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30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一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下教案.docx

《一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下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下教案.docx

一下教案

五、小小存钱罐

         __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通过到商店观察或实际购物,在体验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3、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会与他人合作。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通过参与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37页,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出示部分人民币样品,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

这是1元的钱,

……、

师:

对,这些是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关于人民币你都认识哪些,知道哪些?

生:

……、、

师:

今天你们带来了自己的存钱罐,看到自己的存钱罐你想知道什么?

生:

想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

画面上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想知道他的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课件出示情境图,解读情境图。

师:

怎样才能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呢?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认识并整理人民币。

生:

数一数存钱罐里的钱就知道了。

师:

这么多这么乱的钱怎样数呢?

生:

我们可以分类数,元和元数,角和角数,分和分数。

师:

这是个好办法,下面就开始整理吧!

生: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

谁能将你们的整理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点说说对于元、角、分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生:

我们是将1元的放在一起,1角的放在一起,……、

如:

这是1元的,正面有……,反面有……、、

教师根据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别不同面值人民币。

2、回答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

现在你能知道存钱罐存了多少钱?

你们有什

么好的方法?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展示各组的方法。

教师小结:

出示教材中的统计表,体会统计表的优越性,解决图中的小朋友存了多少钱。

3、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关系。

师:

(出示1元)将1元钱换成1角的,能换几角?

学生操作并回答1元=10角

师:

(出示1角)1角钱能换几分?

通过交流得出1角=10分………、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练习。

教师也可以补充类似练习。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关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3题。

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补充类似的练习。

四、课后记:

  

 第二课时

人民币的认识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4--6题。

人民币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进一步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

使学生在经历兑换人民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具准备:

贴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带邮资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比一比谁的“眼亮手快”。

1、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学生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票样。

2、同位练习。

二、综合练习

1、第4题:

你知道这些信的邮资吗?

(1)、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信封。

(2)、独立计算每封信的邮资(包括第4题)。

(3)、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4)、仔细观察这些信封,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2、第5题:

购物(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

(1)、出示购物要求。

师:

同学们,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次模拟购物活动,好吗?

请听好老师的要求:

第一,要认真观察老师出示的物品的标签,看好它们的价钱;第二,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物品;第三,想一想,该怎样付钱?

你有几种付钱方法?

(2)、学生购物活动。

(3)、组内交流购物情况。

(4)、组间交流购物情况。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付钱的方法。

3、第6题:

哪两种物品的价钱相同?

(1)、师:

请你独立观察图中物品的价格,你能发现什么?

(两种物品的价格相同;有整数的、有小数的等等。

(2)、把价格相同的两种物品用线连起来,并写一写。

(4元5角=4、5元)

(3)、你喜欢哪种价格表示法,为什么?

(4)、超市里一般用哪一种表示方法?

三、课外延伸。

让学生回家要1元钱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商店买东西。

使学生体会1元钱的用处很大,要节约用钱。

如果没有必要可以把1元钱存在储蓄罐里。

四、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信息窗二 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

2、学习元、角、分间简单加减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结合实际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前准备:

1、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每组准备好钱、零钱。

2、每个大组各选2名售货员。

事先将物品分好类摆放在各组的桌上,各物品贴好单价标签。

3、讲好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人人参加购物;

⑵购物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⑶各组要抓紧时间购物,购完后不要玩手中的玩具,而要根据本组的购物情况,动脑筋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今天,我们的教室变成几个小商店,每个

商店里都有2个售货员,同学们可以在各自的小商店里,随意购买你喜欢的物品,大家高兴吗?

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提2个小小的要求,请仔细听好:

(1)、购物时要讲文明懂礼貌。

(2)、先买到物品的同学请马上坐好,并根据自己买的物品提出数学问题。

二、实践购物,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购物,独立提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购物情况。

现在根据你购物的情况,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把它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售货员数一数:

一共卖了多少钱?

3、组间交流。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元、角、分加减的计算,适时引出红点问题。

师: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提的问题说给同

学和老师听?

(1)指组说,教师接着把物品放在展示台上

(2)师:

要求这两种物品一共多少元?

你会解答

吗?

(3)学生独立计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如7元6角+8角=

(5)说一说:

你是怎样计算的?

谁还有不同的解法?

(6)根据这两件物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如果学生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同加法的教学相同。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开放练习。

师:

谁能再说说你买了哪些物品?

教师接着把物品放到展示台上(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三种物品展示)

师:

看一看这些物品 想一想:

现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自己做在练习本上,看谁在相同的时间内做题又对又快。

2、观察探究。

师:

请售货员说一下:

你们组一共收了多少钱?

生说老师填在事先准备好的统计表中,其他的同学请仔细观察统计表,看你能发现什么?

(有的问题可以只列式不解答,灵活处理)

3、思想教育:

看一看:

在你购买的物品中,哪些用后可以送到回收站?

想一想: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

现在我们胶州市是环保模范城市,希望同学们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

四、延伸升华

想一想:

在这次购物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简要总结:

大家的收获真不小,老师真的为你高兴!

回家把你的收获写在数学日记里。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人民币的认识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自主练习1-4题,人民

币的加减法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练习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前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奥运会的知识。

   贴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

同学们通过模拟购物学会了有关人民币加减

计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

(2)集体交流订正。

(3)如果你去买这些物品,你想怎样付钱?

货员该怎么办?

