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210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0吨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以上合计成员增收达到123.28万元。

(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

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利润总额126.84万元,实现税后可分配盈余114.16元,返还农户68.49万元,社员户均返还1.12万元,合作社盈余45.67万元。

2、社会效益

(1)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本项目通过推广使用富硒有机绿茶清洁化加工技术,可构建起优势产业绿色群体,进一步将**山区茶产业做大、做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茶产品档次,对**市乃至**县及其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将发挥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

项目实施中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格向农户收购茶鲜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将改变农民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从自给自足、狭窄的小农经济意识上升为按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法进行规模化种植的新型农民,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实现一村一品的集约经营,壮大了茶业经济,推进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结构调整。

(2)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通过合作社优质高效生态茶原料基地,将分散的茶农组织起来,做好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联结,按照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社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

随着在项目区茶叶种植的不断发展,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开展一条龙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将处于分散状态的农户集中起来从事统一种植和加工,确保了原料的供应和质量,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经加工成优质富硒有机绿茶,提高成品茶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不断地赢得产品市场,形成了产业从基地种植到加工的良性循环发展,使当地茶产业真正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促进茶叶产业迅速壮大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

 (3)增强利益联结,带动农户增收

项目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了茶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稳定联结,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科技含量和规模效益,实现了共同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保护价、吸纳茶农入社、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等方式保障双方利益联结关系,在资金、财力、技术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扶持,从而引导、示范带动山区农民更多的茶农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高效生态茶园,提高单位面积茶园的产量和收益,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项目建成后,除可完全满足合作社自有650亩高效茶园基地鲜叶加工需求外,还可直接带动项目当地茶园350亩,带动茶农140户。

通过示范基地、原料收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推广200人次等方式,辐射带动**镇现有2500户茶农种植经营的10000亩茶园实现增产增收。

3、生态效益

本项目产品为富硒有机绿茶,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介入和使用有污染的水源。

每年可减少污染物180吨以上;

茶叶生长期20--35年,其根部本身的固氮保肥保水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该项建设,优化茶园管理,提高水土保持水平,调节气温,净化空气和水质、为南水北调提供一江清水送北京创造积极条件,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发挥着更为显著的生态效益。

三、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以本地优势茶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依托,通过推广茶叶种植成熟技术和清洁化加工技术,开发优质茶资源,加工生产富硒有机茶产品,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健全农村服务网络体系,共享农产品信息,培育产业化经纪人等措施。

壮大农民合作组织,促进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附加值高的茶叶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经济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达产年合作社可生产加工富硒有机绿茶1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126.84万元,盈余返还68.49万元,社员户均返还1.12万元,合作社盈余45.67万元。

2、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成后,形成年加工原料400吨,生产富硒有机绿茶100吨。

(2)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新建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冷藏库50平方米,办公、职工生活用房及技术培训活动室470平方米,检测化验室100平方米;

购置安装清洁化茶叶加工生产设备及辅助设施26台(套)、质量检测设备1套;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

3、建设布局及土地来源

(1)建设布局

1)布局原则

a.依据当地总体规划要求,满足规划要点。

b.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尽可能的联合布置。

c.功能分区明确,布置紧凑合理,按需求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

合理的组织人流与货流、洁污分流。

d.预留发展用地,近远期工程统一规划。

e.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2)建设布局方案

加工厂建设总体目标:

通过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建设,对茶叶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茶叶加工厂内部制度与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健全,规范和完善茶叶制作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环境环保化、产品绿色食品化”的目标。

加工厂建设总体方案:

该项目富硒有机绿茶加工生产线建设地点位于**县洛镇**村内,建设布局方案在充分考虑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地形和生产工艺要求的需求,将项目的各功能区按使用功能要求依次布置相应的有关设施。

厂区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

厂区紧靠平利县贵洛公路北侧;

生产加工区布置在厂区南侧,自西向东依次为原料精选(摊青)车间、生产加工车间及包装车间;

冷藏库及化验检测室紧靠生产加工车间。

加工厂建设卫生要求:

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

厂房和设备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

根据当地地理位置选择合理的朝向,锅炉房、厕所处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口。

(具体详见平面布局图)

(2)土地来源

项目建设占地面积约为6亩;

土地类型为合作社国有出让土地。

4、建设标准、产品标准、技术工艺路线及流程图

(1)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锅炉房结构设计规范GB50041-2008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

《**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DB61/T369.1-2005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DB61/T369.2-2005

《**银峰茶生产技术规程》DB61/T369.3-2005

《**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DB61/T369.6-2005

《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DB6124.01-2009

《茶园机械化剪采技术规程》DB6124.1-2010

《富硒食品与其他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DB61/T556-2012);

