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65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docx

4宝成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方案

宝成线K395+880~K401+872危岩体

综合整治工程1标

杨家湾隧道进口及平导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宝成线K400综合整治工程1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杨家湾隧道进口及平导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1.隧道概况

杨家湾隧道(双线)全长4165m,进口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上寺乡猫儿村境内,出口位于广元市青川县竹园镇东曹村境内,洞身段为中低山岩溶发育区。

1标主要承担杨家湾隧道进口1692m及平导1320m、泄水洞429m的施工任务,1标段正洞起讫里程为K396+553~K398+245,平导起讫里程为K396+545~K397+865。

本方案主要涉及1标段承建段杨家湾隧道进口及平导的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

2.地质情况

隧址处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崩坡积层,下伏基岩由新至老分别为:

侏罗系下统白田坝(J1b),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P2),二叠系下统(P1),泥盆系、石炭系(D+C),岩性以灰岩和粘土页岩为主。

隧址处杨家湾逆断层(F1):

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约45°,根据CZ-4号钻孔岩芯显示,断层破碎带宽9m,其断层带沿走向长度约3.60km,该断层与杨家湾隧道呈小角度相交,交角约44°,对隧道影响较大。

范围内发育矿山梁背斜。

该背斜呈NE35°~50°方向展布,全长约20Km,出露宽1.3~3.5Km,具短轴背斜特征。

测区位于该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地层产状不稳定且节理裂隙发育作用强烈,灰岩地区溶蚀作用强烈,地下水渗入作用强烈。

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瓦斯、岩溶、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

2.1瓦斯

根据现场调查及收集当地煤矿资料得知,区内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底部及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下部。

隧道洞身K396+553~K397+218段穿越白田坝组(J1b),该层下部含煤线或鸡窝状煤层,一般厚0.3~0.6m,由于煤质差,煤层不连续,不具备开采价值。

隧道洞身K397+665~K397+710段穿越龙潭组(P2l),该层底部仅见一层煤,煤层以层状、似层状为主。

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与地层产状一致。

区内煤层厚度变化多在0.6~1.3m之间,最低0.46m,最高1.2m,平均煤厚0.9m,为薄煤层,往深部有变厚趋势。

该煤层结构简单,多不夹歼,煤层呈黑色,内生裂隙发育,易碎。

2.2岩溶

根据地表调查,地表溶蚀形态以垂直向发育溶沟、溶槽、石芽为主,多充填黏土。

岩溶对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和隧道突水、突泥。

隧道DK400+218~DK400+718段由于地下水受降雨补给,竖向流动,岩溶以竖向发育为主,地下水基本处于垂直循环带内;其余段可溶岩段地下水位受降雨渗入量影响大,变化幅度也非常大,雨季地下水位较高,旱季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运动随季节变化,呈周期性交替,旱季时地下水位降低为垂直运动,雨季时地下水升高为水平运动,故该段主要处于季节变动带内。

隧址区地下水通过溶蚀管道等形式径流,岩溶弱~强烈发育。

隧道雨洪季时最大涌水量为4.213m3/s(持续时间约8小时),日最大涌水量为254900m3/d,正常涌水量按三分之一雨洪季最大涌水量计,即:

85000m3/d。

隧道中可溶岩地段主要集中在隧道的中后段,根据降水量不是平均分配,和雨季中有可能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等情况。

2.3断层破碎带、突泥突水

隧道DK396+805~DK396+835段通过杨家湾逆断层(F1),段内岩体破碎、施工易发生突泥、涌水。

隧道DK399+120~DK399+520、DK399+970~DK400+300段为灰岩、泥质灰岩可溶岩(p1m+q)与铝质粘土页岩夹铝土矿非可溶岩接触带,段内岩体破碎、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可能遇溶隙、溶腔、溶洞及发生突水、突泥现象,粘土页岩、铝土质页岩,层厚薄,岩性差,岩层具有膨胀性。

3.地质构造

杨家湾隧道共发育3条断层,各断层特征及性质叙述如下:

杨家湾逆断层(F1):

