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073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掖市瓜菜产业成长情况调研报告修改Word下载.docx

2012年全市瓜菜总产量207万吨,瓜菜总产值达20.1亿元。

平均亩产值达到了4500元,较2008年增加1500元,增幅50%;

平均亩纯收入达到了2600元,较2008年增加980元,增幅60.5%。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504元,其中来自蔬菜产业的有152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3%,来自设施蔬菜的有92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35%。

蔬菜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显著,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加工销售情况

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的蔬菜产品不仅在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上下功夫,并且注重于加工增值和扩大销售,增加蔬菜产品商品量,增加市场销售量,抢占国内、国际市场。

依托龙头企业,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使我市蔬菜生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增加产后效益,全市蔬菜产品在贮藏保鲜、初加工、精深加工、销售等方面不断努力,加快建设龙头企业,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产品冷藏库、气调库共145间,冷藏能力达12.5万吨。

我市目前目前有加工蔬菜面积10.76万亩,主要种类有番茄、甜椒、洋葱、胡萝卜等,建成大、型中加工销售企业11家,主要有:

以生产番茄酱为主的甘肃屯河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临泽县天森番茄制品公司和中化河北进出口公司,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0000吨、15000吨和31000吨;

以生产脱水甜椒粒、菠菜粉、洋葱粒、胡萝卜粉、四季豆条、大蒜片、马铃薯片、芹菜粒、白萝卜条、甘蓝粒以及冻干大蒜片、甜椒粒等为主的甘肃甘绿脱水蔬菜脱份有限公司(张掖),年加工能力20000吨;

以生产番茄酱、番茄辣椒酱、蒜蓉辣椒酱、番茄汁为主的甘肃天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高台),年加工能力1100吨;

以生产和销售反季节精细蔬菜为主的临泽县银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销售能力1400吨;

以生产民乐紫皮大蒜、蒜薹、蒜粉、蒜油、冻干蒜片为主的民乐县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能力900吨。

除此之外,山野菜作为目前人们消费保健食品的首选之一,其开发、加工以及销售亦具有一定规模,建成了以生产保鲜、脱水苦菜、地耳、水皮、苜蓿芽、黄菇、黄参饮料、果茶、保健茶、蒲公英等为主的甘肃省西部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民乐)和西部天然食品开发总公司(山丹),年总加工能力5600吨。

我市蔬菜产业通过膨胀基地规模,配套加工企业,对外销售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产、加、销三旺的产业格局。

其中高台番茄酱系列产品,张掖脱水菜系列产品,已通过国际ISO9002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已远销148个国家及地区,成为我市蔬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

我市目前已有各类批发市场91处,为繁荣我区经济、增加蔬菜产品产量、提高产品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其中大型蔬菜批发市场2处,即张掖市南关蔬菜批发市场和高台景隆蔬菜批发市场,中、小型定点批发、销售网点89家,年交易总量达10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23个省市168个地区,部分产品远销国外。

我市已成为河西地区重要的瓜果蔬菜生产、运销集散地。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市上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下设日光温室蔬菜产业、设施葡萄产业、高原夏菜产业三个实施小组。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好典型示范,带动整体发展。

建立和实行领导抓点,部门建点,干部蹲点制度,责任到人,蹲点承包,一包三年,以点带面,整体推动。

市农业局、市农科院、甘州区农业局将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抽调18名技术骨干建立试验示范基地335亩,引进新品种211个,布点开展试验13项,高产高效模式栽培示范5项;

各县区也分别建立了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园区1个,全市新建连片300亩以上的现代设施果蔬标准化小区18个,1000亩以上的高原夏菜标准园3个,建成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工厂化育苗中心8座,投产并运行大型连栋日光温室10000平方米,全市规模化育苗能力突破5000万株。

全市共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示范点62个,其中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17个,连片100亩以上的设施葡萄示范点30个,连片200亩以上的高原夏菜示范点15个,市县区农林部门共抽调技术干部122人蹲点指导,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临泽县在市上从白银、山东等外地聘请5技术人员的基础上,从各乡镇选聘20名以上专职农民技术员,每人每年补助工资2.5万元,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科技承包,对承包指导日光温室50座、钢架大棚100座、高原夏菜300亩以上,亩均产值分别达到3万元、8000元、5000元以上的奖励1万元。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结合“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的全面实施,市上每年抽调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选聘的400名农民技术指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增强了农民技术指导员服务现代农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市县区农业局选派300名蔬菜种植大户、技术骨干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赴河北、内蒙、宁夏、甘肃榆中考察学习高原夏菜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高位嫁接培训,借梯上楼指导,使全市蔬菜产业层次得到有效提升。

市上和各县区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采取巡回宣讲、技术讲座、以会代训、现场练兵和印发科普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和致富典型,全面普及温室建造、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

通过一系列注重实际、适用、实效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广大农户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加快“三品”开发,创建名优品牌。