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其他标准、规程和规范等。

(2)产品质量控制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质量,原料加工之前,必须进行人工初选,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按照QS质量安全认证的程序,贯彻落实严格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手册里的技术方针,加强对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良好的个人素质,确保对生产中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保证生产在科学有序健康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最终产品要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检验和评估,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技术工艺路线及流程图

1)技术路线

以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为原则,并立足于高起点,按相应的行业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清洁化加工工艺技术方案。

设备选型考虑技术性能先进、使项目生产硬件达到和超过国内同类企业水平。

选择较经济的设备方案,配置合理、避免重复。

考虑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在技术方案选择及设备选型方面具有超前意识。

按现代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茶叶加工工艺和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开展场地平整,铺设水泥路,安装铝合金门窗、纱门、纱窗等;

引进名优茶清洁化加工技术,引进大宗炒青和松散、条形、紧结形和扁平形名优茶加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茶叶加工及产品的清洁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和产品的质量档次。

项目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详见下表。

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序号 

工 

指 

  

 

备 

1

鲜叶 摊凉

叶质发软,芽叶舒展,发出清香,含水率68%,颜色暗绿

2

杀青

叶面失去光泽,有弹性,闻有清香感,含水率56%左右,色泽墨绿

3

初烘

叶质软,粘性小,有弹性,含水率50%左右,叶色翠绿

叶杆 分离

将叶梗分离,叶片纯度达99%以上

5

烘干

条索紧细、直、白毫显露、色泽嫩绿油润,含水率6-8%,易碎

2)工艺流程图

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收购→分级→杀青→清风摊晾→做形→摊晾→提毫→摊晾→烘足干→摊晾→精选→入库贮藏包装。

5、实施方案

(1)加工厂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本项目新建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冷藏库50平方米,办公、职工生活用房及技术培训活动室470平方米,检测化验室100平方米.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地前提下确定建筑平面的布置和层高,使生产车间的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建筑面积均符合要求,人、物流线组织明晰,互不干扰。

在建筑的造型和色彩处理上力求做到单体简洁明快,群体和谐。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均要满足规范要求,对雷击、强风等灾害性天气采取相应措施。

1)生产加工车间

考虑生产规模和设备选型,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合理安排流水线;

设备、设施布置时,设备间的间距和设备与建筑物安全维修距离,既要保证操作方便,又要保证维修和清洁卫生方便,有利于废水的排放,还要做到防尘、防虫等。

厂房为砖混结构;

外墙设塑钢窗;

地面为混凝土;

墙角、地角、顶角呈弧形;

墙壁、天花板、门窗涂刷无毒的浅色涂料;

安装排风扇、抽风机或空调设备;

架空构件及其辅助装置也须防止尘污积聚,便于清洗。

生产车间由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组成,面积与加工产品种类、数量相适应,地面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墙壁无污垢。

贮青间独立设置,贮青车间面积按堆放厚度不超过30cm标准确定,设备贮青按设备作业效率确定。

成品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

车间窗户安装纱门、纱窗或并设置防鼠设施。

车间高度不低于4m。

生产车间必须设有与车间人数相适应,并与车间相连接的更衣室、厕所、淋浴室和工间休息室。

车间进口处设更衣室,更衣室与车间设通道。

有相应的盥洗、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车间内必须设有水池、冲洗水管,供清洗设备、工器具、容器使用。

厕所有化粪池,有冲水、洗手等设施。

与茶叶接触的物品与场地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禁止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

(详见平面布局图)

2)其它土建工程建设方案

办公、职工生活用房及技术培训活动室、冷藏室、化验室等均按砖混结构建设。

3)辅助工程方案

给水: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地面少量冲洗用水,项目年用水量约为1200吨,用水水源来自集镇供水网,水质符合国家生活用水标准,室外给水管采用UPVC管,室内采用PE或PVC管。

排水:

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没有有毒有害物质。

因此,经多级净化后,可直接排放。

供电:

厂区变配电站通过电缆呈放射式向各厂房提供总电源,厂房内各用电点由其配电室的配电柜供电。

电力照明线路采用铜芯电缆或电线,厂房内主要回路采用电缆桥架敷设。

电缆桥架连接处需用软铜线跨接,并与配电柜PE线连接。

电缆桥架穿墙处需用不低于墙体耐火等级的防火堵料封堵。

选择导线电缆的环境温度在空气中敷设时按照30℃;

室外埋地电缆(埋地深度超过0.7米时)按照25℃;

供电线路末端电压降不大于5%。

厂房内交流供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与电源PE线连接,厂房内各种金属管道等设施实施中等电位联结。

厂房采用联合接地,建筑物防雷、等电位联结等共用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所有可能使用移动设备的电源插座回路均装设漏电保护开关。