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约45°,根据CZ-4号钻孔岩芯显示,断层破碎带宽9m,其断层带沿走向长度约3.60km,向北东消失在第四系(清江河)之下,断层迹象不太明显,断层带零乱堆积、掩盖,破碎带内主要由J1b的页岩组成。

上盘为J1b、T1f地层,倾角40~50°,下盘为J1b、T1f地层,倾角25~87°。

该断层与拟建杨家湾隧道呈小角度相交,交角约44°,对隧道影响较大。

竹园坝逆断层(F2):

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70~85°,断层破碎带宽约3~10m,断层发育长度不详,上、下盘均为J1b、T1f地层。

该断层位于拟建杨家湾隧道进口处路基段,与线路交角约45°,对隧道影响较小。

猫儿坝逆断层(F3):

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70~80°,断层破碎带宽约10~15m,长度约3.5km,该断层远离各方案线路。

破碎带主要由紫色、暗紫色泥岩、粉砂岩、方解石组成,带内见挤压揉皱现象明显,岩层直立,排列杂乱。

两盘岩层产状相反,地层重复,上盘地层为T1t,下盘地层为T1t,该断层造成T1t地层重复。

区域内褶曲发育,多呈北东向,测区范围内发育矿山梁背斜。

该背斜呈NE35°~50°方向展布,全长约20Km,出露宽1.3~3.5km,具短轴背斜特征。

北翼地层倾角多为35°~55°,南翼多为40°~60°,轴面产状N51°E/82°NW,枢纽产状N37°W/11°SW,翼间夹角约90°,横剖面上看为核部宽平,两翼近于对称的箱状背斜,核部为寒武地层及假整合的O-C地层,两翼对称出露P~T地层,隧道位于该背斜南东翼,从背斜轴部至翼部寒武至侏罗地层均有出露。

测区位于该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地层产状不稳定且节理裂隙发育作用强烈,灰岩地区溶蚀作用强烈,地下水渗入作用强烈。

隧道进口岩层产状为:

N55°E/44°SE;隧道出口岩层产状为:

N15°E/18°SE,主要节理裂隙产状:

J1:

N80°W/87°SW,J2:

N25°W/82°NE。

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B1),区内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4.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清江河,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岩溶水。

(1)地表水

隧址区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清江河,隧道位于清江河右岸,地表水系不发育,河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

按以往邻近工程经验取水试验分析,河水水质属HCO3---Ca2+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地下水

根据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碳酸盐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以碳酸盐岩溶水为主。

地下水运动受区域侵蚀基准面控制,碳酸盐岩中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岩溶管道、暗河、伏流等形式迳流,以泉及泉群等形式排泄;形态各异,显示出交替强烈、运移距离远、集中排泄的特点。

而碎屑岩类以基岩裂隙水居多,靠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节理裂隙、构造裂隙中,一般多为近源补给,以表水或泉的形式向河谷内排泄。

根据地表调查及既有猫儿坝隧道竣工资料分析判断,隧道DK400+218~DK400+718段由于地下水受降雨补给,竖向流动,岩溶以竖向发育为主,地下水基本上处于垂直循环带内;道其余段可溶岩段地下水水位受降雨渗入量影响大,变化幅度也非常大,雨季地下水位较高,旱季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运动随季节变化,呈周期性交替,旱季时地下水位降低为垂直运动,雨季时地下水升高为水平运动,故该段主要处于季节变动带内。

隧址区地下水通过溶蚀管道等形式径流,岩溶弱~强烈发育。

地下水主要侵蚀基准面与清江及其支流侵蚀基准面一致,地下水主要排泄处位于清江及其支流当中。

由于地下水排泄方向均顺岩层走向,隧址区域内水力坡度均较小。

隧址区地下水在化学侵蚀类型为硫酸盐侵蚀及酸性侵蚀环境时,侏罗系下统白田坝组(J1b)地层地下水环境作用等级为H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地层地下水环境作用等级为H2,其他地层地下水不具备侵蚀性。

二.编制依据

(1)杨家湾隧道施工设计文件、图纸等相关文件;

(2)杨家湾隧道详细地质勘察资料以及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

(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4)《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

