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174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持播音讲义剖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感受普通话的途径很多,如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观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演出等。

四川人感受普通话,还可以收听收看当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地方台播音员和主持人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方音,需要认真区分,尤其是个别娱乐性广播电视节目,方言特别重,有的甚至是普通话与方言杂交,这类节目最好不看不听。

学生感受普通话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语文课文的配套录音,这些录音大多经过专家审定,比较规范,是了解普通话比较正规的有声教材。

第二步:

模仿(普通话不是靠自学完成的)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四川人有句俗话“跟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跳假神”,这话虽难听,却有道理,可谓“话丑理端”。

模仿谁呢?

一是模仿业普通话教师的发音(最直接),二是模仿正规普通话教材录音(最系统),三是模仿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发音(最标准),四是模仿优秀的话剧、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评书、歌唱等(最生动),五是模仿国家语委、省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录音(最管用)。

需要指出的是,网上普通话学习资源(如视频语音教学材料)可以参考,但不宜作为模仿对象。

第三步:

学习(学普通话不能跳跃式前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言底层,有的深,有的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而母语方言巨大的惯性又使自我矫正方音几乎不可能,所以,必须有专业教师引领,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用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正确的理论指导训练,以免学习低效和走弯路。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互相支持,是学习普通话必须遵循的原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如播音员的标准和规范,主持人的睿智和应变,学校普通话教师的系统和周全,影视演员的生动和形象等,不宜“从一而终”。

要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向各类老师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第四步:

实践(学普通话不能纸上谈兵)

学习普通话重在实践,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一是用标准音熟读、背会一些名篇佳作;

二是积极参加朗读朗诵、演讲辩论、讲故事、说快板、说相声、歌唱、话剧、播音、主持等语言艺术训练及活动,以此学用结合,激发兴趣,精益求精;

三是尽量日常应用普通话,语言学而不用是断然学不好的,最好时时用,处处用,时时留心,处处留意。

凡是技能,无一不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勤奋训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习朗诵朗读和播音主持的必要前提是普通话发音标准。

千万不要在尚未学好发音时就急于反复练习篇章内容,否则会把发音错误巩固为难以矫正的顽疾,需要花数倍的时间进行矫治。

第五步:

习惯(学普通话不能一暴十寒)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培养琢磨普通话发声的爱好,是提升普通话水平的捷径。

要在尽可能多的场合操普通话,用普通话思考问题,还要利用好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敢于大胆质疑别人(包括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发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养成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包括自己能讲规范的普通话和能听辨别人讲普通话是否规范两个方面,能讲能辨才是真正的进步。

天道酬勤,只要我们按照这五个步骤坚持下去,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2、瑶语是怎么一种语言?

瑶语支属汉藏语系 苗瑶语族。

使用这个语支语言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江西6省、自治区的部分山区的勉语和海南省自称“金门”的苗族的语言。

在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缅甸同中国毗邻的部分山区,以及泰国、美国、法国的一些地方。

  基本简介

  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瑶语是指华南瑶族使用的语言的合称,又作勉语,属于汉藏语系中的苗瑶语族。

在苗瑶语族中,瑶语支的几种语言,通称勉语,另外瑶族所用的语言亦包括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巴哼语,和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

由于各地瑶语相差不少,往往需要改用中文沟通以便沟通。

  瑶语一般分为三种方言:

勉金方言。

是勉语最重要的方言。

勉金方言又分为以下三种土语:

优勉土语。

又称高地瑶话、盘瑶。

标曼土语。

金门土语。

又称平地瑶话、蓝靛瑶。

标交方言。

又分为标敏和交公勉两种土语。

藻敏方言。

又称八排瑶语、藻敏语。

使用勉语的人口约有140万,其中中国70万,越南50万,其余主要分布在老挝、泰国和美国。

在所有说勉语的人中,约有90万人使用优勉土语,40万人使用金门土语。

1984年统一的瑶文是优勉土语的拼音文字。

布努语和巴哼语,本来被归为瑶语支,但较新的分类把这两种语言归类到苗语支。

  语言特点

  瑶族人民瑶语支语言的主要特点:

一般地说,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逐渐简化的趋势。

塞音和塞擦音清浊对立,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同苗语支的苗语、布努语带鼻冠音的塞音和塞擦音相对应。

送气音基本上出现在汉语借词中。

元音一般长短对立。

辅音韵尾有-p、-t、-k、-m、-n、-等6个,声调通常有8个,同古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

变调与构词有一定的联系。

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名词、指示代词、状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时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在中心语后。

