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1541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docx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一、钻孔灌注桩和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㈠钻孔灌注桩(工程桩、抗拔桩、支护桩、立柱桩<下段>)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

⒈桩孔施工(制孔)

1桩位复测验收:

轴线与桩位的测量定位必须由专职测量人员同测,平行检查。

桩位允许偏差:

a、单排条形桩基沿垂直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边桩的允许偏差为D/6且不大于100;b、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间桩的允许偏差为D/4且不大于150;c、单柱下的单桩允许偏差为D/15;d、相邻两桩不能偏往同一方向。

2护筒埋设:

应准确、稳定。

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cm,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cm,其高度不宜小于1米。

3泥浆:

泥浆护壁对泥浆性能的指标要严格控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底下水位1米。

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砼。

浇注砼前,泥浆比重应小于1.15~1.20,废弃的泥浆、渣应按环保的有关规定处理。

4钻机就位必须进行开孔前验收:

钻机转盘中心与用于定位的“+”字线交点基本重合,误差不得超过5cm,并检查钻机水平,主动钻杆、立轴导管垂直,整体机架周正稳固。

同时要测定机台高度,验测钻具长度,及时记录填表。

5在成孔过程中钻机偏斜,整体塔架晃动,应随时责令施工方矫正垂直度,偏差小于1%。

6桩径:

成孔孔径不得小于设计桩径,要经常检查被磨损的钻头外出刃的大小,防止缩颈。

成桩后的有效桩径不得超差±5cm。

钻头合金遭到破坏应及时更换、修复。

7砼灌注前监理人员须亲自测定孔底沉渣和泥浆比重。

测定沉渣必须在循环液处于静止状态,在停泵10分钟后进行,否则测量数据无效。

重锤检测时,手感要好,测绳测定计算时孔深要加钻头锥体投影2/3高度,沉渣厚度不得大于5cm(端承桩)和10cm(摩擦桩)。

8各施工参数,桩直径、有效桩长、入岩深度(长度)、桩顶标高、砼强度等级等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端承桩终孔深度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及设计桩长双控,摩擦桩终孔深度以设计桩长为主。

桩端以5-2层中风化岩为持力层,穿越5-2a层。

⒉钢筋笼制作

1进场钢筋必须具备质保书或出厂合格证,规格与设计相符并见证取样送检合格方可使用。

焊接长度单面焊为10倍d,双面焊为5倍d,焊点错开距离>35d。

同一截面上焊点不超过50%,钢筋笼规格与设计相符,允许误差为(a)主筋间距:

±10mm。

(b)长度:

±100mm。

(c)箍筋间距:

±20mm。

(d)直径:

±10mm。

2每3米设一组(3~4块)导正块,导正块厚度不小于3cm。

3下钢筋笼要测笼长度、检查外观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下井,每节笼焊接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沉放。

4经常抽检:

主筋间距4个点,加强筋外径4个点,焊接长度以每一对接组取3个点,所有抽检原始读数应及时填表登记存档。

⒊钢筋笼放置:

设置导向垫块,吊直、扶稳、缓下不得碰壁,防止变形弯曲,根据护筒口标高、桩顶标高计算好笼顶深度和吊筋长度,设置好吊筋,防止跑笼和浮笼。

⒋砼灌注

⑴采用商品砼,强度等级为C25~C30,坍落度18~20cm。

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配合比单、砂、石、水泥检验资料。

⑵砼试块制作:

旁站监理要在现场见证取样,原则要求每根桩应做一组(3块)试块。

须具代表性、真实性。

⑶导管:

直径宜为20~25c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米。

密封、同心度要好,使用前在地面接好,通水试压(0.6~1.0Mpa)检查,确认不漏水、不弯曲方可下井使用,底口距井底30~50cm。

⑷起拔导管应缓慢不得刮碰钢筋笼,并做适当反插。

⑸清孔结束至开灌间歇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如超时过长,应重新清孔测沉渣。

⑹首灌时,监理必须在场监督,砼首灌量必须满足使导管一次埋入砼面以下0.8米以上,每次减管时应测砼浆面,始终保持导管在砼中的埋深不少于2米。

⑺监督连续浇筑,间断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

⑻最终砼面标高必须高出桩顶标高一倍桩径,等开挖破桩时凿除。

⑼砼灌结束时,要测量砼面标高,计算实际砼方量和理论砼方量及充盈系数,并做详细记录。

⒌桩基检测:

工程桩承载力检测采用大应变,检测桩数不小于总桩数5%,且不少于5根,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500~3000KN;小应变检测为总桩数的100%。

抗拔桩静载检测不得少于3根,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KN。

⒍钻孔灌注桩一些通病的预防及处理(略)。

㈡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⒈基坑面积:

5600多平方米(141.8m×39.6m),开挖深度9.2~5.4米,局部(电梯井)12.75米,属深基坑,应切实遵守《南京市建设工程深基坑工程管理办法》,实施对基坑施工的监督管理。

⒉根据总平面图、基础施工图、测量成果表对基坑周边支护桩轴线测量定位进行复查。

要求基坑周壁让出一定的施工作业面和排水沟。

基坑支护结构:

见上述“三、3”。

⒊深层搅拌桩:

双轴(2×φ700)两排与支护桩(钻孔灌注桩)咬合共同构筑一道连续封闭止水帷幕。

1其排列方式、桩长、桩距、桩顶标高、水泥掺入比和水灰比等施工技术参数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2为达止水效果,形成一道完整的止水帷幕,除深搅水泥土桩桩身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外,关键还要严格控制桩的垂直度(1%),确保轴间的搭接长度(20cm)和支护桩间的搭接长度(40cm),确当掌握支护桩的咬合时间。