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使用为基础,积极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全方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全市新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32个、绿色食品鲜食蔬菜34个、有机食品果菜3个,有机食品认证实现了零的突破。

全市已有4家企业、协会分别注册了“银先”、“祁连冰提”、“金走廊”、“遇仙桥”等4个设施葡萄商标。

“银先”牌葡萄在2005年第十一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获金奖,在2007年甘肃省第二届花卉展销会上获得金奖,并授予“甘肃十大名果”称号,2008年在“全国观光型葡萄高峰论坛”上,荣获“全国晚熟、晚采优质葡萄金奖”。

专家评价,张掖红提葡萄的综合质量已达到国外红提葡萄的水平。

2011年11月12日,由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一致同意授予我市“中国设施延后葡萄第一市”称号。

对“碧绿仙”牌甘蓝、花椰菜、青笋、西兰花、辣椒,“金丰源”牌韭菜,“甘绿”牌加工甜椒,“康翠”牌西葫芦,“长虹”辣椒干等已通过认证的9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其中“金丰源”牌韭菜、“碧绿仙”牌甘蓝、“银先”牌葡萄已启用了无公害蔬菜标志,成为市场上受欢迎的农产品。

通过品牌效应的拉动,让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形成争创品牌、保护品牌的社会合力。

(五)积极争取项目,落实优惠政策。

工程实施以来,共编报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20多个,争取蔬菜生产、流通等环节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

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共投入1.56亿元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甘州区75万元、临泽县9850万元、高台县514.28万元、山丹县4247.4万元、民乐县958万元。

按照资金来源分,其中:

中央投资1710万元、省级投资1300.4万元、市级投资153万元、县级投资12436.28万元。

按照资金用途分,其中:

政策支持资金3194.28万元、救灾资金260.4万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260万元。

2012年,全市共投入5000万元资金扶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临泽县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激发企业、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活力。

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对全县新建的高标准日光温室每座给予8万元贷款贴息2年,改造旧棚的给予5万元贷款贴息2年。

对在现有园区扩大规模及新建连片50座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优先安排农机补贴项目、优先协调解决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

鼓励日光温室提前育苗移栽,凡在7月底以前移栽定植工厂化育苗中心培育的瓜菜种苗,每座补助500元防虫、遮荫设施费,每株种苗补助0.4元。

被县上认定为设施农业标准园的,给予3-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对连片发展100座以上大拱棚,且在春季扣棚定植的,每座给予1万元贷款贴息2年。

对连片发展50亩以上露地葡萄及其它特色林果的给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年扶持。

(六)完善高原夏菜可持续发展产销模式。

我市高原夏菜产业按照“统筹规划、产销并重、突出重点、快速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采取强强联合,开拓口岸市场,培育典型带动,紧跟沿海市场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高原夏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甘州区积极培育上源、宏丰等蔬菜专业合作,流转土地10000多亩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组织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沿海各大城市考察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临泽县以提高效益,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以胡萝卜、甘蓝等为主的外销高原夏菜和出口供港蔬菜,主动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品牌”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

高台县积极与新疆乌鲁木齐及口岸城市建立蔬菜供销协作关系,积极组建蔬菜出品贸易公司,拓开销售渠道和范围,走以销促产的发展路子,使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市场的“订单农业”。

全市新建蔬菜、葡萄专业合作社56个,2011年市政府对作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20个专业合作社共奖励200万元。

(七)大力开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

1.认真总结形成生产技术规范。

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总结了日光温室建造和生产技术规范。

一是总结编写了《不同建造区域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和《钢架大棚建造技术规范》;

二是针对全市日光温室品种多、乱、差的问题,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一批日光温室优质专用品种;

三是针对日光温室肥料施用超量的问题,提出了全市日光温室肥料施用规范;

四是针对日光温室种植密度、整枝修剪等不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蔬菜的种植密度和整枝规范;

五是针对日光温室技术不到位的问题,总结提出了综合调控技术规范;

六是针对肥料施用单一的问题,提出了蔬菜缺素症状的防治办法;

七是针对育苗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了全市规范育苗技术;

八是针对农残超标问题,提出了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

2.大力示范应用农业高新技术。

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根据我市的气候特征,依据不同蔬菜的生物学特性,打破常规,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创新性的试验研究。

一是示范推广抗“双高”栽培模式。

为克服日光温室常规生产过程中8-9月份育苗、10-11月份定植造成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的现状,积极探索研究温室蔬菜“秋产冬卖”生产模式,变一茬生产为多茬生产,将温室育苗提前至5-6月份,为了减轻定植后7-8月份高气温、高地温的“双高”危害,采取昼夜交替覆盖遮阳网、上下大通风等降温措施,使蔬菜盛果期提前到10月上中旬,二茬作物于12月定植,避开了盛果期低棚温、低地温的“双低”危害。

