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88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docx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考点

1.实词理解。

2.虚词理解。

3.文本理解。

4.句子翻译。

二.中考题型

选择题,表述题。

三.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15分,每小题3分)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

真宗问王旦:

“谁可代玮者?

”旦荐李及,上从之。

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

韩亿以告旦,旦不答。

及至秦州,将吏亦心轻之。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

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

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

“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

玮处边事已尽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

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

”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

(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

詟(zhé):

恐惧。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从:

听从B.将吏亦心轻之轻:

轻松

C.何足为异足:

值得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

更加

9.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答案见参考答案部分)

四.解题方法

A.实词解释方法

1.实词记忆法。

2.语境分析法。

3.语法分析法。

4.联想推断法。

5.词语成语对应法。

6.假借相通法。

B.虚词解释方法

1.虚词理解法。

2.虚词记忆法。

3.语境分析法。

4.语法分析法。

5.联想推断法。

C.文本理解的方法

1.辨明文体。

2.逐句理解。

3.揣摩文意。

4.整体感知。

D.翻译句子的方法(八字法)

a对(对译)。

b留(保留名词)。

c补(补充省略了的成分)。

d删(删除无意义的字词)。

e换(将单音节的词换成双音节的词)。

f调(调换语序)。

g变(变通)。

h通(通顺)。

五.经典练习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15分,每小题3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待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

“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

“似是仪家也。

”权曰:

“仪俭,必非也。

”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

继承掌管。

②优文:

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

③黄武:

年号。

④皖:

地名。

下文“建业”也是地名。

⑤进达:

举荐人才。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

既然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

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遂:

于是D.左右对曰:

“似是仪家也。

”左右:

身边的人,近臣

2.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4.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15分,每小题3分)

齐使者如梁①,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

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②。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

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

,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③,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④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史记·孙子吴越列传》)

【注释】①梁:

魏国都城大梁,下文“梁军”即为魏军。

②驰逐重射:

赛马打赌。

驰逐,用马赛跑。

重射,大赌,押重金赌输赢。

③临质:

临场比赛。

④辎车:

一种有帏盖的车子。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劝说,说服

B.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急速,快

C.田忌欲引兵之赵到……去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表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6.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请救于齐

A.广时知之,故自辞于大将军B.战于长勺

C.皆以美于徐公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国使者见到孙膑后,惊异于孙膑的才能,于是悄悄把孙膑带回了齐国。

B.孙膑为田忌重新设计赛马的顺序,让田忌赢得了重金。

C.田忌把孙膑作为人才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马上任用孙膑为大将。

D.孙膑分析形势,劝说田忌不要劳师远袭,而应该迫使魏国设法自救从而放弃攻打赵国。

8.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15分,每小题3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

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

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帝悟,卒可其奏。

后果以称职闻。

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紊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日:

“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

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

“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

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

百娃得雨,各欢喜作乐。

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

”帝大悦,终宴。

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独相凡十年总共B.尝欲除某人为某官曾经

C.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次日D.帝竟从其请竟然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天下事为己任

A.俯身倾耳以请B.皆以美于徐公

C.必以分人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普极力推荐的人果然不错,为官受到好评。

B.赵普坚守为相的职责,不惧君威。

C.赵普为百姓着想,在宴席上说服皇上,使之转怒为喜。

D.赵普敢于进谏,临机制变,和邹忌一样善于讽谏。

12.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

 

(2)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6题。

(15分,每小题3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名:

有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情趣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寄托D.山间之四时也     时:

季节

   1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山水之乐   

   A.受任于败军之际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子墨子九距之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醉翁亭修建的经过和得名的由来。

  B.醉翁亭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山水之乐。

   C.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的优美景色。

D.醉翁亭所在之地的四季美景。

    16.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

每句3分。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20题。

(15分,每小题3分)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斥逐之 追赶B.富人病且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1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

19.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20.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共6分。

每句3分。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1~24题。

(15分)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2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复更射之      因:

因此B.尝自射之     尝:

曾经

C.广亦竟射杀之    竟:

终于D.莫能及广    及:

比得上

2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A.为宫室之美B.行拂乱其所为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古之为军也      