厂区消防负荷采用双路电源自动切换供电,当发生火灾时需将非消防电源切除。

(2)设备选型方案及购置清单

1)设备选型方案

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茶叶清洁化加工厂生产线建设,清洁化生产线为全不锈钢设备、全封闭、全自动化,茶叶从原料上线到成袋分装全过程“不落地、不沾尘”,杜绝茶叶生产贮存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设备选型中充分考虑加工行业技术与装备发展水平,并着重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兼顾先进、节能、环保、投资等因素,选用立足于国内先进水平,成熟可靠,有完善售后服务支持的设备。

2)设备购置

主要设备购置详见下表:

主要设备购置清单

序号

项目

数量(台、套)

单价(元/台、套)

投资额

(万元)

备注

主体工程(生产设施)

21

 

34.9

1.1

热风杀青机组

51000

5.1

6CFS-80

1.2

冷却输送风选机

16800

1.68

6CWS-6F

1.3

茶叶提升机

7800

0.78

6CPS30

1.4

自动揉捻机

28000

5.6

6CR-55/3

1.5

动态烘干机

2.8

6CDH-80

1.6

冷却输送机

7600

0.76

6CWS-60

1.7

茶叶理条机

8600

1.72

6CZS-60/11

1.8

输送振动槽

9000

0.9

6CZS-5

1.9

理条机电气箱

1800

0.36

ZDC40/5

1.10

连续烘干机

29800

2.18

6CMD—60

1.11

茶叶提香机

9800

0.98

6CTH-6.0

1.12

六园斗烘焙机

11800

1.18

6CHP-108

1.13

7200

0.72

1.14

5400

0.54

1.15

茶叶炒干机

13500

2.7

6CTH-110

1.16

氮保鲜充气包装一体机

69000

6.9

3-250g

辅助工程(辅助设施)

29.0

2.1

供电设施

12.0

含变压器

2.2

给排水设施

6.0

含抽水及管道安装

2.3

冷冻机组

8.0

2.4

质量检测设施

3.0

其它工程(其它设施)

设备安装费

5.0

合计

26

68.9

(3)人员培训方案

本项目将分别对合作社员、加工人员和周围茶农进行免费技术培训,计划培训200人次。

加工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及方式方法:

卫生知识、产品标准;

生产制度、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操作规范;

设备维护及修理;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使工人掌握产品的加工、包装技能、安全生产及产品质检知识,使管理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管理制度和方法;

使销售人员掌握销售技巧、产品知识、市场管理及售后服务要求等。

培训授课主讲聘请专家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制茶技师进行,结合授课印发技术资料供管理及生产人员平时学习。

所有加工人员经技术考试合格后上岗操作。

合作社社员及周围农户培训内容及方式方法:

由合作社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对合作社社员及周围农户进行分片分批,轮回多次现场操作培训,每次30~40人次,发给相关技术资料和书籍,主要培训内容为高效茶园种植、管理、采收。

(4)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茶叶加工过程实行清洁化生产,采用无害少废和不排少排的清洁化生产工艺,高效利用茶叶资源,在此基础上,对最终的“三废”排放辅以必要的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废物排放,使所有外排“三废”达到规定排放标准,使该项目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

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初步方案:

本项目的包装材料尽可能回收,废弃物作农业用肥,生活垃圾等集中收集,送至集镇生活垃圾处理中心无害化处理。

(5)道路、绿化地建设方案

厂内道路为砼路面,路面宽为4米,车间、仓库周围均为环形道,便于物流和人流的出入,满足消防需求。

道路旁留有绿化空间,营造绿化带,种植能在本地生长的乔、灌木。

修建花园,栽种树木,建设草坪,增加绿化面积。

6、实施进度安排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设周期为15个月,计划从201*年10月9开工至201*年12月完成。

参照有关规定,同时考虑设计、工程地质勘测、设备制造、项目审查、工程施工安排、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从设计角度本项目总体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201*年10月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规划设计,申报立项,办理用地手续、资金筹措等;

201*年11月-201*年1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招标和施工准备工作;

201*年2月-12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生产线投入生产运行,申请项目竣工验收。

四、项目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及资金管理方案

1、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项目总投资434万元。

其中:

其中,建设投资328.8万元,建设期利息17.0万元,流动资金88.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为:

(1)中央财政资金

项目建设申请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项目建设申请地方财政配套2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配套23万元,市级财政配套2万元。

(3)自筹资金

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09万元,其中合作社2013年未分配利润投入34万元,合作社社员增资175万元。

(4)银行贷款

合作社开户银行承诺:

本项目实施后给予150万元的资金贷款。

2、资金使用

项目总投资434万元用于建设投资345.8万元,流动资金88.2万元。

建设投资万元使用方向为土建工程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