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56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docx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一

19-16=0+0=18-13=18-1=

0+11=1+17=0+2=13-10=

0+3=1+15=9-9=10-10=

3+12=16-0=0+0=17-3=

19-6=2+13=1+10=2+13=

5+12=12+7=8-7=7-4=

9+0=3+12=0+11=5+1=

12+0=18-11=1+4=19-5=

1+15=2+4=16+1=6+11=

18-7=19-11=10+9=6-5=

16-5=1+7=12-10=7+2=

5-1=10+4=11+3=17-15=

15-3=15-4=17-1=3+5=

18-8=6-4=14-10=3+1=

9-1=19-10=2+2=7+1=

19-6=8-4=2+11=17-2=

12+1=17-14=18-6=4+3=

3+10=14-12=12-1=2+16=

14+1=16-11=13-11=2+14=

5+10=15+2=1+18=17-10=

12+1=19-2=7-6=1+7=

6-1=17+2=7-1=7+1=

19-14=9-2=19-18=7-6=

1+11=2+10=18-3=10+9=14+4=0+3=17-11=18-12=

18-5=14+4=0+12=3+11=

7+10=7+0=2+6=5+12=

5+12=18-3=19-3=7-4=

2+4=7-1=18-12=2+17=

9-8=10+1=7-5=7+11=

12+3=1+14=17-14=1+15=

1+1=9-5=6+1=0+17=

6+11=0+17=6-1=16-5=

13-2=6+12=15-14=7+0=4+13=5+1=7-5=19-19=

13+2=16-14=16+3=13-13=

6-2=4+12=10+0=6-2=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二

7-5=7-1=10-0=15+1=

5+10=2+5=11+6=8-8=

11+7=9-6=10+6=1+0=

7-1=17+0=19-2=15-10=

8-2=11+0=5+2=4+10=

2+4=2+3=12+3=15-14=

1+16=16-3=18-10=17-4=

15-4=15+2=16-14=8+10=

15-10=15-2=3-3=0+19=

15-2=2+10=5+14=8-4=

15-4=7-3=2+10=7+11=

11-10=14+2=12+0=4+3=

19-19=4+15=13-0=12-12=

5+10=1+1=19-3=15-2=

9-2=17-3=8-6=10+1=

18-5=1+10=19-18=8-2=

2+2=8-7=11+1=16+3=

4+10=19-9=3+0=19-5=

12-1=17-3=3+1=17-12=

17-16=12-11=3+10=5-1=

9-3=10+9=19-6=2+10=

17-2=4+15=3+2=1+1=

17-14=7-6=16-5=3+10=

13+6=1+2=6-2=18-1=12+7=2+10=5+11=6+0=

13-10=16-13=5+2=16-14=

5+13=2+10=12+3=3+1=

19-1=4-4=0+18=12+5=

2+13=2+15=19-13=18+0=

4+13=9-0=6-5=15-4=

10+2=6+13=3+6=12+1=

1+18=18-11=1+8=4+4=

12+4=0+16=8-2=3+10=

2+1=6-6=3+13=6-3=4-1=16-14=6+12=15+3=

12-11=4-1=16-14=12+4=

小学一年级20以内数学加减法练习题篇三

9+8=1+12=16-7=4+0=6-4=

12+6=7+3=15-6=10-8=12-5=

18-1=1+1=15-9=14-7=2+1=

7+9=9-6=9-8=6+5=9+3=

6+3=7-2=16-9=18-1=7+3=

3+6=8+6=6-5=12+0=10-5=

6+11=12-2=8+4=19-0=16-0=

7-4=7-6=18-6=7-6=7+6=

4+4=5+9=4+9=8-8=14-2=

6-6=8+5=8+7=5+5=15-9=

8+5=10-6=3+9=9-4=11-2=

10-8=7-6=3+10=8+9=12+3=

4+11=8+5=3+6=9+2=7-3=

11+7=10+3=1+13=1-0=6+5=

0-0=14+3=4+8=6-4=7+8=

7+8=9-5=13+4=8+7=7-3=

0+9=1+9=2+0=17-6=17+3=

4+16=10-6=8+8=1-0=17-3=

6+7=18-3=7+11=5+4=5+6=

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暑假作业试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

①22.7-19.9=99×38=180÷36=12×2.5=420÷2.8=

8.02+2.16=8-0.72=1.48+0.22=72.81÷9=4.7×20=

②4×(50+25)=(360+72)÷9=65.3+12.5+7.5=40×1.8×5=

30-3.8-10.2=4.6+1.09-0.69=1.5×100÷50=0.34+2.75+8.66=

二、填空题。

1、一百亿零三百六十万五千三百写作_______________。

2、把256000000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3、3.24扩大100倍是__________;缩小10倍是____________。

4、4×38×25=(4×25)×38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7.36扩大____________倍是7360。

6、57÷19+51×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吨30千克=__________千克234分=______时______分

