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399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docx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家命题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

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

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回答1--3题。

1.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A.高出很多   

B.高出少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2.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3.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高档圣诞树是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的。

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价格低,销量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

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据此完成4—6题。

4.从世界范围看,影响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距离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种植技术

5.低档圣诞树生产由发达国家至我国深圳再向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B.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6.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运输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劳动力成本

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8.图中M是世界著名港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包括(  )。

①欧亚大陆桥西端   ②扼北海航线要冲

③位于莱茵河入海口 ④经济腹地覆盖整个欧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例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10.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地一年中人影最短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l5次冷空气影响.

的统计平均值。

读图回答11一12题。

11.据上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F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汀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1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肄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l3-14题。

13.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

A.11月至次年l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

14.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储

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15.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6.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

A.伊斯兰文化圈   

B.南亚文化圈

C.东南亚文化圈

D.非洲文化圈

17.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

A.茶叶   

B.锡矿

C.石油   

D.咖啡

下图为某地区海拔数据图,据图回答18-19题。

18.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当地较大的溪沟有(  )。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

19.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图中ab与bc两段剖面的是(两段剖面图的水平与垂直比例尺分别相同)(  )。

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家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围北部

21.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下图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22—24题。

2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l5时   

B.7月8日l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6时

23.有关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B>A   

B.A>B>C

C.B>A>C   

D.B>C>A

24.有关A、B、C三点昼长状况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1B>C  

B.C>B>A

C.l3>A>C

D.B>C>A

25.读图,某经线上有一点M,虚线为过M点地面垂直线,L1、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  )。

A.3°N 3°S

B.6°N l7.5°N

C.3°N l7.5°N或3°S l7.5°S

D.17.5°S23.5°S或17.5°N23.5°N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什么是地理教学方法?

27.如何理解“地理讲授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20分,共40分)

28.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2008年11月21日电 来自铁路部门的信息显示,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

客站X-程今年6月开工以来,施工进展顺利,计划于2011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

西客站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为西起京福高速公路,东至腊山河东侧次干道,南起张庄路西

延长线以南200米,北至北园大街西延长线以北200米,总面积约6.5平方千米。

①城市发展自身的具体条件: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城市的建设条件,以及城市自身的资源条件,等等。

这实际上就是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

②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

任何城市,除其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外,还拥有其所借以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的区域经济基础。

从城市的主要职能——经济职能上看,城市足一个拥有不同地域范围、不同规模大小的经济中心。

城市作为空间上的经济中心,自然有其相应的一定的地域经济范围。

(1)专家称京沪高铁济南两客站将成为带动济南西部,进而推动全市发展的“发动机”,试

解释其原因。

(6分)

(1)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将成为济南市发展的“发动机”,原因在于:

京沪高铁和济南站的建设,促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西客站形成客站商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经济发展。

(2)济南西部为借其先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应采取什么措施?

(6分)

(2)济南西部为借先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③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

(3)山东省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对山东省西部的发展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8分)

(3)京沪高铁的建设将对山东省西部的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包括:

①大量的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③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29.阅渎下面初中课堂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教师:

同学们.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

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l月平均气温图”,你们在七年级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类似的图?

学生:

有,世界气温分布图。

教师:

这上面分布的曲线是什么线?

有何特点?

学生:

等温线,上面同一条曲线上的温度都相等,等温线越密,温度变化越大,反之亦然。

教师:

那你们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观察出冬季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学生:

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地理位置越靠北,气温越低。

教师:

请同学们从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

学生:

最南16℃,最北-32℃多。

教师:

那么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

近50℃。

教师: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大屏幕上展示的表格(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比较表),影响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

学生:

纬度。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白昼越长,气温越高。

教师:

歌剧《白毛女》里有这样一句歌词“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我盼爹爹,回家过年”,从这句话里我们知道我国冬季以吹什么方向的风为主?