3施工中必须确保灰浆质量,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水灰比(0.5)和水泥掺入比(15%)。

旁站监理必须经常检查测量灰浆拌和机和机料筒中的水量、水泥投放量及灰浆比重(1.8)、注浆量。

水泥按200吨做批量复试。

4灰浆随拌随输,停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灰浆离析和喷浆嘴、输浆管堵塞。

5经常检查输浆泵、喷浆嘴的机械性能是否正常,输浆泵压力表标定值是否准确可靠,输浆时表值能否达0.4Mpa左右。

6控制提喷速度在0.5米/min左右。

在淤泥质填土中(暗塘)提喷速度不大于0.5m/min。

7旁站监理人员要经常检查钻头刀片每对总长度是否始终保持在70cm,若磨损变短或损坏督促及时修复,以确保桩径和搭接长度。

⒋钻孔灌注桩(支护桩)质量控制要点见“五㈠”。

⒌压顶圈粱:

宽1.10、1.20、1.30m,厚70~80cm。

砼强度等级为C30,桩体进入圈粱50mm,主筋锚入圈粱不少于665mm。

各段圈粱钢筋配置详见设计大样图。

⒍基坑支撑系统:

①第一层全部采用砼支撑,砼等级为C30,水泥为32.5普硅水泥。

北侧04幢ABCD段局部采用第二层钢支撑,用φ610×12钢管作为支撑材料。

砼支撑于桩顶圈粱上,第二层采用钢围檩。

钢支撑于预应力施加水平不得低于900KN,双管支撑预应力施加必须同步进行。

各支撑梁及其节点几何尺寸、钢筋配置、标高等参数严格按设计支护方案说明进行施工。

②立柱桩:

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上部采用钢管立柱。

砼等级为C25,各区段桩径、桩顶标高、钢管规格、钢筋配置等详见立柱大样图。

立柱桩位置应避开工程桩、承台、柱和地梁等。

施工时应与地下室结构图纸核对,如相矛盾位置可作适当调整(沿支撑轴线方向移动)。

⒎护坡施工:

基坑内各不同开挖深度之间采用简易土钉挂网喷浆。

坡面喷射砼等级为C15,其配比为:

水泥:

砂:

碎石、水=1:

2:

2:

0.5,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15,喷射压力为0.3~0.5Mpa,厚度为80,土钉、网片规格、间距等设置见放坡剖面图。

⒏基坑降水:

1设计采用管井降水,其布点、孔径、管径、深度等要求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对制孔、沉管、滤管处理、滤料填放、抽水等各项工序要认真验收。

2管井过滤长度宜与含水层厚度一致。

3降水深度在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0.5米。

4井管外滤料宜选用磨圆度较好的绿豆砂(2×4mm),不宜采用棱角状石渣料、风化料或其他粘度材料。

5管井成孔宜用干孔或清水钻进,若采用泥浆管井,井管下沉后必须充分洗井,保证滤网的畅通。

6抽出来的水应为清水,不得浑浊,含砂量不大于0.5‰。

7基坑开挖前,应提前10~20天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8管井布点必须参照设计基础图,避免将管井设置在工程桩、承台、柱和地梁中。

㈢基坑开挖

⒈认真审核施工单位基坑土方开挖方案。

⒉基坑周边地面应设排水沟,避免漏水、渗水、地面积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排水措施。

⒊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挖土机和车辆不得在压顶圈粱上碾压。

⒋本基坑为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段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米。

⒌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和成品桩以及扰动基底原状土。

⒍发生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方能继续挖土。

⒎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留30cm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坑底应及时满封并进行基础施工,严禁暴露时间过长。

⒏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夯实回填土施工。

㈣基坑监测

⒈基坑开挖前,要求监测单位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其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⒉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严格遵照设计监测要求。

⒊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

⒋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⒌各项检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当形变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⒍协同甲方建立落实监控信息反馈和指挥系统,以应对突发事故。

⒎督促监测单位及时提交周期、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和最终完整的监测报告。

二、施工中安全与文明现场的监控

⒈严格遵照国家“安全导则”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进行施工。

⒉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开工前先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认真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

⒊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要求跟班作业,负责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

⒋做好用电安全工作。

生产动力用线做到无破损,接头牢固、安全,并应架空,防止漏电伤人。

⒌督促施工方对机械设备经常维修保养,并按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不准带病作业。

⒍使用吊机、挖机,吊臂旋转范围内严禁站人,并应有专人指挥。

⒎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登高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⒏成桩后,桩头空洞应及时盖实或回填,防止伤人事故,危险处要设护栏和安放警示牌。

⒐材料堆放应有序,应按规格、品种分类堆放,应立牌指示,不得混放。

⒑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处理,不得随地大、小便,协助有关单位督促流动人员及时办理暂住证,做好社会治安,谨防盗窃,预防火灾,做到文明现场。

三、完工后质量监理工作事项

⒈整理旁站监理记录,核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和汇总表,收集有关资料,做好归档工作。

⒉桩基工程完成后,必须按现行规范及时进行检测,试桩报告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施工基础。

⒊土方开挖完毕和破桩完成后,应检验桩位、桩顶质量,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应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⒋检查砼、水泥土试块检测报告,对不合格、无效试块的处理。

⒌当各项资料完整,竣工图已完成,施工单位已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总监负责组织业主、设计、施工、勘察单位并提交书面通知质监站对桩基质量进行验收评审,并在验收申请报告中签署意见。

⒍编写监理工作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