数词有两套,“十”以内的用固有词,“十”以上的用汉语借词。

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都在动词谓语后。

词根基本上是单音节的,带附加成分的词不多,有的附加成分已逐渐脱落。

汉语借词比较多。

 

语言分类

  瑶族风情瑶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瑶语。

按照语言谱系划分,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也有属苗语支和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和汉语的。

所以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4种。

这4种语言的瑶族互相间不能用瑶语进行交际,而借助汉语作媒介。

  自称为“勉”的瑶族,其语言称为“勉语”;

  自称为“布努”的瑶族,其语言称为“布努语”;

  自称为“拉珈”的瑶族,其语言称为“拉珈语”;

  自称为“炳多优”的瑶族其语言为“炳多优语”。

  其中勉语分布最广,包括中国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的90多个县的瑶族使用,人口约70万(1982)。

  布努语,主要分布广西的都安、巴马、大化各瑶族自治县等地,与苗族较接近,属苗语支。

  拉珈语,主要分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与壮侗语侗水语支较接近,属于侗水语支。

炳多优语,主要分布于广西富州和湖南江华县等地,与汉语较接近,但又与当地汉语有所区别。

其中勉语、布努语、炳多优语各自还有方言差异。

  瑶族语言的使用,有核心语和边缘语两种。

核心语,包括日常口语、口头文学和宗教语。

这三者有所不同。

边缘语,是指除瑶族语言以外,在当地还分别会使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进行交际的语言。

现代瑶族语言有3个主要特点:

一是语音尚存在一些古音现象;

二是合成词有两种修饰成分;

三是句子形成与汉语基相同。

  历史沿革

  历史上,瑶族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字。

为帮助瑶族人创制文字,1951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设立了瑶语文专业,培养了一批从事瑶语语文教学、教研和翻译人才。

1958年有关部门曾对全国瑶语进行调查,为研究瑶族语言和创造瑶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从事瑶族语言研究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瑶族勉方言的《瑶文方案》(草案),并先后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的一些中小学校中试行。

1983年,侨居美国的瑶族居民也以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瑶文方案》(草案)。

1984年,经双方瑶族民间代表协商,统一了两种拼写方案。

瑶文的产生,为对瑶族儿童进行双语教学创造了条件。

3、双语播音如何进行?

(1)普通话与瑶语互译播音(普通话与土瑶、番瑶)

(2)瑶语单独播音

(3)普通话单独播音

第2节关于播音

1、什么是播音?

播音是一种有声音的表达艺术,播音员在播报时,一般要求字正腔圆。

播报新闻时客观、公正,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用新闻腔。

2、学生播音员的基本素质

1、个人形象要求:

自信、阳光

2、懂礼貌、守纪律

3、对校园广播工作热情主动

4、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

3、学生播音员基本功要求:

1、嗓音干净、明亮

2、咬字清晰

3、发音标准

4、表达顺畅、自然,停顿恰当。

4、提高播音的办法:

多听多学多练

主讲:

新闻播音

1、新闻播音的技巧

语气:

要有亲和力和对象感;

音色要饱满,悦耳(避免沙哑、尖锐、低沉)

节奏:

张弛有度,避免“打机关枪”和“吹气”。

语速约200字|分钟。

重音:

找准重音,肯定语气,但并不是音量高亢。

停连:

是文字变成声音后的标点符号,起到划分语言逻辑的作用,注意词、句、段的停连。

2、新闻稿件的播音层次

导语:

要播得鲜明、醒目、引人

主体:

要播得深入细致,语气连贯、层次分明。

结尾:

语势要稍慢,收住。

给人以播报完毕的感觉。

第3节关于朗诵

1、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

诵,背诵。

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

2、朗诵主要考察什么?

1、语音面貌

2、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3、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播音主持朗诵技巧

感受意境有真情

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

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

因境抒情"

.

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不感受意境,只是局限于文字,诗昧就无从表现。

第三,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

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

第四,因境抒情,从全诗的整体出发,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避免片段感。

以《囚歌》为例。

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面对利诱而不惑,豪情壮志、气贯长虹。

人的身躯与狗洞,"

自由"

与永生,简洁鲜明的对比,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

在朗诵时,必须提挈全篇,以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发挥意境的感染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致使诗歌的朗诵有貌无神。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在高叫着:

"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知,

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期待着,

地下的烈火升腾,

让我和这活棺材,

一齐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比如,"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是诗人转述自己的所听所感,而并不是由一个说客出面,所以,在表达中充满了憎恶、否定的态度感情,从而也更增添了诗人赤诚的内心。

如果朗诵者忽然以敌人的语气,甚至某种怪腔怪调表达,那意境便顿然消失。

还比如,"

