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170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1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页-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注意两位数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设想:

借助类比促进迁移。

在列出加法算式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对不同的算法加以指导肯定,体现算法多样化。

一、学前导学

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8+530+1937+5023+645+5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师:

暑假刚刚结束,你们在暑假里都去过哪些有意义的地方?

大家去过博物馆吗?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博物馆。

出示第11页主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仔细观察后小组内互说)

汇报交流:

说出图中得到的信息。

同学们说的真好,观察得真仔细。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本出现的问题。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怎样才能知道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呢?

你是自怎么想的呢?

(把本班人数和老师的人数加起来)

同学们,他说得对吗?

谁能列一下算式?

生列算式:

35+2=(板书)

同学们能试着把结果计算出来吗?

独立计算,遇到问题时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竖式:

35

+2

37

讨论、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

利用课本第12页“做一做”,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中,认识到竖式计算的好处。

同学们,看来,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哦。

2、教学例2.

出示例2主题图。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35+32=(板书)

要求一学生板演竖式,并边写边介绍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5+2=7,在个位的下面写7,3+3=6,在十位下面写6.

35

+32

67

(所有同学做完后,交流计算结果,共同纠正)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

(小组交流,组内互说)

汇报:

(1)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2)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的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的下面。

小结:

列竖式计算应注意:

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

三、自我检测

1、课本第13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中的顺序和进位问题。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有数学的思想。

2、加强合作交流。

抓住两位数加法中的“对位”和“进位”,组织讨论交流,突破重难点。

一、学前导入

师:

上节课说到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出示例3情境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5+37=(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先用小棒摆一摆。

师引导思考:

 在35根小棒下面放37根小棒怎么放?

 上面10根一捆,3捆再有5根,下面10根一捆,3捆再有7根。

将两组小棒加起来,应先加什么?

5根和7根先相加是12根。

 

12根小棒能捆成一捆吗?

(能)怎么放?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并汇报结果。

 

把12根小棒其中的10根捆起来(边说边放),把这2捆放在整捆处。

上面的3捆加下面的3捆是6捆,再加上刚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

和剩下的一捆合在一起是72根小棒。

(多找几名同学边说边摆,说过程)

2.用竖式算一算。

 

重复做刚才的动作边做边问 :

放在整捆处的1捆 在竖式上该怎么写?

 

(1)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列出竖式。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个位上5加7得12,如何向十位进“1”?

个位上怎样写?

(演示从“小棒图”过渡到下面的竖式图。

) 

3.讨论算法。

 

你发现今天我们学习的竖式计算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巩固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概念)(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笔算两位数加法要注意哪三条。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 请大家翻到课本14页,看看你总结的和课本上的是否一样。

(指导学生看课本)

三、自我检测

1、完成课本14页下面的“做一做”。

两名同学上台板演,集体订正时,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完成练习二中的3~6题。

 

3、课本14页下面的思考题。

四、变式练习

2.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设想: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经历整、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讲一个故事。

 “小1字笑了” 

马小哈收拾书包,忽然,他听到从数学本里传出哭声。

他打开本子,问道:

“这是谁在哭啊?

”     

“是我……小1。

你计算的时候,把我忘记了,我好难受啊!

” 

马小哈一看,原来在他的算式的5的右下角有一个正在掉眼泪的小1。

 

                      3 6 

                   + 41 5 

8 1 

马小哈问道:

“我的算式里原来没有你啊?

” 

小1委屈地说:

“我是个位进来的,个位6+5=11,把我进到十位来表示十位的1,你不记得吗?

” 

“哎呀,十位3+4时,我就应该把你也加上才对啊!

” 说完,马小哈把算式改过来,应该得81。

小1字高兴的笑了。

马小哈也笑了。

 

2.导入练习 

今天我们上一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

让我们来到数学王国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吧!

 

同桌互相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

 你们不会犯马小哈这样的错误吧。

下面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列竖式计算:

 

8+52          45+28        29+8   43+20         82+18        62+29  

学生先自己做,然后小组内互相订正,不会的同学小组

内解决,看哪一小组做得好?