20平方厘米=___________平方米7.06平方千米=_________公顷

8吨305千克=_________吨10元3角4分=__________元

8、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个三角形至少有_______个锐角,至多有________个锐角。

10、□÷○=135……21中,○最小的是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叫做乘法。

()

2、0.15和0.150一样大,计数单位也一样。

()

3、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125×8÷125×8=1000÷1000=1()

5、一个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6、直线比射线长。

()

7、420能被40整除。

()

8、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

9、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10、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平行四边形是梯形。

()

四、选择题。

1、下面除法中,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是()。

①51÷17②52÷8③76÷9④98÷7

2、一条()长200米。

①直线②线段③射线

3、2.45的小数点去掉后,小数扩大了()倍。

①10②100③1000

4、2000年的上半年有()天。

①180②181③182

5、正三角形的每个角是()。

①30②60③90④180

五、计算题。

1、竖式计算,并验算。

10-3.528=

203×158=611÷47=

求未知数X。

X+1.75=3.6620–X=13.84X÷14=250

45×X=4680X×39=200+343780÷X=18

2.计算。

(能简算的要简算)

128+306÷17×925×33×4×2

156+6.2-15.6+6.270–29.6–10.4

283×5+17×543×102

六、文字题。

①、76加上28乘以23的积,再减②、731、266、505、734、269的平均去220,差是多少。

数是多少。

3、250倍是7500,这个数是多少。

(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七、作图题。

1、用量角器画一个75的角。

2、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并

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八、应用题。

1、一块三角形的地,面积为48平方米。

它的高是8米,它的底是多少米?

(用方程解)

2、小冬的体重是33.12千克,小民比小冬轻2.15千克,盼盼比小民重3.8千克,盼盼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形地,长350米,宽200米,共收籽棉18340千克。

平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千克?

4、一只大象的体重是696千克,正好是一头牛体重的12倍。

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用方程法)

 

第七册数学教学计划总结

第七册数学教学计划总结

一、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140名。

学生大部分比较喜欢数学,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一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基本上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理解能力较弱,且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能力差,不会检查,不及时改正错误等等。

学习时间保持不能长久。

但学生们还是比较听话,能按老师要求去做。

(1)班:

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课上积极发言,课后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书写干净、整齐,学习态度端正。

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计算比较准确。

但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灵活的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

一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

一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提高听讲效率。

(2)班:

学生上进心强,学习习惯好,课上积极发言,作业书写工整,学习态度端正,通过几天的接触和假期作业的判阅及开学的测试发现孩子在计算方面不够认真,错误率较高,注意平时加强训练。

四(3)班:

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具有比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善于积极动脑,积极发言,发言质量比较高。

课后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干净整齐,作业质量比较高。

存在个别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作业中错误率比较高。

四(5)班:

由于是新接班,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太了解,但是通过暑假作业的批阅和原班主任的交流,以及这几天的观察,发现整体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气氛浓厚,上进心强,书写较工整。

这学期应加强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如概念的综合运用,混合运算能力的提高,加强数学的综合运用,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全册知识体系列表

知识分类

知识大点

知识小点

应达到的要求

知识基础

数与代数

几何初步知识

多位数的认识

1.生活中的多位数

2.多位数的读写法

3.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4.多位数的改写及近似数

5.用计算器表示多位数

6.用计算器作多位数的加减法

7.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及估算

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估算

9.成法分配率及简算

10.商不变的性质

11.乘除法的关系

12.抽象数量及关系

13.运用两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4.运用三步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15.一个多位数乘十位、各位相加的九的积的规律

1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使学生感受多位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4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5使学生能够将多位数2写成以“亿”或“万”为单位的数;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把多位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

6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算理,掌简单的实际问题。

9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计算;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1使学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做一些简便计算。

12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13使学生能使用计算器把除得的商四舍五入到整数。

14使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

2、两步四则计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

空间与图形

1.线段直线射线

2.平角周角

3.量角、画角

4.方向和位置

1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知道平角、周角的概念以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测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会按给定的比例计算出实际距离。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射线以及平角、周角,引导学生探索出量角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1.角的认识

2.观察物体

统计

统计和可能性

1.条形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

3.可能性的大小和活动规律

1认识条形统计图(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个数量)和折线统计图,初步体会二者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活动规则的公平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可能性

2.分数的初步认识

3.简单的统计

综合应用

实践和综合应用

1.面积计算

2.统计

3.方向与位置

4.大数目的估算

5.简单数列求和

6.淘汰赛、单选环赛的赛制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加深面积计算、统计、方向与位置、大数目估算等数学知识,拓展延伸简单的等差数求和、淘汰赛、单循环赛等知识。

4通过学生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

5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长、正方形的面积

2.空间与图形

3.估算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分层教学,分层管理: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多练一些思维训练题,以开阔思维;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努力良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困难生,采取个别辅导、一帮一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简单的问题多提问困难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并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起到共同帮助的作用。