学生:

西北风。

教师:

它对北方的冷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

有,使北方更冷。

教师小结:

纬度决定了我国北方冬季的寒冷,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

(1)该片段教学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请你谈谈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10分)

(2)该片段的教学,你认为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10分)

四、教学设计题(36分)

30.请为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编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海绵会吸纳“山坡”流下的水,从而减少注入湖泊的水量,导致湖泊水位不会太高。

因此本题选D。

2 C[解析]黄土塬指黄土高原上地势高而平坦宽广的地形区。

沙滩地地表水下渗强烈,与海绵的吸水性能有较大差异。

沼泽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与海绵吸水性能较为接近。

3.C[解析]以海绵的吸水性能来模拟演示湿地吸纳地表水的现象。

因此本题选C。

4.A[解析]深圳生产的圣诞树主要是低档圣诞树,是由仿真材料制成的,因此不受热量条件和种植技术的影响。

深圳大量生产低档圣诞树,利用的就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圣诞节是西方传统的重要节日,深圳生产的圣诞树主要销往海外,所以影响其生产的主导因素应该是市场距离。

因此本题选A。

5.D[解析]深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劳动力成本也是越来越高。

所以一些企业将圣诞树的生产基地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深圳再转移到我国内陆,主要是为了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从而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

因此本题选D。

6.A[解析]圣诞树的生产基地由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之后,用地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降低,但由于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距离扩大,运输成本也相应增加。

因此本题选A。

7.B[解析]甲地位于欧洲西部,据图可知,该地由于纬度位置较高,光热不足,制约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乙地位于中亚,由于深居内陆,降水少,这是制约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题选B。

8.C[解析]M是鹿特丹港,①②③正确,④显然错误。

9.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种植业和林业种类的分布。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为春小麦。

所以D不符合。

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节和相对地理现象的判断。

从二至二分日图上可以判断,此时地球位于春分点附近,所以①河(松花江)即出现春汛;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应在1月份;③地小麦播种;④地一年中人影最短的时间应在夏至日。

故A项正确。

11.C[解析]据图可知,大气最高降温高度大致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合肥的最大降温高度应大于南宁,株洲小于石家庄,长江三角洲太于珠江三角洲,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因此本题选C。

12.B[解析]最大降温高度应与冬季风源的距离有关,离冬季风源越远,最大降温高度越小。

因此本题选B。

13.A[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1月至次年1月,甲河流径流量最小,这时它的搬运能力最弱。

因此本题选A。

14.D[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上游有大面积的沼泽,沼泽对径流具有调储功能。

因此本题选D。

15.C[解析]根据材料所给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该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

因此本题选C。

16.A[解析]阿拉伯半岛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伊斯兰文化圈。

因此本题选A。

17.C[解析]阿拉伯半岛附近石油储量丰富,尤其是波斯湾,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因此本题选C。

18.B[解析]水往低处流,图中有48和51两个低点,且与最高点367相差较大,所以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当地较大溪沟有两条。

19.C[解析]根据图中海拔数据的分布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C[解析]该剖面大致南北走向,在南美洲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了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穿过的地形是以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为主;巴西的工业集中在东南沿海,热带经济作物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南部.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热带草原区。

21.A[解析]甲地沿海有巴西暖流,来自赤道暖流。

对岸海域是非洲西部,有本格拉寒流,同纬度海域暖流经过的海域盐度较高。

本格拉寒流在南半球低纬度东南信风吹拂下,沿岸海水偏离海岸,具有上升流的特征;甲地大陆沿岸是热带雨林风光;甲地对岸是非洲西部的热带沙漠景观。

因此本题选A。

22.B[解析]图中斜线部分为7月7日,非斜线部分为7月8日,由此可以得出,90°w(西六区)的地方时应为7月7日24时(即7月8日0时),所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7月8日14时。

因此本题选B。

23.C[解析]A点位于赤道上,B点位于30°N纬线上,C点位于极圈上。

此时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且更靠近北回归线,所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关系是B>A>C。