选出优胜组。

(二).综合练习

1、 课本第16页第7、8题

2、去采蘑菇.他们只能采自己的蘑菇。

你愿意帮帮他们吗?

把第9题做在课本上。

(三)应用提高性练习 

超市导购员。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星期天三个小朋友到超市去买玩具。

他们各有自己的打算,假如你在超市上班你知道该怎样帮帮他们吗?

 

 师:

打开课本16页,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注意

(2)答案的多样性。

(3)关键词是什么,找出审题的关键。

 

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指导。

 

(1):

小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钱?

 

23+14=37(元) 

(2):

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学生汇报几种不同的买法。

只要他们相加的和不超过50就行。

 

(3):

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最少就是两数相加和最小。

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要学会计划开支,学会节约。

三、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能正确书写两位数减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设想:

本节课计算方法的探讨和总结等,都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利用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来的时候遇见了我们的老朋友聪聪,他呀给了我一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

 

教师出示“鸟巢”的图片,老师想大家都认识它。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

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况空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奥运健儿为祖国夺得51枚金牌。

出示第17页主题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如下表:

名次

代表团

金牌数

1

中国

51

2

美国

36

3

俄罗斯

23

4

英国

19

5

德国

16

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哪个国家代表团牌数最多?

(中国)你有何感想?

根据这张统计表,同学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中国和美国一共获得多少枚金牌?

 教师提问:

 该怎样解答呢?

 51+36=87 

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你说的非常好。

那同学们还能用其他方法提问题吗?

还可以提用减法解答的问题。

 

该怎样提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36-23 

(2)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51-16 

(3)美国比英国多多少枚金牌?

36-19 

(4)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19-16

同学们所提的问题很好,我们重点看一下第

(1)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呢?

也就是36比23多多少?

即 

36-23=       (板书)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

 

小组重点讨论并交流。

班级汇报:

(1)36可以分成30和6,23可以分成20和3,30减20等于10,6减3等于3,10加3等于13。

(2)23可以分成20和3,36减20等于16,16减3等于13。

(3)还可以用数小棒的方式得出结果。

 

(4) 还可以像加法一样列竖式计算:

  

3 6 

          -  2 3                

1 3 

   很好用竖式计算直接,清楚。

那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应注意将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一一对应去减.

从同学们的几种方法来看,无论哪种方法,都是用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只要认真思考我们就能找到解决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多样的。

    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个?

为什么?

 那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单呢?

 列竖式算起来容易。

 

无论那种方法只要同学们能准确计算就达到学习的目的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课本18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8页“做一做”第2题.

3。

课本页20练习三第5、6题。

四、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反思: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设想:

采用多种措施突破退位减法的教学难点。

首先,充分利用“个位上1-6不够减,怎么办”的矛盾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强烈愿望;其次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如何退位,学会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的方法。

一、学前导学

1.计算:

43-23=  89-62=  59-5=  92-71= 

2.师: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有关奥运会上前五名的金牌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中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师:

你能根据上面的问题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列算式,教师板书:

 51-1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师:

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同时板书课题:

退位减法 

师让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到下面巡视给予指导。

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A:

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6根,再拿出1捆。

 B:

 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6根。

 

C:

先拿中2捆,再从中拿回4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

师:

你从摆小棒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内说说?

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拆开一捆小棒,再去减。

 B:

个位上1减6不够减时,要拆开1捆,从十根里拿走了6根。

C:

当个位数不够减时必须从十位借一个十,与个位数相加,得十几,再减个位上的数。

十位上的数比原来的少1再减十位的数。

 

教师及时的进行评价、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

同学们已经总结了退位减法的方法,自己试试,能用竖式计算吗,,可以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列算式,教师巡视,适时给予学生指导。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如:

(展示给全班同学)             . 

5 1 

         - 1 6              

3 5 

师:

你能和全班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吗?

小组重点讨论并交流,班级汇报并小结:

(1)能用口算吗?

你是怎样计算的?