2、自主练习第2题。

有关时间的题目。

(1)说一说:

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奥运会的知识?

(2)第27届奥运会是什么时间,在哪里举行?

(3)说一说圣火传递的过程。

渗透学看钟表的知识。

三、自主练习第3题。

模拟购物。

(1)分组购物。

(2)你用20元钱买到了哪些物品?

说一说:

你是怎样买的?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3)买同一件物品,你有不同的付钱方法吗?

四、自主练习第4题。

(1)你会讲12生肖的故事吗?

(2)你还知道12生肖的哪些知识?

(3)你知道你属什么吗?

(4)让学生了解12生肖的名称及它们的排列顺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5)让学生说说货架上摆的是什么,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并交流。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把它做在练习本上。

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解答的准确?

五、课外实践。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菜。

我发现的数学问题是: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页。

我学会了吗?

(含“丰收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元、角、分间的进率,及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

3、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课前准备:

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到的知识。

        调查家中自己物品的价钱并把自己喜欢的物品贴上价格标签。

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说一说。

师:

想一想在“小小存钱罐”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翻书看一看)

二、组内交流。

师:

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请听好要求:

(1)、组内交流时要认真听别人说,随时补充自己整理的知识。

(2)、各组选出整理的最优秀的一个同学,准备组间交流。

三、组间交流。

四、自主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知识,那你会用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老师带你到超市里去购物,好吗?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带有价格标签的物品。

1、学生自由购物。

2、交流购物情况。

师:

说一说:

你都买了什么?

一共花了多少钱?

你是怎样付钱的?

通过购物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课本中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步即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3、定额购物。

(1)拿10元钱买“拖鞋”和“闹钟”,够不够?

为什么?

(2)拿20元钱可以买到哪些物品?

为什么?

五、综合练习。

(作业纸)

六、丰收园。

师:

下面我们就要根据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和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内评一评。

请听好老师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评一评看一看,你应该得到哪个苹

果?

2、然后在小组成员都同意你可以得到的苹果上涂

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比一比:

哪个小组的同学评的最认真、最公平?

4、小组自评,教师了解情况。

5、展示评的结果,看是否真实公平。

师:

老师看到有的苹果还没有被涂上颜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把剩下的苹果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你能行吗?

七、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大海边

     _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

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材编写特点:

 1.以海边活动为素材,主题鲜明有趣。

本单元借助孩子们喜欢的捉螃蟹、摆贝壳、参观水族馆、游览标本馆、购买海洋纪念品等一系列海边活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体验着大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索的兴趣。

这一编排再一次体现了教材由“故事串”引发“问题串”的特点,把计算教学和实际应用自然的结合到一起。

 2、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在探索100以内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口算、笔算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素材选取有趣广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既有连一连、填一填、辨对错等书面完成的形式,也有摆一摆、小游戏、讲数学故事等数学活动的形式。

采用的素材也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涉及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动物世界、童话故事、手工劳动等。

活泼而科学的练习设计,会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计算的目的,享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小朋友在礁石边捉小虾小蟹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并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第二个信息窗,根据小朋友在海边用贝壳摆轮船、帆船、海鸥等信息,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

第三个信息窗,通过学生参观水族馆,看到两个鱼缸中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鱼,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

第四个信息窗,围绕参观标本馆的主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第五个信息窗五创设了妈妈带孩子去买纪念品的情境,学习加减混合运算,认识小括号,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小朋友在大海边活动的不同情境所形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本单元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

促使学生不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情景图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单纯的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

在教学口算和笔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生探索出的多种计算方法中,哪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体会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

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

 3、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和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采用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练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17课时。

第一课时

大海边 信息窗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47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

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

对吧?

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天空中有多少海鸥?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2、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

师:

你能用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虾?

”这个问题吗?

自己试试看?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用竖式计算,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自主探索“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

”的算法。

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帮助小壁虎。

(自主练习第3题)

小朋友再动物医院了看见几只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能帮助他们接上自己的尾巴吗?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到展示台前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五、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大海边的信息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二、自主练习。

1、第5题是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的题目,先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4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计算的。

3、第6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充分利用图中的物品让学生任选两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算算需要多少钱。

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自己买东西的情况。

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的数学游戏。

4、第7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题。

图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三角形。

练习时,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摆成一个图案,再自主地进行拼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于一些漂亮的对称摆的形式,教师要特别给以表扬,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5、第8题是一道星号题,引导学生找规律填空。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不作为统一要求。

第一组的规律是每一横行两边的数之和等于中间的数;第二组的规律是从第二行起,每一个数(每行两边的1除外)等于上一行左上方和右上方两数之和。

在探索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三、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大海边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捡了许多小虾和小螃蟹,想不想再到大海边去玩?

恰好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海边玩呢,你们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图上有哪些信息?

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2、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3、摆海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4、摆轮船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海鸥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有些问题可直接口答,有些教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解决,与两位数减法有关的知识师生共同关注。

    二、解决问题

    1、解决“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

的问题。

    学生列式为:

47-32=

    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间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1)口算;

   

(2)列竖式。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算法,你们真爱动脑筋,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

为什么?

    2、学生独立解决“摆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

”的问题。

                                  

    交流自己的算法。

    3.引出课题。

    师:

咱们今天学的减法的计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三、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的第3题,帮小鸟找家,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大海边 两位数的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自主练习1、2、3、5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海边玩贝壳的时候,我们又学了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