因此本题选C。

24.B[解析]c点位于极圈上,处于极昼状态;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点的白昼时间大于l2小时;C点位于赤道上,白昼时间为l2小时,所以A、B、C三点昼长的大小关系为C>B>A。

因此本题选B。

25.A[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

M地二至日时正午太阳光线分别从不同方向照过来.可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假设该地在北半球,且纬度为X,那么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X),冬至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x),当二者之差等于6°时,可得该地纬度为3°N°越靠近赤道,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越小,赤道上是0°。

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可知,当M点在南半球时,其纬度应该小于3°S。

由此可知M点的纬度范围是3°N—3°S。

因此本题答案为A。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地理教学方法就是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的,由地理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27.[参考答案]地理讲授法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以一种现成的口语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不用自己独立去发现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

28.[参考答案]

(1)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将成为济南市发展的“发动机”,原因在于:

京沪高铁和济南站的建设,促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西客站形成客站商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经济发展。

(2)济南西部为借先机打造城市副中心,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①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③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

(3)京沪高铁的建设将对山东省西部的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包括:

①大量的投资将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②将推动山东省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商品流通,加快脱贫步伐;③带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

29.[参考答案]

(1)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谈话法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来传授地理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势有:

①一问一答,方式简单;②能检查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力;④能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可能存在的问题:

该片段教学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谈话提问过程中,问题的思维难度呈现了跳跃性,可能有部分学生较难接受。

同时,教学中出现了如正午太阳高度这一起纲的词汇,该教师并没有进行解释,这可能导致有些学生一知半解。

四、教学设计题

30.[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

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我国的自然环境,包括我国的地形地势、我国的气候以及河流。

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教师找同学来说说我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我国气候的特点以及我国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

好的,同学们都记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

不过这些变化中的大部分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

但自然的变化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些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可能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也可能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

我们先来看两组图(汶川地震图和台风“天兔”过境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第一幅图表现的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

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l7923人失踪。

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第二幅图是发生在2013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

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震惊,破坏巨大。

台风“天兔”是2013年夏天刚刚过去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和损失。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

先看如下两幅图(撒哈拉沙漠图和贵州农田图),第一幅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

图片反映了什么?

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地,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映了什么情况?

再请同学描述一下这两张图片的情况。

我们看,这两幅图都是干旱。

那么它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生答)

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是突然发生的吗?

不是,是它的自然常态对不对?

(生答)

贵州呢?

贵州的这种情况是什么?

是自然的异变。

那么,对比四幅图,说说哪个是自然灾害?

(生答)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两个图片,都是自然异变对不对?

(生答)

都是自然异变,但是它们都对人类产生危害了吗?

(生答)

如果没有对人产生危害,那么它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总结概括:

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异变不能称之为灾害。

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异变。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

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通读常见自然灾害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2)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

有哪些特点?

(3)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4)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

请举例说明。

自主探究:

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中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估计大家对灾害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借助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线灾区拍摄的视频。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然灾害爆发的场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灾害。

1.洪涝

洪水暴发时是十分可怕的,瞬间聚集起来的湍流可以冲垮建筑,给人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的,通过书中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于洪涝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洪涝有哪些特点?

(2)洪涝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3)洪涝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

请举例说明。

2.台风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夏季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台风,这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气候灾害。

2013年10月登陆我国的菲特台风就是这样一次灾害,我们下面通过视频来了解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台风有哪些特点?

(2)台风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3)台风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

请举例说明。

3.泥石流

看过了两种气象灾害,我们再来看一下地质灾害。

首先我们先看看泥石流的视频,看完之后请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泥石流有哪些特点?

(2)泥石流的形成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3)泥石流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

请举例说明。

4.滑坡

滑坡也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有人称之为“走山”,可想而知,古人在面对这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以为是有山神背着山在走,给它赋予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说明其蕴含了强大的破坏力。

我们先来看看滑坡的视频,然后请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1)滑坡有哪些特点?

(2)滑坡与我国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

(3)滑坡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

请举例说明。

课后延伸:

除了我们所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