(5)《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

(6)《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7)《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技函[2010]163号);

(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铁建设[2003]127号);

(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10)《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铁建设[2009]181号);

(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BG50021—2009)。

三.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领导小组,负责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工作。

组长:

项目总工程师

副组长:

安质部长、工程部长

组员:

超前地质预报机构负责人、各技术人员、隧道架子队队长等。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四.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

杨家湾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岩性多、构造发育,隧道开挖存在断层、岩溶、涌水突泥、有害气体等严重工程地质灾害,部分隧道段落开挖可能会对周边环境生态产生破坏。

通过各阶段的地质勘察及对隧道的风险评估,杨家湾隧道为施工高风险隧道。

为避免或减少各种风险对工程的危害,有必要对杨家湾隧道开展超前地质综合预报工作。

五.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因前期地质勘查工作的局限而难以勘查的隐伏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信息,调整和优化隧道设计参数、加强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和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抓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预防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有效回避工程建设风险,实现铁路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环境和投资控制目标。

根据杨家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相关文件要求和设计文件要求,按照不同的地质复杂程度有针对性地采用合理的超前预报流程。

根据隧道不同段落的地质复杂程度和既有的地质资料,将隧道的地质风险分为以下四级:

A级:

复杂,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以及高地应力、瓦斯问题严重的地段等。

B级:

较复杂,中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存在断裂带等。

C级:

中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存在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的地段。

D级: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小的地段。

根据不同的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开展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探测有利于互相印证,提高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的认识水平。

具体如下:

A级:

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以超前钻探法、加深炮孔探测法和弹性波反射法(TSP)长距离预报为主,并适当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和红外探测的短距离预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报。

B级:

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以弹性波反射法(TSP)为主,辅以红外探测和地质雷达探测,必要时可采用超前钻探法进行验证。

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地质条件复杂(A级)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实施。

C级:

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以弹性波反射法(TSP)为主,当TSP方法探测发现前方存在异常时,采用红外探测和地质雷达探测对前方存在异常的地质情况再进一步探测,必要时可采用水平钻进行验证。

D级:

在地质调查法的基础上,以弹性波反射法(TSP)探测为主,当TSP方法探测发现前方存在节理裂隙密集带时,再采用红外探测和加深炮孔法对前方的地质情况进一步探测。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被作为一项工序纳入隧道施工过程中。

在隧道的重点和难点地段坚持先探测再开挖的原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保证隧道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六.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并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及危害程度;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对本隧正洞及平导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具体目的如下:

(1)进一步查明前期没有探明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而指导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3)为隧道动态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七.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可有效探测隧道前方地质情况,施工时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隧道施工正式工序管理,正确指导现场施工,必须在检测报告提交确定施工方案后方可进行隧道开挖。

掌子面未经超前地质预报检测,不得进入下一阶段掘进施工。

根据不同的地质复杂程度分级,针对不同的地质问题,选择不同的物探方法和手段开展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探测有利于互相印证,提高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的认识水平。

根据铁路隧道的开挖方式、工期要求和各物探方法的优缺点,本线采用的物探方法为以地震反射波法(TSP)为主(100~120m长距离预报)、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20~30m短距离预报)为辅,隧道正洞、辅助坑道均需里程连续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根据隧道的风险等级和不良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物探探测方法,受TSP超前地质预报工艺的限制,杨家湾隧道洞口段约60m无法采用TSP超前探测,此段采用超前地质钻孔。

采用具体规定如表6-1《物探方法汇总表》。

表6-1物探方法汇总表

序号

适用条件

适用风险等级

物探类型

采用物探方法

1

软弱夹层,非可溶岩接触带,地表物探异常带、差异风化带及可能出现其它不良地质体。

含炭(煤)地层。

坍方风险及变形风险为中度。

WT-1

地震反射波法(TSP)

2

非可溶岩地段断层及其破碎带、可溶岩岩溶中度发育地段、可能出现的节理密集带。

风险为高度、突水突泥风险为中度及以上。

WT-2

以地震反射波法(TSP)为主、红外探测法为辅的综合物探预报方法

3

可溶岩岩溶强烈发育地段、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等可能出现溶洞、溶蚀破碎带及富水节理密集带。

