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039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学生人数

80人

100人

140人

160人

即到202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到460人。

3、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院级重点专业。

三、重点建设内容

1、课程建设

抓好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运输管理、物流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营管理、采购管理5门核心课程的建设。

在建设期内力争完成院级精品课3—4门,建成省级精品课1-2门。

具体计划如下:

表2.精品课程计划表

年份

级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2016

院级

《物流市场营销》

谢文文

2017

《零担货运运营管理》

米海珍

2018

省级

米海珍

2019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孙卫敏

2020

《物流仓储管理实务》

2、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期内完成校内四个模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即物流文化展示厅实训室、物流中心实训室、运输管理实训室及国际物流实训室四个实训室。

建设期内完成2-4个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做好与申通快递、EMS快运等大型知名物流企业的合作,到2020年校外实训基地数争取达到8个。

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年龄、性别、知识、工作经历情况,以及专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途径,在未来5年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师资队伍达到8-10人规模,专兼教师队伍总规模达到20人,其中“双师型”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

1。

建设期内培养或聘请专业学科带头人2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7人。

培养的主要途经是轮换下企业,每位教师每两年要有半年时间的下企业经历。

四、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

1、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争取在教学改革、校企四个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获得新突破,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制度建设和实训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米海珍负责)

严格期末考试制度,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考核。

积极探索物流管理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

诸如“问答式”教学法(即老师设问,老师回答;

或学生设问,老师回答的方法),“倒位式”教学法(即先由学生讲述,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即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定论的方法)等,以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强化物流管理案例教学和模拟学习,即根据实际材料,设计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物流管理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以便使他们加深理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合格人才。

2、教材教学设施建设目标

至2020年,期刊订阅增加到5种,实现专业资料室的自动化管理;

增加实习基地至6家。

3、教学管理目标

以服务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档次。

表3.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及分工

课程负责人

物流市场营销

物流管理基础

赵咏梅

物流仓储管理

物流运输管理

采购管理

物流综合实验与专题研讨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

物流统计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国际贸易实务

李娟

供应链管理

国际物流与货代

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

表4.课程标准建设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会计

肖茜茜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突出教育特色,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引进了一批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双师型”人才;

同时,对于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年轻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

并计划派2-3专业教师到内地高校进行专业深造、教学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

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物流年会和教育部举办的物流专业培训。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建设高层次、应用型物流专业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努力培养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以保证物流专业教育的特色和质量。

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人;

双师型教师3人,专兼职教师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表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规模

教师10人,实验技术人员1人,共11人

教师专业方向

运输方向3人,仓储方向3人,国际物流方向4人

职称结构

副教授3人,讲师5人

学历结构

硕士4人,学士6人

年龄结构

50岁以上1人,40-50岁3人,30-40岁3人,20-30人3人

3、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

表6.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表

序号

姓名

培养(引进)方向

培训(引进)方式

培训(引进)时间

备注

1

物流管理

读研

2010年

2

2011年

4、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人才建设目标。

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社会影响力,提高高层次人员的数量。

至2012年,在教师队伍中,硕士数量占30%,副教授数量占20%,发挥梯队带动的整体效应。

(2)人才培养。

一是注重教师提升学历水平,继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至2020年,通过该种方式再增加硕士2人,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与名家接触的机会;

二是注重教师的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社会实践活动,争取3人次下企业半年;

三是有效开展教研室活动,发挥梯队带动效应;

四是做好听课检查制度,落实教研室主任负责制;

五是建立个人网页,实现教学资源和其他信息共享。

(3)人才引进。

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兼职教授、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

引进1-2名专业领军人物,作为专业学科带头人。

(4)人才利用。

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稳定现有的师资队伍,动用相关专业人力资源改善自身师资结构,争取培养更多的硕士。

(5)科研工作目标:

至2020年,完成省级精品课程2项,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

六、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重视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是保证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计划在校内建设物流软件实验室,不久我们将拥有“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仿真系统”等。