临泽县湾子村菜农孙光有采用该栽培模式,至2011年11中旬已采收6穗果,收入2.3万元,二茬于11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移栽,两茬收入达到4万元,这种种植模式推广面积全市已达到1000多亩;

二是对高原夏菜在不同海拔区域的适应性的试验探讨,结果表明:

娃娃菜、莴笋、甘蓝等喜冷凉性蔬菜适宜在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推广种植;

三是新旧棚膜置换技术应用。

为克服夏秋蔬菜生产的高温危害以及深冬季节因棚膜透光率下降而造成低温寡照危害,秋季蔬菜移栽定植时,覆盖旧棚膜,在11月上、中旬,以新棚膜置换旧棚膜覆盖,达到秋季降温,冬季增光的目的;

四是黄、蓝板诱杀害虫技术应用。

利用农业害虫成虫具有趋蓝性、趋黄性、趋光性和趋味性等特点设计的黄、蓝色粘虫板。

调查结果表明,采用黄、蓝板诱虫生态控制技术,一般可减少农药投入60%以上,多者可达80%以上,亩降低成本300-500元,提高产量20-30%,增加收益600-800元。

3.大胆探索科技成果快速转换途径。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针对技术干部试验场地选择难、示范推广路径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速度慢的现实情况。

我站与高台县紫冠圆茄专业合作社合作,采取“技术单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通过高位嫁接培训,使合作社的技术人员融会贯通,再将新品种筛选、新技术应用的方案和措施,依托专业合作社推广到田间地头,以“科技直通车”的形式,服务于农业生产,探索了科技成果有效、快速转化的新途径。

2008年以来,由我站主持完成的《设施蔬菜提质增效综合技术推广》课题获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张掖市蔬菜水肥耦合效应研究与应用》课题获2011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组织编著了《西北设施蔬菜无土栽培理论与实践》、《河西走廊现代设施农业建造与生产技术》及《设施农业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专著3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荒漠区日光温室实用型国家专利两项。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瓜菜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位置日益凸显。

但是,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着瓜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施农业发展难度加大。

近年来,瓜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户种植效益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玉米制种效益大幅度提升,利用耕地发展设施农业,调整流转土地困难,部分乡镇非耕地少,发展空间小,加之物价上涨、劳动力用工大幅上涨,建棚成本高,修建一座标准日光温室需要一次性投入资金5万元左右,而政策扶持资金有限,群众筹资困难,缺乏周转资金,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放贷条件严格,大部分农户贷不上款或贷款迟缓,贷款金额不能满足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生产,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电力设施不配套。

据统计,全市约有30%左右的连片温室没有配套电力设施。

因电力设施配套滞后,部分温室搭建、浇灌困难,影响温室打建、种植进度,新型卷帘机、保温被无法安装架设,劳动效率难以提高,温室内增温补光设施无法综合利用,温室效益难以提高,挫伤了打建农户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进程。

三是营销缺乏有效支撑。

蔬菜经销企业少,订单生产规模小,不能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

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的功能不强,不能有效组织农民进行集约化生产,基地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

蔬菜保鲜贮运企业少、蔬菜冷藏能力小、合作社规模化蔬菜种植生产及管理成本高、农户分散种植蔬菜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差等问题,制约了高原夏菜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

四是质量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我市现有的农产品质检队伍无论在人员数量上,还是在人员的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都难于适用农业质检工作的需要。

市、县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十分有限,已建成的各级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基本挂靠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使检测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例行监测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步履维艰。

“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设施农业面积7.6万亩,累计达到1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新增3.6万亩,达到10万亩;

钢架大棚新增4万亩,达到5万亩。

设施葡萄新增2.6万亩,达到3万亩。

高原夏菜在现有新增20万亩,达到60万亩,瓜菜总产值达到54.56亿元以上,新增农业产值35.66亿元以上,净增加农业产值21.79亿元,年平均增长7.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28元以上,瓜菜商品率达到80%以上,把张掖建成西北最大的蔬菜、反季节葡萄生产基地和加工贮运中心。

四、发展建议

建议省上和国家把发展设施农业和高原夏菜作为张掖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行动,在温室打建、节水设施、育苗中心、卷帘机推广应用、流通、冷链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

1、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果蔬储运园区。

针对我市产后流通体系不健全、销售不畅的状况,建议国家和省上在我市城郊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扶持建设一个面积在1000亩左右、以高原夏菜为主的集蔬菜生产、包装、加工、贮藏、运输为一体的蔬菜贮运园区,建成全市瓜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2.维持政策连续,常抓不懈。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确保对非耕地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和省上把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作为河西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行动,“十二五”期间,完善“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单独出台“非耕地发展设施农业扶持办法”,鼓励个体老板发展规模化非耕地设施农业,在温室打建、节水设施、育苗中心、卷帘机及保温被推广应用、冷链建设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在资金扶持方面给予倾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