23.下列对李广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广威名远播,令匈奴人不敢随意侵犯。

B.李广善射,是他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

C.李广廉洁,赏赐均分给部下,没有家产。

D.李广爱兵如子,水和食物让士兵先饮先吃。

2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2分)

 

(2)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4分)

 

(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5~28题。

(15分)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

皇上,指唐太宗。

②哂(shěn):

微笑,此处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

顾不上。

④野宿:

在野外露宿。

2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又尝谓侍臣曰    未尝稍降辞色B.故人君之患        故患有所不避也

C.夫欲盛则费广      我欲乘风归去D.故不敢纵欲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26.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A.登轼而望之B.暮寝而思之

C.足肤皴裂而不知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27.下列对老百姓偷盗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B.官吏们贪得无厌

C.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D.民众没有正确的廉耻观

28.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9~32题。

(15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2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能勿丧耳          丧:

沮丧B.呼尔而与之            与: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增加,指带来好处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停止

3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人皆有之”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B.醉翁之意不在酒

C.不效则治臣之罪D.宋何罪之有

31.“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在本文中指的是 ( ) 

A、羞恶之心                     B、恭敬之心   

C、恻隐之心                     D、是非之心

32.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每小题3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六.练习自评

经过以上练习,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的问题有:

 

今后做此类练习应注意的是:

 

七.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15分,每小题3分)

商鞅立木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继承人)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注释:

①孝公:

秦孝公。

②卫鞅:

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

古代的一种肉刑。

1、 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令既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卒下令卒获有所闻

C、秦民大说请说之D、道不拾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下面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明不欺以咨诹善道B、法之不行行之十年

C、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欲报之于陛下也D、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3、从本文看,关于文章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商鞅施行新法后作了取信于民的宣传准备。

B、商鞅执法严明,让百姓都能遵守新法。

C、新法施行后,遭到百姓的强烈抵制。

D、新法十年后,民风、治安和经济都有改观。

4、翻译下面句子: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8题。

((15分,每小题3分)

予至扶风(地名)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表时间)乃雨,甲子(表时间)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劝酒)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棉袄);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

连年饥荒③二三子:

你们④优游:

悠闲自得。

5、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民方以为忧方五百里B、今天不遗斯民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既以名亭有仙则名D、岁且荐饥汉矢且尽

6、下面虚词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亭于堂之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官吏相与庆于庭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其又可忘也其如土石

D、何既以名亭臣以王力之攻宋也

7、关于文章给思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系百姓B、寄情山水C、感激上苍D、与民同乐

8、翻译下面句子: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三)仔细阅读上文,完成下面9—12题。

(15分)

韩非之死

王闻其贤①,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

“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

臣昧死②愿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③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④,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

”王悦之,未任用。

李斯嫉之,曰: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

韩非欲自陈⑤,不得见。

王后悔,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注释:

①王闻其贤: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贤能。

王,此处指秦王嬴政。

其,此处代

指韩非(韩国国君之子)。

②昧死:

鲁莽地冒死。

昧,冒昧、鲁莽;死,冒死。

③从:

同“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对秦国的联盟。

④举:

攻下,占领。

陈:

陈述。

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破:

破坏B.四邻诸侯不朝朝:

朝拜

C.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戒:

告诫,警戒D.久留而归之归:

回来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霸王之名不成

A.王闻其贤,欲见之B.王悦之

C.小大之狱D.吾欲之南海

11.下面的选项中不符合文段内容的一项是()

A.韩非子作为韩国的使者拜访秦国。

B.韩非子给秦王上书献计,是为了维护秦国的利益。

C.韩非子为了说服秦王,不惜以生命作为赌注。

D.李斯力劝秦王处死韩非子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韩非子最终是维护韩国的。

12.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共6分,每句3分)

(1)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

 

(2)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

 

(四)仔细阅读上文,完成下面13—16题。

(15分)

荀攸传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

攸少孤。

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

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

“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

”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

由是异之。

何进秉政④,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

攸到,拜黄门侍郎。

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

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

“董卓无道,甚于桀纣⑤,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肴、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

”事垂就而觉⑦,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