(2)用小棒摆一摆计算过程,重点说出计算思路,明确个位上的数1-6不够减怎么办。

(3)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用竖式怎样计算?

(4)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5)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3、出示例2

学生独立列算式:

51—36=

列竖式计算并互相评价。

再全班展示。

三、自我检测

1、课本第19页“做一做”第

(1)、

(2)小题。

2、课本页20练习三第1——4题。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设想:

本节课计算方法的探讨和总结等,都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

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利用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预习课本19页例3。

52-24和50-24这两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这两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复习引入

笔算下列各题。

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预习反馈

(1)、小组交流:

52-24和50-24这两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全班汇报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组重点讨论并交流,班级汇报并小结:

(1)这两题能用口算吗?

(2)用小棒摆一摆50-24计算过程,重点说出计算思路,明确个位上的数0-4不够减怎么办。

(3)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尝试用竖式怎样计算?

(4)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52-24和50-24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小组讨论后,引导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三、自我检测

1、课本第19页“做一做”第(3)、(4)题。

2、课本练习三第5——10题。

四、变式练习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这类问题的方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本周我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

(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展示例4主题图。

 1.出示问题: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二班得了多少面?

 

让学生仔读题并思考,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同桌交流。

3.让学生讨论解答的方法。

 学生汇报时说明解题思路. 

师:

我们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解决。

 

先画出一班的,再画出二班比一班多得部分。

 明确二班除了和一班同样多得12面外,还多3面。

 

4.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结合学生板演,评价答题情况,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

板书:

12+3=15(面) 解答后检验一下。

 

口答:

(2)班得15面红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听汇报,进行引导,总结方法。

1、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1)应该把二

(2)班取得的小红旗与哪个班比?

哪个班得的多?

(2)二

(2)班比二

(1)班少3面,也就是比多少少3面?

也就是求什么?

(也就是求比16少3的数是几?

(3)怎样列式计算呢?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这时,二

(2)班的同学又说:

(1)班比我们班多1面,那三

(1)班是多少面呢?

说出思路再列式。

3、探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1)你看图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你能把这些问题分为两类吗?

(3)解决这两类问题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强调:

解决问题时,首先明确题意,再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单位名称记得写上。

 

做游戏。

 

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强调:

解决问题时,首先明确题意,再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单位名称记得写上。

 

做游戏。

 

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

例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是对解题方法的初步应用,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5.例题延伸:

 

再次出示例4情景图。

 

师:

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怎样解答,然后做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中去。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结果时,教师要同时板书:

12-4=8(面) 检验。

 口答。

 

解决了这两道题,我们发现用画一画的方法把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6.小结:

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合作探究后汇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24页“做一做”。

教师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再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最后让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订正。

 

2、猜一猜。

我比30少3。

我比8多13。

我加上20就是60。

我减少15就是50。

3.练习四1-3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第1题和第2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分类等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经历整、归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前导学

前置作业

预习课本22页,11——13题,24、25页4——8题。

你认为哪些题目较难或容易出错,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22页11、12题,练习四第4、8题。

2、全班交流

(1)第11、12题,可指2至3小组说答案,再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怎样克服?

(2)练习四第4、8题:

“开火车”说答案。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26页第6、7题,。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这两道是什么类型的题目?

每小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怎么列式?

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全班交流。

2、完成22页13题,26页第5题。

(1)小组同学互相提问并解答、评价。

(2)请小组到讲台向全班同学提问,全班同学解答。

三、自我检测

四、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反思:

 

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计算等多种能力及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应用题的多种解。

2、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实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多少新增知识。

本节课着重探究连加、连减中所需要的竖式计算。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导入: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二

(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2个

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解决。

 

提问:

(结合出示的情境图),计算王大爷家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应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28+34+22=      

引出课题:

这样的算式里有两个加号应怎样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

连加) 

(1)学生尝试解决。

 

(2)组内交流。

(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思维过程。

 ①     2 8            6 2 ②③

+ 3 4         + 2 2  

        6 2     8 4

 

提问:

这三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

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以后我们再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

(4)做课本P28“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用简便写法。

2.合作交流,探究连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