本是表达诗人的热烈期望,深沉内在,自励自勉,如果朗诵者为加重语气分量,采用上扬语势,像是在发出号召,就会破坏应有之意境。

因此,意境,必须从整体把握,避免落人图解式的歧途。

3.把握基调重节律

基调是指全篇总体的思想感情运动显露出来的色彩和分量,是总的态度、感情的倾向,节律就是指诗歌及其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基调是全局性、整体性的问题,既要注意总体的色彩,即基本的态度、基本的感情,基调总的色彩制约着每个具体的句、段、行的表达色彩;

同时,还要注意总体的分量,即态度的轻重程度,感情的浓淡程度。

把握准了基调,也就把准了朗诵的总的色彩和分量,即总的倾向、方向和意向。

基调的确定,特别强调对文字作品的整体感受,然后细化为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感受。

最终形成整体对个体的统摄关照,个体对整体的呼应。

基调的声音表现,虽然离不开音高、音长、音强,但更强调音色的变化,如明暗、松紧、抑扬、顿挫的自如弹动,鲜活铺陈。

把握准了基调,朗诵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就不会偏离基本的方向。

节律是诗的生命,也是诗歌朗诵成功的关键。

格律诗由于字数一定,在朗诵时应体现出这一特点,使听者感觉出这一点,这很重要。

停连不能打破她的格式,不能打乱重新安排,也就是说,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诵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一定的样子来。

另外,格律诗还应体现出语节一定。

语节含有音步、节奏的意思。

语节一定,在诗的格律上表现为句中词的疏密度大体相近。

不同的格律,有不同的语节安排,也不能乱来。

如五言绝句分为两个语节: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如七言绝句,分为三个语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除了字数一定,语节一定之外,格律诗的朗诵还要注意韵脚呼应和平仄相合。

在字数、语节、韵脚一定的情况下,平仄相对应,于是就可以变得更为错落有致,节奏的抑扬回环更加鲜明,这就使人感到音韵铿锵,倍觉动听。

自由诗因为它字数不定,语节不定、平仄不定,甚至韵脚不定。

把握节奏、重视诗味就更显重要。

朗诵时,如果不把握节奏,只剩了"

而丢掉了"

诗"

,而诗味,恰恰从节奏中来。

自由诗朗诵的节奏,既体现着意境美,也显示着音韵美,善于把握节奏,诗味便彰显出来。

这里一是要注意呼应对称,二是要善于起伏跌宕、灵动停连。

当然,要避免主观随意的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使得语节、诗行、诗节杂乱无章,听似起伏跌宕,大停大连,实则破坏了诗的形式,打乱了诗的步伐。

因为朗诵者的主观随意性处理,有可能会破坏诗人严谨的构思和布局。

4.抓住重点见高潮

专业考试中的诗歌朗诵,虽然面对的只是几位主考老师,但也是属于"

当众朗诵"

,当众朗诵最忌讳的就是平平淡淡,不起波澜。

当众朗诵诗要讲究"

高潮"

,即在最为关键之处,经过极有冲击力的强化表达,给人以震撼,使听者产生强烈的"

巅峰体验"

.而这种效果的出现是就要抓住重点,着力表达重点和高潮要注意:

第一,重点,如画龙点睛,他解释诗歌的精神的实质、感情的高点、意义的趋向、艺术的分寸。

第二,重点要少而精,不宜散乱,不宜杂多。

只有少而精干,能突出也才会深刻。

第三,重点不是单纯的理智产物,必须同时是感情产物,不仅是"

语意的解读"

,还应是语趣(理趣、情趣)的表露。

第四,重点不是单纯的加重声音,但那声音一定与众不同,那效果一定不同凡响。

重点是轴心,是路牌。

第五,非重点相辅相成,在比较中仍存在,在对比中显现。

考生朋友:

诗言志,诗传情,动真心,传真情,有章法,定成功。

 

选好作品深理解

诗歌。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

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

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

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二,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

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

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

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

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第一部分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定义:

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

在朗朗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一)理清头绪:

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开头是?

----接下来的变化?

---如何发展?

---结果?

---那里是特写?

---要心中有数,不温不火。

(二)设身处地:

处于事件的情理之中,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三)触景生情:

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朗读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具体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四)现身说法:

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再现”,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朗诵者在脑中再现了文章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

第四讲:

关于主持

1、台风训练

1、坐姿

坐在椅子前1/3处,重心落在臀部,身体可以略微前倾,脚自然着地。

2、上台

从座位上沉稳站起,精神饱满,步履沉稳,面带微笑看观众,不要左顾右盼。

台上要素:

上前一步靠近话筒,抬头挺胸,双肩放松。

小腹收紧,双脚靠拢,面带微笑,不紧不松,与观众眼神交流。

我心所想:

我是最棒的!

