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1183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_(人名)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2) 

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请说说你对题目中“路”的理解。

(4)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举出一例让我们共勉。

(诗词曲文皆可)

【答案】

(1)美国;

弗罗斯特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3)示例:

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则喻指人生之路。

“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示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

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2)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足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它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谨慎;

同时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因而结尾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3)《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通过选择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所以标题中的“路”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际是象征人生之路。

(4)答题时应注意,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不能写错别字。

示例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示例2: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故答案为:

⑴美国;

⑵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⑶示例:

⑷示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写作的背景进星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本题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作者表达的赏析情感进行分析。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应注意,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不能写错别字。

3.古诗鉴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

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

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1)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所以诗中诗人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不想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⑴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

⑵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处境、遭遇等进行分析。

注意掌握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题考生要熟读诗歌,了解诗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了解。

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

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

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

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注意对关键语句的分析。

5.古诗阅读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

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

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

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

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

陆游传》)。

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

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村居生活终究难以消释他心中永不甘于沉沦的英雄豪气。

因此,放浪山水的闲情逸致,借酒后的豪兴以挥斥,正是他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的表现。

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是对自己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剧命运的自我解嘲。

这种似正实反的笔法,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此题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⑴围绕“采药归来(采药);

⑵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理解诗歌内容,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B.“犹”字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

C.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作者深表愤怒之情。

D.本诗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既传达出作者目前的所处之地,又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案】

(1)C

(2)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1)ABD正确。

C对诗句品析有误。

“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错。

作者通过也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仅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借此诗抒发心中对时局的忧愤,表达了对晚唐政治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

(2)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烟雾、江水、月亮、沙滩,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此题要把淮河秋水荡漾、水烟和月光笼罩流水与河岸的景象描绘出来,也就是一定要把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描述出来。

⑴C

⑵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

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答案】

(1)赏菊

(2)皎诗将“九日”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

淡泊高洁);

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

(1)从皎然诗中的“东篱菊也黄”和“谁解助茶香”和白居易诗中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知,“九日”这一天还有“赏菊”的习俗。

(2)皎然的诗,诗句“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将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再加之“赏菊”,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的品行。

而白居易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

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自喻),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

⑴赏菊;

⑵皎诗将“九日”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是对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分析归纳能力。

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

(1)诗中“齐鲁”指今天的________省,“岱宗”指五岳中的________。

(2)诗中“________”两句为名句,不仅写出了山的________,更表明诗________。

【答案】

(1)山东;

泰山

(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峻雄伟;

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真切热爱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齐鲁”指山东;

“岱宗”指泰山。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名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名句的理解掌握,本诗中的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还写出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⑵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诗句。

9.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为什么又以“望岳”为题呢?

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2)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

为什么?

(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圣”之称。

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

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

【答案】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

首句“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看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

“齐鲁青未了”——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2)是这样。

诗中有“会当”一词,意即“一定要”。

(3)略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联系诗歌的结构、内容来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字里行间来揣摩诗人情感的能力。

从“会当”表示“一定要”可以理解诗人望岳而想象将来的登岳。

⑶本题考查考生平时的积累。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作家的作品进行归类,并且要熟读记诵。

如《春望》、《春夜喜雨》等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点评】⑴考生要读懂诗歌,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所处环境来分析。

⑵考生要注意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从关键字词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考生要注意积累,在默写时注意不要记混,不要写错别字。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

南宋遗民。

②苹苹:

草木茂盛。

③杨花:

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

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________”。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答案】

(1)子规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1)本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根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杜鹃”被称为“子规”。

(2)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

从“寂寞亭基”“一川晚照”“听杜鹃”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惆怅,所以“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这只是表面上的。

并且结合诗人的“南宋遗民”的身份,更可见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子规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

(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

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_______________。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_______的情景。

(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 

A.一牛吃过柳阴西

B.不脱蓑衣卧月明

C.收篙停棹坐船中

【答案】

(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鉴赏能力。

(1)考查诗句中文字的表现力。

“草满花堤水满溪”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2)考查对诗歌最后一句内容的判断能力。

首先要读懂诗歌前三句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

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所以第四句应该是“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另外由“童子”角度考虑,下文也应该是“一牛”,“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因为“童子柳阴眠正着”。

这是情节的前因后果。

(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2)A

【点评】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作者的思想;

二是读背景,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

三是读注释,通过注释来了解诗歌内容;

四是能找出诗歌的关键句,进而推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12.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 

①移家:

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