐标系的概念。

(二)水准测量8学时

1、高程测量概述;

2、水准测量原理;

3、水准仪和水准尺;

4、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成果整理;

5、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成果整理;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2、难点:

水准仪的使用;采用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成果整理。

(三)角度测量8学时

1、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原理;

2、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3、水平角观测;

4、竖直角观测;

5、电子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2、难点:

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及其观测成果整理。

(四)距离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8学时

1、概述;

2、钢尺量距;

3、视距测量;

4、三角高程测量。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测距的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2、难点:

距离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五)测量误差基本知识8学时

1、测量误差概念;

2、评定精度的标准;

3、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4、误差传播定律;

5、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观测值精度评定的几个指标;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2、难点:

观测值精度的评定。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4学时

1、控制测量概述;

2、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3、单导线测量和计算;

4、交汇定点的计算。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导线的布设方法;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2、难点: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七)地形测量4学时

1、地形图基本知识;

2、测图前准备工作;

3、地物平面图测绘;

4、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地形图比例大小及分类;等高距、等高线平距以及地面坡度的概念。

2、难点:

概念的掌握。

(八)地形图应用4学时

1、地形图应用概述;

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3、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地形图的识读;点位的坐标量测;两点间水平距离的量测;坐标方位角的求解;高程和坡度的量测。

2、难点:

点位和水平距离的量测及坡线设计。

(九)建筑工程测量8学时

1、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2、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3、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4、建筑竣工总平面图测绘;

5、建筑工程变形观测。

重点掌握内容:

1、重点: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施工测量的特点;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设的方法。

2、难点:

测距仪和全站仪测设。

三、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

《测量学》(第三版),顾孝烈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主要参考书:

1、《测量学》(第四版)高井祥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测量学实验与实习》张序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测量学》李秀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教学大纲制定者:

张园园

【篇三:

《测量学》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

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小平板仪等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2、教学实习结束要求达到:

1.较熟练地掌握经纬仪、水准仪以及小平板仪的使用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的测定和测设方法;

2.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顺序和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等)

前修课程:

《测量学》

四、课程内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内容、章节加*号或另作文字说明;文字多

请另加纸)

1.平面控制:

敷设独立图根导线网,条件允许时也可由已知点开始敷设

(1)准备工作:

仪器的检验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外业工作:

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埋桩、标志点号、角度观察和距离丈量(导线边长或小三角基线)、定向;

(3)内业工作:

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基线长度计算、绘制控制网略图、三角网(或导线网)平差计算、坐标计算、编制平面控制成果表、绘制坐标格网与控制点展绘。

2.高程控制:

敷设四等水准路线

(1)准备工作:

水准仪检校、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外业工作:

踏测、选点、埋标、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3)内业工作:

手簿检查、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3.碎部测量

(1)准备工作:

图板准备、检校经纬仪(竖直部分及视距常数)、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部分;

(2)外业工作:

加密测站点、地形测绘;

(3)内业工作:

碎部点上点检查、地形图清绘、拼接、整饰与检查。

4.地形图的拼接与整饰在统一实习场地内,每组测绘1:

500地形图一幅,每人绘制图一幅,同时与邻图进行拼接并整饰。

5.应交资料

(1)小组交

①全部外业观测记录手簿、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网平面图;

②水准点位置略图与说明、观测记录手簿、水准点成果表;

③地形测量观测手簿、清绘好的地形图。

(2)个人交

①控制平差计算表和坐标计算表;

②水准测量成果整理计算表;

③地形图一幅。

五、其它(如习题或作业、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安排按序编写)

本课程各实验环节均安排撰写相关实习报告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写明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教材《测量学实验》(第二版)顾孝烈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七、课时分配

1、平面控制(2学时)

敷设独立图根导线网,条件允许时也可由已知点开始敷设:

①准备工作:

仪器的检验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②外业工作:

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埋桩、标志点号、角度观察和距离丈量(导线边长或小三角基线)、定向。

③内业工作:

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基线长度计算、绘制控制网略图、三角网(或导线网)平差计算、坐标计算、编制平面控制成果表、绘制坐标格网与控制点展绘。

2、高程控制(2学时)

敷设四等水准路线:

①准备工作:

水准仪检校、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②外业工作:

踏测、选点、埋标、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3、碎部测量(9学时)

①准备工作:

图板准备、检校经纬仪(竖直部分及视距常数)、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部分。

②外业工作:

加密测站点、地形测绘。

③内业工作:

碎部点上点检查、地形图清绘、拼接、整饰与检查。

4、地形图的拼接与整饰(3学时)

①在统一实习场地内,每组测绘1:

500地形图一幅,每人绘制图一幅,同时与邻

图进行拼接并整饰。

制定日期:

2007年9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