突水突泥高度风险、地表失水高度风险、坍方高度风险。

WT-3

以地震反射波法(TSP)为主、地质雷达法或红外探测法为辅的综合物探预报方法

4

岩溶发育(极强烈)地段;煤层采空区。

高压富水断层。

突水突泥极高风险、地表失水极高风险、坍方高度风险。

WT-4

以地震反射波法(TSP)为主、地质雷达法或红外探测法为辅的综合物探预报方法

1.隧道物探预报方法要求

本隧采用物探方法为地震反射波法(TSP)、地质雷达法、红外探测法等。

①地震波反射法(TSP)

A、地震波反射法(TSP)的内容

地震波反射法(TSP)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适宜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等。

B、地震波反射法(TSP)的要求

地震波反射法(TSP)是一种长距离预报方法。

在软弱围岩地层或岩溶发育地区,每次预报距离为100~120m;在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为120~150m。

相邻两次预报重叠长度应在5m以上。

地震波反射法(TSP)的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执行。

②地质雷达法

A、地质雷达法的内容

地质雷达探测运用反射波的原理,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反射,根据电磁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计算反射界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从而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探测适用于岩溶、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

B、地质雷达法的要求

地质雷达法是一种短距离预报方法。

在软弱围岩地层或岩溶发育地区,每次预报距离为15~25m;在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为20~30m。

相邻两次预报重叠长度应在5m以上。

地质雷达法的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执行。

③红外探测法

A、红外探测法的内容

红外探测建立在红外辐射场的基础上,一切物质都在向外部辐射红外电磁波,并形成带有内部信息的红外辐射场,根据场的变化,即探测曲线上所出现的异常,提前发现隐蔽灾害体的存在,预防灾害的发生。

红外探测适用于任何地层中定性判断探测点前方“有没有水”及水体存在方位,不能定量给出水量大小等参数。

B、红外探测法的要求

红外探测法是一种短距离预报方法。

每次预报距离为20~30m。

相邻两次预报重叠长度应在5m以上。

红外探测法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执行。

2.物探预报方法现场施测段落划分

根据设计图纸和勘探地质资料,杨家湾隧道及平导、泄水洞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现场施测段落划分如下表所示(由于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具体施作方法结合现场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表6-2杨家湾隧道进口物探方法现场测段划分表

序号

里程段落

长度(m)

TSP法

红外探测

地质雷达

备注

1

DK396+553~DK397+375

822

WT-2

2

DK397+375~DK398+245

870

WT-3

表6-3杨家湾隧道进口平导及泄水洞物探方法现场测段划分表

序号

里程段落

长度(m)

TSP法

红外探测

地质雷达

备注

1

DK396+545~DK397+395

850

WT-2

2

DK397+395~DK397+865

470

WT-3

3

DK397+865~DK398+294

429

WT-3

3.岩溶及岩溶突水预报方案

隧道区址范围内地表溶蚀形态以垂直向发育溶沟、溶槽、石芽为主,多充填黏土,管段内隧道穿过K396+805~K396+835段杨家湾逆断层(F1)时由于岩体破碎,施工中极易发生突泥涌水现象;K397+625~K397+735段可能遇到溶隙、溶腔、溶洞,及发生突水、突泥现象;K397+176~K397+394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状含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状灰岩为主、该地层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另外,K396+710~K397+000段为灰色砂岩与泥岩的互层,下部夹煤层,施工中需防止互层次生突泥、涌水地质灾害。

针对岩溶及突泥突水,施工时首先利用地质调查与地质素描手段,确定隧道可溶岩发育的大致里程,再通过TSP203对岩溶及地下水发育的位置、规模及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然后采用掌子面素描、红外探测等方法更加准确地预报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岩溶的发育情况,对可能有岩溶、突泥涌水的地段特别是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应进行超前水平钻验证,钻孔时需安设孔口管及高压闸阀,当遇有高压水时,要立即拔出钻具,关闭孔口管的高压阀门,等待制定处理措施。