(充满自信的站在台上)

主持:

立正站好才主持,右手拿话筒脚靠拢。

3、下台

男退女下好绅士:

转身下台自然大方

双双面带微笑,轻放话筒,双手握住,面带微笑,用柔和的眼神扫视观众转身离开。

2、主持人站姿、走姿

第一节体态训练 

体态是指身体的姿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站姿、坐姿、走姿以及手势等。

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从这个人的体态上来的,而第一印象在对一个人的评价中又会起很大的作用。

(一)正确的站姿 

正确的基本站姿应该首先是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放松的,不是僵直的,但要注意这里的放松不是松懈,而是积极的放松状态。

具体来讲就是:

头部--自然摆正,眼睛平视前方,不左右偏也不仰头或低头,不要俯视也不要仰视,俯视会让人觉得你在藐视对方,显得傲慢不平和;

而仰视又会给人很卑微的感觉,缺乏自信。

自然摆正的头部姿势也有利于我们的发声,如果昂头,就会使下巴不自觉地前伸,挤捏嗓子,使声音比较刺耳不圆润;

如果低头,下巴会往后缩,牙关打不开,造成压嗓说话,使声音发扁发闷,卡在喉咙里出不来,字音不清楚。

还会因为头部的位置不对,造成咽腔的形状改变而使声音得不到很好的共鸣,影响声音的美感。

所以,头一定要放正,眼睛平视前方。

肩部--自然下垂,不要耸肩也不要故意压肩,应该是放松的,可以自由活动的。

如果肩部紧张,会很容易造成气息上提,声音飘虚。

胸部--自然舒展,不要使劲故意地去挺胸,也不要过于含胸,只是微微有点含胸就行了。

故意挺胸会让人觉得很不自然,很做作,端着架子不自如,过于含胸又会让人觉得很拘谨很自卑,没自信。

而且,不管是故意挺胸还是含胸都会造成气息不通畅,使声音控制不能自如。

腰部和背部--背部要挺直,决不能驼背。

腰部要立起来,不要松松塌塌的,这样会给人很没精神的感觉,一点儿不积极向上,容易显得老态。

腹部--有绷紧的感觉就行了,也就是说要有控制的感觉。

但不是故意往里收或毫无控制地往外凸,如果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很紧张,很僵硬的感觉。

(二)正确的走姿 

走姿是站姿的延续动作,是在站姿的基础上展示人的动态美。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

总的来说,优美自信的走姿是平稳轻盈的,一定不能拖拖沓沓,让人觉得你没精打采,表现不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行走中,对头部、肩部、胸部、腰背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与站姿、坐姿要求是一致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

双臂--以肩关节为轴,上臂带动下臂协调地前后摆动。

不要随意地甩手臂,或者在身体前部摆动,这样都不雅观,显得很随便。

双腿一膝盖正对前方,以胯带动膝关节再带动小腿向前迈进,注意两脚行走时的距离最好只相隔五公分,如果太近就成"

内八字"

,如果隔得太远就不雅观了。

腿部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行走中,向前迈的腿的重心应该落在脚后跟,不要用前脚掌着地,这样很难使腰背直立。

另外,后面的腿的膝关节内侧应该是伸展的,这样可以使后面的脚跟自然带起,显得干净利落。

腰部--我们提倡用腰部走路。

也就是说重心的移动以腰部为轴,用腰部的力量来带动腿部向前迈进。

这样不仅不会使身体上半部随便晃动,在保持平稳感的同时还会给人很轻盈很有活力的感觉,充满自信。

走的时候,头要抬起,目光平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并以身体为中心前后摆动。

上身挺拔,腿部伸直,腰部放松,脚步要轻并且富有弹性和节奏感。

走路时上身基本保持站立的标准姿势,挺胸收腹,腰背笔直;

两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自然摆。

前摆约35度,后摆约15度,手掌朝向体内;

起步时身子稍向前倾,重心落前脚掌,膝盖伸直;

脚尖向正前方伸出,行走时双脚踩在一条线缘上。

女士还要步履匀称、轻盈,端庄、文雅,显示温柔之美。

我们可以试着将一本书放在头顶上,放稳后再松手。

接着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用前脚慢慢地从基本站立姿势起步走。

这样虽有点不自然,但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走路时要摆动大腿关节部位,而不是膝关节,才能使步伐轻捷。

(四)恰当的手势 

手势也是一种辅助表达的手段,可以用来帮助我们传递信息,增进交流,但是要注意与内容的协调,手势本身的自然舒展以及明确简练。

有的人有很多习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