2.对于口算、计算等技能,天天练,让学生达到熟练。

3.单元测验及时做,及时查缺补漏。

4.课堂上多给孩子们探究、讨论、辨析的机会与时间,使他们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四、课时计划:

一、多位数的认识(18课时)

生活中的多位数………………………………………2课时

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3课时

用计数器表示多位数…………………………………2课时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2课时

多位数的改写……………………………………………2课时

用计算器做加减法……………………………………….3课时

编码………………………………………………………1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机动……………………………………………………….…1课时

二、乘法(12课时)

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5课时

乘法分配率及解决问题…………………………………..3课时

探索规律……………………………………………………1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三、除法(25课时)

笔算除法9课时

乘除法的关系…………………………………………………….5课时

整理与复习………………………………………………………4课时

机动……………………………………………………………..1课时

四、空间与图形(12课时)

线段、直线和射线………………………………………………2课时

平角和周角……………………………………………………..4课时

方向与位置……………………………………………………4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综合应用(4课时)

六、统计和可能性(5课时).

七、总复习(17课时)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教学进度表

时间

教学内容

单元检测

第2周(9、4~9、8)

多位数的认识5课时

第3周(9、11~9、15)

多位数的认识5课时

第4周(9、18~9、22)

多位数的认识5课时

第5周(9、25~9、29)

多位数的认识3课时、乘法2课时

第一单元检测

第7周(10、9~10、3)

乘法5课时

第8周(10、16~10、20)

乘法5课时

第二单元检测

第9周(10、23~10、27)

除法5课时

第10周(10、30~11、3)

除法5课时

第11周(11、6~11、10)

除法5课时

第12周(11、13~11、17)

除法5课时

第13周(11、20~11、24)

除法5课时

第三单元检测

第14周(11、27~12、1)

空间与图形5课时

第15周(12、4~12、8)

空间与图形5课时

第16周(12、11~12、15)

空间与图形2课时、综合应用3课时

第四单元测验

第17周(12、18~12、22)

综合应用1课时、统计和可能性4课时

第18周(12、25~12、29)

统计和可能性1课时、总复习4课时

第六单元测验

第19周(1、2~1、1、6)

总复习5课时

第20周(1、9~1、13)

总复习5课时

总复习测验

第21周(1、16~1、20)

第22周(1、23~1、27)

文章

黄浦数学一模答案

2017黄浦数学一模答案

B级中等题

7.已知△ABC,且∠ACB=90°.

(1)请用直尺和圆规按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①以点A为圆心,BC边的长为半径作⊙A;

②以点B为顶点,在AB边的下方作∠ABD=∠BAC.

(2)请判断直线BD与⊙A的位置关系(需证明).

8.(2013年江苏宿迁)如图6-3-17,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AB.

(1)作出∠ABC的平分线(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若

(1)中所作的角平分线交AD于点E,AF⊥BE,垂足为点O,交BC于点F,连接EF.w

求证:

四边形ABFE为菱形.

C级拔尖题

9.(2013年山东德州)

(1)如图6-3-18

(1),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ACE.连接BE,CD.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

BE=CD(尺规作图,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3)运用

(1)

(2)解答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

如图6-3-18(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E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求BE的长.

(1)

(2)(3)

图6-3-18

尺规作图

1.B2.D3.A4.8

5.解:

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两线分别交于点C1,C2.如图48,所以点C1、C2就是符合条件的点.

6.解:

如图49,点M为所求.

7.解:

(1)如图50.

(2)直线BD与⊙A相切.证明如下:

∵∠ABD=∠BAC,∴AC∥BD.

∵∠ACB=90°,⊙A的半径等于BC,

∴点A到直线BD的距离等于BC.

∴直线BD与⊙A相切.

8.解:

(1)如图51.

(2)∵BE平分∠ABC,∴∠ABO=∠FBO.

∵AF⊥BE于点O,

∴∠AOB=∠FOB=∠AOE=90°.

又∵BO=BO,

∴△AOB≌△FOB.∴AO=FO,AB=F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EO=∠FBO.

∴△AOE≌△FOB.∴AE=BF.

又∵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

又∵AB=FB,∴平行四边形ABFE是菱形.

11.

(1)证明:

如图52.

∵△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AD=AB,AC=AE,∠BAD=∠CAE=60°.

∴∠BAD+∠BAC=∠CAE+∠BAC.

即∠CAD=∠EAB.∴△CAD≌△EAB.

∴BE=CD.

图52图53

(2)解:

BE=CD.

理由:

∵四边形ABFD和ACGE均为正方形,

∴AD=AB,AC=AE,∠BAD=∠CAE=90°.

∴∠CAD=∠EAB.∴△CAD≌△EAB.

∴BE=CD.

(3)解:

如图53,过A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BAD=90°,则AD=AB=100,∠ABD=45°.∴BD=1002.

连接CD,则由

(2)可知BE=CD.

∵∠ABC=45°,在Rt△DBC中,BC=100,BD=1002.

∴CD=1002+?

1002?

2=1003.

∴BE的长为1003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