在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同时,加强与企业联合,拟建立6个以上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际,我们已经与中仁物流集团、申通快递、EMS快运等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同时,我们还与新合作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中通快递等形成合作培养意向。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实施物流专业的面对企业的开放性办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继续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131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314”模式当中的第一个“1”代表的是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和区域物流发展为主,模式当中的“3”代表的是第二、三、四3个学期,主要以物流专业知识和物流专业技能为主,模式当中的第二个“1”代表第五学期,主要任务是顶岗实习,模式当中的“4”代表第六学期有4项任务:

一是实习之后返校“回笼式”再学习、再提高;

二是组织学生迎考“物流师三级”即助理物流师资格考证;

三是毕业设计,结合第五学期的实习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高质量的专业实习报告;

四是预就业)。

该项目由米海珍负责。

物流管理专业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第一、模拟演练。

列举实践中发生的物流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社会调查。

物流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或通过网络布置社会调查题目,调查目的及要求,并借助小组讨论、E—mail、电话、书信等实时及非实时联系方式,辅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去了解并解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某领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三、专题讲座。

针对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际,适时安排一些专题讲座从多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力求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思考,多联想,多动手,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举办知识、能力竞赛或等级考试。

如物流管理知识大奖赛,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

既拓展了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空间,又可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第五、参观学习或经验介绍。

可选择本地区一些在物流管理上有特色的单位进行参观学习,或与校外实践基地联系,到物流管理部门观摩学习,听取经验介绍,让学生增加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消除学生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

在加强校内实习的同时,充分利用企事业的设备、环境乃至师资条件,给学生营造一个带有职业氛围的实习环境,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确保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与校外多各物流管理单位签订教学实训基地协议书,建立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使这些校外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环境并为实习成绩突出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教风、学风建设及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风、学风建设及保证

教风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的过程的质量监控。

坚持整体质量观,重视教学质量形成过程多因素分析和质量要素整合效益,对课堂教学、考试和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监控。

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对教师选任、教材选用、规范教学文件、课堂讲授要求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制度进行细化。

在教师选任上,贯彻学校“双选”制度,全面推行教师公开竞课;

在教材选用上,新中求精,加大淘汰陈旧教材的力度;

在规范教学文件上,抓住课标、进度表、讲稿、教案四个核心,力求规范规整;

在课堂讲授上,要求围绕课标,保障深度和广度,推广启发性教学;

在开学和期中进行定期教学检查,期初检查的重点是各项教学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进入正常状态;

期中检查主要是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检查各教学工作进展情况,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学效果如何等;

在教学质量评价上,每学期按学院规定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进行网上量化评教,评教由班级辅导员组织,学生必须人人参与,教务处对评教结果进行分类、排名,系部将参考排名等情况与年终津贴挂钩;

不定期地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员会议、学生座谈会和同行老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信息,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进行通报。

在考试管理方面,完善分类考试管理制度,将教师监考职责和阅卷职责制度化;

规范试卷命题及试卷审批制度;

严格进行考试管理,强化教师监考职责,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者给以处分。

在实践教学方面,按照学院的要求,每门课程都根据自己的特点,突出实践环节。

紧紧抓住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对实验教学中教材的选用、实验报告的收缴批阅和保存、实验成绩的提交以及教学实习中的大纲编写、实习计划的制定、实习的组织和安排、实习报告的收缴、实习成绩提交等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上,实行应用选题“百分之百真题真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进入答辩程序。

对应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环节,均明确责任机制,规定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责任。

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先由第一责任人负责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同时追究分管领导责任。

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完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

成立教学督导组、考试工作巡视小组、毕业论文管理委员会、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等机构,监督指导各教学管理岗位认真执行各自岗位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向系办公会汇报,由系办公会分析确定责任,并将各岗位履行职责情况纳入量化考核体系。

对严重失职的责任人,按照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追究其责任,并与年终津贴挂钩。

2、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狠抓核心课程建设,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在教师选派、教材选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核心课程的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课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提高选修课程开设的灵活性。

增大选修课内容安排、教师安排和课时安排的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3)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推进改革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推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4)举办技能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增强学术氛围。

(5)改革实习指导老师制度。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建立起双导师制度,采取措施严抓毕业实习报告、论文质量,对毕业学生实行专任教师导师制,加强学生指导。

(6)努力改善办公条件。

在办公条件和办公设施等方面增加投入,解决和改善教研室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落后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