对岩溶强烈发育地段可增加钻孔的数量及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并对开挖后的隧道底板用地质雷达进行隧底岩溶检测。

4.煤层瓦斯预报方案

K396+553~K397+218段该层下部含煤线或鸡窝状煤层,一般厚0.3~0.6m,由于煤质差,煤层不连续,不具备开采价值。

根据收集该地区煤矿的瓦斯测试资料判断,该含煤系地层无瓦斯突出、粉尘爆炸的危险,隧道穿越该地层属低瓦斯。

隧道进口K397+665~K397+710段穿越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系地层,该套地层含一煤层,层厚0.4~1.2m,为保证施工安全,通过该含煤地层按照高瓦斯要求组织施工。

针对瓦斯煤层,施工时首先利用地质调查与地质素描手段,确定隧道揭露煤系地层的大致里程,再通过TSP203对进一步确定煤层发育的位置,然后采用掌子面素描、超前水平钻孔等方法更加准确地预报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煤层的位置及厚度,水平钻孔需采用水循环回转钻,否则易引起火灾或爆炸,并钻取岩芯。

瓦斯工区施工需进行瓦斯监测。

5.断层破碎带预报方案

隧道K396+805~K396+835段通过杨家湾逆断层(F1),段内岩体破碎,倾向北西,走向北东,倾角约45度,根据钻孔岩芯显示,断层破碎段宽9m,该断层与主洞隧道及平导呈小角度相交,交角约44度,对隧道施工影响大。

施工易发生突泥、涌水。

针对断层破碎带,施工时首先利用地质调查与地质素描手段,确定在勘察阶段发现的杨家湾F1逆断层大致里程,此外,由于地壳中许多断层并未延伸至地表或被覆盖层所覆盖,所以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所揭露的断层往往多于地表所发现的数量,故全隧均应进行TSP203进行预报,探测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强度、完整性、富水性,然后根据掌子面素描观察隧道围岩的变化,统计节理组数及其形态的变化,推测前方可能出现断层的位置,对可能出现断层的地段进行超前水平钻验证,钻孔时需安设孔口管及高压闸阀,当遇有高压水时,要立即拔出钻具,关闭孔口管的高压阀门,等待制定处理措施。

八.使用的超前地质预报仪器

1.地震波探测

地震波探测所使用的仪器为瑞士Amberg公司生产的TSP203Plus。

2.地质雷达探测

地质雷达探测使用的仪器为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及100MHz天线。

3.红外探水

红外探水使用的仪器型号为国产的HW-304。

4.超前探孔

采用MK-5型全液压水平钻机。

九.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作为一项工序纳入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的作业时间安排易在立架或爆破出完渣经找顶作业后进行。

1.弹性波反射法(TSP法)

1.1研究既有资料

认真收集隧道设计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资料等,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以达到对整个地区地质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的目的。

1.2TSP203测量系统的布置和量测

根据隧道内岩层的走向确定炮孔布置在左边墙或右边墙位置,从掌子面附近的边墙位置开始布置第一个激发孔,以后每间距1.5m处布置下一个激发孔,激发孔向下倾斜30°,孔深为1.5m,连续布置24个激发孔。

在第24个激发孔朝着洞口的方向量测15~20m,分别在左右边墙的位置布置两个地震波信息接收孔,孔径为50mm,深度为2m。

激发孔与接收孔基本保持在同一个高度上。

待孔全部钻好后需要对孔间距进行量测并与隧道里程发生关系。

1.3TSP203测量的实施

(1)埋设地震波信息接收探头

TSP203测量过程中需要将接收器探头埋设在钢套管中,而钢套管则通过双组分环氧树脂或锚固剂与围岩紧紧耦合在一起。

以便于接收由激发孔激发的地震波信号。

(2)药包的埋设

每一个激发孔中需要通过小药量炸药人工激发地震波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雷管必须采用瞬发电雷管,炸药采用乳化炸药。

放炮前需要对激发孔中灌水,起到使爆破产生的能量能尽量在围岩中传播并压制灰尘和消焰的目的。

(3)数据采集

待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